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论文
摘要:设计类专业是多个学科的集结体,有着它独特的创新性和灵活性,旧的教学体制大多限制性的遵循着教学大纲中拟定的教学任务,和社会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此同时,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切的需要我们有着立竿见影的教学新举措,于是我们从实践中总结,从学习中开拓,实现以“课程设计”为主的课程考核模式,目的是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素质的同时,开发潜力,使其具备更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实战经验。
关键词:课程设计;考核方式;课题
当今社会,随着设计类专业与日俱增,学子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我们又处于高端的信息时代,紧凑的生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这无疑对我们这些从事设计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设计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现阶段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也随之发生改变,在现阶段,虽然设计类专业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有了自己的特色,但是主体还是延续着原有的模式进行,设计类教学中会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的忽略会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教学环节中,不重视实践调研环节,单一模式的设计主题使学生参考大量现有的设计作品造成设计雷同,学生缺少逻辑思维的过程;只重视效果的表现,忽略设计的流程和综合的体验等。在分析和研究了这些弊端后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措施和一些想法。
一、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目前设计类专业的考核方式大多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些固定主题的设计,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难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而又由于学生过于注重期末成绩造成学生大量的去采取模仿、摘抄的形式完成课题的设计,老师对于学生设计的过程不了解,虽然有评价设计作品的过程,大多也是教师针对作品给予的适当评价,而学生本身的想法和设计理念,作为教师没有机会去倾听,也只是单单凭借一个作品来评论学生的好坏,这样的考核方式是不客观的,是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
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干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是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我们在教学计划中除了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习方式以外,还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实践中,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课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学习,这样不仅摆脱了“压缩型”、“三段式”教学,还突出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成绩还是很在乎的,很多学生对实践实训也很感兴趣,能力也很强。如果我们能把每一次课程的考核都变成一个小的课程设计,那样,学生可以更多地熟悉设计的内涵。
二、实现课程设计体验的考核方式
设计类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必须要依靠日积月累的学习及实践经验。我们以课程设计的方式进程也要遵循着课程设计的思维过程和作业流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来实现:
(一)第一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特点和兴趣选取老师在研的课题或是竞赛一类的实践课题,在开始一系列的设计之前会得到详细的相关资料。每一个设计方案都包含研究、设计和交流的元素。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决策、执行和管理日益复杂的设计项目的能力。
(二)第二阶段:在选定题目后,可以将有共同兴趣的同学组织成立一个专项设计小组,形成一个小的科研课题组,并根据个人的风格特长分配合理的设计任务,有计划的研究部署基本的设计方法,以此来进一步加强群体的相互合作关系。
(三)第三阶段:课程设计项目展开阶段,每个小组成员要经过共同的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项目并来加以论证,同时体现出个人专业化的设计能力和风格。作为导师要有阶段性的对学生在各个阶段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估,从而给以进一步的建议或者重新对学生的设计进行从新的定位。设计的每一个相连的阶段都会有指导教师来保证预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保证掌握。课程的授课方式采取集中授课,在规定的时限内学生必须完成设计项目,并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学生必须在此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第四阶段:对于设计的验收阶段,我们计划采取答辩的方式进行,要求个人或是小组成员用PPT的形式将设计的整个流程进行陈述,对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要求设计理念深刻,设计操作程序合理,层次清晰,这样作为指导教师可以清晰了解学生在设计之初到结束设计思路的转变,可以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除此之外也可以体现作为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答辩的过程中和老师之间有着针对性的互动和交流,学生也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基本做到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的设计、管理,成为新一代技术型、实用型人才。
三、考核方式改革的难度与艰巨性
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多以考试作为考核学生对知识面掌握的程度,这种模式在教师和学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教学过程套路已为广大师生所习惯接受。而要改革这样的教学与考核模式,必然要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实战训练,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教师首先要成为创新型教师,平时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不断研究、创新教学,这势必对老师、对学生都是一种挑战。以“课程设计体验”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避免以往学生抄袭设计的情况;同时拉开考核的难易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设计中得到针对性的指导,并有选择性的进行课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发挥个人的设计潜能,在设计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以考核促进学习。
我们会将这种考核方式改革初步作为选修课的试点,在今后的研究和探索中,这些改革实践可以推广到必修课中,能促进考核方式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学生从考核方式的改革中直接受益。他们可以在这些课程中把期末大量集中的准备时间转移到平时的兴趣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
【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之论文】相关文章:
设计类专业论文提纲08-01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论文03-21
高校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论文08-11
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08-11
信息时代下产品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究论文05-12
农业类专业论文提纲模板05-11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探究论文05-1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范文08-22
高校教学改革环境工程论文05-31
食文化之遐思论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