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驴论的思考论文
几年前,一位以睿智和严谨著称的学者,很幽默地提到“我们学校(某国家重点工科大学)是培养驴的,而xx大学(某省属综合性偏文的大学)是培养骑驴的或赶驴的”观点,旋即被大家戏称为驴论。
驴论的核心意思是,工科大学培养的人才多为拉磨、拉车的驴,也就是干活的,典型人群有工程技术人员、学者;而很多综合大学培养的人才往往成了骑驴的或赶驴的,也就是领导、当官的,典型人群有各级官员、企业家、老板。基本的例证:某省省委常委及省会城市市委常委中,该国家重点工科大学的毕业生无一人入围。而该省两所省属院校的毕业生占了70%以上。
IT界盛传这样一个笑话:张三在卖鹦鹉,李四想买。问,左边那个多少钱。张三说,500元。那右边那个呢,张三说,1000元。李四问,右边那个为什么比左边的贵,张三回答,左边那个会讨indows、右边那个不仅会讨1ndows,还会UNIX。李四释然,又问,中间那个多少钱,张三回答;2000元。李四很惊诧中间这个鹦鹉会什么,为什么这么贵,张三讲,我也不知道它会什么,但左边和右边的两只都管它叫“老板”。
驴论虽只是关于人才角色的一种形象、幽默、口语化的表达,其结论也未必十分准确和具普遍性,但类似幽默的流行至少说明专业技术人才在最有社会发展主导权的政府、执政党和企业管理的岗位上的弱势已为人们默认。造成这种局面的客观的和社会的原因不在本文的思考范围内,本文将主要探讨专业技术人才自身存在的原因。
(1)缺乏与社会沟通的积极性
沟通是实施管理与形成决策的最基本的手段。沟通已成为领导人、企业家形成影响力、提高执行效力、形成可执行决策的最有效的法宝。
一般而言,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也不善于参加社交活动;专业技术人才往往认为参加非专业内的社会活动、尤其是社交活动是浪费时间。这导致,在人群中人们除了知其职称头衔外,几乎不了解他们还有何个性风采、兴趣和能力,导致在社会形形色色的舞台上、人群中,鲜有他们的音容笑貌、身影和情绪、情感。最终导致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影响力极其微弱。社会(或人群)影响力是各类领导人、管理者最基本的条件。
(2)缺乏与社会沟通的通俗化语言
专业技术人才即使主动参加社会活动、社交活动,由于其缺乏与社会沟通的通俗化语言(人类各种活动的习性与规则),最终也往往成为活动的配角和活动的点缀。
社会活动、社交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以标准化的形式和程序,展开着非逻辑化的、非理性、气氛化、情绪化、情感化的内容。比如,给人祝寿(本人并不喜欢这些活动,但社会中普遍存在着),有一定的复杂而固定的程序,但内容是既简单又难预料、难实现的情感气氛。这种活动一是贵在参与,你参与,人家就高兴;二是要给人家带来欢乐。
给人家带来欢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提前准备的话或节目可能被别人先用了,如果你再重复下去,那你就没有个性和风采了。这时如果你能根据现场的气氛来些既符合场合又很特别的内容,那你就是一个既受欢迎又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懂得一些百姓话题和通俗化的语言或表演。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一到这类场合就沉默寡言了。和人没有情感基础、相悦基础的沟通,是很难建立起信任和默契的人际关系的。任何谈判、交流中,往往是废话居多,与主题紧密相关的话不多。在高尔夫球场上的谈判,尽是废话和“废事”,可彼此之间了解了、相互信任了;恋爱时,也尽是废话和蠢事。说什么:今天的月亮真圆。
人生的多数舞台和活动是性格化、情绪化、气氛化的,而不是真理化和理性化的。
(3)合作意识较差
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各领域的大趋势。独行侠式英雄的社会土壤早已在网络时代、全球化的世纪里丧失殆尽。也许是应试教育的体制,强化并造就了农业时代万事不求人、学子们单打独斗、大门不出小门不迈的孤立性。知识分子的合作意识较差。这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做不成大事,二是歧视和瞧不起他人。之所以歧视和瞧不起他人,就因为他只看到自己那点东西。搞基础科学的,看不起搞应用科学的,搞学术的看不起研发的和搞科技经营服务的。
综合大学学生的合作意识往往好于理工的学生。综合大学的集体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搞得比理工院校的更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就足以说明。
美国的孩子是在各种活动中成长的,中国的孩子是在井然有序的书桌旁长大的。所以,我们单打独斗的游戏和运动项目在全世界领先,群体的团队式的游戏和运动就落后得多。
(4)为人处事常常合理不合情
总的来讲,我们是个人情大国,但在为人处事方面理工人才比较讲究合理性,而合情性较差。合理,可让人感到公平,但有些单调和呆板,做事的灵活性差。合情,可以让人感到亲合与活跃。合情合理是中国管理者、领导人为人处事的基本素质。
(5)缺乏应用和服务的想象力和推广力
很多有专利的、先进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他的技术在社会上何人、何地、何时、何干、如何实施推广等缺乏想象力和推广能力。即对其技术的应用、服务和卖点缺乏想象力和推广能力。问题在于知识面窄、对大众丰富多彩的生活与个性缺乏了解。
(6)逃避现实,不善抗争
在当今中国,自然科学的人才受到的重视要比社会科学人才(含管理人才)多得多。人们几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一说到人才,指的就是科技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技人才的优越感和生存的轻松感。他们的就业行业、区域和岗位及待遇要比其他类人才优越得多。
正因为如此,也导致了他们在社会上、单位里受不了委屈和别人的白眼。往往是采取“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走了之的逃避现实的做法,而不是进行合情合理的抗争与忍耐。这‘{合恰导致,虽然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生产力,但并未真正成为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起主导作用的社会角色。也许正因如此,人们才将之戏称为拉磨的驴。在这个意义上讲,赶驴的不是从驴手里争夺去的,而是驴们将有指挥权利的鞭子拱手相让的。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为了我们国家能有更多的具有科技素养的领导人和管理者,笔者有几点建议,可能有些偏激:
*争取与客户初次会谈、会餐时,尽量能使客户情绪饱满、风趣幽默地多浪费点时间;
*把自己的专业只当成感兴趣的游戏或生存的手段,不要以为有多么神圣和伟大;
*树立“技术必须为商业服务”(王嘉廉)的信念;
*在人生欲望的大海中,科技只是人类航海的工具;
*用人文科学的知识与精神了解人的社会心态、尊敬别人与你不同甚或相反的追求;
*求全责备是很不受人欢迎的,也是合作的大敌。
总之,在人类有了社会分工后,拉磨和赶驴只是工作的不同分工,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当出现有人想赶驴却只能拉磨,有人只会拉磨却在赶驴时,就有文章可写了。如果拉磨的与赶驴的社会地位与待遇再有很大差距时,那驴论还真的可以论下去了。
【驴论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论幼儿教师的语言素养及其思考论文06-01
论对化学高效课堂的思考11-25
论医学的论文写作11-21
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03-26
论高职院校做好校友工作的思考12-04
论对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11-19
论体育市场观的哲学思考11-20
历史教学论论文致谢03-27
论哲学的逻辑建模论文02-13
论文:教育改革论03-2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