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之探究论文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担负着培养我国应用性人才的重任。深化高职办学特色,提升教学质量,是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的历史使命。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高职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发展;思路探究
培养应用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它担负着为专业服务和素质培养的双重重任,尤其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高职“教”与“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致使高职学生基础理论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加大,多数学生对各科目学习往往难以接受。“根据当前学生的现状,要提高教学质量,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理论、掌握技能的积极性,架起人才与市场之间桥梁,必须实行分层教学,推进高职教学改革。”尽管多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在高职教育与教学改革中作了大量的努力及多方面的尝试,但收效甚微。笔者呼吁高职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分析高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到高职教学的“出路”,让高职教学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
一、目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学各自为政,没有制定尽可能统一的高职课程标准。随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职业院校集中了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建设方面,从而忽略了高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高职院校很少有时间开展跨校区的教学交流活动,不同学院同一个专业开设课程、课时和讲授内容往往会因为各个学院的重视程度导致差别很大,没有制定尽可能统一的高职课程标准,制约了高职教学的快步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本来“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学习期间学会如何猎取知识,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然而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各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致使上公共基础课的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陡增。高职教师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很少有时间有机会与外界加强交流合作,没有太多的精力学习现代职业教育,不能及时地进行教育理论的更新,影响了高职院教学的向前发展。
(三)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的需求。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不是狭义的就业教育,而是同样要体现马克思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主题的。作为基础课,以提高学生的基础性素质为任务,教师一方面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另一方面要训练学生的核心能力。高职教学要为专业课程做好服务,保证专业课的顺利进行。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为专业服务的意识不强,同时,不同专业课的需求层度差别太大,大多数专业教师忽视专业课的作用,大部分教师因为很少涉及专业领域,不太清楚专业课的需求程度。这使得大多数高职院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的需求,在专业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势必会让人错误地认为某些课程没有开设的必要性,从而极大地阻碍了高职学院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四)高职教学的“应用价值”未能得到全面的体现。从小学学习到中学学习,教学从未脱离过“应试教育”,使得大家都忽略了教学的“价值”所在,认为学习是枯燥的,学生一进入高职,考试压力相对减轻的同时,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就业的影响,“无用论”就会很快地在学生的心中传播开,学生就会产生“厌恶学习”的情绪,这同时会极大地影响教师的教学,使部分教师体会不到教学的乐趣,产生“厌恶教学”的心理,教学不相长,反而相互削弱,如此恶性循环,不断地阻碍着高职教学的改革发展。
(五)高职院校教学方法不能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高职院校教学是以实用性为基础的教育,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许多比较抽象的学科,高职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对一些理论、定理等在黑板上进行推导,号召学生们将理论牢牢记住并教会学生运用过程,在各类高职院校中,由于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比较差,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注意“声形结合”,学生很难进行感性思维,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学得枯燥无味、似懂非懂,教学效率低、效果差。
(六)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传统教学常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相当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考试。事实上,考试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依然十分陈旧落后,诸多不合理、不科学、不完善的因素仍然存在: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状况的好坏;考试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节,无法服务于学生将来要解决的专业及职业问题。要应对新时期人才培养规格发生的巨大变化,正确处理好各学科基础知识学习和学以致用的关系,高职院校必须探索和建立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
二、未来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思路
(一)成立“高职院校教学会”
“高职教学改革的真正意义是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与贴近高职学生,只有摒弃头脑中的教学思维定式,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尝试与探索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才有可能通过教学改革有所裨益。”因此,成立“高职院校教学会”,定期讨论与制定相对稳定的科学的高职院课程标准,“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目前高职院教学急需探索一新的发展思路,成立高职院教学活动开展机构“高职院教学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作用在于:可讨论和制定适应高职院各专业需求的课程标准;加强各高职院教学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促进高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进行高职课题建设,寻求高职院教学发展的最佳模式。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随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高职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要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密切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善于吸收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形成“博”、“专”相统一的知识结构。
2.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深刻认识教学规律及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和引入新的的理念。
3.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深化教师个体的内涵和素质,努力提升学术修养和科研水平。
高职院应重视各学科的基础性地位,深刻体会教学改革的难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促进教师在教学改革和科研方面的双丰收。
(三)实施分层教学和分专业教学
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和分专业教学,使各科都能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高职院教学模式目前还比较单一,由于课时大量削减,很多高职院课程只开设了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即便这样,某些文理兼收的职业院校的“文科类”学生学习理科非常困难,而“理科类”学生学习文科也非常困难。因此高职院教学应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开设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B层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其难度不超出专业课程所用知识范围,对于A层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教师重在引导,适当拓宽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培养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求解相关难题,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科作为基础学科,要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目标。因此,课程内容的安排要在保持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同时,重点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适当地减少难度较大的基础理论的严密论证和推导,加强与实际联系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
高职院教学要做到分专业教学,应采用“必修+选修”的教学模式,所有专业必修最基本的课程,不同专业选修不同的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对知识的需求。
当然,高职院应重视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再教育,明确专业知识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高职院可将现有的教师按专业大致分工,先专攻某一专业,较长期地担任一个专业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院能提供一些机会,让职院教师参加一些培训、进修,与专业接触。高职的教师都应是高素质的人才,适当的进行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尽量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的质量,使之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四)建立“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体系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使得教学的应用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往传统的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功能没能体现出来,不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今社会需要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传统意义上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需要有熟练应用技术对所涉及的专业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建立教学模型、求解模型的能力。而教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需要教学实验,需要利用计算机和有关的教学软件进行求解。利用教学软件能很容易地完成高等教学中的计算,如积分,微分,求解普通方程与微分方程等,教学软件的图形与数值计算功能还可以使教学更方便、更直接地表达教学的概念、思想、方法,为教学锦上添花。
高职院建立“理论+实验”一体化的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学科概念,应用学科概念,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之更好地为专业服务。然而,职院许多学科都是注重逻辑思维培养的学科,进行教学实验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它不应也不可能代替学科理论学习的全部。“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基本学科理论及其应用性讲解,另一方面又不能让学习计算完全依赖于教学软件,学科计算的基本方法的讲授还是很有必要的,难度可以适当降低。
同“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相适应,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做一定的调整,如学科考试可采用“理论+上机操作”的模式,或者采用“理论+提交”的模式,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既能充分体现高职教学“以应用为目的,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原则,又能够给学生一个综合成绩的评定,是由单纯学科理论知识的考核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五)高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心理效应”功能,促进教学的良性互动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高职教师绝不能妄自菲薄学生,应热爱并尊重自己的学生,并时时激励学生,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亲近学习、热爱学习,力求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产生“共鸣”,实现“教”与“学”双向良性互动。
“有需求才会有动力。”在高职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讨论和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教学建模比赛,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应用的乐趣,找到成功的感觉。
总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对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的技术人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4]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才能极大地提高高职教学的质量、促进高职教学的长远改革与发展。
【高职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之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论文03-07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论文03-19
医学写作教学改革思路的论文03-17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03-07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路论文03-27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论文03-07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探究论文12-26
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论文03-20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论文03-0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