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

时间:2022-12-16 11:03:03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精选12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精选12篇)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 篇1

  情境学习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后,就在人类学和心理学两种视角下交互发展,并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关于情境学习,研究者的关注点多在于情境认知、知识的工具性、认知学徒制等心理学视角,对于人类学视角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阐述人类学视角的情境学习理论,分析其应用于我国成人教学的适切性,探讨其对我国成人教学的启示,以期能提升成人教育教学效果。

  一、人类学视野中的情境学习

  从有关学习研究的历史看,人们对“人类如何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领域,随着学习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开始从不同学科领域着手研究学习。在这种研究取向转变的背景之下,研究者从人的日常实践中,从与人相依的、真实、复杂与虚拟的情境中,探寻人类学习的情境性本质[1]。情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交往与合作中进行的,应该具有情境性,学习者通过实践中的真实情景将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下将知识不断地进行内化[2]。凯瑟琳(CatherineA.Hansman)提炼出了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她认为,就学习的本质特征而言,是涉及社会层面的,是蕴涵着社会互动意义的;就其构成的基本要素而言,需要有学习者互动之特质的体现、学习者互动之工具的运用、学习活动之发生的背景以及学习活动之本身的运行[3]。总之,学习发生在个体与人际交往情境和社会情境的不断互动和交融之中。

  西方学者威廉姆(Clancey,W.J.)在《情境学习指南》(ATutorialonSituatedLearning)中指出,情境学习不单单是一种使教学必须“情境化”的主张,情境学习是旨在揭示人类知识本质的一种理论,它研究的是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发展,尤其是人们如何去创造和解释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人类学家莱夫(JeanLave)从研究学徒制的传统案例(如尤卡坦助产士、屠夫、裁缝等)开始,在1984年和1988年分别出版了《日常认知:社会情境中的发展》和《实践中的认知:心理、数学和日常生活文化》,为之后人类学视角下情境学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人类学视角下,情境学习有独特的四个要素,实践共同体是人类学视野中情境学习的核心要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对学习本质的一种人类学诠释;学习课程是随着共同体的发展不断生成的动态开放的体系;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是情境学习的基础性要素。

  1.实践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这一概念是由莱夫和温格首次提出的。实践共同体并不是一定指要全部在场、相互认可,定义明确的团体,或者必须存在清晰的社会性界线。它实际上指的是共同体成员在活动系统中的参与,每一个成员都在共享着他们对正在进行的活动的理解,并且了解活动对自己的生活和对共同体本身的意义。温格认为一个良好的实践共同体包含了一系列个体所共享的、相互明确的实践和信念以及对长时间追求的共同利益的理解,并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简单的人员组合,其关键是在于通过对共同体的参与能够在社会中给学习者一个有意义而合法的身份或真实任务[4]。显然,在实践共同体发展过程中,学习者的身份不断地在进行着变化,从活动的旁观者、参与者再到示范者,从新手到专家。在这个过程中,意义协商是实践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新手和专家都作为共同体的一部分参与活动,参与共同体的实践最终达到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2.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莱夫等人类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分析学习的观点,共同体成员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过程就是其学习的过程。学习本身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并不是一个被动观察者,而是通过与同伴、专家的互动和交流,不充分的参与实践共同体的活动,学习他们做的事情。新手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逐渐进入共同体核心,最终有了充分参与的能力与权力,这就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意义。

  3.学习课程

  在人类学视野中,学习课程指的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不断生成的学习内容,其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情境性,它是与实践共同体紧密相联的。实践共同体允许不同层次的成员对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参与,这些兴趣不同、关注点不同的成员之间共享着他们对正在进行的事情的理解,共同关注着他们的行为对自己、对实践共同体、对社会生活的意义,这就是学习课程最为本质的内容。并且,学习课程是在不断变化着的,随着成员的不断学习以及实践共同体的不断发展,学习课程也在不断生成它的新目标、新内容和新的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一个动态、开放、情境性的完整课程体系。

  4.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

  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是人类学视角下情境学习的一个基础性要素。人类学家认为,并没有一种独立存在的学习,所有的学习都是发生在个体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换言之,没有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作为背景,学习也就没有真正发生。并且,生活和实践永远处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实践共同体也在随之发展变化。

  二、人类学视角下的情境学习理论运用于我国成人教学中的适切性

  目前,我国成人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定位不准、教学过程僵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环境闭塞的问题,改善我国成人教学现状迫在眉睫。在这里,探讨人类学视角下的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基本要素可对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启示。

  1.成人教师角色

  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与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成人教育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习惯并且依赖于根据已有的沿用多年的课件进行满堂灌式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很少交流与互动,这种教学方式完全磨灭了成人学习自主性强的优势,也影响了学习过程中本应存在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也全部都是由教师及领导来安排的,学生丝毫没有参与权和话语权,只能被动接受,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随着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成人学习者已经能够摆脱教学的时空限制,学习自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挥。但是,远程教育在为学习者打破学习的时空界限的同时,也导致了师生、生生交流合作难以有效进行的问题,于是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了“以视频中教师为中心”。这样的教师权威定位不利于发挥成人学习者学习自主性强的优势,同时也忽视了成人社会经验的丰富性,知识背景的差异性以及心智的成熟性,不适合更不利于成人进行有效的学习。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去打破这种以教师为权威的成人教师定位。在情境学习中,学习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团体为中心,这可以为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兴趣的成人学习者提供一个复杂而灵活的学习环境。每一位学习者都作为一个有经验的个体与其他学习者以及教师(实践共同体中的专家)共同参与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知识背景得以碰撞和交换,加深了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而是共同体的构成者、学生的合作者和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不掌控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的已有经验及其差异,与学生共同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平等相处,在这样的学习团体中,学生也能够与其他背景不同、经验不同的成人互动,与教师互动,进而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成人教学过程

  目前,我国的成人教学过程依然是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教师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存储罐,并没有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的问题。由于成人教育大多利用业余时间上课,授课时间十分有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同时,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忙于完成教学任务,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结果。加之成人学习者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无法保证有效的学习时间,更无法有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传统的`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过程,不能适应成人教育教学的发展。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只有亲身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学习才会发生,所以在传统的教师一味灌输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在实践共同体中,教学过程就是实践共同体动态发展前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专家和新手)都是实践共同体的成员,共同参与到实践共同体的活动之中,成员之间互动、交流与合作。学习者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随时参与学习活动,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工作和生活也不会影响到学习,不需要考虑落下学习进度的问题,学习者随时加入学习团体,团体中都会有其适合的位置。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也不再被繁重的教学任务缠身,能够关注到每一位成员,并及时沟通,促进成员间合作。随着学习团体的发展,教师本身也在不断学习和提升。情境学习的教学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成人学习者发挥其作为成人自主性强、已有经验丰富的优势,更好的促进成人学习。

  3.成人教学内容

  由于我国对成人教育课程方面的专门研究起步较晚,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普教化”倾向较为严重。课程内容大多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移植,并没有考虑到成人学习者的特点,无法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并且当前成人教育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计划安排较少,学习者真正参与的实践更是寥寥。教学内容没有贴近成人学习者的生活和工作,大大减少了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同时,成人学习者身处于社会实践当中,有着学习者以外的多重身份,接触到的新信息、感受到的社会变化更为深刻,所以陈旧的、普教化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成人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重新思考一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一定必须是固定的、事先安排好的,它是可以根据学习者、教师、学习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的,甚至是可以在教学环境中根据学习者的需要直接生成的。情境学习中的学习课程就强调的是学习内容的动态性和生成性,会依据共同体正在进行的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依据共同体本身及其成员的需要而发展。这样,成人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兴趣和需要去选择学习内容,并且可以在课程的生成过程中学习到具有时效性的,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使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4.成人教学环境

  目前,成人教育的状况是“脱开成人本身,远离其赖以生存的缤纷世界、无视其斑斓生活,聊以自得地大谈“教育”一词,只能是一桩桩弃“成人之本”于不顾的“买卖”。这种丝毫没有逻辑前提、如无源之水一般的作为,所能留下来的,或许除了空洞还是空洞”[5]。成人教育不只在教学内容方面是普通教育的移植,在教学场地、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氛围、师生关系等方面也并没有形成自身特色,没有考虑到成人学习者的特点与需求。

  成人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有其自己独特的理解能力和较强的感受能力,同时也会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却又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成人教育教学应该利用这一点,以成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做为背景,让学习者处在与所学知识相对应的具体的情境之中,使学习者与知识及其应用情境融为一体。真正的成人教学环境就应该立足于成人最真实的生活和实践,满足成人最迫切最实际的需求,对接教学环境与成人生活和实践的环境,使学习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应用,从而真正使成人得到发展。

  三、人类学视角下成人情境学习教学策略

  基于人类学视角下的情境学习理论,通过上述适切性的分析,成人情境学习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定位成人教师新角色、探索成人教学新过程、组织成人教学新内容、营造成人教学新环境,从而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更好的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

  1.定位成人教师新角色

  在情境学习中,教学是以实践共同体为中心的,教师(实践共同体中的专家)只是共同体的构成者、学生的合作者和学习的参与者。这就需要我们摒弃原有的教师权威定位,转变成人教师角色为学习团体氛围的营造者、成人学习的合作者和知识的不断学习者。

  首先,为了确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团体氛围。与青少年相比,成人有其明确的价值取向、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价值取向、重视他们的经验和能力,充分发挥每一位学习者的优势,使其体验到自己在团体中的力量与价值,轻松愉快的学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团体的建设之中。同时,教师还应多安排团体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不同经验的学习者的互动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能够有所进步,进而推动整个学习团体向前发展。反过来,整个学习团体的提升,又促进了每位团体成员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成为成人学习的合作者。在情境学习中,学习本身就发生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和学生共同合作、共同进步。在这里,教学是以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实践共同体为中心的,教师只是共同体的参与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并且尊重每位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在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以及自身的发展。

  最后,教师自身也应成为一位不断学习者。成人学生大多有着自己相对成熟的社会经验,甚至不乏在自己本职工作中小有成就的人,教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最鲜活,最真实的社会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教师作为学习团体中的一员,在与学习者的交流合作过程中,自身也在不断提高,在与学习者共同进步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自己的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成人学习者,以身作则,激励学习者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也推动整个学习团体向前迈进。

  2.探索成人教学新过程

  为了让学习真正的发生,教师和全部学生都应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互动、交流与合作,形成实践共同体,教学过程就应该推动这个共同体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用以下教学模式来优化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为了完成共同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有明确分工进行学习,并共享学习成果。在情境学习中,实践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就属于合作学习。教师应将成人学习者组建为若干小组,组内共同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成员的合作能力。在这里,分组应为异质分组,这样能够使榜样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同背景的成人学习者还能使同伴互教互学得到落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又叫做基于问题的教学,是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创建一个真实、有感染力的情境,以某一热点或学习者急于解决的难题为“锚”,展开教学活动。学习者联系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合作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抛锚式教学是让学习者去适应生活,学会独立的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6]。教学过程贴近工作和生活中问题解决的过程,能够提高成人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鼓励学习者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

  无论是合作学习还是抛锚式教学,无非都强调了一点,学习者通过互动与合作,共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每位成员都充分发挥了自身价值,也都从其他学习者身上、从整个学习团体的文化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3.组织成人教学新内容

  授课时间少,学习内容多,是成人教学中存在的一突出矛盾,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一定要精练、深入、有吸引力,能够激发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为了满足成人学习者提高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成人教学内容应该是开放的,具有情境性的。

  成人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可以是一个具体案例、一个待解决的项目、一个社会热点或者是一项需要共同参与的活动。成人可以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内容,并且充分利用每位学习者的已有经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出新的假设与推论。在不同经验、不同背景的成员之间的互动中推动内容的发展,不断生成新的内容。

  成人教学内容还应该具有情境性和实用性,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尽可能接近成人的真实生活和工作,将成人丰富的已有经验与新内容建立联系,促进新内容的学习。教学内容还应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激发成人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地在相关情境中获取信息,结合丰富的已有经验理解并掌握新内容,并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

  4.营造成人教学新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成人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之一,要想让成人学习者获得愉快、有效的学习体验,必须创建一个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教学环境。在情境学习中,成人的学习是以其社会生活和实践为背景的,因此,教学也应以此为背景,关注成人最真实的生活实践、营造最真实的教学情境。

  第一,可以直接运用现实的工作环境,在现实工作场所中进行教学。使成人学习者直接在最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观察、尝试以及与熟练工作者的交流,逐渐参与工作,在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过程中,不断学习到新的知识、提高工作技能。

  第二,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来创设环境,可以是学校中一些大的设施和场地,例如图书馆、活动中心、实验室等;也可以是教室内的一些设施,比如黑板、桌椅、教具等;甚至还可以把学习者本身作为道具运用到情境的创设之中去,这样也可以让学习者更加深入学习活动,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知识与技能。教学设施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师生应充分利用各类设施,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营造更为真实的教学环境,提升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第三,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仿真的情境,为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帮助。在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到虚拟情境与真实情境的一致性,使所创设的虚拟情境尽可能贴近成人学习者真实的生活和工作体验,这样才能够调动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要及时更新情境,做到与时俱进,满足时代需求,增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三是要充分利用技术的交互性,构建虚拟共同体,实现师生、生生合作互动,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资源,促使学习随时随地发生。

  总之,情境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理论,冲击了传统的成人教育教学,而人类学又为该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为我国当前刻不容缓的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在人类学视野中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重新思考成人教师角色、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并灵活运用,可进一步提升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成人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 篇2

  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实在太苦了。其苦大致表现在三方面:课业负担过重之苦,学习生活枯燥单调之苦,师生关系紧张之苦,应这而生的愉快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把这“三苦”变为“三乐”(学习之乐,生活之乐,和谐之乐)。乐从何来?乐生于情,情源于境。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呢?这里谈点粗浅看法。

  课业负担过重之苦,主要来自课堂教学失败。这就是必须要求教师打破陈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法。

  一、图画再现情境

  在生字教学中,“溪”因为笔画繁多,再加上学生分辨字形的能力不强,学生经常丢笔少画,把“溪”字写错。因此,我利用图画再现法,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把字幻化为图画。“溪”水,顾名思义,得用三点水作部首,关键是字的右边。我利用简笔画把右边的字头化为图中的群山,“0”字化为弯弯曲曲的小溪,“0”中的`那一点,好像溪在的一块石头。溪水向前流淌,越流越“大”。这样,“溪”字便在学生头脑中幻化成一幅直观形象的图画。

  二、音乐渲染情境

  作文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性能力,因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想掌握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学生大多怕作文,这种畏难情绪的产生,会使学生在心理上设置一道障碍。因此,也会主观上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我们在俄文训练中,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顺应学生心理,因势利导,进行兴趣作文训练,降低作文难度。我采用音乐导情的方法,借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生活,使学生“耳悦”“心悦”。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泻杂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之中。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妈妈》,让学生饱含深情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等歌曲,他们心头涌起以妈妈的感激之情,对妈妈如何关怀自己,增强了理解,笔下妈妈的形象丰满、感人。

  三、生活展现情境

  小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实际教学词义,尤其是教学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

  比如,《颐和园》中的“隐隐约约”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我启发学生回忆:月光下,看稍微远一些地方的东西能不能看清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后,要求他们再想想,再说说,这样学生很快明白,“隐隐约约”是看起来不太清楚的意思。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启发理解,由具体到抽象,学生学起来感到格外亲切、有趣,对词语的理解自然透彻了。

  四、语言描述情境

  在教学《初冬》一课时,为尽快使学生使入最佳学习状态,我精心设计导语:随着秋天最后一片树叶飘落,冬爷爷披着白袍子来到我们中间。他给小山,田野、树林披上了白纱。初冬的景色如神话世界,美极了。一段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创设了一个神秘的意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 篇3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要让数学教学具有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即情境),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始终有一种吸引力。

  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再现“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为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它是外在的、陌生的,需要通过教师加工后,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接受与掌握。

  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凭借两人行走的地点、时间、方向等的演示,理解“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对“相遇应用题”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实际的感观,并以此为学习新知的思维起点,很容易掌握这类题目的基本数量关系,从而为新知扫除了障碍。这种方法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 篇4

  一、情境学习理论视域下的教学模式

  1.认知学徒制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传统学徒制是最为自然、最为常见的学习方式,如医学、语言、制造等领域,在师傅工作的过程中,学徒通过观察、模仿、训练等参与方式,在从边缘参与到完全参与,从学徒到专家的身份转变过程中获得了该专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认知学徒制就是将传统学徒制中的核心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整合,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专家在现场对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和示范,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如同学徒学习一样,通过参与专家的实践活动,与同伴及专家进行讨论与交流,与社会真实的情境进行交互,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2.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包含“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是选择一个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的真实情境,确定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交由学习者来解决,也就是“抛锚”;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习者借助情境中的各种资源去探索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者不仅要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支持,还应该在同伴之间相互协作,讨论与交流,加深对问题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随时记录学习者的表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者应该到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通过获取直接经验进行学习,而不仅仅是教师关于知识的介绍和讲解。

  3.实践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是诸多个体的集合,强调在特定的共同体文化或情境中,个体各自担负的责任和共同的任务,而不是任一群体的集合[2]。学习实质上是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习者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开始逐渐成长为该实践共同体的核心成员。在教学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设定教学目标,教师分解、分配教学内容,共同体成员合作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一项问题,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都有机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从而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发展,完成边缘向核心、学徒向师傅的转变。

  二、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对市场营销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

  目前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重视能力的高低,如具有实际运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及较强的人际交往、团结合作、沟通等社会能力,这就要求在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时要把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放在首位[3]。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知与行是不可分离的———知识应该在情境中认知并在行为中得到内化与发展。把情境学习理论的三种教学模式融入到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中,通过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加强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能够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与企业营销工作的零距离接触。

  1.有助于市场营销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情境学习理论的三种教学模式中,要求学习者要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知识。在市场营销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学习理论,首先应该围绕营销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真实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抛锚”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熟练地加以运用。在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学生一方面可以在一个较为逼真的营销环境中运用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较早地接触企业营销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较快地适应社会;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对企业营销问题的分析研究,会引发学生在新旧知识与信息的相互碰撞和互动中去不断地深入思考,通过多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去理解问题,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有助于市场营销人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知识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是职场成功者的基本技能之一。情境学习理论的三种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侧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积极性,也无法发展其各项智能。情境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具有情境性和工具性,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知识,且像工具一样运用来内化知识。在市场营销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地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显然,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情境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还能通过锻炼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资料整理、归纳和判别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就必须学会从教材、企业案例、各类期刊、文献资料、网络及其他各种信息资源中查找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熟练掌握学习工具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自主学习技能得到提高。

  3.有助于市场营销人才社会能力的培养

  在情境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以实践共同体的形式参加学习,共同体成员通过共同查找资料与信息、相互讨论与交流、共同学习与分享经验来解决问题情境中的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员间必须学会分工与协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尊重同伴。每位成员必须和同伴们一起共同分析问题的根源,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出现分歧或冲突时,成员必须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共同协作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因此,情境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培养。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社会能力的培养,能够辅助其快速地融入社会、融入集体,能够有效地应对职场压力、沟通障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中,应该运用情境学习理论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真实的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使用知识、使用工具的机会,使市场营销人才的职业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 篇5

  一、情境学习理论与生态物理教学概述

  1.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基本观点。情境学习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情境学习的情境,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学生、教师和机构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狭义的情境则专指特殊学科理论的应用。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①知识必须通过使用才能真正获得;②学习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背景;③学习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④学习要通过群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才能实现。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情境的,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才能被充分理解、掌握,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学习是埋藏于情境中的,是一种学习者参与真实世界的文化实践活动。基于情境的学习者应是这一过程的“合法”参与者。在情境学习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群体才能得以实现,在这个情境中嵌入学习的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发展其协作学习的技巧。

  2.生态化课堂及其基本观点。生态化课堂是指作为双教学主体的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化课堂以生态学的视野来关注课堂中的教师、学生和环境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依赖、和谐共生,形成教学氛围。生态化课堂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①系统性。课堂生态即由师生和教学环境交互作用形成一个系统;②联系性。在课堂生态系统内,主体教师、学生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③依存性。师生之间、师生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④动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平衡和发展中。生态化课堂的系统性、依存性和动态性等特点要求,在开放而动态的可持续发展教学环境中,应将教师、学生和课堂物理环境等看作一个整体,以教师为主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同时,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以达到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3.情境学习理论与生态物理教学。情境学习理论和生态化教学是紧密联系的,生态化教学主要以学习的情境理论为基础,情境学习理论为生态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二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二者均强调有效的教学应该协调教师、学生、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等之间的关系,并在开放而与外界关联的生态化环境下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和谐统一起来,促使系统内个体与其所依存的物理和社会情境相互联系、结合,最终达到动态的平衡和发展状态。生态化物理教学指在以物理教学走向现实世界和生态环境为核心的要求下,强调教师整体组织教学系统内外的诸多要素,侧重于协调物理学习和现实世界间的联系,同时促进学习者在有效物理教学目标和物理教学系统之间达成生态平衡,最终促使物理教学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前提下,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课堂中得以真正落实。

  二、中学物理教学生态失衡现象分析

  1.教学情境与真实情境失衡。中学物理实验由于环境条件和实验室资源的制约,往往比较客观简约而科学规范,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且缺乏现实情境特征。一些教师只能模拟真实情境,甚至口头讲实验,这种脱离了真实情境的教学策略传达给学生的是单调、失真的知识系统,形成的是学生对物理实验片面而刻板的理解,导致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技能难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究其原因,学生的学习经验脱离了学习内容赖以存在的真实情境。

  2.教师与学生间主体地位的失衡。受传统授受思想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执行教学任务的指导者角色,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盲目追求升学率和短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填鸭式”、“满堂灌”等做法。教师一味地固守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模糊了新课标中教师角色的定位,而学生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给他们的课堂知识,这种教师与学生间教学主体地位的失衡是与现代教育观念背道而驰的。

  3.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失衡。学校的物理学习更多的是个别化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而合作学习主要通过学习活动中的互助协作方式来实现。合作性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而且可以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有力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而目前学校与课堂很少有真正的实践共同体,学校与课堂中缺乏情境学习理论所描述的共同体的文化。

  4.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失衡。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以致用,学与用相结合,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难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学校的物理教学单一训练学生反复、机械地操练应考必备的实验技能,学生合理、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与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5.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失衡。物理科学素养主要指物理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理性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统一,而人文素养主要指人文知识、社会能力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一般只注重物理科学素养教育,即学生智能和技能的提高,而无视人文素养的教育。这样,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得不到融合,即使创新实践技能得到提升,而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6.教学目标与评价失衡。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是相互匹配、相互作用的,目前的`教学评价不能与大多数标准化测验所强调的特定课程目标相匹配。物理教学深受“考试文化”的影响,各种考试的重点都是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情况进行量化考察和检测,而不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整体考察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因而导致了学生知识迁移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缺失。

  三、中学物理课堂生态化教学策略

  1.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思维的诱发总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产生的,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时,如果能再现“真实的问题情境”,并以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学生可以在各种虚拟的“真实”环境中,既能够深刻地理解知识,又可以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学生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的同时,也学习和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生态的课堂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应从知识的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把讲授、自学、实践、讨论、归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究者,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主动构建物理认知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抛锚式教学设计。抛锚式教学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抛锚式教学强调问题解决,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将问题置于一个全新的、更有效的问题解决进程之中。认识教学需要产生在各种情境中,如家里、社区和工作场所。因此,物理教师应当围绕某一问题情境来设计学习和教学活动,依据一个问题的确立来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探索问题解答的机会。

  4.建立合作学习团队。2001年5月2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指出,应当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于物理实验操作需要强调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和探索科学的奥秘,而团队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正好能够增强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主动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在互相合作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以达成集体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实现。

  5.采用真实评价。基于真实任务情境的真实性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评价方式,侧重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思维活动能力。与传统评价中主要以学生专业知识成绩为重点、强调量化的特点相比,真实性评价更重视学习过程的反馈与改善,而且可以据此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物理教师可以在考虑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收集真实、有效的资料的意识和能力,要求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有问题,真实评价对促进学生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 篇6

  1、引言

  本文第二部分讨论个性化参数及其在E-learning教学系统当中的应用,第三部分讨论目前自适应E-learning系统及其提供个性化策略功能的状况。第四部分重点探讨了两层的通过构建个性化策略创建不同的学习情境方法。第五部分总结该方法的特点。

  2、个性化参数

  个性化参数是创建个性化学习情境的基本要素,本节将讨论E-learning领域中常用的15种个性化参数及其参数值。⑴学习者知识水平为学习者呈现学习资源或设计学习过程时,需要考虑学习者的知识背景。⑵学习目的需要根据学习者想要获得的最终学习目的为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⑶媒体偏好为不同媒体偏好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资源呈现形式。⑷语言习惯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语言偏好以不同语言呈现学习资源。。

  3、个性化自适应E-learning系统及其使用个性化策略的状况

  根据个性化参数把自适应E-learning系统分类如表1所示。上表可知,使用最多的个性化参数为“学习者知识水平”“、媒体偏好”“、学习目标”。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偏向结合多种参数制定出某种个性化策略。

  4、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定义及其应用

  在个性化网络学习系统,往往通过合并个性化参数构建个性化策略。实际上,如果我们考虑从15种参数中选择10种进行合并,那么其合并的组合方式可达到种,其中,Ci15表示从15种参数中选择的参数i的子集。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两层的个性化策略机制。

  4.1第二层E-learning个性化学习

  ELP2为教学者提供不同的基于学习情境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例如,学习者学习使用MicrosoftWord该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学习者知识水平”建立相应的学习策略。图1中,教学者首先为具体的课程选择个性化参数子集,通过合并各参数,并根据参数的值制定其学习内容。该过程称为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建立。

  4.2第一层E-learning个性化学习

  EPL1主要为EPL2建立的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应用结合EPL1+EPL2的目的是能够灵活地构建并应用个性化策略,通过在构建个性化策略过程中选择参数子集,并以值集合的形式进行存储,在选择多个参数时,需要对其进行合并,下面利用数学方法以语义变量的形式定义其个性化参数的合并情况。个性化策略的建立的过程为:选取个性化参数SPP,再合并个性化参数CPP,并运用该策略构建学习情境LS,其中,SPP和CPP构成EPL2。其中,SPP表示学习情境集合(SLS)中的学习情境LS与个性化参数PP的子集SubSP的关联方法。即如何选择个性化参数的过程,如公式1和图4所示:假设LS为包含各学习目标内容(LO)的一棵树,则CPP表示为LS当中的LO选取的参数值及其该情境构建的适合程度A。其中,A表示衡量该LO是否适合已选参数值体现的学习者的特征,即学习情境与学习者状况是否相符。SPP和CPP为两层个性化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尤其为个性化参数的结合使用起到重要作用。

  5、EPL1+EPL2机制

  个性化学习系统通常根据预定义的个性化参数子集确定学习者特征,并以此提供重要功能,这些功能的结合能够构建出新的`个性化策略。本文利用WEB服务技术集成各个性化教学系统的功能,能有效解决多应用之间的交互问题。下面用图6描述该两层机制。其中,ELP1包含:⑴构建和重用学习情境服务SSRLSSSRLS允许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者定义学习情境的结构,并依据此为学习者选取及呈现适当的学习内容。此外,学习情境可以章节、小结及教学活动等树状形式呈现。⑵确定学习者特征服务SDLCSDLC的功能是当学习者的特征与个性化参数相关时,通过关联所有服务搜集并确定学习者特征。⑶获取个性化策略服务SAPSSAPS允许应用第一层中通过结合学习者概况和学习情境制定的个性化策略。⑷学习者导航支持服务SLNSSLNS以适应性导航支持的形式描述学习内容。

  6、总结

  基于某种固定的个性化策略无法创建出合理的个性化学习情境,并且,个性化策略往往依赖于个性化参数。当不同的教学者、学习者提出个性化需求后,个性化研究人员需要定义出构建个性化策略并创建个性化学习情境的方法。本文提出基于EPL1+EPL2的两层学习情境创建方法。第一层(EPL1)为个性化策略的应用,第二层(EPL2)为个性化策略的具体构建过程。EPL1通过利用个性化策略创建个性化学习情境。EPL1+EPL2的结合则实现了可以通过构建个性化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同时,个性化研究人员可定义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个性化策略。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 篇7

  多媒体应用在教育教学之中已经非常普遍,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同样,它在幼儿语言学习环境的创设中也被老师所研究与开发,使得幼儿语言的学习的效果不断提高,提高了教学效率。随着多媒体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不断研究,出现了很多适合幼儿学习的多媒体软件,应用起来更加方便,受到老师欢迎的同时,幼儿也对语言学习产生了兴趣。多媒体软件能为幼儿提供图、文、声、乐并茂的画面,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把幼儿的生活进行模拟,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语言就像是日常生活一样,从而得到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多媒体的运用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易于形成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对幼儿进行评价、也利于幼儿的自我评价。但是,多媒体在幼儿这一群体中的运用受到了年龄的限制,幼儿的动手能力弱,操作性差,而且幼儿正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多媒体对幼儿的健康也有著负面影响,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多媒体也难以真正成为幼儿语言学习的主要路径。基于此,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老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研究。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语言问题情境

  问题的解决是从一个情境进入到当事者所期望的情境之中,但是,当从这一个情境进入到另一个情境时发生了一些障碍,那么,问题就产生了,这就是一个矛盾的产生与解决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学习的过程,幼儿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先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问题与主客观需要产生了矛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而产生了一些心理动向与心理活动,这就是学习任务与情境之间的互动。解决这问题时单纯依靠老师是不足的,而是要老师给幼儿进行学习上的指导,通过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加强。比如:在组织小班幼儿学习“萝卜船”这一语言活动时,我先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关于“萝卜船”的'动画,从而创设了良好的语言故事情境,随着“萝卜船”上来的小动物们越来越我,“萝卜船”开始下沉,由此,设立了问题情境,问幼儿怎么办,看谁的办法最好。幼儿们反应非常活跃,在这样的情境推动下,幼儿们积极思考,想出了很多好的办法来解救遇险的小动物们。有的说运用直升机、有的说打110、有的说再给他们建造一只萝卜船,他们展开丰富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当得到老师的表扬时,为自己的好方法而产生自豪感。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

  在传统的语言学习中,由于没有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学习资源仅限于书本,学习空间也仅限于教室,学习的环境受到了约束,为此,我们给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显得非常重要,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从幼儿熟悉生活环境中找到与语言学习主题有关的题材与话题为幼儿创设生活情境。运用媒体课件中所创设的以现实生活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共鸣,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加入到学习之中,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比如,在“小白兔的礼物”的这一语言活动中,秋天里幼儿观察树叶颜色的改变时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运用多媒体设计了动画情境,把“黄树叶从树上落下被小白兔寄给小花猫、小老鼠和小蚂蚁”这一过程运用动画完整地展示给幼儿,同时将小动物们认为的黄树叶是发夹、雨伞和小船一一呈现出来,从而为幼儿展示一幅童话般的生活情境,幼儿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他们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角色情境

  幼儿们都会生活在童话般的世界里,他们是社会中的一员,不仅以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而且,在他们也可以在游戏中承担着一些重要的角色,表现着与其他角色之间的联系。在进行游戏活动中,老师赋予学生不同的角色,使得每个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在活动中模拟角色的行为,使用角色的语言对知识、事物与社会行为是行理解。语言的交流在活动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活动中给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表达“快乐”时,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玩具的整理,帮助其他同学用打气筒帮助同学们给气球打气,并把这两个活动录制成视频让学生观看,当学生看到自己在屏幕上非常高兴,看到自己的在劳动的样子也为自己的表现而感觉到自豪,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中,老师对他们的角色语言进行指导,帮助他们与别人积极交流,从而得到快乐的体验,在交流中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四、运用多媒体创设体验情境

  有很多好的文学作品包含着优美的语言,老师在善于把好的语言学作品运用一定的方式传递给幼儿,让他们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语言美,将对于幼儿语言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运动多媒体,可以将优秀作品通过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来创设体验情境,把幼儿带到一种优美的情境之中,让他们体验到情境是那么的心旷神怡,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对老师所表现的作品产生兴趣。当幼儿对作品进行初步体验时,老师不要对作品过多地重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媒体中去体验,运用更多的方法引导幼儿去理解作品、体验作品,从作品中体验到作品中的情感。比如:在组织大班的“摇篮”语言活动时,在多媒体中呈现蓝天、花园、大海和妈妈的图片,加上动听的音乐、诗朗诵,让幼儿完全沉浸这优美的意境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加强。

  总之,运用多媒体在幼儿教学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的语言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要将上述几种情境结合起来运用,而不是割裂开来,要交叉使用。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 篇8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如此看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生动、有趣、多样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生活”展现情境

  在小学课本中,有一些课文内容非常贴近现实生活。这时教师不妨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主题选取这一生活具体场景进行教学。只要做到感知目标鲜明,带入情境有序,观察情境有所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也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古诗《小荷》时,正值盛夏荷花盛开的季节,我就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未到荷塘边,先让学生听“潺潺”的流水声,闻空气中散发的荷花“清香”;来到荷塘边,指导学生欣赏塘中美景,观察“初放、盛开”的荷花,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含苞未放”的荷花,体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优美;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背诵诗句,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以“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利用画面创设情境,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材中内容丰富,形象鲜明的插图放大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观潮》一课,作者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有声有色。教学时,放大书中钱塘江大潮的插图,让学生细心观察不同时段潮的变化,真正体验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让他们在这样的情景中受到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2.为课文画简笔画。简单的线条,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了课文所表达的意境,直观形象,不仅使课堂充满趣味,也让听课老师眼前一亮。在教《登鹳雀楼》这首诗时,二年级小学生不容易理解诗意,我就把诗句的前两句画成一幅简笔画,作为板书。只见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间,夕阳下,山下的黄河滔滔东流,进入大海。学生很快就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诗句大意,效果甚佳。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画面更能带给学生一种新奇、真切的感觉。它可以真实地再现课文内容,展现自然景观,以动画形式播放故事,展示搜集的资料,让我们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

  教《南海上的明珠》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富饶美丽的海南岛逛一逛。我用课件展示这里水果挂满枝头,名贵水产品不计其数,天然气蕴藏量丰富,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里丰富的物产。接着又展示了海南岛迷人的'景色,加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也诱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通过旋律的起伏变化,节奏的抑扬顿挫,使人的心情得以陶冶。在情境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在教四年级《卖报的小姑娘的歌》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体会在当时的社会现状下,卖报小姑娘的悲惨生活,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卖报歌》。聆听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仿佛看到卖报小姑娘在街头卖报的艰辛和不易,对她十分同情,同时还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应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并且边唱边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意境中,一些孩子声音都哽咽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表演”体会情境

  爱表演,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课文中一些难以理解或掌握的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往往会得到解决,且让学生印象深不易忘掉。例如教《陶罐和铁罐》一文,引导学生领悟一些做人的道理是学习本文的关键,学生只有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才能深入体会寓言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因此在熟读课文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之后,我便让学生自己表演陶罐和铁罐两个不同的角色。顿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示演。在表演过程中,我指导他们突出角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把陶罐的谦虚友好和铁罐的傲慢无礼表演得惟妙惟肖,加深了学生对寓言道理的领悟。这样通过分角色表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还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了寓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会学生懂得了做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五、以“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创设情境,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相当强的示范性、主导性、形象性、启发性,使学生听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文本,进行思考。

  如在教《瑞恩的梦想》一文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非洲人窘迫生活的画面,教师结合画面用语言详尽描述:非洲这里水资源缺乏,人们常常用马尿洗头。这是一个非洲小男孩的手臂,几乎没有肉,看上去像一个干枯的树枝……老师沉重的解说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这时加以引导,学生会认识到非洲那里急需水,人们的生活贫困,那么,瑞恩的梦想能实现吗?学生带着疑问,会仔细读书,认真思考,学习兴趣十分浓厚。经过独立学习和思考后,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诱人的魅力在于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如痴如醉的情境,因此,教师应因文制宜、因时而设、积极创设出美妙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 篇9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正确的方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需要从任务载体的选择、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考核环节的设计等五个方面开展学习领域设计,并以“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情境为例实施课程教学。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师计算机应用;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是“企业(或用人单位)为完成某一任务并获取工作成就而进行的一个完整活动过程”。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直接经验,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以具有范例性的工作任务为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组织知识,学生在职业化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学习,获得可迁移的工作过程性知识。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原则

  1.任务载体选择

  任务载体选择遵循工作过程完整性原则、职业成长性原则、区域经济适应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化,应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要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完整过程;对学生来讲,要满足学徒、中级、高级、专家的职业成长性原则;要以未来为导向,所选的学习型工作任务要随着专业领域的变化调整。

  2.内容选择

  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满足认知规律及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人们认知实物过程为从一般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学习内容的选择也应遵循此原则。高职教育的对象及特点决定了学习内容不应该只是学习理论或者单纯学习某种技能,因此学习内容和过程要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体,这样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方面要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和学生中心原则。在设计学习情境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混合使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置于中心地位,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阶段,教师仅为学生独立的行动做出提示,激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应该教授其具体操作。

  4.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方面应遵循职业真实性原则与教学适应性原则。设计学习情境时通过建立模拟、仿真实训平台、实训模块和分组、轮班制等形式,让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去体会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当然,教学与职业环境是有区别的,完成学习任务所要求的条件应是学校具备的。

  5.考核模式

  教学结果的考核不应仅仅局限于书面考核,而应注重整体性要求。实践与理论结合,既要有以考核动作技能为主的操作考试,又要有以测试认知水平的知识考试。仿真与现场结合,既要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考试,又要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考试。结果与过程结合,既要有以尺寸合格、功能正常为目的考试,重视结果的正确性,又要有以发现故障、排除故障为目的考试,重视过程的完整性。动态与静态结合,既要有以测试知识的深度和存储为目的的笔试,又要有以了解测试知识的`广度和运用为目的的口试。专业成绩与能力评估结合,既要有各门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成绩单,也要有工作质量、个人素质和合作能力的评价表。在明确以上五个方面的基础上,依据“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选择合适载体,确定学习情境→制定学习情境描述表与课程实施计划→制定学习情境评价标准”四个流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境。

  二、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施

  1.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教师深入索尼移动显示器(苏州)有限公司、甘肃润峰电力有限公司、武威职业学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就人才需求、岗位设置、员工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员工管理多方面进行调研,获取课程体系构建的第一手资料,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为:具备计算机文件管理能力、较好的文字处理能力、电子表格处理能力、演示文稿应用能力。

  2.选择合适载体,确定学习情境

  不同的行业与岗位工作任务是不一样的。经过调研,文秘人员的工作任务是起草文件,同时需要对单位的材料进行整理;企划人员的工作任务是写分析报告、写产品说明、制作广告宣传册,做与财务相关的基础报表,向客户介绍产品;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撰写学年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成绩分析,学期、学年工作总结,备课、授课等;基层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是病历及药方的整理、药品管理、财务管理、医疗保健讲座等。以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为依据,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境为文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务人员计算机应用基础、广告人员计算机应用基础四个学习情境。

  3.制定学习情境描述表与课程实施计划

  制定学习情境后,按照学生的学习任务制定学习情境目标、内容、课时、教学场地、教师安排计划,并编制学习情境描述表。

  4.制定学习情境评价标准

  完成“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任务后,对学生网络应用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电子表格应用能力、演示文稿制作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核,要求过程性、结果性兼备。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 篇10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果能在数学课上创设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怀着求知的欲望和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知识,就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唤起其学习兴趣,进而乐于学习,乐于探索。本文通过对生活中问题情境,新异悬念情境,跨学科问题情境以及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的叙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一、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取之不尽。若能把它运用恰到好处,就会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的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愉悦的情境中去,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疑,让数学课贴近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例如,基本不等式这一节,教学中可设计如下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发现均值不等式这个定理。

  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

  甲:第一次打折后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

  乙:第一次打折后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

  丙:两次都打折销售。

  请问那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这个问题,归结于比较于大小的问题,进而用特值猜出即。这是个经济生活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在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想学,乐于去学。在教学中于生活比较贴切的例子还有拉闸门的产生及设计运用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原理,足球射门的最佳位置及角度运用了二次函数的知识等等。只要教师善于去发现和创造性的运用。

  二、创设跨学科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知识范围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独立性设置显而易见,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其他学科的素材,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与体育相关的国际奥委会2003年6月29日决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日期将比原来日期推迟两周,改在8月8日至8月24日举行,原因是7月末8月初北京地区的气温高于8月中下旬。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呢?进而提出如何科学、合理收集数据?又怎样分析和研究数据?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统计章节中去。

  又如通过天文学中行星彗星的轨道引入圆锥曲线;物理学中的瞬时速度引入导数;生物学中的细胞分裂引入指数函数等等。只要其他学科素材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用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比较容易。此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新异悬念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教师对某些内容有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或者提出一些必须学习新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从而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并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主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双曲线标准方程》这一节,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我们知道与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为非零常数(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道是椭圆。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与两个定点距离之差为非零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呢?通过设疑,让学生思考、猜想,然后探究结果,进而得到新的知识。这样学生的探究是自主的,是带着浓厚的兴趣的,这对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都将事半功倍。

  四、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教师的主导。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时方式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存储的过程,它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并对数学学习畏惧,没有兴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这样通过活动得来的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掌握,学生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教三视图这一节时,我要学生利用课桌里的书、纸做成三棱柱、四棱柱、圆锥、圆柱并画出他们的三视图。还让学生走上讲台利用粉笔盒示范不同的空间结构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哪些画实线,哪些画虚线,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在这过程中学生学的轻松,也感兴趣。再如在抽样方法那节课上,我让学生自己感受抽签的过程等等。实践证明,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组织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能够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各种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设置新异的悬念,利用多种学科中与数学相关的素材,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 篇11

  学习情境的设计方法与不同专业的内容特征有很大的关系。在护理专业临床护理教学中,如何将工作过程融入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过程,其前期的教学准备——学习情境方案设计至关重要。笔者根据护理工作过程的特征,以“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情境为例,从主要的几个方面简要介绍在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习领域中,设计学习情境方案的体会。

  1.1工作情景描述

  “工作情景描述”必须是对真实工作过程的客观表述,如“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情景描述如下:病人入院后,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建立病历,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根据医嘱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重点是硫酸镁用药治疗的护理。住院期间护士协助医生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预防病情向重症子痫、并发症发展,配合医生进行子痫的'应急救护,并有针对性地从心理、饮食、活动与休息、大小便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促进病人康复,并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

  1.2学习任务

  在教师及临床护士的指导下完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学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临床分类及表现、辅助检查及处理要点,初步会对该病人进行身心状况评估,为病人制订护理计划。能运用本病的知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的关联知识与护理技术等,在工作情境中正确实施护理措施。

  1.3与其他学习情境的关系

  对“与其他学习情境的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纵向、横向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在本情境中,笔者在分析与其他学习情境的关系时,不仅注重本学习领域的内在联系,还扩展到基础护理、内科、药物等其他学习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如学生目前已经能够:

  (1)掌握正常妊娠生理、妊娠诊断、妊娠期护理的基本知识;

  (2)掌握相关药物、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内外科护理知识。

  1.4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是学生学习本情境后应达到的状态,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个方面,同时在目标描述时应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有明确的能力表述,二是必须明确表述实践与理论的关系。针对以上要求,“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是:

  (1)认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病因、病理等疾病概要;

  (2)初步会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3)初步能对该病病人的病情变化、用药、并发症进行动态观察;

  (4)能配合医生并与其他护士合作,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和紧急救护;

  (5)能运用交流沟通技巧,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

  (6)在护理病人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关爱病人。

  1.5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每一个学习目标应有相应的学习内容的支撑。本情境的学习内容包括:

  (1)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概要:特征、病因、病理;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护理评估: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况、辅助检查、处理要点;

  (3)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分类、首选用药、并发症;

  (4)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入院病人的常规护理;病情变化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硫酸镁用药护理;胎儿监护;子痫病人护理;

  (5)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休息活动指导、大小便护理、出院健康指导;

  (6)团结协作、关爱病人。

  1.6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客观反映,包括教师与学生情况、教学场地、设备、学习资料。特别是教学设备应尽量根据实际工作过程的需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如本次课教学设备有胎心监护仪、开口器、吸痰管、血压计、称、给氧设备、多功能护理人模型、多媒体设备、护理记录单等。

  1.7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能反映出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特点。本情境学习将全班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以正面课堂教学和独立学习为辅。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法贯穿教学全过程。

  1.8组织流程及教学时间

  组织流程反映一个学习任务完成的整体构思,是教学组织形式与方式方法的具体反映,必须有可操作性。本学习情境总学时:11学时。组织流程如下:

  (1)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提示完成本任务的工作流程及所需要准备的相关知识,提出学习要求(1/2学时);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任务,制订完成本任务的基本工作程序、小组成员分工等(1/2学时);

  (3)通过教材、学材、网络、医院采集相关案例,学生自主收集“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的护理”相关信息(3学时);

  (4)小组交流每个人的学习体会,讨论、汇总已收集的信息,展示成果(1学时)。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 篇12

  摘要:当前大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课堂应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问题式情境教学需要结合当前发达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问题式学习,关注学生碎片式知识的掌握。问题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体验意识。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解决问题;教学情境;主动性;多维度思维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已经成为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离不开知识的传播与人才的培养。我们国家为了发展科技与综合国力,提出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宗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那么原来的那种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构成了束缚,所以高校教育作为国家人才的培育基地,急切需要摸索出一种新的更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模式。

  一、问题式学习的特征

  教育界的创新教学改革中大家都在积极适用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问题式学习,所谓问题式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情境,自己去发现问题、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的学习过程。问题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多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只会听领导的安排去完成任务,不去考虑领导的安排是否完善,就好像是一部不会思维的机器,没有领导安排任务,他们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就是缺少问题意识的表现。问题式学习在实践中可以借助于网络,因为引导学生问题式学习,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情境创设中利用新知识来促进学生对认知图式的重新认知。因为现在网络可以提供很多素材让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利用,例如,图片、配音、色彩、模拟过程等。教师利用网络的优势更能促进学生的问题探索兴趣,因为年轻的大学生喜欢新鲜而有变化的事物,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大学生的这个年龄特点,教师利用网络创设教学情境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们的获取知识的领域。

  二、问题式学习的`优势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人类与机器的区别主要的是人可以有情绪并且能够积极思考问题,教育学家认为不能把学生当做一台电脑无止境地输入已知知识,而不让学生去思考这些知识的正确性到底在哪里。所以教学改革中,力求培养具有问题意识与常新精神的人才,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问题中找到最终的答案,在这种独立的探索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的教学之中,常常会碰到学生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就拿着习题来问我答案的情况,他们的一致反映是不会做习题,但是他们根本就没有仔细读习题的内容,这就是现在很多学生的畏难情绪造成的。那么我们的当代大学教育就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遇难而上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课堂教师会利用课堂情境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这样学生就会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勇于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

  应试教育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书呆子”,在他们的眼里一个问题只有一种解决思路,如果缺少了要寻找的解决问题条件,他们就无所适从。但是现实中的问题是有很多种解决的办法,那就需要多角度思考。所以在大学的教学中,情景教学针对个别知识点创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寻找多个解决思路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

  三、优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体验意识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利用教学策略设计好教学情境,好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在一连串的问题中找到答案,会加强学生的问题体验意识。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应该具备趣味性、针对性、必要性、实践性等特点。为了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该首先紧扣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因为问题不宜太难或太简单,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其次设计的情境应该有可延展性,要具备可探索性,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与解决问题的信心。

  (一)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题式学习

  营造问题情境的更高价值是让学生能够不断探索问题从而产生出更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情境的设计需要关注的因素包括客观的教学环境、情感、认知、意志“,情境”是指在具体场合下人的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及所造成气氛的总和。问题情境的营造需要教师设计适合教学要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有问题需要解决,由于要解决问题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始终保持一种困惑、探究的心态。

  (二)利用碎片化知识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碎片化时代是指现在信息多元化,获取知识量大速度快但不系统,而是像碎片一样的信息随时会被人们接触到。例如,通常使用QQ、微信等网络空间会传播很多信息,这些信息紧跟时代,但是又很零碎,对于大学生来说很感兴趣,那么大学教学应该利用这些网络平台提供的信息设计教学环节,那样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把所学内容与是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结语

  问题式学习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好处的,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者,同时问题式情景教学也需要结合网络环境,积极开展网络问题式教学模式。总之,问题式教学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需要高校教师继续努力与探索。

【分析情境学习在人类学视角下的成人教学理论论文】相关文章:

分析创设问题情境下谈课堂教学的衔接06-12

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性研究论文05-22

美学视角下电影艺术风格探究论文05-28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论文06-19

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5-16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论文06-05

高校成人教育的质量管理论文05-24

物理实验情境教学理论基础的研究08-03

关于解释学视角下的外语教学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