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
高中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收获了由课改带来的喜悦和欣慰,但也品尝到了处于尝试阶段的痛楚与辛酸,当然也更不断的面对着困惑与疑虑。对于选修课,学生没有真正的自主选择,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选修课的开设与高考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选修课的评价方式尚在商榷之中,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呈现在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笔者认为,我们就应该正视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其关键是挖掘出产生这些困惑的原因之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这里,笔者粗浅地分析几点产生这些疑惑的原因及提出一些改进见意,希望对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所裨益。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高考制度的巨大影响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增设选修课,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在选修课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解到的事实并非如此。作为一线教师的他们,深知课改的理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那么去做,他们只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有一些“独特”的创新:将选修教材中的经典篇目按照必修课的模式去上,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观点是大行其道。深究这其中的原委,自然是局考制度的影响。
二、经济方面的原因--教育经费不充足
笔者了解到,目前某省大多数的高级中学并没有实行高中语文选修课走班上课的物质条件,没有足够的教室和教师,对于城市中条件优良的高级中学来说,学生还能在本班内进行部分选修课的教学,而对于相对封闭的农村中学来说,走班上课简直是奢望。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缺乏物质条件而不能顺利开设选修课的原因就在于教育经费的不充足。
三、教育方面的原因--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与课改要求有较大差距据笔者走访调查,了解到有些教师虽深知课改的理念,但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又不勤于教研和学习,在实际的选修课的教学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选修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又是使选修课教学产生困惑的原因之一。
四、解决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应对高考,选修中的必修加选修
为了应对高考,我们对选修课的教学采取选修中的必修加选修的模式。经了解,某些学校对于语文选修课的做法是有选择的必修与有选择的选修相结合,将选修五个系列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外小说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按照必修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例如:以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部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声韵),这三个单元的学习主题正对应高考题中鉴赏诗歌的部分,教师可以从选修教材中取例作证,进行必修课的补充,训练学生理解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并且选修教材的编写非常具有可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觉单调乏味,产生了更多的学习兴趣。将选修五个系列中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新闻阅读与实践、中国民俗文化作为选修课来进行教学。
在升学的压力下,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无奈中的选择。笔者认为,对于整体素质水平较高的学校来说,可以做更进一步的大胆尝试利用选修课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集体阅读一篇名著,一篇传记文学,一篇通迅,一部诗歌集,一部散文集。作品可以是选修教材中的一篇,也可以是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在符合课标要求的前提下自选的文章,阅读后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最终形成文字材料,可以是一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等。与其读教材中的几篇选段进行类似必修课的教学,不如组织学生利用课堂时间集中阅读他喜欢的一部完整的著作。
(二)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联合社会力量办学
为了执行教育政策、实现教育目标而举办公共教育事业,就必须有教育经费作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拔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教育来源。
除美国之外,其他的国家都没有独立的教育财政,世界各国教育经费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社会。不仅私立学校的大多数教育经费,而且公立学校,包括公立中小学和大学的一些教育经费也来自社会。美、曰、英、法、德等国家均有社会向学校捐赠的传统。如此看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已经非常雄厚,仍然向社会寻求帮助,由社会承担一部分教育经费,其办学条件和质量也可想而知。
虽然我国有立法保证,鼓励从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但收效甚微。尽管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在逐年增加,但是面对这么多的高中生力量也稍显薄弱。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与其他一些因素,导致我国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别较大,城镇的、有条件的学校应与社会联合起来,自筹资金,为国家节省开支,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较为偏僻的学校,改善那里的办学条件,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业务技能,实现资金利用率的最大化,在可以的范围内,尽可能地缩短城乡差距,尽量保持教育的公平性。
因此,在现有教育经费不充足的情况下,并且这种不充足正在影响我们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更应该有理由主动联合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向学校捐赠,以此改良我们的办学条件。
(三)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与语文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课改的成功与否关键因素在于教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从现阶段语文教师实施选修课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可以采取内部因素和外在条件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呢?
首先,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地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并且有意识地在实际的教学中实践这一理念,深刻地意识到延袭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与实践课改理念的新语文课堂是不一致的,主动自觉地转变教学理念,研发最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意识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内在因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已满足不了新语文课堂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相当水平的学科知识,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语言功底,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并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科研能力和反思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其次,强化外在条件--加强教师培训。高中语文选修课是新生事物,在职教师在教学中尚不能掌握它的教学规律,一线教师教育与专家都在摸索中前进。因此,可以多开展互动交流式的培训,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商讨,交流的结果更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交流中,各位专家和教师可以各抒已见,把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研讨的课题,这样也能调动教师进行研讨的愿望与思考的兴趣。还可以进行案例式的培训,案例直接来源于一线的教学实际,和教师密切相关,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直观感受,强调教师的实践反思,提高培训效果。校本培训也是一种重要的培训方式,操作性强,同是语文学科的教师,相互间可以学习、听课、说课,共同研讨。
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面对出现的困惑,我们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我们发现课程改革遇到的诸多困难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原因,更多的是社会因素,我们缺乏的不是缜密的教育理念和完美的教材和通才的教师,我们所欠缺的是良好的教育环境与开放自由的课程文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伟大目标,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去创造。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论文01-14
企业在销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06-26
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论文02-27
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01-11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11-17
企业激励管理存在问题分析论文12-11
水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02-25
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论文12-23
护理记录中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11-1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