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情怀教育
摘要:新课标中语文教学应从关注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等方面进行教育活动,注重知识传授学习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重,实现由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丈睛怀。
关键词:中学语文 人文情怀 教育策略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是被窒息的人。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彻底扭转了目中无人的局面,有利于实现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
1.关注学生的人性和个性
首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人性。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的发展自己人性的成分,发现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由的人变为自主的人。住、行、安全等是生存的需要,高层次的亲情、友情、学习、进步、创造等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从高层需要出发,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思想道德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源自学生内心需要,这样学生心中的真、善、美、责任感才会强烈起来,要坚信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广阔的世界,千方百计走进学生心灵世界,找出他们的需要,教学设计要围绕需要进行。
如教学《父亲的谜语》和《爸爸的花落了》时,我抓住了现在的学生感恩意识淡薄这一特点,让学生读课文感受文中爸爸的对子女的关爱,推想当时作者的内心感受,再联系自己现实从对比中感受幸福,理解自己父母的良苦用心,进而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承担责任。
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培养了多种多样的个性。在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是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国家需要80%的学生将来成为各行各业高素质的工作者、劳动者,并不需要一样模式的人,这样我们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特长,就没有必要逼着100%的学生进行统一模式的高难度训练,而是积极的从学生的实践出发依据个性双基训练,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尊重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心、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教学、学习效率。
2.关注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斯宾基认为: 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学习材料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是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生,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交给学生某些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言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披文人情,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体味其中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读者。然后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 即与作者的心灵相互沟通,产生共鸣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作文课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能只从所谓的方法 、 技巧的细枝末节来指导,要做好文,必须首先会做人,即首先要从完善人性、提高思想文化品位、提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才可能写好作文。正像世纪老人冰心女士所讲: 人格是最大的学问。也就是说,要想写出真正具有一定价值的被称得起有学问的好文章来,其基础是首先构建自己完美的人格。作文课上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巧妙的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境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放手让学生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创作出真情实感的作品。没有情感的文章没有生命力,没有情感的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的心灵涟漪,因此语文课堂必须进行情感加温,使其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语文教学面向柔性研抛的NURBS 曲线插补算法研究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文以载道,作为文化载体的语文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谢婉莹女士水晶般的心灵、圣母一样的慈怀,创作了 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 《三寄小读者》,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孩子们,用珍珠般的语言,连缀成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世界的锦秀文章,在人格和文风上给人们带来春风雨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不仅是她自我命名的意图和追求,更是他终生孜孜追求真、善、美的真实写照。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 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热的爱国之情,如此鲜明生动的形象不胜枚举。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严肃起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语文教学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会变成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虽然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基于系统集成优化的港口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但语文教育中的道德并不因而能自行实现,因此教师除教学语文知识外,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的道德评价和道德体验。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评价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生活状况,联系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当前社会现实,抒发感慨,发表议论,展现教9币的人格魅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总之,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传授学习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重,在科学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
【教育硕士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情怀教育】相关文章: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11-21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03-27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11-16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2-03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12-08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挫折教育12-01
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3-19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12-09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11-19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通用8篇)06-0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