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汉语词缀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词缀是争议最大的语法单位之一。从上世纪中期到现在,各家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词缀的确定原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使是同一个判定标准,各家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由此出现了词缀划分混乱的情况。这给我们学习词缀,判定哪些是词缀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通过研读和分析各家的观点,就词缀的定义、性质和现代汉语中“缀”的分类提出了一些学习后的结论,并据此对《语法讲义》中的词缀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词缀;定义;性质;分类
在《语法讲义》中,朱德熙先生认为“初”、“第”是前缀,“们”、“着”、“了”、“过”是后缀,并把“着”、“了”、“过”作为动词后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很多学者认为这些都应该是助词,不能算作词缀,我也认为不应该将他们看作词缀。要弄清楚他们是否为词缀,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词缀,词缀有什么性质,然后才能识别他们,判定他们是否为词缀。在这方面的讨论很多,我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词缀
下面比较各位学者对词缀的定义: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另有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又叫词缀。”[1]张斌《新编现代汉语》:“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做词缀。”[2]胡裕树《现代汉语》:“词缀是附加部分,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3]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认为:“语缀(词缀)就是语义上完全虚化的不独立语素即黏着语素,它不仅是词根的附着成分,也可以是词或短语的附着成分。”[4]张静《汉语语法问题》认为“词缀是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的词素,这种词素很抽象,永远不能以原义独立成词,构词时位置固定,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前,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后。”[5]
各位先生对词缀的定义还有分歧,但在位置固定和意义虚化这两点上看法一致,所以有必要对词缀的性质进行分析。
二、词缀的性质
(一)词缀的位置固定。
许多学者对词缀进行过研究,对词缀的性质,怎样鉴别都有一些分歧,但在词缀位置固定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说:“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因此所有的不定位语素,我们都不把它看成是词缀。”[6]朱亚军认为:“词缀必须是定位的虚词素,它只能放在其他词素之前或之后,如‘老’、‘阿’、‘初’、‘儿’、‘子’、‘头’等。表示实在意义的词素在构词时,其位置灵活多变,既可出现在其他词素之前,也可以出现在其他词素之后。”[7]例如“自”,既可以在另一语素之前,如“自爱、自救、自杀”,又可以在另一语素之后,如“私自、独自、擅自”,都是“自己”的意思,可见“自”不是词缀。例如前缀“阿、老”,不单独成词,永远附着在词根语素之前;后缀“子、儿、头”,也不单独成词,永远附着在词根语素之后。
(二)词缀的意义虚化。
虽然一直以来将意义的虚化作为判断词缀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但意义虚化的程度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带有很大主观性,这就造成了各家对是否将意义虚化作为词缀的判定标准这个问题有了很大的分歧。马庆株、杨锡彭、胡裕树等学者都不否认词缀含有一定词汇意义,认为词缀不一定意义完全虚化。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从严定义词缀,将意义的完全虚化作为判定词缀的一个标准。向烈认为意义虚化是词缀的主要特征,它只表示次要的理性意义、感情色彩或附加的语法意义。朱德熙先生也认为词缀与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关系,我认同这一观点。我们只有从严定义词缀,将意义完全虚化作为判定词缀的一个必要条件,才能排除主观性,正确识别词缀,减少当中的不确定性。
(三)词缀是附加式合成词的构词成分,是语法平面的一个构词法单位,不能归入基本复合结构类型。
词缀属于附加式构词方式,是“词根+词缀”的构词结构,但定中、联合、述宾、状中、述补、主谓等结构类型都属于复合式构词方式,必须满足“词根+词根”的结构。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提到:“真正的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6]这就表明,词缀只能与词根结合构成新词,不能构成词组。所以如果一个语素和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满足基本复合结构类型,这个语素就不是词缀,反之则是语素。例如
1.桌子,狮子,袖子,刷子
2.自觉,自动,自私,自发
例1.中“子”就是词缀,它黏着在前面的词根上,位置固定,并且与前面的成分没有修饰关系,所以是词缀。例2.中的“自”明显与后面的成分有修饰关系,应该是复合词,而非词缀。
(四)词缀粘附于词根上,属于构词法范畴。
构词法单位与构句法单位相对,构词法中的单位是词素,构句法中的单位是词。词素中的虚义成分是词缀,词中的虚义成分是虚词。词缀和虚词是不同层次上的虚义成分。例如:
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例1.中的“忽”是形容词,意思是急速;加上“焉”构成复音词“忽焉”,变成副词,意思是急速的样子,使动作更形象。例2.中的“焉”是“始一反”的句尾语气词。它是构句法单位,是词,也就是我们说的虚词。例1.中的“焉”是词缀,例2.中的“焉”是句尾语气词,它们的性质不同,所处的层次也不同。古代经史注释家一直把它们视为同物,称作“辞也”或“语助”,掩盖了构词法与构句法的区别,也掩盖了构词法意义与构句法意义的区别。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到,有些语缀(主要是后缀)的附着对象可以不仅是词根或词,还可以是短语,例如劳动模范们;还有划入助词的了、过、的等。把前缀、后缀总称为‘语缀’,就可以概括不仅是词的而且是短语的接头接尾成分,连助词也可以划入其中。
可见,吕先生所谓的“语缀(词缀)”就是语义上完全虚化的不独立的语素即黏着语素,它不仅是词根的附着成分,也可以是词或短语的附着成分。目前很多学者将助动词也归为词缀,也就是将词缀等同于吕先生所说的语缀。但我认为严格意义上的词缀应该是附着在词根上的,《语言学纲要》中说:“前缀、中缀、后缀都是粘附在词根之上的附加成分,所以它们又称为前加成分、中加成分和后加成分。它们的作用主要是构成新的词。”[8]也就是说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的,是属于构词法的。那么,语缀也就超出了构词法的范围了。
另外,很多学者还提出了其他一些性质,比如语音弱化、能产性、单向高搭配性、标记词性等等,但这些性质都不具有普遍性。以上我所归纳的四点性质是词缀都具有的,对于判断词缀实用性更强。但并非具备其一就是词缀或者全部具备才是词缀,需要用这几个性质进行综合分析。位置固定,意义完全虚化,不能归入基本复合机构类型,粘附于词根之上是必要条件。
三、现代汉语中“缀”的分类
在现代汉语发展的过程中,单是“词缀”这一概念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词汇问题,如果将现代汉语的“缀”分为“词缀”、“类词缀”、“语缀”,很多问题就变得清晰了。
(一)词缀。
综合各位学者的定义以及以上对词缀性质的分析可以得出,词缀是意义完全虚化,粘附在词根上表达语法意义或色彩意义的定位不成词语素。
(二)类词缀。
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词缀也不例外。汉语的词缀多从实词和实词素虚化而来,都要经过从词根到词缀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所以词缀的意义虚化程度也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的词缀意义已经完全虚化,有的还带有一定的词汇意义。那么,那些结余词根与词缀之间的构词语素怎样处理呢?朱亚军先生根据定位性原则,再结合语义的虚化程度,将汉语词缀划分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两大类,认为典型词缀除了具备汉语词缀的基本性质之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其词汇义已完全消失,再也不能以其在合成词里的意义独立成词或用作简称了。类后缀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是指那些介乎词素与词缀之间的语言单位,它既不是十足的词,又不是十足的词缀。与典型词缀相比,它或多或少地还保留着原来的词汇意义。朱亚军先生提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这一对概念符合汉语实际,但这样就使“词缀”成为了“典型词缀”和“类词缀”的上位词,这就给词缀的判断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其实朱亚军先生所说的典型词缀就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缀,与类词缀相区别,这样就解决了那些意义没有完全虚化的语素,将其划入类词缀这一类别中。在汉语中意义完全虚化的典型词缀很少,占主体地位的是类词缀,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类词缀的大量存在是汉语词缀的第一个特点。”[9]
(三)语缀。
在研究词缀的过程中,有很多学者将着、了、过等一些助词归入词缀,按照分析总结的词缀的性质来看,助词属于构句法范围,粘附于句子或短语上,虽然意义虚化,但都不能看作词缀。很多学者之所以认为助词是词缀,源于吕叔湘先生关于语缀的定义。我认为构词法和构句法属于不同范畴,不能将其归入一类。但是如果将助词归入“缀”,就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连那些不安于位的助词也不愁没有地方收容了。”这样看来,建立“语缀”这个类别是有必要的,我们将语缀定义为意义完全虚化,粘附在词或短语上的不成词语素。这样就可以使词缀与语缀区别开来,并且对于词缀性质的研究也就清晰了。
由此看来,将现代汉语中的“缀”分为“词缀”、“类词缀”、“语缀”是有必要的,对我们研究现代汉语中的“缀”有很大帮助。
四、《语法讲义》中“词缀”的问题
在讨论完词缀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之后,再来分析《语法讲义》中关于词缀的一些疑惑就容易多了。朱德熙先生认为汉语的前缀有“初”、“第”、“老”。按照以上归纳的词缀的性质,“老”是前缀,但“初”和“第”不是前缀。朱先生在说中写到,“初——附加在数次‘一’至‘十’的前边,表示旧历每个月的前十天”,“第——附加在数次前头表示序数。”[6]根据词缀性质的第一、第二点,“初”的位置不固定且意义并未虚化,比如“月初”、“年初”、“初一”、“初十”,并且“初”都表示一个月的前十天这个实在的意义。“第”虽然位置相对固定,但词义并没有完全虚化,还含有表示序数的意思,它是助词,并非词缀。
另外,朱德熙先生还认为“们”、“着”、“了”、“过”是后缀,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这也是不正确的。首先分析“们”,它可以用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复数,比如“同学们”、“劳动模范们”,“们”就不符合只能黏着在词根语素上这一性质,所以“们”应该是助词而非后缀。再看“着”、“了”、“过”,正如周祖谟先生在《汉语词汇讲话》中说的,“‘们、着、了、过’之类都是词形变化的附加成分,跟构词成分不同。”[10]并且他们一般附着于短语之后,并不一定附着于词根,称他们为“词缀”就不恰当,将它们称作“语缀”更为恰当。
对词缀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进行研究之后,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中词缀划分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但是词缀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复杂的语法单位,我只是通过对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研读,提出了对词缀的性质和分类的看法,我认为将词缀、类词缀、语缀进行区别,是有利于我们对汉语中词缀的深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4]吕叔湘.吕叔湘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张静.汉语语法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6]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2005
[7]朱亚军,田宇.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及其分类研究[j].学术交流,2000(2)
[8]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9]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11]曹翔.汉语词缀的性质论略[j].焦作大学学报,2010(2)
[12]朱宏一.汉语词缀的定义、范围、特点和识别——兼析《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的词缀问题[j].语文研究,2004(4)
【现代汉语词缀问题的思考的论文】相关文章: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论文05-19
资产评估课程改革的问题思考论文02-25
中国民族史问题的思考论文12-16
我国旅游价格信用问题的思考论文03-01
公路隧道防水问题几点思考论文11-20
教育信息化问题思考论文03-01
茶叶种植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论文02-24
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思考论文11-21
科教片收视评价问题的思考的论文12-2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