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制度保障探究论文

时间:2024-08-06 09:26:50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制度保障探究论文

  摘要: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制度保障探究论文

  当前,“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面临许多现实困境,可以从教育体制与社会体制两方面进行制度革新,从而促进“为己之学”的传统教学理念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建构,推动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为己之学;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孔子赞赏“古之学者为己”[1],开创了中国儒家“为己之学”的教学传统。“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强调“学”是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和活动,其“学”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而更在于个人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当代学者也十分关注“为己之学”的价值和意义“:这种‘为己之学’传统对人的内在德性注重的传统,对于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克服学术与教育中的过于功利化、工具化的偏颇有积极的引导作用。”[2]“为己之学”对我国高校建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实施“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与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仍有许多障碍。

  一“、为己之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现实困境

  迄今为止“,为己之学”教学理念与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实施仍面临许多现实困境,这是因为当前教学的评价机制、外在环境以及整体的社会思潮都与“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和人文素质教育模式背道而驰。

  (一)评价机制着重量化指标

  “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要求“以人为本”,以我们最终培养出的学生的内在综合素养为教学评价的金标准。然而,我国高校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仍然存在着粗浅化、简单化的倾向。其一,以试卷成绩为核心要素,以考试的分数为教学效果的主要评价依据,而不太关注学生学以致用的实际运用能力;其二,考试则以教材为中心,注重对传统知识体系的掌握,而不太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其三,教学评价仍以外在因素为主导,过于注重教学活动的严谨性、系统性,忽略了教学过程的启发性和创新性。这些量化指标虽有利于简单明了地对教学效果做出评判,但却与真正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南辕北辙。

  (二)外在环境充满多重诱惑

  “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之趣味性和人格圆满的悦乐之境,致力于培养学生伟岸的精神气质和高雅的审美品格。可是现代社会的外在环境充满了多重诱惑,娱乐化、物质化的社会现实冲击着高校学生的校园生活。首先,高校周边浓郁的商业化氛围严重干扰着莘莘学子的求学意志,使他们在网吧、歌舞厅之中流连忘返;其次,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在物质上盲目攀比的现象,从而浪费了大学求学的宝贵时光;最后,机械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当前的教学活动难以激发“教”与“学”的乐趣,还间接助长了逃学、舞弊等不良的学风。凡此种种,对于我们在高校建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显然是不利的。

  (三)社会思潮急功近利

  “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以“个体的完善”为教育的出发点,强调培养学生高远的学习目标以及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对他人、国家及全社会所应有的责任心。而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及读书无用论等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高校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而各种量化指标的评价机制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都在忙着完成学校和社会所规定的各种僵化的“硬指标”,人们不再以真才实学为荣,孔子所推崇的“为己之学”无人问津,“学”成了达到各种外在目的的手段和阶梯,这与现代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人文素质教育对我国而言既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又遭遇前所未有的现实困境,这使我们不得不探索从现实制度层面对高等教育进行更为深入的革新。唯其如此,才能保障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的顺利实施。

  二“、为己之学”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制度保障

  为促进“为己之学”的教学理念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发展,就必须在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两方面进行制度上的革新,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彻底解决目前的现实困境。

  (一)教育体制改革

  1.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为培养大量的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服务,必须对现行考试制度与考试管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3]这已日益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为此,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变。

  (1)淡化考试题目标准答案的设置,鼓励个性化的提问及质疑,重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实现学习的质的飞跃。

  (2)弱化考试成绩的功利效应,强化人文素养的展示,使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以课程论文及其答辩情况为课程成绩的重要参考要素。

  (3)逐步尝试取消面面俱到的系统知识考核,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相关社会问题,考查学生跨学科的实践运用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

  2.健全教学管理体系。

  一旦教学评价体系发生根本的变化,就会带动教学管理体系的巨大变革,使教学管理能真正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1)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形成灵活而多变的立体管理体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允许教师自主决定教学时间、地点、内容及方式。

  (2)教学管理部门应当以教学的最终产品之综合素质为教学效果的唯一衡量标准,而不是以教学文件的精致、课堂气氛的热闹、课件制作的繁复等外在因素为评价准则。

  (3)教学管理部门应当积极鼓励“个性化”的教学创新,提倡不同风格的教学主体的多元互补,充分尊重不同教学主体的个性气质,以激发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3.完善教学保障体系。

  除了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教学保障体系的革新也非常关键,只有在师资建设、学风管理、督导机制上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才能有效保障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形成。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但注重教师的专业学识,而且还应考核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加强学生学风及日常生活的管理,应从环境、氛围等方面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避免学生将时间、精力过多地投入到学习以外的各种娱乐活动中。

  (3)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与督导机制,并逐步形成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奖惩方案,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切实的保障。

  总之,通过探讨教学评价体系、教学管理体系以及教学保障体系的改革可以进一步深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成熟与完善,从而推动“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教育理想在我国高校现实教学活动中的回归。

  (二)社会体制改革

  1.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对高校学术环境的保护,并且立法对蓄意破坏校园及周边环境的不良分子予以严惩。

  (1)强制立法清除高校周边的各种娱乐设施,应权衡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的利弊得失,宁可放弃一些商业利益,也不能使高校学生置身于网吧、歌舞厅的包围之中而不可自拔。

  (2)确保校园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设施的完备性与纯粹性,高校应以其肃穆的环境、清幽的气息、高雅的氛围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愿望。

  (3)大力推进高校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更新,保障各种学术资料的全面性和前沿性,使不同个性、气质的主体能有充足的条件顺从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其所研究的方向。

  2.重视高校教师待遇的提高,并立法保障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在我国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文化地位。

  (1)立法保障高校教师在我国的经济地位,使之超脱为谋生而工作的生存状况,确保“为己之学”的经济基础,使教师能够真正得以安心教学、潜心科研。

  (2)立法保障高校教师在我国的政治地位,使之不但能够在学校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利,而且还应建立比较完善的高级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体制,为高校教师在政治上争取更多的发声渠道。

  (3)立法保障高校教师在我国的文化地位,使高校教师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的缔造者,为我国建构“全球化”时代的先进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3.营构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急功近利的思想风气得以逐步扭转。

  (1)在教师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文化地位得到立法保护的前提下,应大力批判仅仅以“学”为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的行为,恢复学术环境的纯净性。

  (2)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中重新阐释并大力弘扬孔子所倡导的“为己之学”,恢复“学”之乐趣与生机,使“学”成为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3)在当代社会致力于保护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文化传统,使我国逐步摆脱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畸形、错误的价值观,形成自尊、自强、互信、互爱的良好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在经济上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在文化教育方面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为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恢复儒家“为己之学”的优良教学传统,就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根本的革新,推进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完善,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实现当代人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宝楠.论语正义宪问[M].北京: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54.

  [2]李华东.儒家为己之学的内涵及其教育学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8,(5).

  [3]孙银莲.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2).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制度保障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考核模式探究02-21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差异的论文03-25

初中体育素质教育探究论文02-19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11-24

高校方言文化保护探究论文03-27

中小企业决策模式探究论文11-09

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论文03-15

高校生态伦理实践教育探究论文提纲11-20

高校生态伦理实践教育探究论文提纲11-14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探究论文12-2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