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改革下学校民族音乐教学分析论文

时间:2024-08-28 07:30:08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对新课程改革下学校民族音乐教学分析论文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所占的比重较轻,它只被当作一种皮毛的了解,没有注重继承、掌握、运用。同时,我国的专业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普遍采用了欧洲音乐体制,其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均以西洋音乐为主。从而造成了中小学音乐教师对中国传统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概念模糊,印象淡漠,知之甚少。因此,中小学生更不可能体会到我们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和多彩之姿。1995年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上,提出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口号,这一世纪性的呼唤反映出我们民族音乐教育的觉醒。而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对新课程改革下学校民族音乐教学分析论文

  《标准》明确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和“弘扬民族音乐”的理念,并提出具体的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要求。这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民族音乐文化的观念一直未能在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材中得到基础性和系统性的体现,使一代代学生对自己民族的音乐了解甚少,更谈不上“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因此,面临21世纪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潮流,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基于此,笔者就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审美观,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有资料载,湖南一位教师曾对2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共有746盒磁带,其中流行音乐占75%,英语学习占20%,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加起来不足5%。学生不了解民族音乐,不喜欢民族音乐,偏爱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的现象非常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正确的民族审美观,总嫌自己的民族音乐太土太没有品位。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审美观,让学生能真正喜欢我们民族的音乐。民族音乐是扎根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生活之中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劳动人民质朴的审美观。

  从美学的角度讲,我国民族音乐主要讲究横向方面的旋律美(当然我国民族音乐中也有一些多声部的音乐),着意于旋律塑造意境,强调音乐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整统一,重视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即音乐给人带来启示,带来欢乐,带来温馨。在审美过程中,讲究韵味、风格和特点。例如我国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在音调、节奏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常带有舞蹈性的节奏;内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我国的戏曲音乐品种繁多,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他们在行腔、道白、武打、服饰等方面各具特点。我们要引领孩子们多听、多看、多接触这些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使他们能“乐在其中”。

  二、通过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在我们教学生学习、欣赏各种民间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经典乐曲,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吸收、接受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神韵,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

  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我国古典的优秀作品,在国际乐坛上享受很高的声誉。它典雅优美,旋律古朴,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乐曲可以使学生联想到春江深处浪涛推拥,连绵起伏的景象。音乐教育家、民族音乐学家柯达伊曾说:“让我们给城市的孩子看看歌唱声中和音响声中的匈牙利!他们几乎不知道自己生活在这儿。

  让他们感到,祖国这个字眼不是要他们歌唱那些少数空洞的陈词滥调,而是轻松活泼的生活,是治愈的温暖,是他们可以尽情爱抚,深深依恋的丰富多彩的原始森林。那么他们才真正算是身在家乡……”。现在,我们也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在民族音乐声中感受祖国的美丽,了解祖国的历史,体验中华民族的精神。

  三、通过学生广泛地接触祖国的传统音乐,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五千年文明史创造出了巨大的音乐文化成果,无论是吹拉弹唱,都极富音乐感染力:一首古琴曲《流水》,形象地描绘出涓涓山泉和小溪,刻画了洋洋流水汇入大海的壮观景象,充分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一曲《阳关三叠》,完整地再现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赠别诗,把诗人送友人西出阳关时的愁情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一首《阿诗玛》,热情地歌颂了彝族人民追求自由、幸福和光明的光荣传统;一首《精忠词》,讴歌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用富有浓郁民族气息的音乐,生动而感人地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热情地歌颂了纯真的爱情。

  从音乐课堂到课后休息欣赏,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地全方位品评欣赏民族音乐,全面了解接触我国的民族音乐。

  四、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教材的建设,充实民族音乐和家乡音乐

  民族音乐教育,主要通过学校的课堂音乐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那么民族音乐教材的选编是关键。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既要有全国统编的民族音乐教材,也应有各地学校自己选编的乡土音乐教材。所有教材都应当配备相应的音响材料。在选编传统音乐时,一定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曲调优美动听和内容积极向上的优秀曲目,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民族音乐作品主要以三种形式来体现:

  (1)在全国有影响的,原汁原味的,具有典型性的民族音乐作品;

  (2)以民族音乐为素材创作的适合中小学生演唱(奏)的歌(乐)曲;

  (3)各省市、各地区编写的具有本区特色的与自己生活贴近的乡土教材。

  我国各地区都有民间流传的儿童歌谣,各大剧种的韵白、吟诵以及锣鼓经、快板、说唱音乐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教学材料。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谣、游戏类小调等音乐材料正是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世界最好的元素。同学们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品,还熟悉了本土的家乡音乐。这样,更能使学生从音乐中潜移默化的获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熏陶。

  五、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营造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我们可以请“原生态”的民间音乐重返校园。在纯正的民族民间音乐日益失落,甚至越来越找不到生存位置时,请乡土味极浓的民间音乐重返校园,是非常有意义的。例如,时常邀请民间音乐家、民间艺人为学校学生现场表演,使学生可以直接面对传统,了解它并感受它。这种请“原生态”民族音乐重返校园的尝试,不仅创设了一个尊重民间艺人、扶持民间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还增强了我们与传统文化建立“血脉”般关系的信心。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进行与音乐艺术相关的各种采风活动和民俗活动。在学校民族音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深入民间音乐社团,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大课堂里,感受民族音乐的丰富资源,身临其境地体验存活在人民群众中的优秀民族音乐。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民族乐器、民间歌舞、民间歌谣等。目前中小学课堂器乐学习以竖笛、口琴为主,课堂伴奏乐器以身体乐器为主,辅以少量简易打击乐器。

  自课程改革以来,演奏成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按照奥尔夫体系开拓、发展的观念,只要能配合教学目标、应该充分利用本国、本民族的乐器。我国有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简单易行的民族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弹拨乐器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引入课堂教学。或者利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一种民族乐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应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民族音乐教育的生态环境。

  笔者曾在自己所教的学生中做过一次口头调查,在音乐、体育、电脑、文学、美术等项目中,喜欢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轻音乐的学生寥寥无几。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出现了忽视民族音乐教育,而偏重流行音乐和西洋音乐教育的现象。学生缺乏对民族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缺乏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因此,重视学校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已经成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伍雍谊先生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认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中,西洋音乐文化的影响占主要地位,等待形成以民族音乐为主体的教学体系。”

  我们要积极建立一个充分体现独特民族特色音乐的独立完整的中国音乐教学体系,才能充分认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和地位,才能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永远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

【对新课程改革下学校民族音乐教学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教学论文12-05

新课程改革下村小语文高效教学策略的论文03-19

新课程改革下英语写作教学探究11-19

浅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12-09

体育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学习评价走入误区论文03-26

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教学改革分析03-28

关于互联网+下字体设计的教学改革的研究分析论文03-19

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思考论文11-27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03-2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