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计改革研究论文
1体育课程设计
1。1体育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线,以协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辅助,以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为目标。
1。2体育课程设计
1。2。1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学校现状和学生的需求进行了重新定位,在满足体育课普通教学目标的同时,适当加入具有针对性的身体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专业身体素质的到提高的工程中起到辅助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作用,进而能使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提高。
1。2。2教学内容的选择采用了“三结合”的方式,拓展了校外体育项目,增加了体育理论及养成锻炼习惯的讲授,对学生所选的内容进行归类和取舍,具体项目为: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武术。另根据学生所选专业,提升出了适合的运动项目,增加了钓鱼、射击校外项目,但是由于实施的难度较校内体育课的实施较大,故采用了“业余”上课的方式,上课的次数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
1。2。3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课程的组织实施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体育课程的组织与实施采用原来的教学方式,加入了身体调节、伤病的预防、运动后的放松等知识,起到了较为突出的效果;校外体育课程的组织实施的采用了课外活动时间和周末的部分时间进行,利用学院的有利地理位置,学院东侧的鸢都湖距离学院只有500米,且学院有许多教职工都比较喜欢钓鱼,聘请他们作为技术指导,钓鱼设备自备。射击的项目的实施难度较大,教学资源是联系的野战训练的俱乐部,鉴于是收费项目,实施的次数较少,效果不明显。
1。2。4课程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适当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不定期的测评与最终测评相结合,在每一次的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及进步程度以及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都做一个简单的客观评价,此测评与最终课程结束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占最后总分数的70%,终结性评价占总分数的30%,以此来核定最终考核结果,这种方式改变了原来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公正的评价,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结论
2。1促进了课程的优化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兴趣爱好,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且能够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课程的组织更有针对性,评价体系得到了完善,变得相对合理,有益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2教师能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发挥
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不断加以调试与修正,要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因此整个体育课的氛围较以前有很大的转变。
2。3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转变
教师在整个的授课过程中不再“死板”对教材内容进行强制性的灌输,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师生间平等对话,坦诚地交流的机会增多,从而增强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与渴望感,心理上获得的学习满足感。
2。4实验效果较为突出
通过新课程设计实验前后学生的问卷调查反映看,学生对体育课开设情况、组织形式对授课内容及方式的喜欢程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渐浓厚,锻炼的自觉性加强,每周锻炼的次数明显增多,对专业技能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结语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授课时间较短,部分高职院校只开设一年的体育课,每周两课时很难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建议学校适当增加体育课的开设时间。要想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兴趣爱好,使之产生能够自觉锻炼的意识,必须加强对体育对身体影响方面的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使学生形成主动锻炼的意识。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适当调整每一个项目较高难度技术水平的考核标准,适当增加去如何让学生学会自行锻炼和掌握锻炼方法等内容的讲授比重。积极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课程文化资源,挖掘地方和本校的特色体育课程文化资源,举办体育比赛和双休日体育活动等作为体育课的有益补充。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计改革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论文03-06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03-07
浅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03-05
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02-14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研究论文03-04
试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考01-12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探索论文03-13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论文12-03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论文03-19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实践分析论文03-1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