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报关实务的课程改革毕业论文
一、报关实务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方面的问题
目前报关实务教材大多遵循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的模式进行编排内容,以知识模块来设置课程内容,常见的知识模块有:报关与海关管理、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海关监管货物报关程序、进出口商品归类、报关单的填制及进出口税费计算与缴纳,这些内容在编排上并不以工作过程为顺序。以进出口商品归类模块为例,我们知道商品归类主要目的是了解该商品进出口的监管条件及进出口税率,它应与对外贸易管制、进出口税费计算与缴纳模块相关联,但在很多高职类报关教材中这三个单元在内容设置上相对独立,前后并无呼应。加上该课程内容较多,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课程内容选取和编排不合理,学生很难理解上述知识模块的前因后果,以及为什么要学这方面的内容。这不光对于学生通过资格考试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无法全面提高高职学生报关业务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讲授为本位、以课堂教学为本位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过程内容要求不相符,教学目标也多停留在报关员资格证书的获取方面,缺乏符合报关职业特点的教学方法。由于该课程的知识点多、很多内容晦涩难懂,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会感觉难度较大,枯燥和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以满足企业需求及当前职业的需要。
(三)师资方面的问题
目前高职报关老师大多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课堂,教师本身并没有在企业的报关工作经验,这就造成授课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性,因此很多老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实践环节很少,甚至没有实践环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教师主动考取报关员职业资格证书以及主动去相关企业顶岗实习提供的支持力度不大,教师在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方面受限,而报关实务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师都缺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能如何培养出符合职业要求的学生呢?
(四)课程考核方面的问题
该课程的考核基本上以知识点的考核为准,考核形式为期末考试,考核范围主要以参考报关员资格考试内容与题型,包括报关基本知识、报关和海关管理、报关与对外贸易管制、报关程序、出口商品的归类、进出口税费、报关单的填制为主。这种传统的考核形式单一,考核重知识考核,轻技能与素质考核,而学生是否具备报关从业所需的沟通、外语、道德规范等能力要求,其考核很难客观反映考生的职业要求。
二、报关实务课程改革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
本课程的内容可以紧密围绕着报关员的岗位特点来选取与设置,一般来讲,报关员的工作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海关的管理创新而不断变化,因此在课程内容选取上除旧迎新,使教学定位更贴近社会发展和岗位需要。可以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想下,重构了课程内容,将理论在技能任务中进行深度融合,使学习不再枯燥,加强学生报关技能训练,使之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针对报关员的从业特点,可以将课程内容做如下调整:在教材编写上可以引进报关单位及海关的从业人员合作开发,将企业真实案例引进课堂,课程内容不再以枯燥理论为主,而改成以任务为驱动,在任务完成中穿插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透彻且能学以致用。在教学项目的选取和设计上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每个项目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充分考虑将来学生角色转换为工作角色的需求,整个课程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顺序不再以传统的章节或模块为序,而改为以一个报关员的工作过程为顺序进行,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章节进行适当重整,课程内容的选取紧密围绕职业要求,将报关员核心工作技能作为课程重点,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高职学生的核心报关能力得到提升。这样使学生能更快进入职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报关员的职业特点和成长规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将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优秀的报关企业引进校园,采取“三方联动”的教学模式,将海关、报关企业和学校紧密结合起来,三方共同研发教材、共同设置教学内容、共同实施教学,打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研讨式教学、校外专家指导式教学等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引领和组织,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知识的共识、共享、共进。
(三)师资方面的改革
教育部高教司2010年8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要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因此,在师资方面,可以采取“请进来”政策,即邀请海关、报关企业的相关专家来校指导该课程的教学,介绍他们在报关工作中的经历,报关单的`填制、商品编码查找等技能强的内容,这些来自一线工作人员的教学更贴近职业需求,同时也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建立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同感。另一方面,针对目前高职教师实践性不强的特点,也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即大力开展与报关企业、海关等部门的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安排学生和报关教师到企业或海关接触实际的报关业务,加深与社会的接触,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也可以让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宝贵知识。
(四)考评机制的改革
改变过去以期末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加入任务考核,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在考核设置上充分体现报关员职业需求,把考证和教学结合起来,改变单一的考核模式,新的考核中加入了项目考核和企业评价,在项目完成中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参与态度等方面,考核更全面更注重能力和职业素养。整个考核特点不再以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惟一原则,加强了能力考核及围绕职业要求进行考核,更多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使该课程的考核更加客观和全面。
三、小结
总之,在报关实务课程改革中,始终以培养高素质的报关人才为宗旨,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在充分认识本课程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课程的构建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报关业务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不断探讨、研究报关教学方法,以适应报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的报关人才。
【国际贸易报关实务的课程改革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法律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