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应如何营造学生的学术气氛论文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将越来越快,而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发祥地,应当如何迎接这一严峻的挑战呢?本文将针对当前高校在学术工作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新时期高校应如何营造学生的学术气氛。
【关键词】高校 学术气氛 科学教育
学术研究的水平代表了一所大学的发展水平。大学给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那么,我国高校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现状又如何呢?
一、我国高校学生学术气氛现状面面观
实行“素质教育”的口号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思想又开始席卷华夏九州。而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历程也使我们欣慰地看到了中国高校教育开始从专业型向综合型转变,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鼓励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创业。同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时间使沉寂的校园重新沸腾起来,活跃了高校学生的学术气氛。但随着国际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现实又残酷地向中国大学生掏出红牌——只有高素质的外向型国际人才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宠儿。这又显示出了中国高教体系还存在诸多弊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教育体制的宏观政策看
虽然国家正努力地吸取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一定时期内也曾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一时间也固然难以彻底消除顽症。例如,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则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加之有关政策还处于摸索阶段,保障力度相对缺乏,学生们虽对面前的美味佳肴垂涎三尺,但也只能望而兴叹。
(二)从高校自身建设看
虽然都十分重视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但有的学校没有正确把握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者之间的辩正统一关系,对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还缺乏明确的认识。某些高校为了片面地追求创建研究型大学,从而忽视了本科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据调查显示,本科生求知成才愿望与教育教学现状形成反差,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表示不满,他们认为学校限制过死,不利学生学术方面的研究,教师素质相对较低,教材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手段滞后,学校整体的学术气氛不浓,根本不能满足其成才的要求。
(三)从大学生本身素质看
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直接决定其学术态度。积极进取者,潜心钻研;思想颓废者,荒废学业。这种两级分化的现象也必将直接影响学校良好学术气氛的形成。
二、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活跃学生学术气氛
中国加入WTO以后,必将步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而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人才竞争的全球化,也必然带来文化的多元化。创造、创新、创业,是当代每个有志青年的共同目标。
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一)国家要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界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严谨的科研训练、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与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应设立大学生科研基地,使大学生尽早进入专业科研领域,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另外,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走科学技术产业化之路,加速科学技术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再之,国家还需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国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得大学生从事创业工作有了一定的物资保障。
(二)高校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指导教学工作,培养人才的关键。高校教学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能够迎接世界科学技术的挑战,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高素质人才,优秀的创新人才又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学校作为学生直接教授教育的场所,更应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1.优化课程体系,渗透综合知识
近年来,高校课程体系改革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未脱离原来的框架,显得有些死板和僵化。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必须开辟新型的综合性课程和以高新科技为基础的课程,扩大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增加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实现从“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式教育”的飞跃。
2.实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它强调学生是“发现者”,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分,促进学分制改革
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分正是人们在探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进程中对学分制的不断深化完善,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重要举措。它能挖掘本科生的科学研究潜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并对学分制产生良性互动,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4.加快产学研一体化,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把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为大学多重社会功能的实现创造条件,更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校应成立科技园。同时,提倡一种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宽松环境,为大学生的大胆创业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独立演练的机会。
5.百家争鸣,繁荣校园学术氛围
“崇尚科学,学术自由”。平时,我们更多的是听到专家教授学者之间的百家争鸣,假如在校园里让学生也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通过交流来传播自己的思想。其中有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便是鼓励学生做学术报告,通过互动交流来开阔自己的眼界,激发灵感,产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学术积极认真的态度。而“学术自由”的另一种常见方式便是成立学术研究会等,通过小组的学习研究,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6.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校师资队伍
振兴教育,师资必行。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师资来源较为单一,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整体素质不高。为此,高校应实行特聘教授制,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优秀教师进入高校教师岗位,并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身先士卒站在创新的前沿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进而调动学生在学术方面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凤云.《大力拓展独立创业者成长的教育空间》,《高等教育》[M].2001,8.
[2]朱再法,郭亚芳.《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中国高教研究》[M].2001,6.
[3]王建刚,李超.《财经类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初探》,《中国高教研究》[M].2001,8.
【浅议高校应如何营造学生的学术气氛论文】相关文章:
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03-20
浅议高校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01-08
如何撰写医学学术论文12-04
浅议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3-03
浅议如何上好英语试卷讲评课的论文03-01
毕业论文答辩应如何准备03-27
学术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当下应注意的问题论文02-24
导师对学生学术论文评语01-25
浅议如何选择空调系统制冷机组论文03-0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