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论文摘要:“问题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解决问题,获取成功的体验。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原则,耐心仔细倾听学生的见解,给予激励性评价。
论文关键词:问题情景科学设置
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科学教师面临的迫切任务。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不善于提问,特别是农村学生更是如此。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教学里,营造恰当的“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又走向新的疑问,在不断的答疑解惑中理解科学的本质。
“问题情景”,就是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景,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如何创设问题情景,笔者认为从两方面去做,一是教师创造学生提问的情景,鼓励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寻找“最近发展区”,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经过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笔者结合新教材的教学体会,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出的问题必须是介于“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使学生的兴奋点达到最高阈值,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1.实物媒体设置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生物部分教学中,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挂图一挂,教师讲、学生听,考试成绩不错,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实践努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新教材中我们要仔细观察生物,让学生在“做中学”得到提高。例如《观察生物》一节,学生提出“蜗牛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蜗牛有视觉、听觉、嗅觉吗?”,笔者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在校园内寻找蜗牛,并且饲养蜗牛,在饲养中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得出结论,是教师课堂讲授所不可比拟的,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在“做中学”。
细胞和天体这类肉眼不易观察的对象,如何设置问题情景?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例如《宇宙》一章,利用多媒体学生的空间思维得以提升,能很好解决诸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吗?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吗?宇宙的中心在哪里?等问题。例如《地球的自转》《地球的绕日运动》中,因为我们居住在地球上,对这颗行星的自转和公转颇难理解,利用多媒体设置问题情景,学生对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意义就一目了然,相关概念理解深刻,思维得到拓展。
2.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情景,拓宽学生的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产生“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较高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复习《气体的性质和制取》,学生已经对O2和CO2的性质和制取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根据反应物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发生装置,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了不同的收集方法。例1: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有下列装置: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氨气的装置应分别选用(填序号)-----------------------------------------------------
(3)把集满氨气的试管倒扣在滴有酚酞指示剂的水槽中,可以看到哪些现象?为什么?
从O2和CO2的性质和制取出发,学生能很好地利用它进行迁移,对氨气、甲烷、一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制取容易理解。通过类似问题情景的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到提高。
复习《功和功率》,探究“学生上楼的功率”时,学生对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楼高还是楼梯长非常困惑,怎么解决呢?笔者是这样组织的;①对人受力分析,强调重力的方向。②复习作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③作图:(见下图)④应用;测爬山功率。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情景。
科学源于生产、生活,新教材生活化,教师可以从现实中提炼一个课题,作为问题情景。学生只有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从中体验到科学知识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时,可联系实际,设置问题情景。结合新农村建设——垃圾集中处理,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GB3①农村垃圾有哪些类型?=2*GB3②为什么烂橘子不能随处乱倒?=3*GB3③你认为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应该怎么做?结合08年奥运会的主题——绿色奥运,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GB3①北京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地铁、电车交通,推广汽车使用液化气和无铅汽油?=2*GB3②为什么不允许市民驾驶私人小汽车到奥运场馆观看比赛,改乘公共交通工具?=3*GB3③首钢搬迁有什么意义?=4*GB3④如何解决由于沙尘暴带来的灰霾天气?通过以上几问,学生很容易认识到环境状况的严峻性,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然后教师进一步设问:如果你是环保局长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设问,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学习《电能》时,可以联系节约型社会进行情感教育。节电从我做起,家庭节电措施之我见,讨论交流后可结合例题计算用电器待机耗电,切身体会节约的意义,同时也巩固了知识点。附例题:
(2006年湖州市)张宇同学家有一台34英寸的彩电,在正常播放节目时的功率为500瓦特,而待机(没有切断电源)时的功率为5瓦特,平均每天有1/4时间在插放节目,另3/4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则该彩电平均每天消耗__▲__焦耳的电能,其中__▲__焦耳是可以通过切断电源的方法节省的。
4.抓住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设置问题情景。
通过比较、分析,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一节,教材在论述全球变暖将会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时,列举了不少不利影响,并认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是人类活动使大气严重污染的结果,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有些学生会想:气候变暖是一件坏事吗?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学生也能进行一些合理的想象:如南极大陆冰雪融化,植物得以生长;海面蒸发加强,水循环更加活跃等,在观点的碰撞交流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产生新的火花。
二、设置问题情景的原则
1、问题要有思考价值,有启发性。
问题情景创设和设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少问“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这类问题思维要求低,难以激发创新性思维。多问“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还有哪些可能性”一类的问题,使学生的想法、解法、见解得到充分的表达,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多提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对学生的想象,甚至是异想天开要倍加呵护。例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中,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用什么物质?”“能否用稀硫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能否用碳酸钠等物质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装置可选用前面学过的哪种装置?”“二氧化碳只能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在教师的设问下学生产生了疑惑和好奇,探究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然后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当然“是不是”类的问题也并不是说不能设置,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还是很适宜的,能给他们以成就感,提升兴趣。
2.设置问题要难度适中。
提问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合作交流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要“让学生跳起来要能够摘到苹果”。对基础不好的同学,更应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3.激励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创造性的回答,予以赞美;对于正确的回答给予表扬,尤其对那些有进步的学生,胆小害羞的学生,予以鼓励,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给予希望,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三、鼓励学生质疑,积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在公开课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学会了……”,“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认为要转变观念,教学不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如果能把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带着“?”走出课堂,在学习中学会学习,那才是真正的成功。教师要下功夫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去做:
1.养成阅读的习惯,再阅读中思考。
笔者在几年的初三教学中,体会到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或课外资料为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空。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经常阅读百科全书等科普读物,阅读中学生科学报,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自学中遇到问题,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而寻求答案,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2、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
3、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发问。
教学中要让学生发问,教师就不能限制学生发问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提问要给予肯定。要改变过去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教师就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进行发问,学生的发问是源于他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后,不懂或感到迷惑的地方,或是自己想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从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教师可以是一种被动性的问,学生的问是一种主动性的问。实现了这个根本转变,学生就由被动的地位,变成的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发问,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断开发和思维习惯的不断养成。当然,面对学生的发问,教师要不断学习,使这条小溪的水源源不断。
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获取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教与学-科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
【问题情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相关文章:
情景教学在商务日语中的应用论文02-15
问题教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论文11-15
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2-18
谈英语情景教学中六法的应用论文02-19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2-27
情景模拟教学在客舱安全培训中的应用11-16
问题教学法在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论文03-03
小学科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03-04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论文05-31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