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的四个突破教育论文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观念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的临床课,对于学生将来从事中医外科的临床实践和动手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运用新型教学手段,根据中医外科学的学科特点,合理地组织多媒体教学;如何配合和利用临床见习和实习,增加技能训练,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能力培养、教学与临床结合等4个突破,进行了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的探讨,现介绍如下。
1 教学观念要有“新”的突破
教学观念是内隐于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行为起统领作用的思想理念。它体现了教学的本质,反映着教学活动的追求目标,是指导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组织和实施教学的理论基础。作为一所高职高专的学校,培养目标的核心是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课程,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的工作重点应由以往的课堂主讲变为理论与实例相结合,为学生准备适量的临床信息,结合病案分析、模拟病例,让学生掌握本病以及如何鉴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展发散思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做启发性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注意临床的复杂性、多元性,并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学基础之上的新型师生互动模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模式要有“活”的突破
教学模式必须为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服务,要积极探索建立校本化的教学模式,而且应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完善。中医外科学教学没有成熟的模式供套用,也缺乏成功的经验作保证,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作初步探讨。
2.1 病图结合,建立形象教学
中医外科学大部分疾病均发生于人体的体表,肉眼可以看到,正如汪机的《外科理例》所说:“以其痈疽、疮疡皆见于外,故以外科名之。”这正是与内科的不同之处。教材把每一病症的临床表现描写的不管如何详细清楚,教师课堂讲授的如何娓娓动听,学生不见患者,也只能是凭空拟想,而终难知究竟。若能将学生带到医院让学生看到患者,直观教学,当然最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实现。为解决此问题,笔者根据临床典型病例,收集有关外科疾病图谱等,按照中医外科学病类制作了系列挂图,以便每讲一病都附有图谱,供学生参阅;并制作了中医外科病幻灯片,或观看有关电教片。这样就不再是教师空讲,学生空想,而是讲有所依,学有所据。每病有特点,认病有图谱,如临其境,如见患者,感性理性相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易于其掌握疾病的特征。
2.2 病案讨论,活化思维
临床疾病的发生常常千变万化,不会完全符合书本上的辨证分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结合具体病例,往往一遇见患者便心慌胆怯,无所适从。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和教学探索,从临床典型病例及中医外科有关书刊中,收集各种病例,附于每病。讲解时或先叙述病例,给学生留下问号,再讲课程,予以得到答案;或先讲课程,而后进行病例分析。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感到求诊的患者好像就在眼前。从局部与全身表现综合分析其病因、病机、病位、症状,才能理法方药相应而出,使学生能把书本辨治理论转化为临证辨治技能。每讲完一章,综合本章各种病例印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写出诊断、辨证、治法、方药。学生在分析、讨论、争辩中翻书本、查资料、找根据,从而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加强理论知识的巩固,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为以后临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后综合学生讨论结果,帮助分析对在哪里、错在何处,给学生理法方药以再指导。
2.3 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本次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除了课堂有问题时,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教学系统提问,教师及时解答,课后自学复习时也可以向老师提问并得到解答,这样就可以避免学与教之间的脱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掌握中医外科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根据教材某些章节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究其根源,才能有所创新。如《疮疡篇概论》中讲到药线引流法,就可提问:“疮口小、脓腔深,排脓不畅,为什么不先用扩创切开引流法,待之无效时,才选扩创切开呢?”这就启发学生去思考。又如“高位肛瘘用挂线法,既达治疗目的,又无大便失禁后遗症,其机理是什么?”“在何种情况下采用切开法也不致失禁呢?”等,针对有关内容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动脑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学习不断深入。
2.4 注重总结,前后归纳联系
中医外科学各论部分的特点是病证多,分型类似、雷同,学生容易混淆,掌握起来困难,因此,总结归纳很重要。如在讲述到乳癖、乳核和乳岩时,先讲其各自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其次讲述其相对应的西医疾病和发病原因、诱因以及诊断要点、治疗原则;最后以列表的方式总结归纳。这种方式可启发学生学会前后贯通,横向思维,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3 能力培养要有“质”的突破
能力是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包括自学、思维、创造、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等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医务工作者。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疗效是其生存、发展及长盛不衰的生命力所在。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动脑,有意识、有准备地去观察患者,训练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口头表述和文字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摸索正确的疾病诊断思路和治疗的内在规律。而且,中医外科学应重视动手能力培养,如脓肿切开术、清创术、肛肠手术等。只有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深化,才能不断提高临床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
4 教学与临床结合要有“特”的突破
4.1 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教学
临床实践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合二为一,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临床问题,让学生先接触到真实的患者和病情,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灌输式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法,提前将思考的内容交给学生,每节课核心内容都适时展开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带着兴趣思考,不仅对所讲内容加深了印象和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教学中应增加见习时间及床边教学机会,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临床实际结合,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见习以听为主的局面,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动手机会。通过让学生尽早和更多地接触到临床,让学生耳濡目染,体验中医的社会价值,加深对中医学术思想和辨证思维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水平和巩固专业思想,还可将枯燥乏味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概念在生动、直观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加深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强化了理论教学的效果。
4.2 建设技能实训基地,训练实践操作能力
现有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材内容除了专业术语,就是理论诠释,很难见到有助于指导技能训练的内容。教好中医外科学不仅要求学生弄懂弄通基本理论,而且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实践技能。因此,笔者建议:①制定“中医外科学实验(实训)大纲”,内容力求实用、操作性强、目的明确、要求具体;②编写《中医外科学实验(实训)指导书》,内容包括训练项目的具体步骤、操作规范、水平测试标准等;③编写《中医外科学实训教材》和《中医外科学技能操作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内容尽量简练,注意总结归纳;④建立模拟诊室,或选择真实的患者来让学生实际训练诊治。
【谈中医外科学教学改革的四个突破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中医教育论文11-29
中医气功学学科的教学改革论文03-19
谈教育论文的写作03-09
中医教育论文 15篇11-30
试谈岩石力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03-19
中医传承模式下的当代中医教育论文03-19
谈声乐的基础教育论文02-20
谈教育教学改革中初中物理教学设计03-2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