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化策略分析论文

时间:2020-07-27 19:04:55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化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安徽传统戏曲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朝着影像化的方向发展,戏曲和影视开始融合在一起,安徽传统戏曲艺术和影视艺术的共同发展,实现了传统戏曲向影像化发展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将安徽传统戏曲以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了安徽传统戏曲的影视化,大力弘扬了安徽传统戏曲艺术的精髓,并使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化在探索中逐渐成熟,在安徽戏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化策略分析论文

  关键词:安徽传统戏曲;影像化;影视;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安徽戏曲开始以电视戏曲的形式出现,但是安徽传统戏曲影像化还处于初步成型的阶段,目前人们很难对安徽传统戏曲和影视艺术融合的多元性进行准确的描述。安徽传统戏曲要想流传久远,为广大观众朋友所知,相关负责人必须对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化途径和方法进行深度探析,才能使得安徽传统戏曲和视觉艺术完美融合。

  1安徽传统戏曲影像化的意义

  安徽传统戏曲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主要包括音乐、美术、歌曲、杂技、文学、说唱等多门种类的艺术,安徽传统戏曲具有较久的发展历史,集合了多种艺术的长处,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品格。安徽传统戏曲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经过长期的提炼和升华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安徽传统戏曲反映出了安徽的文化生态和风俗民情,有的贴近民间,风土特色浓郁。在安徽传统戏曲发展的过程中,黄梅戏是安徽地方戏曲中的一种,黄梅戏主要是由山歌、茶歌、秧歌、采茶灯、花鼓调等组成的,这种戏曲形式现在农村出现,之后才走进城市,并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剧种,黄梅戏聚集了汉剧、楚剧、高腔、京剧、采茶戏等众多艺术的精华,并在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名剧。黄梅戏的主要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女郎织女》、《玉堂春》等。除此之外,安徽省还有花鼓灯、泗州戏、庐剧、徽剧等,这些传统戏曲包罗万象,为新安文化谱写了灿烂的篇章。随着安徽传统戏曲的逐渐影像化,安徽传统戏曲和影视艺术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使得安徽传统戏曲成为全民性的表演艺术节目,人们在欣赏安徽传统戏曲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地方风俗民情,了解历史知识,感悟生活智慧,并在戏曲的熏陶下形成独特的情趣[1]。纵观安徽传统戏曲的发展可以知道,安徽传统戏曲的生命力还是比较顽强的,尤其是近几年来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化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使得戏曲更具生命力,更直观更真实,能让观众清楚的了解戏曲表达的内容,因此,找出安徽传统戏曲影像化的途径对戏曲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2影像化戏曲艺术的多种形式

  2.1安徽传统戏曲的影视化

  2.1.1电影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化意味着影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统戏曲的发展,人们可以从观看电影中的影视戏曲作品了解戏曲的内容和内涵,在安徽传统戏曲的发展过程中,多媒体和运用和新技术的融入,为安徽传统戏曲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运用最新的高科技影视技术可以将安徽传统的戏曲进一步传承和发扬起来,这种突破传统构建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使安徽传统戏曲成为具有文化底蕴和都市气息的艺术作品[2]。2.1.2电视剧随着安徽传统戏曲的影视化发展,安徽传统戏曲开始以电视剧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天仙配》是安庆黄梅戏戏曲的传统经典剧目,其重要内容讲的是董永卖身葬父,玉帝的第七个女儿深受感动,私自下凡并在老槐树的见证下和董永结为夫妇,百日之后,玉帝派托塔天王逼迫七女返回天庭,最终夫妻忍痛分别。该戏曲的剧情简单,角色不多,但是故事情结却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戏词通俗易懂,戏曲情节悲喜交加,深入人心。1954年安徽黄梅戏《天仙配》参加了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获得了成功,并且该戏曲还被摄制成电影,在国内外影响轰动。安徽传统戏曲《天仙配》的影像化使得那些不能去剧院亲自观看表演的观众能在银屏前大饱眼福,一睹名家的风采,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天仙配》作为安徽传统戏曲已经被众多戏曲名家评读和理解,其中有很多思想精深的见解。2.1.3动画片制作安徽传统戏曲在影视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可以制作成动画片,经典的影像化安徽传统戏曲的魅力是长久的,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能够通过观看动画戏曲影视作品来欣赏安徽传统戏曲艺术大师们的精彩表演,并且被大师们的艺术魅力倾倒。这种保存影响的方式在安徽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上具有极大的作用,戏曲的影像化,有利于挖掘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也是保护传承安徽传统戏曲文化的有效手段,并在保护安徽传统戏曲文化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2安徽传统戏曲的视觉艺术化

  2.2.1摄影在安徽传统戏曲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模仿时兴的媒体视觉符号元素,就会丧失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因此,只能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在保留传统元素代表性符号的基础上,将摄影技术融入到安徽传统戏曲的视觉符号设计中,对戏曲中的人物进行重新设计,使其成为具有传统视觉符号却符合现代审美特征的艺术形象。2.2.2绘画安徽传统戏曲的舞台艺术形象既用法严谨又丰富多彩,从而使安徽传统戏曲视觉符号成为代表安徽传统文化的瑰宝,将安徽传统戏曲中的视觉符号运用于绘画中,使得安徽传统戏曲中的视觉符号具备了时尚化特征,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且富有时代感。2.2.3装饰画安徽传统戏曲的视觉符号具有传统美学的视觉语言特点,安徽传统戏曲中的视觉符号也被运用到装饰画中,可以利用装饰画具有适应性、工艺性和程序化的特点,实现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化、实用化和家庭化,更好的实现安徽传统戏曲和传统文化的传播。

  2.3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时尚化

  2.3.13D技术与安徽传统戏曲的融合3D技术应用于安徽传统戏曲舞台艺术,就是将文字、音频、图像、视频、动画等元素,运用3D技术,与安徽传统戏曲舞台的表现形式进行融合。在保留了原本戏曲舞台精华元素的前提下,对安徽传统戏曲舞台的表现节奏、呈现方式手法、观演习惯等方式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2011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责任有限公司打造出3D技术背景下的全息黄梅戏舞台剧《牛郎织女》,该剧实现了传统戏曲和3D技术的首度联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并丰富了传统戏曲的艺术表现力,更为安徽传统戏曲走向市场、艺术创作和演出市场的有机融合方面开拓了一条值得借鉴的新路径。2.3.2全息影像在安徽传统戏曲中的运用全息影像记录着条纹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以全息图和全息照片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全息图的某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全息影像开辟了安徽传统戏曲朝着时尚化发展的新路径,现代化的高科技全息影像技术给安徽传统戏曲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以往固定粗糙的舞台布景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伴随剧情发展而不断变换的多媒体背景[3]。

  3安徽传统戏曲影像化的策略分析

  影像化安徽传统戏曲是文化、艺术和数字技术三个领域的综合交叉艺术,安徽传统戏曲影像化的发展需要多个领域的共同作用和努力,这就意味着安徽传统戏曲的创作者、表演者和传播者需要在戏曲的表演和摄像上下功夫。

  3.1安徽传统戏曲影像化发展应以戏曲创作为基础和核心

  在安徽传统戏曲朝着影像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这种视听戏曲的艺术作品,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戏曲的传播方式进行改变,安徽传统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注入全新的血液。在安徽传统戏曲影像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以戏曲创作为基础和核心,继承传统,并结合社会现代化,将新进的科技手段进行传统戏曲作品创作,使得安徽传统戏曲的时代感在影视作品中得以体现出来,这对安徽传统戏曲影视作品创造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全息影像、立体视觉、体感互动等手段与安徽传统戏曲的融合,安徽传统戏曲也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越来越多的媒体人注意到安徽传统戏曲舞台上“虚实结合”的空间感带来的丰富的表演效果和观众的高度认可,随着而来的问题则表现为媒体人对虚实效果的夸大使用。虽然虚幻的影像技术能将观众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感官世界,创造出震撼的艺术效果,但是这些新技术和安徽传统戏曲的融合仍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安徽传统戏曲艺术本身就是随着载体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的,戏曲影像化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现代化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下去。

  3.2政府对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化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

  众所周知,现阶段的银屏和互联网是安徽传统戏曲的传播载体,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和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电子产品的普及,为安徽传统戏曲影像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对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化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推动安徽传统戏曲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此外,在安徽传统戏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对数字技术领域人员的创新能力进行不断加强,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并在安徽传统戏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迅速的优势,加大安徽传统戏曲艺术的信息量,让观众在观看安徽传统戏曲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观赏戏曲,理解戏曲的内容,感悟戏曲的内涵。

  3.3跨界合作,推动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化、多元化空间发展

  众所周知,在短短的十几年里,新媒体技术已经逐渐融入到安徽传统戏曲艺术的方方面面,并给安徽传统戏曲艺术平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在艺术领域还是一项新的尝试,在充分考虑人力、物力、技术等各方面不成熟的条件下,安徽传统戏曲的舞美设计、背景布置和舞台的全新表现形式,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安徽传统戏曲从业者应该不断努力,认清新媒体技术和安徽传统戏曲融合产生的问题,在做好本职的戏曲表演传承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并探索将新媒体技术和安徽传统戏曲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已市场为导向,技术为支撑,进行专业化作业,同时还要注重和国外先进技术的交流和学习,逐步塑造并完善一系列的新媒体技术方式,给观众带来全新震撼的视觉效果和感官效果,适应媒介融合的大环境,整合多种资源跨界合作,推动安徽传统戏曲影像化、多元化空间发展[4]。

  3.4以正确的理论为依据指导安徽传统戏曲影视作品的创作

  现阶段是一个数字化时代,信息流通呈现出海量性特征,获取信息的渠道具有多元化特征,并且信息的交互行为表现得空前活跃,安徽传统戏曲影像化发展的过程中,数字戏曲这一全新的艺术发展更需要以正确的理论为依据指导戏曲影视作品的创作,并以此作为新人培养的支柱。安徽传统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应该对其给予正确的引导,重视对新一代传统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这些对安徽传统戏曲影像化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还能进一步提高观众的戏曲鉴赏水平,为安徽传统戏曲影像化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并最终实现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化发展。多种艺术领域在大力发展艺术本身的同时,应该不断加强艺术本身和其他领域的合作,影像化的安徽传统戏曲的多媒体产业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样才能使得安徽传统戏曲影视作品在互联网上和其他的流行元素相抗衡[5]。

  4结语

  随着我国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安徽传统戏曲不再是平面的艺术,或是从广播中纯听觉的艺术,随着安徽戏曲影像化的发展,这种视听艺术摆脱了传统单一的守旧模式,逐渐发展成具有集交互性、海量性和多媒体性的综合艺术。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化,有利于戏曲表演和艺术的传承,为安徽传统戏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影像化是安徽传统戏曲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找出安徽传统戏曲影像化的途径,才能更好的保护安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超.略论传统戏剧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1,(6):194-195.

  [2]于小飞.传统戏曲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以《梨园春》为例[J].大舞台,2011,(1):52-53.

  [3]刘郁琪,陶海霞.胡金铨武侠电影中的戏曲美学[J]电影评介,2013,(8):16-18.

  [4]张馨宇.胡金铨的武侠电影特色———浅谈当代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Z1):79-80.

  [5]黄海令.比较艺术学视野下的中国电影与戏剧互动研究概述[J].电影文学,2012,(2):10-12.

【安徽传统戏曲的影像化策略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褚橙社会化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2.会计电算化及传统会计分析论文

3.戏曲旦角表演艺术分析论文

4.传统戏曲旦角妆教学方式的革新论文

5.传统戏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价值论文

6.主题餐厅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7.企业营销管理策略分析论文

8.医学影像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