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打造故事品牌栏目带
故事类电视节目应该综合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手法,突出矛盾,设置悬疑,层层剥皮。以下是文学网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故事品牌栏目带之论文范文。
摘 要:地方电视台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正定电视台就是根据自身地域特点,挖掘社会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正定故事》品牌栏目带,树立了频道形象,提升了地方电视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地域特色;兴奋点;
一、引 言
在当前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地方电视台如何生存?事实证明,必须要以本土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为出发点, 坚持差异化原则,发掘自身的地域特色,塑造品牌栏目,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地方媒体的知名度、影响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正定电视台自建台以来,一直把打造精品的自办栏目当作立台之本,近两年来,通过推行“故事”频道定位,打造“正定故事”品牌栏目带,提升了正定电视台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对外开放度。
正定有着中国故事文化衍生的丰厚土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古称真定。自晋代至清末的1400多年间,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是当时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为“北方三雄镇”。这些曾经的辉煌沉淀在远古的记忆里,也为正定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涂抹上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另外,正定素有听戏、讲故事的文化传统,这里曾是中国戏曲元杂剧的重要发祥地。元代,阳和楼周边是真定最繁华的区域。据元人纳新《河朔访古记》载:“左右挟二瓦市,优肆娼门,酒垆茶灶,豪商大贾并集于此”[1]。文人雅士喜欢登阳和楼把酒临风,吟诗作赋。就是在阳和楼上的一次次碰撞中,元曲从民间俚语入诗,转向创作的文人化、专业化的全面过渡,真定成为了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中心。
所以我们毫不夸张地说,正定拥有着孕育民间故事的丰厚土壤,是演绎故事的群众艺术之乡。这也是我们正定电视台打造故事频道的坚实根基。
为此,正定电视台以故事为主线,拟定了一周打通的故事品牌栏目带。即以《正定故事》为总名称,全周贯通,每晚以不同的子栏目、不同的节目形态和内容细分吸引不同的收视群体。比如周一是讲述村名来历的《村名漫谈》、周二是讲述发生在正定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名人故事》、周三是弘扬时代精神的《魅力百名先进人物故事》、周四是讲述正定中小企业家创业致富故事的《三才故事会》、周五是法制类故事《平安正定》、周六是讲述青少年成长、成才故事的《希望之星》、周日是以说新闻、讲故事的形式串联起来的一周新闻总汇《每周视点》。正定电视台就是通过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和事,吸引当地受众,获取最大化的收视群。
特别是这些栏目改变了过去简单、生硬、枯燥地说教味,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既有生动传神、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又有生动鲜活、富有人情味的真实的人生故事。起伏跌宕,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满足了受众求新、求近、求异,充满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一周贯通的《正定故事》品牌栏目带,有力地打造了地方电视台主流媒体的形象,赢得了受众的持续关注和忠实信赖。故事,即为已故的人和事。那么怎样用电视手段将已经过去的事情重现,是我们创办故事类栏目遇到的首要难题。特别是我们的《村名漫谈》系列和《历史名人》系列都属于历史纪录的性质,面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或人物,除了少量的文字、图片可供考证之外,还有大量的空白画面需要添加、重述和表现。所以如何还原历史,还原已经发生的往昔事件,如何用电视手段将逝去的时光背影尽可能完整地再现,这成了我们编创之初苦苦思索的问题。
现在中央台一些纪录片普遍采用情景模拟和情景再现的方式,去弥补现场不足造成的情节‘断点’,活跃了原本沉闷、单调的‘纪实’空间,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手段[2]。但是地方电视台由于受人力和财力所限,不可能采用情景模拟、情景再现的方式去表现。那么如何把历史故事讲述的既好听又好看呢?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下方法:
一是尽量发挥文物、文献、遗址和实物的佐证作用。多拍一些空镜,并利用光影效果,采用一些特殊的影调处理,对局部细节进行放大,对氛围进行渲染,以达到一种特定的时空气氛。
二是充分利用一些古诗词和民间谚语再现过去的历史场景。我们正定几千年的文明史,不仅留下了众多瑰伟灿烂的名胜古迹,还留下了无数千古流芳的诗词歌赋。如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担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期间描述正定雕桥村的景象:“雕邱新晴暖已动,砌下流水来潺潺。但闻檐间鸟语变,不觉桃杏已开阑。”(《镇阳残杏》(宋)欧阳修)描写了昔日的雕桥村一派溪水潺潺,鸟语花香,桃树杏树盛开的景象。再如“沃壤龙鳞接,清渠燕尾分。稻栽新水活,种播夕阳曛。处处酣梅雨,村村簇树云。曲阳桥不远,风景但传闻。”(《东曲阳村》((清)赵文濂)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河溪纵横,稻香藕嫩,绿树如荫的美丽村庄——曲阳桥的胜景。
另外,在正定民间还流传着许多顺口溜,如“河内莲藕绿,岸边稻花香,家中粮满囤,船中鱼满仓。”描述了当年物产丰富、声若江南的老磁河的景象。而“吃苣苣菜、嚼草根,又咯腻,又牙碜,有闺女不朝下河嫁,织布纺棉花紧死人。”则描写了过去饱受水灾和旱荒之苦的东西里寨村。
由于历史的久远,许多城垣古迹、市井景物,已在岁月的剥蚀中消失殆尽了。我们现在唯有从这些千古流芳的诗词歌赋和生动形象的民间谚语中,了解到一些昔日的城乡风貌。
三是通过采访群众,让老百姓去讲故事,用老百姓的话去还原历史。这比后期播音员配音显得更加真实、生动、有趣。如西里寨村民赵四成描述西里寨村的变化时说:“老虎在咱们村大队里当干部,他们几个干部干的真不赖。闲了60年的白沙滩,他们商量研究调来机器,推了又推 、搡了又搡,变成了能种的田。沙地种地有困难,马上就把水管按,把水管安装起,队员们扛上铁锹去浇地,把闸一合,水涋潞潞到了地里边,社员们就哈哈大笑,又省电又省钱……”这些出自普通农民之口的朴实的话语多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西里寨村的发展变化啊!可见通过现场采访、群众口述,既使节目形式显得灵活多变,又弥补了画面的不足,收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谈起故事,人人都会讲,但是怎样把故事讲好,怎样发挥电视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把故事讲得高潮迭起,引人入胜,这也是我们专业电视人要花心思考虑的问题。
在创办《正定故事》栏目中,我们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叙事技巧和经验,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与共勉。
二、打破因果线性的逻辑顺序,选好故事的切入点
所谓线性逻辑结构,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一一介绍。这样有利于观众对事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但是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想在一开始就抓住观众,必须有一个富有冲击力、感染力的兴奋点。从事情的横断面切入就是一个避开平淡的很好的突破口。
于丹老师曾说过,人这一生中的95%都是平淡的,那些最巅峰状态的欢喜和痛楚,大概加起来都只占人生总数的5%。而我们要想把故事说成功,就是想办法把这人生的5%提炼出来,放大,放大,再放大。而不是让人局限在线性的流水帐上[3]。
如我们在做《“魅力正定”百名先进人物——闫荣霞》这期节目的时候,主人公闫荣霞是我县文坛一颗耀眼的新星、全国知名的散文作家凉月满天。她身负很多荣誉,那么从何谈起呢?我们没有按照惯常的思维从她获得的众多荣誉入手,而是从她人生经历的重大转折点切入。她曾经是一名老师,十几年来已习惯了在课堂上循循善诱、侃侃而谈。可是一次课上到一半,突然之间失去了声音,“她仿佛一脚踏空,跌入了黑暗的深渊。她迷失了,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不能讲课,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离开了心爱的课堂,她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主人公突如其来的命运转变,也让观众深受感染,欲罢不能。
其实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作为故事的讲述者,既要擅于把一个陌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更要擅于把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给讲陌生。这就是“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讲述”所包涵的特殊魅力。
再如我们做法制类的栏目时,常常把案件的目击现场放在开头,给观众以最直接,最震撼的视觉冲击,从而吸收观众的眼球。然后再按照侦破、调查的进程作为叙述的结构,让整个过程都充满悬念。每一个剥笋式的分析、每一个蛛丝马迹的发现都能成为故事展开的亮点。究竟事件真相如何?我们如何获知真相?这些充满未知数的进程能够充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事实证明,从事件的横断面切入,往往给人更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从而突出故事性。
三、设置悬念
在中国传统相声和评书里,常有“斗包袱”的技法,以使情节惊险曲折、险象环生。那么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会人为地设置一些悬念,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悬念,通常又被称为“扣子”,是指在文稿中作者有意设置的让人疑惑和难解之处[4]。目的是引起受众的注意,吸引受众带着问题一直看下去。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我们设置悬念的位置一般来说有四种情况:
(一)节目导视,先声夺人
在传媒注意力经济时代,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观众的注意力,谁就可能拥有了观众的长期注意力。因此我们的编导总是在当期节目的开篇先做一个节目导视,用一连串的疑问或片段镜头,引出故事的看点。
如“他曾经是村里颇受争议的人物,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支不被看好的垃圾股。为什么在别人眼中顺利成章的事情,他却要反其道而行之?是什么让他在春风得意时又一下跌入谷底?是进、是退?商场的起起伏伏他又能否承受的住?”(《三才故事会——在质疑声中成就的财富梦想》)这一个个悬念成为吸引观众第一眼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二)标题中设置,埋下伏笔
我们会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故事在栏目中拟定一些各具特色的小标题。如《一个不安分木匠的财富路》、《敢问路在何方》、《在质疑声中成就的财富梦》等等。光看这一个个充满悬念的标题就足以引发观众强烈的好奇心,继续关注下去。
(三)开头设置,引人入胜
如“说起柳树科村呢,好多人都会说,他的村名由来,该不会是和柳树有关吧,的确是这样,曾经的一颗大柳树,使该村在当年远近闻名,并且在1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再有“名为北孙,却一户姓孙的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北孙村这个名字究竟因何而来的呢?”(《村名漫谈》系列)可见,在故事的开头,成功的悬念设置总能起到吸引眼球、激发兴趣的作用。
(四)行文中设置,渐入佳境
如“到此为止,王家庄的名字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关于封“树中王”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段冤假错案。”(《村名漫谈——南王庄》)。又如“几个月后,黄巢痊愈,就在他拜别恩人的时候,奇异的事情发生了。”(《村名漫谈——柳树科》)。还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话说的没错,眼看这高鹏飞马上就要迎来事业上的春天,可是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三才故事会——一个大学毕业生引爆的财富神话》)一个个欲擒故纵、欲盖弥彰的悬念怎能不激发观众强烈的好奇心,继续关注下去呢。
(五)文稿末设置,余味无穷
如在《村名漫谈——巧女村》上期结束时,主持人说到:“这里曾因地势低洼,泥水较多而被称为“桥泥”。后来,该村来了三个心灵手巧的姐妹,带动全村妇女织布纺线,名声传遍了十里八乡。不幸的是,县官听说了,想要把其中的一个姑娘嫁给自己的傻小子。所以故意出题为难三个姐妹。那么,县官的阴谋得逞了吗?三个姐妹又是如何巧解这些难题的呢?”这样的启承转合,在分期播出的节目中是非常必要的,这就像我们传统评书里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样,只有这些悬而未决的疑问,才能吸引观众明天继续关注此节目。
还有,悬念的设置宜短不宜长,宜具体不宜空泛。因为观众一般都是在随意性较强的家庭环境中收看节目,如果时间过长的话,观众很难有耐心等待结果,悬念的控制作用也将失去。
四、增加矛盾冲突,不断强化兴奋点,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观众看电视不像我们领导审片,会从头到尾一点一点看完。观众切进去的时候有可能是事件的第3分钟,也可能是第7分钟、第15分钟,那么你能在这个点上留住观众吗?所以我们固有的因果线性的逻辑顺序,观众不会买帐。他们在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前因后果的情况下,要的是不断出现的出兴奋点、悬疑点。所以每个故事要想在瞬间抓住观众,必须每隔两三分钟,就有一个兴奋点,即最能激发观众激情,最易抓住观众视觉、听觉、味觉的兴奋点、悬念点[3]。
如我们在做《三才故事会——一个不安分木匠的财富路》这期节目时,就用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做为人生起伏的重大转折点,把主人公张胜全的创业经历展示出来。这些疑问分别是:“这个内心有点不安分的张胜全在亲戚家的家具厂忙前忙后了一年,亲戚给他的待遇也着实的不错,可是张胜全这颗不安分的心却跳动出了新的旋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张胜全,一心要挣大钱,那么这一次重新做回家具行业,他能成功吗?他的财富梦究竟能不能实现呢?”“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张胜全决定转变经营策略,东山再起。可是面对全部家底付水东流而且债台高筑的现实,他的想法还会有人支持吗?”“家具厂做出了规模,按理说,这时的张胜全应该好好喘口气歇歇了,可是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又被新的机遇鼓荡、敲击着……”在整个叙事过程中,这些悬念就像钓鱼抛出的诱饵,吸引着观众的兴趣,成为促使观众持续收看的助推器。
五、主持人在讲述中起到穿针引线、提纲挈领的作用
现在,中央台及一些省市台的名牌栏目,往往聘用一些名人来作主持人。他们在演播室里侃侃而谈,或嬉笑怒骂,或娓娓道来,极尽煽情。我们地方电视台没有这样的优势和实力,那么怎样讲故事老百姓才爱听、爱看呢?根据实际,我们充分发挥本乡、本土的特点,让主持人深入到现场一线,把观众带入到事件现场,走到当事人身边,发观众之所问,评观众之所感。这种真实纪录的形式,既营造了浓厚的现场氛围,又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所以在节目中,我们主持人的作用比较灵活,往往充当了多重角色。如在面对主人公的时候,她代表了旁观者,提出质疑和疑问,引出主人公的讲述;而面对观众的时候,她又代表了主人公,来解答观众心中的种种疑惑和不解,引导观众注意力;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她还是个评论者,对矛盾进行分析、揣测、展示故事的本质。通过主持人的不同作用和角色定位,让单一的讲述变得更加丰富,单向传播也具有了互动性。
六、结 语
总之,故事类电视节目应该综合运用倒叙、插叙、补叙等手法,突出矛盾,设置悬疑,层层剥皮。在情节的设置上讲求曲折多变,前后呼应,既要出人意料,又要在情理中;在情节的推进上讲求张弛有度,注重包袱和悬念的处置。这样才能做出群众爱看、爱听的故事类电视节目。
综上所述,地方电视台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正定电视台就是根据自身地域特点,挖掘社会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正定故事》品牌栏目带,树立了频道形象,提升了地方电视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让“千古之美”重绽光芒[M].石家庄:石家庄市政协出版,2010.
[2] 刘远军.电视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J].新闻研究导刊,2010(1).
[3] 于丹.故事类节目的环节控制与品牌提升[R].央视国际
[4] 郭之文,王勇.电视专题中如何设置悬念[J].视听界,2004(5).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打造故事品牌栏目带】相关文章:
浅谈开展客户经理专题培训 打造培训品牌08-03
浅谈挖掘语文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04-27
论文:运用新媒体培育大学文化品牌路径研究05-15
档案资源开发下文化艺术论文07-29
浅谈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6-02
论唐代诗文中绿珠故事的文化意蕴08-10
挖掘学生潜能 提高课堂质量08-27
数据挖掘论文的参考文献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