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使用中的问题探讨工学论文

时间:2024-05-05 01:02:40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混凝土外加剂使用中的问题探讨工学论文

  摘要:在混凝土、砂浆或净浆的制备过程中,掺入不超过水泥用量5%(特殊情况除外),能对混凝土、砂浆或净浆的正常性能要求而改性的一种产品,称为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按其所对于应的功能不同分为减水剂、引气剂、僧水剂、促凝剂、早强剂、缓凝剂、发气剂、气泡剂、灌浆剂、着色列、超塑化剂、保水剂、粘结列、阻锈剂,喷射混纂土外加剂等。下面就混凝土外加剂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混凝土外加剂使用中的问题探讨工学论文

  关键词: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注意问题探讨

  1选择混凝土外加剂和检验外加剂产品的质量

  用户单位可可以根据工程设计、施工要求和技术指标进行比较,选择适合的生产厂家混凝土外加剂产品。建议采取①组织实地考察,防止假冒。②根据工程技术要求提出所需外加剂产品的质量指标、型号和参量,通过试验获得封存样品。③将首批外加剂与留样作对比试验,在所供产品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50119——2003)后即可批量使用检验外加剂产品质量的方法,对减水剂类产品,可采用净浆流动度作比较。取同批号水泥,在同掺量、同水灰比及相同条件下进行检验,先测初始流动度,经1h后再做一次流动度作比较,或通过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作比较。两种试验误差值允许在±5%。当发现现差异较大时,应及时告知厂方,以便查明原因。

  2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

  如何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问题,是新问题,也是老问题。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相容性问题应引起外加剂和水泥生产厂家的同等高度重视。许多实际施工状况,即使是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的水泥和外加剂,在作为原材料进行配制混凝土埋亦会出现不相容性。其主要现象;在使用一批外加剂或续供外加剂时,常出现混凝土坍落度有用大有小、坍落度损失或快或慢、凝结时间时长时短,有时还出现泌水等现象。检验外加剂与水泥是否相容的方法,对减水剂类产品,通常采用净浆流动度作试验即同一批外加剂与新进的水泥和原用的水泥进行比较试验,以判别是否是外加剂的原因而出现的问题。在判明情况的前提下,一般采取调整外加剂掺量或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的办法,同时与外加剂厂家或水泥厂家联系。

  3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

  高性能混凝土工艺,应内具有良好的工作性,以满足集中搅拌、远距离运送、泵送、不振捣、自平流、自密实等过程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此问题直接影响混凝土泵送及现场操作。导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原因很多,较为多见的有外加剂的品质、水泥的因素、环境温度、水灰比的大小、砂率的含泥量,掺合料的变化以及拌和方式等。其中最具影响的因素是水泥和外加剂。如需解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建议通过适当增加外加剂掺量,其幅度在原掺量基础上增加10%~30%;如果是使用早强型新鲜水泥,则在原混凝土用水量的基础上增加5%~10%。以上两种方法均可。

  4混凝土出现泌水(结底)现象

  混凝土在施工中出现泌水(结底)及堵泵现象,一是外加剂减水率偏高,二是混凝土用水量偏大,三是水泥存放时间过和或受潮等因素。发生此类现象,可适当调整混凝土用水量或外加剂掺量,也可通过适当提高砂率,以此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避免因泌水而造成混凝土结底、堵泵等现象发生。其中,如系减少混凝土用水量,减少幅度通常为原用水量的5%~10%:如系调整外加剂掺量,调整幅度在原掺量的基础上减少10%~20%。与此同时,用户单位应及时告知外加剂厂家对续供产品作适当调整。

  5凝结时间过长或过短现象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凝结时间与外加剂厂家提供的时间要求不相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双方的检测方法和环境温度不一样,或者是气温突变(日温差﹥15℃)、水泥新鲜程度、以及混凝土配合比变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针对上述状况和混凝土配合比等因素,结合混凝土试验的数据,对外加剂厂家提出所需凝结时间要求。厂家根据用户意见作出相应的调整,力求避免出现误差。

  6混凝土快凝(假凝)现象

  施工现场混凝土出现快凝(假凝)现象虽然并不多见,但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新进或更换水泥后)。个中原因:①水泥中含有无水石膏作为调凝组分;②水泥熟料与二水石膏在磨制过程中,因温度控制原因致使二水石膏脱水生成半石膏或无水石膏。此类水泥在按标准检测时为合格水泥,在不用外加剂配制混凝土是可以的,但与外加剂匹配时,就有可能造成不相容,因而在拌制混凝土时,会使混凝土产生快凝,同时对施工操作带来困难,甚至造成混凝土出现泠缝,影响工程质量。此现象特别在夏季温度偏高时更容易发生。当发生快凝(假凝)时,应当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如缓慢施工或待水泥降温后再进行施工。现则与水泥厂家和外加剂厂家共同商定合作调整方案。

  7混凝土裂缝现象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性材料,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裂缝(一般小于0.05mm)。对于肉眼见到的可观裂缝,应在设计、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和控制裂缝的产生,以确保工程质量。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有以下几种。

  7.1塑性收缩裂缝。此裂缝多产生于所浇筑混凝土表面,常出现在混凝土初凝之后终凝之前。其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未及时覆盖,水泥用量过多,或气候过于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7.2沉降收缩裂缝。此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面或在预埋件的附近周围出现,通常于混凝土浇筑后发生。主要原因是水灰比过大,而使坍落度偏大。

  7.3凝缩裂缝。常在初凝前后出现,造成此种现象是由于混凝土过度振捣以及表面抹压不及时或过度抹平压光所致。

  7.4碳化收缩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完后数月乃至更长时间。起因是混凝土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引起表面体积收缩龟裂。

  7.5干燥收缩裂缝。此现象大多表面性的,一般在浇筑后一段时间出现。其中原因是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或过度振捣混凝土级配中砂石含泥量大,抗拉强度低:或混凝土结构连续长度较长,受温度影响整体收缩大。

  7.6温度裂缝。常在施工期间发生,主要是由于混混土超几何分内部和外表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在浇筑时未采取预防措施和温差较大引起的。

  7.7沉陷裂缝。多属进深或贯穿性,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导致此种裂缝原因是结构、构件下面的地基软硬不均,结构各部位负荷悬殊,模板刚度不足等因素。

  7.8冻胀裂缝。此系结构表面沿主筋箍筋方向宽窄不一致的裂缝。原因是冬季施工对混凝土结构及在进行预应力孔道灌浆时未采取保温措施。

  8结束语

  随着世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混凝土在各类工程建设中起着日益巨大的作用。作为混凝土组分之一的外加剂,以其特有的技术性和工作性在混凝土工程中越发显得必不可少。对于外加剂的应用,乍看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其中有些问题却是世界建筑领域中的共性难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探索其中奥秘,寻求应对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用户与生产厂家的技术部门应保持直接的联系,客观地反映在使用混凝土外加剂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保证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外加剂使用中的问题探讨工学论文】相关文章:

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问题的若干探讨工学论文02-23

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上浮问题的若干思考工学论文06-28

刍议住宅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工学论文11-20

水利施工中砼裂缝问题的探讨论文02-26

关于铁路站场设计中相关问题的探讨论文02-20

探讨问题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1-20

探讨水利施工的运输问题论文03-01

对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探讨论文11-20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问题设置探讨论文03-05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问题探讨论文02-2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