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议课堂教学科学性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时间:2024-10-23 08:00:30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论议课堂教学科学性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摘要] 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科争陛,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础。教学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全面性原则,必须坚持主体性与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则需通过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优化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两个途径来实现。

论议课堂教学科学性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 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

  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传授知识的规律把握与对课堂的有效控制。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如果没有教学的科学性,其艺术性也就无从谈起;没有教学的艺术性,教学的科学性也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就应该正确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性。

  一、课堂教学科学性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的科学性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础,没有教学的科学性,教学目的就无法实现。如果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本身不具有科学性,就不可能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无法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

  1.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缺少指导思想的教学,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国家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为基础的,同时也离不开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把握。如果不能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就难以确立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的科学性决定了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即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对象以及不同教学内容的规律性来确定教学指导思想。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坚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总之,教学的科学性包括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同时也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的科学性构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全面性原则。教学的全面性原则是决定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所谓全面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需要强调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教育目标、发展目标。

  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对象的全面性。教师应树立“有教无类”“循循有序”“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使每个学生都能基于自身的情况有所收获。二是教学方法的全面性。教师应针对不同学习表现的学生,采取适宜最多数学生能接受的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用不变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的发展潜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三是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师要全面、综合地考虑课堂教学目标,首先要确定目标系统,具体指标应尽量具体化,并具有可行性,这是教学科学性的具体体现之一。四是教学规律的客观性。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不仅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而且要体现教学的准确性、开放性和持续性,此外,还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3.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主体性与发展性。教学的主体性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原则和方法、设计教学方案以及组织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的发展性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教育的发展功能,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为内涵的“课堂教学观”: (1)课堂教学本质观,即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教学价值观,即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为根本的价值追求,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3)教学质量观,即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增强学生接受信息、筛选信息、内化信息的能力,正确处理学习和发展的关系,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的途径

  1.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优化。课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阵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

  第一,优化教学目标。目前,应试教育的弊端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批评应试教育,而应该尽可能地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和谐统一。教师应从优化教学目标人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就是要在优化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意落实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目标应强调以认识目标为主线,以智能目标为核心,以情感目标为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渗透意义,把握“渗透”的全面性、教育性、启发性和激励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结构,就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使学生最大化地实现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五为主”:(1)以发展为主旨,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长远发展;(2)以学生为主体,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需要而实施教学,而不是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4)以教材为基础,教师的教学应是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以教材为基础派生出相关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教材的基础性地位;(5)以实践为主线,教师不仅要把握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优化课堂结构还要实现“三性”:(1)复习辅导要强调“高效性”。复习辅导要解决复习什么、怎么复习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哪些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2)新课导入要有“吸引性”。教师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要努力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3)知识传授要有“共鸣性”。“共鸣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应追求的最佳的课堂情境,只有师生问形成了思想上、心智上、方法上的共鸣,才有可能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第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法,应紧紧围绕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学方法必须效力于教师的“导” 和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着眼于“诱导”,变学生的“苦学”为“乐学”;要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要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要着眼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要找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潜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指语言、人际关系、学校管理等。硬环境指教学手段、设备技术等。优化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学科学性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因此,教师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举止行为的规范化,做到衣着得体,富有亲和力。教学所使用的课件做到准确精练、条理清晰、生动形象、文字规范、布局合理、简洁美观、条理分明,从而最终实现课堂情境的和谐化、师生交流的一体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2.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和新颖程度,而脱离了核心的教学内容,影响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第一,把握师生互动的本质。为了克服“填鸭式”“满堂灌”等弊病,教师要在教学中提高提问的频率,提高教学的吸引性。但如果课堂教学缺乏师生间在心灵上的互动,缺乏师生间在本质上的共鸣,课堂提问就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负担。教师在提问中要注意:一是不能为了表现课堂互动而提过于简单的问题,过于简单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二是不能提过难的问题,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则可能挫伤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三是提问要重在引发、鼓励学生思考,从而缓解“教学活动无差异”与“学生个体有差异”所带来的矛盾。

  第二,加强讨论环节。一般来说,为了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经常组织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是讨论时间要充足。为了使讨论达到应有的效果,不但要坚决避免讨论无明确的主题和中心,而且更要注重的是,在分组讨论中,教师一定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思考和讨论的状态,如果学生不能进入讨论状态,课堂讨论不仅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二是方法要灵活多样。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根据讨论的目标合理地选择方法。不同的方法组合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教师要根据讨论目标追求,创造性地组织讨论,以富有特色的、不断更新的方法实现讨论的终极目标。三是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矛盾运动”。教师应在课堂讨论中启发学生的思考,创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情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发展,其核心是思想的发展,离开了思想和智力的发展,人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第三,注重反馈环节。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既包括信息的输出,又包括信息的回收(反馈)。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中的反馈环节,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利因素,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注重反馈环节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课堂观察。教师可以从学生听课的神态以及对问题的回答中,收集反馈信息,教师要根据所收集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授课方案,在必要时,教师甚至可以重新组织课堂的实施。二是主动深入。教师可以通过在课余与学生进行非正式的谈话,以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注意要在课下获取反馈信息,而要避免在课堂上获取反馈信息,否则会影响反馈信息的准确性。三是留有反思空间,即教师直为自己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应该如何改进教学方式,努力实现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一致,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效益观,从而实现利用反馈信息来服务教学之目的。

【论议课堂教学科学性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相关文章:

议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12-03

议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途径03-11

论实现大学英语语言自主学习模式的有效途径12-03

大学校长要实现何种价值及其途径论文11-29

议报纸广告劝说的语用途径11-15

论提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11-18

简论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途径12-01

论“五环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12-01

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功效及实现途径02-2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