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与研究的论文

时间:2024-09-15 01:35:23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专业课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与研究的论文

  在大多数培养计划中,四年制本科教育理工科专业的专业课程被安排在第六、第七学期,这个时期是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接触并摄入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由于低年级必修课较多,留给专业课的学时非常有限,学生理应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进入高年级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却越来越低落,学习动力明显不足,最出格的表现就是逃课。在大学里,现今逃课现象非常普遍,学生自己调侃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尤其是在大四的专业课课堂上,考研、找工作这些看似能立得住脚的说辞成了逃课的“正当理由”。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大四”“逃课”两个关键词,搜索的相关内容达一百多万条,教师每节课即便是点名,也未必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相当多的学生带着考研的复习资料坐在教室里,完全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沈阳工程学院政治法律系的学生唐伟在一份《关于大学生逃课的调研报告》中分析道:大学生逃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老师,教师的授课内容单一、陈旧,授课方式过于死板,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该调研报告统计了学生知识的获得途径,其中52%的学生认为靠自学,40%的认为靠听课,8%的认为靠其他途径,也就是说将近六成学生不认同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出勤,却又不能给学生营造有趣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那自然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因此,教师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探索最优的专业知识传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归课堂。

专业课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与研究的论文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本科高年级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实践。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下简称“化工专业”)自2002级起在第六学期由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开设有差异的专业课,分方向培养。分方向后,学生上课人数较少,便于课堂管理;另外,在第七学期以前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学和化工热力学等专业基础课已经学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具备,学习专业课内容难度较小,主要教学内容更多涉及的是专业知识的综合和实际运用。因此,我们对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主要改革措施有:重新整合优化授课内容,采用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搭建课外讨论平台,征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一、重新整合优化授课内容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是对化工专业高分子化工方向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它的前导课是有机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赵德仁等主编的《高聚物合成工艺学》(第二版),它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该教材内容比较全面,经多年应用,广大师生反映效果较好。但由于出版时间比较早,许多统计数据比较陈旧。因此,教学过程中需及时修订补充行业有关统计数据,以及新近投放市场的新产品讯息。本课程以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的工业生产为线索,集中介绍重要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品种的生产工艺技术。针对授课对象是化工专业的学生,所以重点内容为各种聚合方法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特点、配方原理、流程组织原理及典型工业生产过程;聚合反应的基本化工单元与典型的生产设备,在不同聚合实施方法中,关键设备的选用,传热、传质和分离提纯的有效措施,最能体现工艺意图的设备组合;获得预定结构和性能的聚合物的生产工艺方法和工艺技术。

  为了实现以上意图,我们将繁多的教材内容进行了知识点的重组,将教材内容划分为两大模块,第一模块是以聚合方法为主线的讲授内容,主要包括: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逐步加成聚合等几种高分子合成方法;第二模块是以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主要应用品种为主线的讨论内容,主要包括:热塑性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合成纤维、水溶性聚合物、橡胶、合成胶乳与液体橡胶。在第二模块中,教材上的内容比较繁多,因此我们做了合理的删减,挑选每类聚合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聚合物品种作为讨论内容。两个模块学时安排比例为1∶2,即以学生讨论为主。

  二、采用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模块的教学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PPT多媒体讲授的教学手段可以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方便展示一些聚合过程工艺流程图。第二模块的讨论内容不再由教师主导,讨论的主体转换成学生,由学生负责组织讨论。讨论运作方案的合理设定与实施,可以确保学生的到课率。为了突出课程的趣味性、创新性、实践性,每位学生既可在教师事先拟定的题目中选择讨论主题,也可自行拟定相关主题。学期之初,我们就将任务布置下去,给学生以充足的准备时间。第二模块讨论环节开始后,学生全部参与,轮流主持。具体过程为:讨论主持人在讲台上先主讲主题内容,然后主持讨论,其余学生除参与讨论教学内容外,还要对主持讨论者的各项表现给出评价。评价的内容包含主题内容是否讲清楚、是否全面,讲授方式运用是否得当、质疑和答疑效果如何,讲课人语言表达和演讲风采如何等,并用百分制给主持讨论的学生打分。学生的讨论提纲或演讲PPT和评价表课后全部交上来。教师课后及时处理评价表,将大家给讨论主持人的意见和建议在QQ 平台上及时反馈,并记录同学对主持讨论人的评分,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在实施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之前,大四专业课学生到课率很低,部分学生即使来上课,也是在课堂上复习高数、英语等,不抬头、不参与,课上得非常艰难。在实施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之后,由于课堂过程与考核结果相关,学生每次到课与讨论参与情况都将成为成绩的一部分,所以到课率大大提高。随着课程的进行,由讨论主持人精心准备的内容纷纷亮相,课上讨论气氛也越来越活跃,学生的认识也逐渐深入。教师适时参与讨论,对一些涉及物理化学或化工原理等基础学科延伸的内容进行剖析,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充分体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由起初的被动上课很快地变为主动参与,甚至下课铃响了还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三、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评定学生成绩、进行教学评价、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方法。考核应在学生进行了有效学习的基础上实施。令人信服的考核方式应该能客观地体现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而不是体现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复习水平。以往,我们专业课的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完成小论文或完成大作业的模式来评定。在我们看来,这四种考核方式的可信度依次降低。开卷考试学生交上来的答卷区分度极低,部分交上来的小论文或大作业更是东拼西凑,不知所云,教师打分仍然依据平时表现,期末的这个考核实际流于形式。其实,小论文、大作业无疑是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凝练学术观点的最好手段,但将其作为课程结课考核方式却显得单一。有效的考核方式应该是贯穿于学习过程始终的多种考核方式的组合。

  改革后的“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课程的结课考核成绩由三部分构成,见公式1。其中的Np、Nz、Nm分别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所占的权重,一般取0.1、0.2、0.7或0.1、0.3、0.6或0.2、0.2、0.6。

  公式1:结课总成绩= 平时成绩×NP +期中成绩×NZ +期末成绩×Nm

  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到课情况,上课参与讨论情况,质疑答疑等方面的表现综合评定;期中成绩见公式2。

  公式2:期中成绩=参与评价次数+评价表平均得分×101-学生人数/100

  在期中成绩的计算中,第一项参与评价次数体现了学生的到课率,参与评价一人得1分,全勤的同学,该项应为学生总人数减1;第二项是学生在主持讨论时大家给打的评价分(百分制),见表1。期中成绩的设置旨在鼓励学生上课,不任意旷课、不轻易请假,取消了考试模式的期中考核。该期中成绩的计算方法适合小于30人的小班。从表1可以看出,这样的计算办法既能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差异,又能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纳入考核,有效地实现了课堂管理。学生自觉地调整好求职、考研与上课的关系,到课率大大提高,并且在课堂上认真主持讨论,积极参与质疑答疑,学习效果大大提升了。由表1可以看出,该考核办法不会因为学生偶尔的请假影响成绩,考核结果比较可靠。

  期末成绩由期末闭卷考试取得。针对四年级大学生在第七学期的学习特点,学生考研、找工作方面的压力较大,期末考试往往和考研时间接近,为了减轻学生期末的压力,增加考试自由发挥的空间,避免死记硬背、临时突击,期末考试的试题在依据考试大纲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前提下,主要来自于课堂讨论的有代表性的内容,学生只要平时认真上课,完全可以应对自如。

  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及时掌握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主动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接受度。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活跃、开阔的思维是最好的求知驱动力。在当下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有很多非常快捷的交流方式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互动。

  为此,我们搭建了课外讨论QQ平台,征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平台上上传一些与课堂同步的课件与授课参考;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针对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展开讨论;教师每周安排2学时与学生讨论时下最热门的专业话题,行业概况,就学生关心的就业、考研等话题充分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外,我们将同学们的课堂讨论评价表装订成册,供大家翻阅。每位同学都可以看到所有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可以对照他人的评价,反观自身在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和他人的差距。评价表上可以反映出同学们年轻活跃的思维,幽默诙谐的语言。有人余兴未尽,会挥笔在评价表上和同学再来一次互动。这些手段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化。

  时代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信息来源也多样化了,教师一成不变守旧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远离课堂。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更多地充当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考核成绩力求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搭建课内外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

【专业课授课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与研究的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实践分析论文03-18

项目化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论文12-04

《软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方法的研究论文12-04

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论文03-20

论经贸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论文11-22

论文研究方法11-30

研究性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12-01

改革服务方式的铁路运输论文03-19

广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11-2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