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方法论文

时间:2024-08-28 15:08:27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方法论文

  在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各级教育教学都在落实改革举措,初中教学也是如此.现阶段,数学教学不应再以教师为绝对的主导,一味地灌输知识内容,而应该强调质量,要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作为首要目标.本文阐述了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及原则,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了情景教学背景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方法论文

  一、问题情境概念解析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问题情境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的情绪特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构建具体的问题情境.情境的创设可以依托社会现象或生活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展示某个知识点的产生历史,通过趣味性的小故事辅助教学.学生在这些问题情境中展开思考,学习过程会更加具有趣味性,容易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当然,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情境的合理性,保证情境能引发学生充分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因材施教.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加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使得教师的教学途径更加多样,学生的学习思路也能得到拓展,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加理想.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不同年龄层孩子的认知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及不同学生个体间的能力差异,使得每个学生主体都能在设定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收获.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从学生了解的或熟知的生活现象入手,而不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味地追求科学性与理论性.比如,在讲授“图形的平移”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这样一个场景:家里浴室安装的玻璃滑动门,其运动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都有,这样一来,学生对平移的概念就会有直观的认知,进而真正融入到问题情境中去,将生活实际和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2.平衡教学情境的趣味性与科学性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需要与学生主体的认知水平相符,在此前提下,教师要对整体的教学架构进行合理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课堂情境演绎方式实现多样化,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同时,教师设置的情境、问题,要具备数学学科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数学学习环境中自由探索,积极思考.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着手展开教学,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关联的问题情境.在参与这样的实践式教学活动后,学生就会在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间建立起联系,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某牧民想知道一条河流的宽度,就在河流的北岸选定了一棵树,标记为B点,然后在河流对岸相同位置处确定一点A,之后再沿南偏东方向60°走一段距离L至点C,满足CA、CB的夹角为30°时,AC的长度就是河流的宽度.在理清楚这样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之后,学生就会对这样一种测量方法产生兴趣,想要知道这么测量有什么依据.带着这样的思考,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关的内容,学生在问题的刺激下参与度会很高,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加强.

  2.借助已有认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既有的认知为基础的,因此在引入新的知识点时,需要与其原本的认知相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建构有效的知识体系.换言之,新知识的学习需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的知识内容时,需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展示知识内容的实际背景,进而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启发学生进行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对比,让学生知道知识产生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比如,在讲授分式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可以先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对比学习.

  3.制造认知冲突,制造悬念

  在数学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创设与学生已有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制造悬念,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授“平方根”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我们可以求出它的面积;那么相反,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我们能不能求出它的边长呢?假设有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分别为9、16、7cm2,那么它的边长各是多少?当正方形的面积为9cm2和16cm2时,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答案,但是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7cm2,学生就无法说出答案.学生显然被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难住了,这和他们已有的认知不符,进而激发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探究欲,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引出课题,学生自然会参与其中.

  4.实践探究,体验教学

  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具有现实性,同时应该是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并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内容,而更渴望一种探究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猜想、实践、推理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探究精神与探究能力.比如,在讲授“有理数乘方”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叠纸的游戏:一张纸最多能对折几次?由于纸很薄,学生觉得可以叠几十次甚至几百次,但是通过实践,学生发现一张纸叠到7次时已经很难再对折了,学生就会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学生会发现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纸张的厚度会成比例地增加,纸的面积会同比例地减少.同时,纸在对折时本身也存在拉力,因此在对折7次之后,基本上已不能靠人力再将其对折了.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对乘方概念的认识会更加直观、深刻.

  四、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对问题情境教学法的接受程度更高.尽管如此,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并不容易,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教学计划的合理性、老师与学生合作关系的好坏、学生的接受能力等都会对这一新方式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广大一线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条件,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才能使得情境教学方法真正起到作用.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方法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探讨论文02-26

谈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的论文12-19

谈问题情境创设的几个方法01-16

怎样给数学问题创设情境12-06

小学数学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的策略论文05-15

教学教学的情境创设论文02-18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03-25

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12-04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论文12-22

浅谈高中化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论文05-0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