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第一篇
一、将故事与音乐相结合,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幼儿天生对故事与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故事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幼儿喜欢;由于音乐容易打动幼儿的情感,所以幼儿喜欢。如将故事与音乐相结合能把幼儿的这种兴趣发挥到最大化,使幼儿在故事中感受音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例如,幼儿特别喜欢听《猪八戒吃西瓜》这个故事:猪八戒来到一片西瓜地,看到好多好多西瓜,它馋得直流口水,于是摘了好多西瓜回家,把西瓜切开,“啊呜啊呜”地吃了好多好多,结果猪八戒肚子疼得“哎呦哎呦”直叫唤。猪八戒憨态可掬的形象每次都引得幼儿哈哈大笑。我在讲完《猪八戒吃西瓜》这个故事后,将故事情节提炼成“摘”、“切”、“吃”、“哎呦呦”四个词语,当幼儿在非常熟悉故事情节后,对这四个词语也就非常熟悉了。于是我们配上乐曲《猪八戒背媳妇》,带领幼儿一边演唱、一边表演,故事的情节在歌曲中再现,幼儿利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成为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再如,《国王与王后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胖国王由于胖,身体行动不便的故事,我一边讲故事,一边用钟琴、大鼓、三角铁给故事情节配音,如上楼梯用钟琴演奏音阶,刮风了用刮走钟琴来表现等,使得故事更加活灵活现了。形象化地把上楼梯和音阶结合在一起,把刮风和刮奏结合在一起,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既吸引了幼儿对故事的兴趣,也激发了幼儿对打击乐器声音的兴趣。
二、以音乐的各种形式表达生活中事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艺术源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源自于作者对生活中事物敏锐的观察与深刻的体会。因此我鼓励幼儿用一些音乐的形式、手段来表达生活中的事物,用这样的过程培养幼儿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比如,春游时遇到了很强的风,幼儿对风的感受比较深刻,这样的体验是很宝贵的,于是我在这之后带领幼儿做了“风”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借助肢体动作表现风;利用歌唱中声音的强与弱表现风的强弱特点;利用水墨画的自由、豪放的艺术特点带领幼儿进行水墨画“风”的创作;让幼儿观察风和生活的关系,创作音乐剧《风婆婆来了》带领幼儿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充分感受着观察、表达的乐趣。再如,有一次老师们在利用毛线对班级美术角进行装饰,一些孩子将掉落在地上的毛线放在手上反复缠玩,这样的动作让我想到了律动,于是编配了音乐游戏———隐身的线。在“线”中,教师告知幼儿,每个人都有一根属于自己的毛线,当音乐响起时,幼儿假装拿出,跟随节奏和歌词一起做律动。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真实的线,幼儿以摇线、拉线的动作来表现线在手中玩耍的乐趣。由于歌词直观地告诉了幼儿应该如何做动作,不管是摇线、拉线、打锤,还是拍手,都是幼儿一看就能够学会的动作,所以幼儿在游戏中很有成就感,游戏不枯燥。“拉线拉线”的部分因为乐谱里加上了附点,就更加符合拉线的动作,使幼儿在律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附点音符的特点。游戏中没有真线,用虚拟的动作来表现线,这是最吸引幼儿的。一次活动结束后,婷婷说:“陈老师我把线放进我的脖子里,下次再拿出来玩。”接着,其他幼儿也纷纷模仿婷婷,小九说:“我放到口袋里。”翔翔说:“我放到耳朵后面,像孙悟空一样。”……孩子们已经完全进入了情境,似乎手上真的有一根线。
三、用音乐节奏游戏促进幼儿对规则、秩序的感受能力
生活中有一些东西可以发出有规律的声音,比如钟表、洗衣机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声音其实是得天独厚的节拍器,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而在音乐中获得良好的节奏感,又能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规则意识和稳定的秩序感。主题活动“钟表和洗衣机”就是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首先借助钟表的秒针走路的节奏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幼儿通过聆听,发现秒针是按照固定的节拍来走路的,用幼儿的话就是:“走一步,停一步。”接下来我们用打棍来模仿这种固定节拍的声音,这其实也是打拍子的练习,最后幼儿围坐在一起,由一位幼儿扮演秒针,玩秒针走路游戏。走路的秒针要根据音乐《钟表店》的节拍,走一步,停一步,如果出错了就要换人,直到音乐结束。然后我们引入了洗衣机,洗衣机在转动的时候也会发出固定规律的声音来,但是它的规律特点不像钟表那样容易被发觉。我们在引导孩子们观察和聆听洗衣机工作的过程发出的声音后,有一位孩子形象地总结道:“洗衣机发出的是咚咚咚,哗啦啦,咚咚咚,哗啦啦的声音。”接下来我们引导孩子选择打击乐器来表现洗衣机的声音,最后他们选择了邦戈鼓和铃圈来表现,邦戈鼓表现“咚咚咚”的声音,铃圈表现“哗啦啦”的声音。幼儿还进行了分角色表演,男孩表演“咚咚咚”,女孩表演“哗啦啦”,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感知了固定节奏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又引导幼儿倾听马桶冲水的声音,孩子们很快发现并说出马桶冲水的声音是:“突———哗啦啦啦啦。”有了之前的经验,孩子们在表现马桶冲水的声音时,就显得很熟悉了。他们选择了手鼓和手摇铃。有了三种声音的观察和模仿,我们在班里举办了一个小型演奏会,孩子们用打击乐器演奏出了钟表、洗衣机、马桶的声音,这些教室里普通的声音聚在一起,谁说不是一首欢快的奏鸣曲呢?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培养歌唱家、作曲家、舞蹈家,对多数人来说,我们接触音乐的目的是为了陶冶情操,获得生活以及生命的美感。所以对幼儿的音乐教育我们要区别于只重视技能和知识培养、训练的专业教育,要重视音乐的非倾向性功能,将音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学习品质。试想,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在音乐的熏陶下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开朗乐观,自身处于一种徜徉在精神境界中的完满状态,从而拥有幸福的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成功呢?
第二篇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同时“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音乐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中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本身的愉悦性、感染力使音乐教育活动成为幼儿最喜欢的教育活动之一,那些熟悉和喜爱的音乐作品给幼儿带来了愉快的情绪,那些韵律感十足的节奏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手舞足蹈。幼儿园音乐教育离不开幼儿的生活,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满了音乐的元素,只有使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才能更好的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使幼儿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音乐,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享受生活,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建议
(一)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作品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要学习与生活有关的音乐,就要引导幼儿注意收集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声音,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幼儿仔细“倾听”音乐的能力。这种“倾听”,是一种有意识的、注意“听”,它不仅需要注意的参加,有时还需要感情的参与。第一,来自自然的声音。就是要让幼儿倾听自然中的下雨声、打雷声、鸟叫的声音、水流的声音、风吹的声音等,提高幼儿对于这些声音的敏感性与熟悉度,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习惯与能力,提高幼儿对声音的记忆力、敏锐性,使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积累一定的听觉经验。第二,来自幼儿生活情境的声音。生活中的音乐包括锅、碗、瓢、盆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叫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生活中的音乐,节奏感和形象性是很强的,是对幼儿进行音乐熏陶的绝佳教育资源。教师应当注重挖掘幼儿生活中可以利用的音乐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培养他们对于不同声音的敏锐性。例如在下雨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雨”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音乐活动。如进行歌唱活动《大雨和小雨》,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观赏真实的下雨情景,让幼儿感受大雨和小雨声响的不同。然后再进行歌曲的教学时,幼儿就能更好地领悟歌曲中所唱的“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形象。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的教学,引导幼儿先仔细倾听雨水落下的声音,感受大雨和小雨之间节奏与声势的不同,之后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所听到的强弱、快慢以及节奏的变化,并尝试用不同乐器来表现这种变化,比如雨点急促时的摇奏、雨势放缓时的击奏。还可以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如欣赏肖邦的轻音乐《雨滴》,感受雨滴的声势变化;如果下雨时伴随着电闪雷鸣,还可以让幼儿欣赏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电闪雷鸣波尔卡》,通过教师的引导将音乐作品中的旋律与生活中的电闪雷鸣节奏相结合,以现实的生活情境来理解音乐的情绪。把幼儿的周围生活作为音乐素材的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激活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力,让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不再成为使教师感到无从下手、捉襟见肘的一个教学部分,而是可以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好情趣。第三,来自于幼儿兴趣和需要的音乐作品。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幼儿园音乐教育还要关注幼儿自己的兴趣与需要。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在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教授怎样的音乐内容,幼儿就会学习怎样的音乐内容。但是,幼儿对不同的音乐内容表现出来的兴趣是不同的,学习效果也存在很大差距。他们更喜欢的是节奏性强、作品描写内容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带有很强表演性质的作品,在幼儿园教材中他们就喜欢像《幼儿园里好事多》、《粗心的小画家》、《胡说歌》、《小老鼠打电话》等儿童音乐作品。
(二)教学过程设计贴近幼儿生活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调的学科,生活化的音乐教育内容更是如此,只有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用口、手、身体等进行练习与实践,才能获得对于教育内容的最直接的感知与体验,切实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参与和实践的机会,把更多的教学活动时间放给幼儿自己的操作,而不是教师的讲授。例如《幼儿园里好事多》就是一首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联系的歌曲律动,歌词的内容“小桌子谁擦的,小椅子谁摆的,一排排手绢谁洗的,一件一件好事谁做的”所描述的就是生活内容。笔者发现,在幼儿园大班年龄段中,这首歌曲凭借着其所描述的幼儿生活内容和好听的旋律受到了幼儿的一致欢迎。在教师配上生活化的律动之后,幼儿积极表现这首歌曲的欲望就更加强烈。因为歌词的内容贴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而且比较容易掌握生活化的动作,同时这种边唱边做律动的形式可以将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使得他们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又如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借助打击乐器让幼儿完成打击乐曲的节奏演奏,并通过操作打击乐器促进他们的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幼儿园的打击乐器有碰铃、铃鼓、沙球、三角铁等等,由于这些小乐器的加入,使得幼儿对打击乐演奏活动的兴趣大增。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幼儿做“土乐器”,比如,一个空易拉罐,几只碗碟或者几块竹片就可以用来演奏。教师也可以与幼儿将空塑料瓶里装上沙子,就是一个简单的沙球。将这些自制的“土乐器”作为课上打击乐演奏的乐器,由于是幼儿自己参与制作的打击乐器,会大大增加幼儿学习打击乐演奏的积极性,课堂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同时也使他们明白来自于生活的材料可以充分利用到音乐学习中,让他们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与音乐的联系。
第三篇
一、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1.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够明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育目的不够明确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要知道,幼儿教育的对象与其他的受教对象不同,幼儿音乐教育有其特殊性,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其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的目的性更强,应该认识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目的更多强调的是通过各种有趣的音乐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幼儿分享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起到一个奠基的作用,而这种幼儿园音乐教育目的的模糊给幼儿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方法较为陈旧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依然沿袭着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音乐理论灌输与音乐知识强化依然大行其道,这显然与幼儿的年龄是不相适应的。幼儿正是心智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音乐的理解还处在懵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音乐教学的实施中,采用音乐知识灌式的教学显然是不恰当的,拔苗助长式的音乐知识化教学不仅不能让幼儿的音乐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相反还会造成幼儿对音乐的厌倦,不利于幼儿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点说,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幼儿的音乐教学中是对幼儿的一种折磨,这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是极其不利的。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幼儿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的开展是幼儿学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学前教育是一种较为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如果轻视幼儿音乐教育,那么幼儿的素质教育实施也就无从谈起,并且音乐教育本身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的教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彼此关联、互相影响、相互促进,过分突出任何一种教育而忽视另一种教育是不可取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实施中的重要性。
2.对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开展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幼儿的动作与情绪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是幼儿参与生活实践的极好机会,幼儿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身体的动作变得更加协调了,音乐的感知力也随着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地增强,在音乐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儿的心智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丰富了幼儿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3.对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启蒙式的音乐教育,很多幼儿在长大以后音乐能力较弱,究其原因是在幼儿阶段没有接受较为完善的音乐启蒙教育,在幼儿阶段,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为未来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这么说,幼儿音乐教育的开展对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其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认识,因此,本文以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为研究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
第四篇
一、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
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的形成是生活的再现,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同样,音乐艺术离开了生活是干枯的,没有生命的。在幼儿园里,幼儿在生活环境中会时时遇到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玩具互相碰撞的声音、水滴滴落的声音、幼儿的笑声等,这都可以作为音乐创作灵感的来源,也能够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同样是打击乐教学活动《玩具兵进行曲》,新的教学理念是让幼儿自己触摸音乐,直观地感受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因此,在设计这次打击乐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发现和想象的能力。如:给幼儿展现的乐谱是空白的,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寻找自己感知比较深的声音,让这种声音汇集成自己喜欢的音乐旋律。活动中提问“你喜欢什么声音?”鼓励幼儿自己寻找声音的来源,并找出跟声音相似的乐器,教师帮助将整理好的旋律与使用的乐器写入乐谱中。然后,根据这样的记录演奏出幼儿自己创作的音乐。我们依据这种思路进行探索,在音乐活动中给幼儿创造了无数的惊喜,幼儿通过这些不断出现的惊喜开心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了解音乐,逐渐与音乐拉近距离。
二、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困惑
音乐欣赏教学不同于一般娱乐性的“听音、听乐”,要想真正做到理性的认识音乐,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性知识做基础,即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的统一。大师的作品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问题是怎样让幼儿了解并接受,从哪个问题中找出切入点,引领幼儿认知、感受音乐。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如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欣赏这首芭蕾舞曲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乐曲涉及的面非常之广:它是一个芭蕾舞曲,它是作者起初为了整个舞剧的需要而设计过场的一个舞段。为什么它会成为经典?因为有深入人心的旋律,有设计巧妙的舞蹈,能够让观者陶醉,让听者振奋。这些亮点在欣赏中都应该让幼儿感受到。让幼儿欣赏这样好的作品,首先应该为幼儿创设与音乐相关的环境,因为幼儿的教学是直观的,与其让幼儿听音乐,不如让幼儿直接能够看到、触摸到音乐。其次,再设计些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如猜谜:使用模糊的课件展示,让幼儿猜是什么乐器,使幼儿了解乐曲中使用的乐器。这样幼儿既加深了对乐器的了解,又细致地欣赏了其中的乐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引导幼儿了解舞曲所要向我们表达的是什么,包括音乐创造的背景等。这些问题渗透在环境赋予的意境中,幼儿可以很快了解。最后是体验,通过肢体语言直接感受乐曲轻松的旋律。幼儿在一步一步的引导感染下,始终快乐地欣赏着乐曲,不会感觉到枯燥。环境的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很自然地融入到音乐中。
三、尝试将音乐剧融入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
音乐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是区别于歌剧、舞剧、话剧这三大舞台剧的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说唱、音乐、舞蹈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目前国内儿童音乐剧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因此,可以尝试从幼儿园开始,加强音乐剧的启蒙教育,将音乐剧融入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通过欢乐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幼儿接受,从而完善音乐剧的教育教学。那么如何让幼儿很自然地接受音乐剧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并且能够主动地表现呢?
1.引导幼儿认识并喜欢音乐剧
让幼儿通过看、听、实践了解剧情、表现剧情、创造剧情,理解音乐剧内容;让幼儿成为音乐剧活动的主体,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表现剧情、角色,学会大胆、自然地表现自己,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欣赏和模仿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幼儿园的幼儿也是一样。因此,在音乐剧教学的初期,主要的就是让幼儿欣赏音乐剧,引导幼儿了解剧情、学唱片段等。
2.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体验尝试的机会
了解了音乐剧的特性,我们就要有效地给幼儿提供不同的体验机会,使幼儿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剧。如:可不可以用音乐剧的方式跟同伴交流呢?有一次,一个幼儿不知为什么在哭,我就带领几个幼儿一起在他的面前表演《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生动有趣的表演、轻松欢乐的说唱感染了他,不一会儿他就破涕为笑了,并很快地加入到了我们的表演中。这就更能显示音乐剧的魅力,它带给人们的快乐是其他艺术无可替代的。幼儿初次尝到了这种独特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觉得很新鲜,这对于音乐剧的渗透有很好的帮助。
3.音乐剧表演带给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音乐剧可以是说唱的明示表演,更可以是内心演义的隐性表演,这给比较内向的幼儿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我们可以用说唱跟他们交流,将生活和戏剧相结合,用戏剧的形式了解他的内心。此外,音乐剧这种集音乐、舞蹈、表演等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很好地让人有所突破,宣泄自身情感,通过各种的表现方法充分地展现自己。将音乐剧融入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中,看起来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实际上是可行的。
第五篇
一、合理选择和剪辑音乐作品
1.选择具有游戏性的作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寓教育于生活与游戏之中”根据这一要求,应尽量选择具有游戏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游戏《丢手绢》,把跑和抓的游戏与音乐紧密结合,深受幼儿喜爱,活动中幼儿既欣赏了音乐,又愉悦了身心。在民族民间器乐曲作品中,有一些包含一定游戏内容情节的短曲,容易让幼儿接受,如《春节序曲》《喜洋洋》《闹新春》等。有些乐曲作品虽然游戏性不明显,但形象突出、角色鲜明,也能使幼儿乐于接受,可以选用于欣赏,如《茉莉花》《划龙舟》《采茶扑蝶》等。
2.选择具有乡音乡情特色的作品。民族民间音乐多起源于乡间,流传于街头巷尾,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它代表着地方的民俗文化,如《月亮升起来》《兄弟姐妹打歌来》等民间乡曲作品,幼儿可以从作品的节奏、速度、旋律中感受到浓浓的乡音、乡情,从而激发他们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如《快乐拉祜》音乐活动,幼儿伴随着音乐,在感受打歌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获得了对火把节的情感体验,更获得了对“火把节”民俗文化的认知。
3.对音乐作品作适当的剪辑处理。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略显成人化,曲子较长,结构较复杂,幼儿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刻分析音乐作品的自身特点,如音色、结构、风格、性质等,对音乐进行二次剪辑。如把结构较为复杂的音乐剪辑为A—B—A、A—B—C结构,使音乐变得短小而有规律,利于幼儿的理解、接受和掌握。
二、创设与营造宽松愉快的音乐氛围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相适应的环境氛围,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创设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环境、营造宽松愉快的音乐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是开展音乐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1.创设与民族民间音乐内容相适应的物质环境和富有民间文化气息的氛围,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春节序曲》音乐欣赏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感受这一民间音乐作品的内涵,感受到过年的喜庆气氛和美好情景,体验中华民俗文化,教师可以在活动室上方垂吊中国民间过年饰品,如红灯笼、彩带等,在窗户上贴上窗花,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气氛,便于幼儿在喜气洋洋的欢乐情绪中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
2.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培养幼儿“喜欢参与艺术活动作为艺术领域目标之一”,要求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因此,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如师幼问答活动、同伴互述活动、图谱绘画活动、肢体扮演活动、打击乐操作活动等,让幼儿积极、主动地体验和感受音乐美,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
三、借助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
1.多媒体动画教学。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有限,且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让幼儿充分感知、理解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美,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示美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可运用图片或多媒体动画具体形象地加以展示,也可加上配乐诗朗诵等,让幼儿直观形象地感知民族民间音乐的美。
2.图谱教学。图谱能形象、直观地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曲式的结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获得对音乐作品的完整印象,使幼儿的感知更具体、生动,让幼儿更乐于接受。如学唱京剧《我说脸谱》,活动前先让幼儿欣赏京剧脸谱,感受异彩纷呈的京剧脸谱文化,选取与京剧曲子有关的、有代表性的脸谱人物引导幼儿认识,讲述脸谱人物的故事。教师还可以将蓝脸窦尔墩、红脸关公、花脸美猴王、白脸曹操、黑脸张飞等脸谱以图谱的形式展示,直观、形象地展现歌词内容,把难懂的脸谱人物、难记的脸谱顺序变得简单,把较复杂的歌词记忆过程变得直观、生动,且易学、易懂、易记。
3.游戏教学。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将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民族民间音乐活动中是不错的选择。如民间音乐《化蝶》,乐句的理解是难点,教师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蝴蝶和花朵,随音乐做游戏,协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四个乐句,感受乐曲的特点与结构。
四、运用多种语言表达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幼儿在民族民间音乐活动中,经常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拍手,用表情、肢体等“语言”来表达自身听音乐的直接感受,表现音乐美的形象。因此,教师要重视启发幼儿运用多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这样既利于幼儿理解音乐美,也有助于幼儿表现音乐美,还能促进幼儿与同伴间的交流与分享。
1.口头语言。当教师借助多感官感知手段启发幼儿感受、理解音乐时,幼儿往往能用形容词、短句来表达自身对音乐美的感受。如幼儿会用优美动听、舒缓、柔和等词汇来描述音乐《化蝶》,用热烈、热闹、兴高采烈来形容《春节序曲》。
2.肢体语言。幼儿天生好动,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在欣赏民间音乐《划龙舟》时,教师要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龙舟的快慢节奏,从而感悟音乐的节奏美与乐段结构的特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3.图画语言。幼儿喜欢利用图画来表达自身的情感,教师可利用幼儿这一特点,激发幼儿大胆想象,用图形、画面表达民族民间音乐内容,表达对音乐美的理解,并在同伴间进行分享与交流。如在《喜庆秧歌》舞蹈活动中,让幼儿想象热闹欢快的场面,有的幼儿画出高举双手挥舞的动作图,有的画出原地静态摇摆的静态图,并用箭头表示摇摆方向,用画面来表现优美柔和的音乐。此外,操作打击乐也可以表达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幼儿通过正确打击各类乐器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从中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想象。
五、提供家园互动的渠道
民族民间音乐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双向沟通的桥梁。许多家长对儿时的民族民间音乐往往难以忘怀且津津乐道,这对幼儿园征集和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具有推动作用。幼儿园可以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活动,激发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如请家长带幼儿听街头艺人的乡音乡曲、请社区舞蹈队来园表演民族民间舞蹈等,利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熏陶。幼儿受认知水平的限制,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民族民间音乐,还不能完全理解民族民间音乐所传递给他们的全部内涵。但是,这些带有浓郁民族文化艺术氛围的内容和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音乐活动内容,为广大幼儿所喜爱。值得关注的是,民族民间音乐不完全在于它的“物美价廉”,也并不全因为它的丰富,而是因为它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来自于民间,来源于生活的东西往往最具有生命力。在幼儿园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园音乐活动内容,使幼儿在获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获得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六篇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
音乐活动的设计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基础,对于儿童来说,学习兴趣来源于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幼儿园教学中的音乐活动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具体的音乐活动形式不仅要考虑到对幼儿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还应考虑儿童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幼儿教师在引导儿童进行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儿童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音乐活动《拉拉勾》中教师可以设计儿童模仿表演和对唱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儿童对演唱的兴趣,而且从根本上增强了儿童对《拉拉勾》歌词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儿童歌曲作为活动的主题
学习兴趣是影响儿童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年龄的关系,儿童学习兴趣与音乐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所以,幼儿教师可以经常使用风趣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根据幼儿园儿童年龄的特点,幼师可以选择节奏、歌词重复较多的歌曲作为音乐活动的主题,从而减轻儿童的记忆和反应压力。间接地培养幼儿对歌唱的兴趣。
(一)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音乐
幼儿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歌曲作为音乐活动的内容,儿童可以轻易的体会歌曲所蕴含的感情,轻松的学会歌曲的演唱方法。《秋天》《宝宝不怕冷》《办家家》《亲亲我》《蓬蓬头》都可以供幼儿教师选用。例如:歌唱活动《蓬蓬头》,其歌曲内容是关于幼儿洗澡的。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洗澡最大的魅力就是玩耍白花花的肥皂泡。幼儿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之前准备好相关的音乐资料和图片,在活动场地创设一个浴室场景,分给每个儿童一块沐浴棉。活动开始之后,幼儿教师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入洗澡的场景。活动开始后,儿童在模仿洗澡动作的同时与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教师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表现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情不自禁的融入音乐活动中,同时也教育了儿童应该讲卫生。
(二)选择与节日相关的音乐
中国人一年之中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选择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歌曲,开展音乐活动。例如,在过母亲节时,教师可以选择《不再麻烦好妈妈》作为主题开展音乐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歌词中的内容引导孩子回忆妈妈做过的一些事,鼓励孩子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自己梳头发等。在帮助孩子熟悉歌唱技巧的同时,也在教育孩子要感恩父母。
(三)选择引导孩子认识身体部位的歌曲
教师在引导孩子进行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表现儿童各种身体动作的歌曲,例如:《五官歌》《表情歌》《拇指歌》等。这些歌曲都深受孩子们喜爱,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歌曲题材,引导孩子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三、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
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正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期,所以幼儿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活动不及可以提升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信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力有很大的难度,儿童的大脑以及动作节奏难以跟上音乐节奏,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从简单的音乐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
(一)从情感层面培养引导儿童爱上音乐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打击乐器发出声色,让儿童去猜是什么乐器,从而激发而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根据活动中儿童的具体表现,对有勇气模仿乐器音色的儿童给予表扬,增强儿童参加音乐活动的自信心,从情感层面喜欢音乐活动。
(二)通过问题启发儿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儿童对音乐产生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听一下,是什么乐器在发生?”“哪种乐器的音调最高?”“怎么才能让这件乐器发出美妙的音色呢?”。教师的问题要由易及难,通过与儿童活动的方式,启发儿童产生思考。
(三)为儿童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
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在儿童对教育内容有兴趣,并保持着轻松的情绪时,认知效果最佳。儿童音乐教育应摆脱教学目标的压力,帮助儿童还原一个轻松的音乐游戏环境,使还在在“玩”的状态中,不知不觉的掌握音乐知识。
四、结语
音乐活动是儿童展现才华、培养能力的快乐舞台,在幼儿园进行音乐活动教学,不仅符合儿童的身心特性,而且能有效的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活动在启发儿童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的同时,也使情操得到升华。
【幼儿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11-20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21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02-17
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论文01-14
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4-30
钢材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5-12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2-26
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01-11
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11-14
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1-1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