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选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1
摘要:
解决大学生中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是当前大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格缺失、人际交往困难、恋爱情感波动和学习、就业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上存在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危害着青年学生身心健康,阻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灵敏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
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目标。一直以来,大学生都被认为是受命运青睐的天之骄子,他们具备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质,是优秀的代名词。但是,从当前反映的一些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潜伏着心理危机。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等等。
杨叔子院士曾经提出:“智商越高,情商出现问题,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因此,分析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过度转变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容易出现考上大学的自豪感和处理问题能力不高的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的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容易出现心理问障碍。
从学校环境方面来看,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高中的学校教育模式只注重学生的成绩问题,只重视升学率。而将学生的生活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品德的教育等问题放在次要位置,有许多中学根本就没有将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品德教育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这种高中教育的现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当受到过这种中等教育的学生升入大学后,角色、地位及学习和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极大的改变。必然对大学生活产生极大的不适应;而中学生中又有许多是独生子女,不论其家庭是贫是富,都是家庭的中心和宠儿,由于聪明、学习好,受到老师及亲友的过多关注。进入大学后,当这一切不复存在时,就会产生失落感,原本脆弱的心灵会变得更加多疑和敏感。
加之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渴望友谊、爱情,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又不善于和人沟通、交往,不会主动地去理解他人。他们也必然会对大学的.生活感到很不适应。
第一,大学生要自己安排生活,靠自己独立的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问题,但据调查,有相当多的学生以前在家里没有洗过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
第二,大学中评判学生优劣的条件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而已包括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他一些因素,这种标准的多样化,使部分成绩优秀而其他方面较差的学生感到不适应,其自尊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心理上产生失落和自卑。
第三,现在的大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严格,若几门功课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降级甚至遭遇退学的危险,这就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大学中主要是靠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进行学习,与以往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很不一样。使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不知怎样进行学习,而感到茫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情绪低落、失去自信、心理失衡、导致心理异常。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从家庭方面来看,家庭是始终伴随人类从婴儿,少儿一直到成人时代的重要外在因素。众所周知,人类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以少儿时期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父母和睦的家庭孩子往往性格比较开朗,心理承受能力较好,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孩子的脾气也趋向于暴躁。而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和自卑是其共通特点。很多大学生家庭的不幸福,会使他的心理产生阴影,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逐渐显露甚至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同时,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也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过于依靠父母,心理承受能力偏弱的主要问题。
从历史文化方面来看,受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封建历史影响,使中国人在骨子里有一种含蓄和矜持,形成了内向的民族性格。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对心理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造就了西方人张扬个性,提倡人权的特点。然而,进入新纪元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世界性的高度同步,中西方文化在新一代骄子们的思想中汇流。格格不入,甚至相互对立的文化特点,使大学生在人格与道德方面倍受冲击,而脆弱的心理防线也随之崩塌。使许多人产生了浮躁的心理,无所适从,有的人由于某些心理压力,产生了心理疾病也不懂得去就医,甚至不敢去就医。
同样的,由于以上原因,也导致了大学生在择业是遇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下四个方面:
(1)自负心理。这种心理主要集中在成绩较好的毕业生当中。他们往往被社会公认为学习成绩优秀,勤奋好学的榜样。因而产生自负心理,择业要求过高,在择业过程中容易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2)自卑心理。这种现象与自负心理截然相反。一些成绩较差或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面对当今社会日益尖锐的激烈竞争,总觉得自己“先天不足”,做事及做人都缩手缩脚。自卑使他们缺乏自信心和竞争力,参加面试时心理忐忑不安,心理承受能力极差,遇到挫折概率较大,容易一蹶不振。
(3)急功近利心理。有这种心理现象的学生往往在择业时看重职业的性质,自己的地位和报酬,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到挣钱多待遇好、工作轻松的单位,或渴望一步到位,这种心理不仅脱离实际,而且不利于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4)依赖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大学毕业生可分为两种倾向。
一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虚荣心和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选择;
二是依赖政策,依赖他人的心理,他们不是主动去选择积极参与竞争,而是坐等学校给自己落实单位,或者依赖家长与亲友走后门、托关系,甚至让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一切由家长包办。这会使得这些大学毕业生失去更多的机会。同时,依赖心理也反映了这些大学生缺乏开拓能力和竞争精神。
根据上面所述情况,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学校教育方面,需要在反思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重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动干预机制。
第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充实高校课余生活,探索不同路径的教育模式。多方面多角度的加强心理的教育,打破模式化和形式化的束缚,走到学生当中去,走进学生生活中去,把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给学生们更多的心理关怀。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普及和增强他们的心理卫生知识,以便于他们在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疏导。
第二,辅导员在加强心理教育这个工程上,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大多数同学们的心目中辅导员是他们最可信赖的人,辅导员是他们心灵中的依靠,他们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辅导员。所以,辅导员来做学生们的心里教育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辅导员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道德教育和心里素质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因此,辅导员应深入到学生当中去,贴近同学、了解同学,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学生们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早发现,及时疏导,及时解决,是解决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第三,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主管制度。学院要有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的制定、展开以及经费支持负责,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贯性、持久性、全面性,真正取得实效。
第四,要建立能够上传下达信息畅达的危机处理网络。有专业人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班主任,寝室长(学生干部),家长,是构成这个网络的必要环节。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平台,及时掌握患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状况和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
第五,要转换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建立有专家和专业人员著称的工作队伍。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由专家制定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并且把它放在学校网页上,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作出判断。在网页上设置由专家主持的心理健康论坛,或者采通热线,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咨询和帮助。
家庭方面,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因此,构建一个和睦,互谦,互让,友爱,尊重,和谐的家庭不仅仅是责任也是义务。给子女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一个健康成长的氛围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尽到的职责。此外,家庭的教育也应该趋于科学,不要动辄打骂训斥,也不应过分溺爱。纠正其不良的言行和错误的行为不能手软,但也要尊重事实不可以妄自决断,对孩子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提高年轻家长和即将做家长的青年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历史文化方面,转变思想,老师应耐心地引导学生对外来文化仔细筛选,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让两种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中融会贯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即将产生的,或者已经产生的心理问题。使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对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会和学校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
同样,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到心理调适的积极作用,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增强承受挫折,化解冲突和矛盾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利择业。要控制自己的心境,自觉地调整内在的不平衡心理,增强心理素质,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择业要充满信心,要注意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豁达、乐观的态度,不要惧怕困难、挫折,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只应从大学开始,而应该从中学、小学和每个家庭开始早期的教育培养,这样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因此,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也包括家长,甚至学生自身的调整。只有正确认识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大学生走向成材之路。当今提倡的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同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对不断地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应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和谐大学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动干预机制,解除大学生的心理疾苦,调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让他们顺利毕业,顺利就业,既是我们当代大学培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的工作重点,也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2
摘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在大学时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出现原因和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建议方案。
关键词:
心理健康、大学生、环境因素、生活因素
随着我们踏入大学的校门,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到来。大学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在大学路段走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自身未来的成功与否。所以要想把大学这段路走的更好,更稳定,为以后积累宝贵的基础财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认清自身心理问题和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以免误入歧途造成自身遗憾。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是与我们自身所处的心理阶段有关,也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升一般年龄都在十八到二十三、四岁之间。而这段年龄正是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也是人一生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可能是心理发展不成熟、不稳定;面对一系列生理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像: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如果这些冲突与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疏导和有效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经过数十年寒窗苦读,走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在以前的学习阶段我们全心投入,无力其他。家长更是对我们无微不至,溺爱至极;而这些就导致了我们缺乏症真正的生活能力。而上大学更是远离家乡,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这些就导致我们当中有些人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学习、生活、交友、恋爱等等小小的挫折就足以使我们当中的某些大学生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问题,最后出现不好的结局。
现在就拿我自身举个例子:我来自农村,家里世代务农。在如今这个社会激烈发展与竞争的时期我承担着父母无限的期望踏入求学之路。然而、在高中时期我曾经退过学。因为我厌倦学习,是的我学习不好。我自己觉得在求学这条路上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可是当我踏入社会,看着眼前汹涌的人流我感到无处可落脚。我又一次感到无力,自己未来的路徒有望洋兴叹。在感到自身渺小的同时,我又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如今我考到我现在这个大专院校!父母常年在外,根本无法在我旁边陪同我。而我所遇到的问题只能自己去解决;同时这也造就我的某些性格与问题。
例如:自卑啊、不是很愿意和人打交道也就是所谓的社交能力差!我害怕新的.环境、新的人物。我舍不得我高中的朋友与同学,我不愿意背井离乡。偏偏我又本性倔强,我拒绝父母临时回来的相送。可是我又不得不面对!我自己独自一人背着这行李。踏上离开家乡的旅程。当我来到大学时,我承认我有点慌了,陌生与不熟悉充斥在我的脑海。我记得很清楚,刚来学校我不清楚大学报道行程,又因为来的较晚学校未能及时安排住宿。我自己一人抱着行李在网吧住了一晚上。次日清晨,我自认为厚着脸皮找到一些新生,和他们一起完成了入学报道程序;而社交能力差导致我现在的朋友只局限在我的班级。在大学,我所接触的新的课程里面出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在上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自己的某些心理问题。现在我正在努力的去解决这些问题。而如今,我坐在这里写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以上的一段话是我自身的真切经历。虽然我自身可能未出现打大的心理问题,但我相信:绝大多数大学生心理会如同我一样或多或少出现过一些问题。我们大学应当如何去解决这些已经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呢?那就是找出问题所在。要学会分析自己、认清自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已经在上文分类列举;也从我的自身经历中反应出一些问题。我想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我们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我们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而良好的人格品质应有:正确的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其次是应该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应有正确的认识,采取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树立科学人生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还有,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作息有规律、科学用脑、少喝酒、不抽烟、尽量多做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讲究自身的卫生。当然,科学安排学习更为重要。学习是我们作为大学生的必要任务。所以我们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够自觉去投入到只是的海洋之中,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于自身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呀保持乐观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我们要对未来充满希望与信心。当遇到悲伤或者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
①合理宣泄:例如哭泣啊(莫以为哭是很丢人的事情,这样可以很好的宣泄我们心中的负面情绪)、旅游或者运动。
②学会幽默;幽默是消气的最好方法。既不伤害别人又不烦恼自己。
③学会转移:移位思考是解决忧郁心情的好方法,听音乐、接触自然美景等;
④学会回避:当你觉得即将出现不愉快的场面是,不放加以回避,找个僻静的地方回避一下,这样做能帮助你缓和紧张的局面。
以上种种是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以及一些体会,可能说的不是和全面,但我相信,如果能够按我说的这样做,你一定可以避免心理健康这些问题!另外,我之所以认识到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与我大学所开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很大关系,在此感谢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让我能够在人生迷茫多事的阶段认清自身问题,准确定位自己,从而在大学这个新环境中慢慢融合,提高并完善自身。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3
摘要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天社会,知己知彼仍然至关重要,尤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剖析自我,认清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把握自己的长处并使其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脱颖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并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们才能解决好各种问题与矛盾。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所以如何调节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压力,解决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恋爱中的矛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本着“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题,来进行自我梳理,作此论文。
关键词:
剖析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 成功成才
正文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据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内外不少专家都有过专门的研究和论述。英格里氏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波孟认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我国傅连璋强调健康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因素:
1、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
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有较高的效率。
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而大学生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学习方向专业化、学习内容多元化、学习的自主性等学习上有了改变,而且在人际环境、角色心理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究竟要怎么调试自己的心里,从而使自己能够较好的认识自己适应大学生活呢?这首先要剖析自我,给自己定位。
二、自我剖析
(一)性格分析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的人。平时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喜欢结识各种朋友,所以给人的感觉一般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样子。可是,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也许是因为表现出来的坚强给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实际上越是这种看似坚强的人越脆弱,因为坚强的外衣下掩盖的是不为人知的不堪一击。所以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 这种伪装的坚强是否有意义,可总是在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时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因为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个弱者的事实。
也许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时候会觉得因为我的这种外在的坚强会让大家认为我什么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击都能扛得住,认为我是一个不需要顾及、不需要保护的人。从小到大,在学校跟在家里的我扮演着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里我是个处处被保护的小孩子,不管是来自于爸妈还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么都不会做的人,所以他们认为我很弱;可是在学校,我却一直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不管是作为一个班干部还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同学们总是会认为我是一个足够坚强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轻易不会有什么回报。可是时间长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让自己成为强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么的需要被理解、被保护,我想要大声的向全世界呐喊出我心里的委屈,可事实确实总是把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里,表现出来的依然是没心没肺的坚强与乐观,也许这才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个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强者。在所有人看到的乐观、坚强背后也盈满了心酸、委屈与泪水,只不过这些都是属于没有星星的夜晚。一个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将心事付瑶琴,所以只能让委屈随着泪水在黑暗中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灿烂的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压抑的不正确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点:不要因为自己不爽就连带别人遭殃,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到是可以改变心情,改变不了事实但却可以寻找另一种心态对待。总之,不要转嫁自己的情绪,这一点我确信是正确的。
(二)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是狭隘的学习。冯忠良教授在《学习心理学》一书里对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认为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学习区别有三:
1、掌握前人的经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2、从总体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是以间接经验的形成为主,以直接经验的形成为辅;
3、由于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断发展的时期,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之所以提到这种特点与区别,我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我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而与权威的研究做比较以求异同。
我是一个学习比较自主的人,我认为一切你想要得到的知识和能力都应该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主动接受与学习的效率远远高于被动接受。因此,我习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应该得到的知识的学习,不管是做作业抑或是自我补充都是如此。从小到大,我的学习从来没有来自于父母的压力,也许是家庭环境的关系,我一直都认为自己肩负着一种职责,那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所以我的.学习都会是自己主动接受室的过程。
虽然学生的学习很狭隘,但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必然的包括适应社会能力及学习生活的能力。亦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认为不管是哪方面的学习,都不能脱离主动接受这一中心要点,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才会有想要学习的欲望,才会想要主动学习与接受,因此不管是任何方面的学习,都一定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兴趣第一。
(三)人际交往能力分析
大学生由于自身成长中的固有特点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对于人际交往有一定的障碍,比如认知错觉、性格障碍、能力缺陷等。大学的同学在生活习惯、性格、过去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校园内交往的主体同为面临艰巨适应任务而又缺乏经验的个体,双方的人际适应困难较为突出。
性格决定我的人际交往态度,我认为与人交往贵在一个主动。主动的与人沟通、交流才会让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宽你的人际关系面甚至人际关系网,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宝贵的人力资源与人际关系。当然,圈子大了,那么冲突也越容易发生,在我看来解决人际冲突的关键是要相信一切冲突都是可以通过理性的建设性协商获得解决的,这也少不了一个主动:主动的弄清楚冲突的原因、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地面对错误从而主动的提出可能解决冲突的方法。
(四)恋爱心理分析
恋爱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交流,是男女双方相互倾心、相互爱慕,以爱情为中心培养爱情的社会心理行为。斯滕伯格认为不论人类的爱情有多么的纷繁复杂,它都是由三个相同的成分构成的:动机、情绪与认知。进而又将动机、情绪与认知三者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分别称之为热情、亲密与承诺。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直相信会有最完美的爱情,即完全拥有亲密、激情和承诺。作为互相吸引的两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亲密与激情,但是我认为完美的爱情承诺确是最重要的,这种承诺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种基本的对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面的担保,这是我们获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三、塑造健全人格,走好成功之路
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人格的基本特征就是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在人格结构中,气质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人的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我是一个多血质为主体的人,平衡灵活善于交际,行为外向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就要努力使自己内部心里和谐发展,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有效的把智慧和能力运用到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从而使自己能更全面、主动的融入社会、适应生活。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熊建.王巧云上海交通大学,2006.
[2].《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程》齐力主.五洲传播出版社,2007.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4
摘要:
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里不乏精英和骄子,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因此,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是社会倍加关注的焦点。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而开展课内外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有益的作用,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 心理素质 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有着更高的抱负和追求,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近年来,因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导致的身心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甚至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随着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的增多以及因学业方面、经济方面、情感方面、社会失业率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及职业选择方面产生的心理问题尤为常见,当然,也包括少数大学生的心理变态以及人格障碍甚至精神病等方面的问题。论文格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现,校园极端事件屡见不鲜。因此,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大学课堂
每一个大学生在受到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应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既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又要掌握养护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列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也只能停留在学术研究的狭小范围内,使得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难以应用。针对上述情况,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观指导,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大学课堂中,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努力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首先,应当提高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以及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等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使受教育者的心理过程得以正常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促进人格的成熟及人生的全面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在愉快中求发展,用对专业课的热情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共鸣,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状态。其次,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难易要适度,教法的运用要因材施教和符合学生当时的心理状态和特点,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课内外相结合,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活动包括课间活动、课余活动,还有相应的一些竞技比赛和运动会等,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外活动中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和训练教育,一方面,通过课外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发育,增强他们的体质,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的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强毅力,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因此,课外活动的开展,对健康教育有着特有的实效性和实践性。
三、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发挥学校行政部门、社团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创造一个积极的、良好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如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评比,“五四”系列活动,“一二九”系列活动,具体包括演讲比赛、辩论赛、火炬接力赛、大合唱,等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并且以这些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使学生们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学生在社会上活动、生活,就必然受到社会心理的影响。目前,一些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不良风气,给学生的心理素质造成恶劣的影响,更有一些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以及不健康的网站等严重污染学生的心理环境,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极为不利。另外,某些宣传媒介的舆论导向发生了倾斜,如报道大款大腕多,而报道艰苦创业少,报道港台明星多而报道英雄模范少,报道个人奋斗多而报道互助合作少等。以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某些学生追赶时髦、盲目攀比、孤僻自私等现象。因此,就必须进行社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稳定大学生的社会心理,使他们有正确的心理选择和取向。
四、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
在大学里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学生入学后,通过辅导员、学生会找学生谈话,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进行跟踪了解,把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分类归纳,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品德高尚的专兼职人员,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建立接待制度,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发挥学生管理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发现心理问题特别是心理危机的学生要早报告、早干预,以便及时疏通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五、结束语
全社会都应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社会的种种变化和冲击,学生心灵中常常会产生巨大波动:一方面,他们为社会的改革、进步而欣喜;另一方面,对某些具体变化迷惑不解。因此,我们就要在全社会树正气、治歪风,尽量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情况,不断进行跟踪调查,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充实、完善,并发挥它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一定会有很大提高,而健康的心理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德智体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志勇.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中国学生体育,24,(2).
[2]周涛,王晓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4,(1).
[3]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中国成人教育,26,(2).
[4]王维铭.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4,(19).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篇5
摘 要:
为更好地深入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开展各项心理教育活动便成了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须认真加以解决,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虽然高校日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方法不当,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难操作、措施难到位。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差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由此可见,在当代大学生中,心理疾病正在蔓延,其增长速度之快,负面危害之大,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学后,生活的环境改变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强、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四)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对如何处理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一)创造良好的校园坏境。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活跃的学习氛围,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生机昂然的校园景象等无疑对大学生起着感化和陶冶作用。
(二)开设系统心理健康教育课。高校应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要大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三)注重专业师资培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心理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学生辅导员,更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要从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学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单一性、教育过程的简单化等问题,特别是对“问题学生”,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
(四)丰富和健全多样的心理疏导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大学生中去,通过班会、走访学生宿舍、和学生谈心等形式,引导学生自省,让学生客观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明确需要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改进过去心理咨询坐等大学生上门的方法,主动、公开、广泛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防患于未然。
(五)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也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机结合,达到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目的。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学到书本中、课堂上体验不到的知识。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走上社会后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大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学会生存,懂得生活,了解别人,融洽人际关系,强化心理受挫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能力,以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时代的挑战。
综上所述,心理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只有心病心治,师生共同努力,让大学生身心健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使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走出阴霾,摆脱困境,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情绪去面对各种挑战。因此,高校德育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研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大学生的心理导向,培养他们的心理品质,完善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荒.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0
[2]陈素红,胡小红,张西.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论文中心,2009(11)
[3]史济纯,陈玉民.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天下,2011.8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相关文章: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01-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1-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5-19
【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6-17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500字12-01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精选40篇)06-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03-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25篇)06-13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通用56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