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PLC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一、中职 PLC 教学现状
1. 教学手段单调、方法单一。在教学中,教师仍然沿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Flash 动画、仿真软件等现代教学手段,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会简单机械地重复套用概念,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模式设置不合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简单地将教学内容设置为“理论课 + 实验课”,忽视职业技能训练,没有将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机结合起来,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只注重讲授理论知识,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未能得到有效激发。
由于基础比较薄弱,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对于 PLC 课程涉及的微处理器原理、数字逻辑、电子电路、电气控制等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同时,职业类学校学生中存在对传统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厌烦情绪,课堂上精力容易分散。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教师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
(1)从学生角度来看。
学生通过分析任务,选择最优的方案,能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主动参与意识,学生通过自主交流、讨论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局面 ;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学生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求知欲望,学生的自信心逐步增强了。
(2)从教师角度来看。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转变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实现了以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 PLC 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以下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为例
1. 创设情境,设计任务
任务设计是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到一个个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创设情景】通过播放课件与动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发。
【设问】电钻主轴可实现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的自由切换,同学们知道它是如何实现的吗?
【引导启发】其实很简单,大家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认真探究,开动脑筋,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导入新课】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三相交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设计、布线与调试等任务,解决实际生产中电钻主轴正转与反转的操作问题。
2. 师生讨论,分解任务
任务设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应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在分析任务时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言,由教师适当启发和引导。而在这些问题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正是教师要求学生去解决的。
【师生分析】
(1)电动机轴正反转原理,电子三相绕组电源任意两相对调,改变了定子电源的相序,也就改变了电动机轴旋转的方向。
(2)使用元器件、转换开关、行程开关、热继电器等等。
3.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在提出问题设计实施过程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手段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围绕任务,查阅资料,尝试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强调“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
【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绘制原理图。由学生进行设计,教师进行完善。绘图时应使用正确的文字符号和图形符号。引导学生设计梯形图并仿真运行,完成实验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4. 总结反馈,评价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一定要及时展示、交流,这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明辨是非能力的有效途径,也能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学生通过回答“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等问题进行自评、小组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教师点评。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中职 PLC 教学当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适应社会的能力显著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PLC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