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对策探讨论文
[摘要]从4个方面分析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风险的成因,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6点积极建议,以期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状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监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暴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三聚氰胺”屡禁不止、“问题火锅”现身曝光、“地沟油”暗流涌动等食品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地敲响了食品安全警钟。国家工商、质检等部门先后展开了多次大规模治伪打劣、净化经营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专项行动。通过一系列的整顿措施,城镇的食品安全问题取得一定成效,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仍无根本改观,三无产品、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无证作坊、地下工厂散落乡村,卫生状况堪忧,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分析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认为当前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经营,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也是贯彻中央、国务院食品安全整治要求的现实需要。
1农村食品安全问题风险的成因
1.1农村食品品质状况是食品安全隐患存在的内因
(1)生产条件简陋,卫生状况差。在农村,相当一部分食品生产企业是前店后厂的小作坊生产,生产设备设施陈旧,生产工艺技术落后,污水横流、蝇虫肆虐,很难满足食品卫生条件。并且从业人员基本没有进行正规培训、健康检查,凭证上岗成一纸空白。
(2)产品质量差。一是不少生产厂商产品无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许多无QS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原材料选择把关不严,为降低成本选用质次价低原料充数者为数不少;二是产品生产过程不按规定要求配料,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含杂食品和霉变食品掺混;三是为增强口感,延长食用期限,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和保鲜剂;四是盗用知名品牌商标、仿制名品,误导消费者,牟取暴利。
(3)产品包装粗糙,密封性差,有的甚至采用工业包装材料、废旧再生材料作为包装主材,严重污染食品。
1.2农村消费观念存在偏差是诱发食品安全隐患的外因
(1)农村消费者购买力低,重数量,轻质量。由于农村人口多,消费量大,经济收入相对较低,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在选择食品时,偏重食品的价格、色泽、数量,而对于质量指标、保质时间关注度较低。
(2)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农村信息渠道不畅,群众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大多数人口还处在温饱型消费阶段,离吃好、吃精、营养健康消费阶段还较远,选择食品时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较弱,这些都为过期产品、伪劣产品、假冒产品流入市场留下了空间,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日益严重。
1.3食品市场管理混乱,监管手段单一为食品安全隐患滋生提供了土壤
农村食品市场管理涉及工商、质监、卫生防疫等多部门,职能职责难以完全协调,加上资金不足、人手不够等诸多原因,导致农村食品市场管理流于形式。
(1)专业监管能力弱。监管部门缺乏专业检测人员、检测手段,检测设备滞后,有的甚至连检测设备都没有,不少检测监管人员仅凭肉眼对产品进行目测,且大多只关注食品厂名、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对于食品的成分含量是否符合食品质量安全要求、食品卫生指标是否合格、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等很难做出界定。
(2)监管难度大,监管漏洞多。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点多面广、市场分散、流动性大等特点,工商、质监、卫生防疫等部门人手紧张,往往难以实现全覆盖,如有些农村食品店、副食店、餐饮店的食品短则1个月检查1次,长则几个月乃至半年检查1次,有的甚至从未检查过。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缺失,导致监管不到位,不少三无产品、伪劣产品、过期产品就在这种监管空档中从市场进入农民家中。
1.4落后的物流设施使食品安全风险发生机率增加
目前农村食品流通场地主要为3类:集贸市场、食品店、食品加工作坊。这些场地的条件从严格意义上讲是难以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主要表现为:场地狭窄、卫生防护措施差;生熟食品难以分区分开,混存状况普遍;
散装食品多,密闭密封条件差、食品串味现象严重;销售场所的位置与食品卫生要求不符合,有的食品在销售过程中长时间处在日照高温下,容易变质变味;运输食品车辆难以完全杜绝农药、化肥及有害物质污染,运输过程中难以避免化学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污染,以及苍蝇灰尘的污染。
2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规范农村食品流通市场,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既有利于保证农民的身心健康,提高消费水平,也有利于促进食品生产的发展,有序打造公开的竞争环境。农村食品安全应构建以农村群众为核心的消费者自我保护体系,杜绝劣质食品的市场需求,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消费终端消除农村食品安全隐患。
2.1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一是应完善新闻媒体宣传体系。通过电视、广播、流动宣传车、发宣传单等方式,积极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是加强对农村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生产知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2.2健全市场管理机构,设立专职质监员和义务质监员
目前农村食品市场基本上是以自发型管理为主,工商监督为辅,管理比较松散,对生产者、经销商的监管力度不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明确责任,强化监管,市场应成立以生产厂家、经销商、工商管理、质量监督、卫生防疫、食品监督、市场业主等单位组成的市场管理体系,将每个目标、每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分级、分线、分项食品质量安全负责制,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和村的职责,县与乡(镇)、乡(镇)与村层层签订责任书,把打假治劣责任逐级分解到村和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环境。同时设立一支经常巡查市场的专职质量监督员和义务监督员队伍,对市场经销的产品进行经常性的质量抽查和例行检查。
2.3提高销售门槛,严推市场准入制度
按照国际惯例,进入市场销售的产品必须取得准产证和准销证。但目前进入农村市场销售的产品基本上是自行组织,自由进出,无查验责权制度,食品市场尤其如此。为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相关职能部门应建立起登记、查验、准入制度,并提供三证方可进入市场。
2.4分区经营,分类经营,规范市场发展
目前农村市场经销商是小、散、多,没有形成专业市场,也很少有专业经营户。
这种形式一是加大了市场管理的难度;
二是市场经营主体、经营管理混乱,经销商无自律行为;
三是不利于也不可能形成专业分工明确、分区分类经营的现代市场模式。为此,管理部门应重点扶持一批经营好、客户多、信誉度高、经销量大的客户,比照超市发展模式,分类分区经营,指导规范市场发展。
2.5引导经销商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市场的经营管理行为既需要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来规范,也需要一定形式的宣传导向来引导。市场管理部门应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市场管理规章制度及质量监控措施,从思想上、观念上引导经营者树立诚信务实、服务顾客的经营理念,自觉地做一个遵纪守法、有信有义的经销商。
通过产品性能、产品质量的推介及质量抽查情况的及时通报,引导消费者树立注重质量、保证健康、维护权益的消费理念。
2.6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加大处罚力度
《食品安全法》是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促进市场有序依规运行的重要法规;从法律上规定了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应履行食品安全质量、确保食品安全的职责和义务。所有从业者都应严格遵守执行《食品安全法》,自觉严把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关口,对消费者负责,为消费者提供营养与卫生的放心产品,共同繁荣农村食品市场。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生产和经销伪劣产品、以次充好、三无产品、过期变质产品、短斤少两者严处重罚,直至取消经营资格,以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对生产或出售的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身心健康、严重扰乱经济秩序的要追究刑事责任、追缴违法所得。要毫不手软地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力量重典治乱。执法部门要建立联查互动制度,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及时交换沟通信息,提高执法效果,维护农村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贾君.努力构筑群防群治的农村食品安全防线[N].中国消费者报,2010-2-1.
[2]张海泳.编织农村食品安全“网线”[N].甘肃日报,2010-10-7.
[3]胡毅,杨成.确保农村食品安全服务新农村建设[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4-3.
[4]聂国春.联动机制让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更长效[N].中国消费者报,2010-9-6.
[5]慕静.供应链视角下食品安全责任缺失风险的传导机制及规避策略[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1(5):5-6.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对策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市政工程监理的问题对策探讨论文08-06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管对策的论文05-10
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5-03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04-25
个人所得税制现存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04-28
加强企业人才管理对策探讨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