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以教育为导向发展职业问题的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为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提出建议和对策。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就业导向 建议和对策
一、职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定位不明
定位问题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是培养和培训基本就业者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应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但是很多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职业化教育,过多强调理论教学,一味地想升格为本科院校,以为这样就找到了学校发展的道路,其实这是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的本质,没有真正将其正确定位。
2.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
职业教育结构发展不均衡,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专业结构上,主要还是以传统专业为主,新兴专业和特色专业发展比较缓慢。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得不到发展。不同层次之间的职业教育街接不上,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无法并重。
3.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造就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但是,现在出现的情况是生产服务一线缺乏高技能人才,而职业院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职业院校设置专业时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对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未做深入的了解,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市场的需要。
4、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职业院校的教师不同于普通学校的教师。只有学历证书是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长期以来,我们只关心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所占学校教师的比例,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职业院校需要的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目前,职业院校教师无论在数量、结构、层次和素质等方面都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职业教育
1.明确职业教育定位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不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更不是盲目转向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技能人才。各级职业学校要明确并坚持这样的定位。职业学校从开始办学就要找准就业市场需求,积极配合劳动和人事部门,密切与企业和劳务市场的合作,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进行机制的改革。
2.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职业教育必须依据经济建设、市场需求进行教学改革。
第一,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正从数量紧缺转向结构性紧缺。职业院校要根据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变化,调整专业。猫准市场设置专业,突出特色,增强适应性,把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放在职业教育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快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紧缺型人才的培养,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建设一批示范性专业。第二,创新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引入新加坡“教学工厂”和德国“项目教学法”,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调整基础文化科学,适当增加专业课和就业能力的教学时间;其次,专业课教学内容求实,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部分专业课放到企业去,或将企业生产项目的某些环节带入课堂,充分利用企业丰富资源促进教学;再次,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新颖有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三,在职业院校实行“双证融通”。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职业学校在进行教学课程改革时,要多听取劳动部门的意见,学校与劳动部门合作,真正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第四,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在城市务工的农村青年再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职业空间,提升职业能力,为国家技能型人才培训计划作出贡献。
3.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属于“能力为本”的教育。面对市场需求和新经济的挑战,职业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尽可能提高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就业者越来越高的综合素质要求,为个人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为此,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应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位置上。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作为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确立“能力本位”的价值观念,教学过程的重心从灌输书本知识转移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上来,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以企业和社会急需的人才为目标,建立以社会需求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高职院校现行死板的按专业、学科设置课程的框架,构建灵活的“课程模块”制,真正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设置模式。打造社会急需的“银领”人才,职业教育教学必须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紧密结合,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双师型”职业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能够适应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一是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打破学历界限、身份界限,坚持能者为师,充分吸纳各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开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和能工巧匠进入职业院校的绿色通道,努力扩大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二是深化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聘任、评估、分配、奖励办法和编制办法,通过政策导向使广大教师安心教学工作岗位。三是要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充分利用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完善省、市两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学历层次。四是建设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推动教师在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流动。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生产一线带职带薪工作,并把了解和掌握的本专业生产一线的最新知识、设想和操作技能尽快充实到教学中,使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要紧密结合,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对接。
【试析以教育为导向发展职业问题的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试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问题与对策12-02
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衔接问题及对策论文01-04
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论文02-27
试析新员工职业导向研究12-01
高职英语教育职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11-1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