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

时间:2022-05-11 11:47:04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

  1.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含义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

  媒介教育是人类社会为适应信息社会生活方式而进行的以媒介信息和媒介工具为教育内容的教育形态,其所观照的是“人-媒”关系中人对自身以及人之外的信息世界的正确认知与把握能力的养成,其中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真实的社会生活与虚拟的信息世界的关系。

  2.吉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笔者对来自吉林省六所不同层次高校的20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2.1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动机处于“自发状态”

  所谓媒介接触动机,就是指“人—媒”关系中的个体接触媒介的心理动机,它是发生“人—媒”关系的初始动机,是媒介使用者在一定的心理动机的推动下对媒介实施的使用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动机处于“自发状态”,即对媒介的使用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系统的训练,主要是自发地去选择使用媒介以及媒介的内容,辨析意识普遍不足。如对使用网络、电视、杂志等媒介目的的调查,25.7%的大学生选择了“放松自己”,24.2%的大学生选择了“消遣娱乐”,23.8%的大学生选择了“学习新知识”,19.1%的大学生选择了“了解新闻”,7.2%的大学生选择了“人际交流”。这说明大学生对新兴媒介有极高的热情,但对媒介价值和媒介内容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出于对学习、工作的需要。

  2.2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呈“多元化”趋势

  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往往使用多种媒介获得信息资源,呈现“多元化”趋势。调查表明,92.3%以上的大学生使用5种以上的媒介获得信息资源,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介已经被大学生普遍接纳。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在“媒介现实”中生存。

  2.3大学生对媒介的甄别判断能力较弱

  为了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媒介判断能力,本调查组从大学生对媒介内容的选择、对媒介的信任度、对媒介信息真假辨别力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媒介内容的选择方面,57%的大学生不能对媒介内容进行理性的选择,对色情、暴力的内容多有涉猎;在对媒介的信任度方面,16.4%的大学生对媒体完全信任、毫不怀疑,68.7%的大学生对媒体抱持信任态度,7.9%的大学生态度不明朗,7%的大学生对媒体毫无信心、完全不信任;在对媒介信息真假的判断上,对绝大多数信息都能作出正确判断的学生人数仅占被调查人数的5.6%,只能对部分信息作出正确判断的占65.5%,不能对信息作出正确判断的占28.9%。这说明大学生独立获得信息、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4大学生对“网媒”存在过度依赖

  大学生对媒介的运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们对大众媒介的依赖程度。对“遇到问题时运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9.5%的大学生选择“百度”。对开放性问题“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你能否自己思考独立完成?会采用何种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76.5%的学生习惯在网络中寻求答案。大学生对网媒过度依赖,会影响到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策略

  3.1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指向应“超越保护主义”

  20世纪30年代,英国学者首次提出“保护主义”的媒介教育目标。通过这种教育,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防范能力,提升去劣取精、去伪存真的选择力。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大卫帕金翰提出“超越保护主义”的教育观点,认为应将媒介教育视为一种培养学生应付和运用媒介能力的准备手段。目前,我国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设定不应再局限于隔离媒介信息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应设定“超越保护主义”的目标,将培养学生对媒介信息主动质疑的态度和习惯作为主要的教育目的。首先应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媒介信息应持必要、合理的怀疑态度。其次要鼓励大学生努力养成质疑的习惯,使他们在众多的媒介信息面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作出客观的判断。

  3.2将“媒介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

  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学科课程是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有效方法。在高校开设“媒介批评”课程,可以让大学生学习有关媒介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对媒介内容的识读能力,使其能够利用媒介来发展和完善自我,并通过使用媒介实现传播的目的,从而形成“人—媒”和谐的共生状态。课程实施可以采用专题式的教学模式,采用理论、观摩、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中文专业的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可让学生分析不同媒介在信息呈现方式、语言运用、表达效果等方面的区别;对历史专业的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可让学生了解大众媒介的种类、发展历程、信息传播方式、影响等;对法律专业的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报道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媒介信息、合理使用媒介的能力;对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可发挥媒介直观、形象的优势,将那些枯燥、抽象的公式和化学反应通过视频、图像等媒介呈现出来,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

  3.3设置政府、社会与高校三维一体的教育实施模式

  我国媒介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实施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媒介教育依赖于更宽广的历史、文化、经济、法律、民族、政治及社会背景。因此,我们应该设置政府、社会与高校三维一体的教育实施模式。高校是践行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机构,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合理规划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配备相应的师资,使大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政府是高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有力保障。政府可通过政策导引,确立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合法性,并将其纳入常规的教育体系之中;支持民间团体、专门组织和研究机构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桥梁和纽带。家庭是大众媒介信息传播的“终端”,是大学生接触媒介的重要的空间环境。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应与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联系起来,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媒介意识。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相关文章:

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论文(精选6篇)05-11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11-03

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03-28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论文09-27

高校政治教育论文11-03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论文03-25

茶道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引入论文04-02

将地方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论文03-21

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的推动作用论文03-25

高校生态伦理实践教育探究论文提纲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