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1.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蕴含着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
而这种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突出。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让学生、老师都头疼的部分:学生怕背,老师怕批改默写;让学生自己学,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由老师来讲,学生往往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在讲解,并且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一些必考篇目上,凡是所谓“重点篇目”就反复分析、背默,设计出各种练习,将其中的重点词语、语句选出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认真的学生上课听老师讲解,然后逐句写下来,使古文课变成了听写课,不认真的干脆搞一本课外文言文翻译,背背应付考试罢了。等到考完,这些词语、知识点又变成与他们不相干的东西,要不了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没有提高,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就更谈不上,这不能不说明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还存在弊端。而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能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大师们直接对话,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找到一条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路子。
2.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著名特级教 师韩军 老师说:“没有文言文,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文言文里蕴藏着五千年优秀的文化和深邃的思想。新课程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比例也比较高,所以对文言文教学应该高度重视。
从新课标的表述内容看,它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以下三大要求:
1、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 了解并梳理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 诵读古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就为初中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提供了纲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便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研究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以后,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就会屡屡发生,导致差生的成绩一再滑坡。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这样,学生大脑完全投入到处理教材和学习任务之中,他们就会一直学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 叶澜 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地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下,“新基础教育”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向教师提出一整套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到“研究”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发展。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 叶澜 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4.研究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具体说来,一是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内容,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三要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借助一些语言技巧与角色转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研究成果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让学生、老师都头疼的部分:学生怕背,老师怕批改默写;让学生自己学,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由老师来讲,学生往往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在讲解,并且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一些必考篇目上,凡是所谓“重点篇目”就反复分析、背默,设计出各种练习,将其中的重点词语、语句选出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认真的学生上课听老师讲解,然后逐句写下来,使古文课变成了听写课,不认真的干脆搞一本课外文言文翻译,背背应付考试罢了。等到考完,这些词语、知识点又变成与他们不相干的东西,要不了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没有提高,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就更谈不上,这不能不说明我们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还存在弊端。而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能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大师们直接对话,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找到一条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路子。
经过一年时间的研究,我们探究了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大略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材因素
之所以把“教材因素”摆在第一,是大家容易忽略这个问题。不认识到这一点,要实现文言文有效教学观念的快速转变可能有些困难。
纵观初中使用的文言教材,绝大部分是人教版,当然很权威,按理该适合初中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但我们认为教材是影响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我们从众多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所选文言文篇目并不完全适合学生口味。文言文课文内容时代久远,思想趣味距今天学生口味尚远(当然我们不是盲目迎合学生口味)。如果不认真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特点的文言课文让学生学习,如果不与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最近发展区相接近,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七年级上册学生最喜欢《童趣》,八年级上册最喜欢的依次是《桃花源记》、《爱莲说》、《石壕吏》;九年级上册最喜欢《出师表》等。喜欢的原因主要有:故事引人入胜,文章简短,好背诵,思想上感染人。不喜欢的文言文是《山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观潮》《陈涉世家》等,其原因是课文偏长,且不吸引人,语言不优美(不喜欢《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倒是有点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令人费解的是谈喜欢原因学生多从思想方面谈,很少从语言上谈;谈不喜欢的原因又多从语言上谈。
其次,编排思路欠妥。从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编排特点来看,它是“雨夹雪”和“退着走”的编排思路。“雨夹雪”指文言和白话混编,而“退着走”是指小学只学白话,从初中起增学文言,数量逐渐增大,至高中达到顶峰。“这种思路,最大的问题忽视了文言学习的特殊性。此外,文言学习起步太晚,从白话到文言缺乏有效的过渡,文言教学本身又没自成体系,这些都是致命的缺陷。”而且,人教版是按主题内容相近或相同的方式编排,如七年级是每个单元一篇文言文,这势必给教师文言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学生连续上了四篇白话文,马上转入文言教学,缺乏必要的衔接;刚刚学了一篇文言文,又马上转入白话文的学习,学生 和 老师都需要马上转换角色,老师转换角色较快,而学生相对而言要慢些;每一个单元文言文的体裁与现代文的体裁也不一致,要讲授好文言文,有时又不得不灌输一些文言文常识和文章体裁常识。第三,文言课文的选入年段也值得商榷。如《愚公移山》在80年代是初二的课文,在90年代曾是七年级课文,现在又是九年级下册课文,孰优孰劣,不好妄加评说。第四,文言文正文内容行距设置太小,估计为1.5倍,学生做笔记时既要写单个字意思,又要写整个句子的翻译,还要记一点重要句子的含义,所以,学生课本都是记得密密麻麻的,到复习或临考时,书上的笔记很难辨认了。
二、教辅因素
现在市面上的教辅资料汗牛充栋,学生只要有一本《教材全解》或《初中文言文一本通》之类的教辅资料,他上课完全可以不听讲和不做笔记。教辅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长学生和教师偷懒取巧的弊端。
三、教师因素
第一,初中文言教学按部就班者居多,课堂气氛沉闷。现今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笔记做得头昏脑胀,更重要的是都是以翻译为主,学生学起枯燥无味;一旦有了教辅资料,学生做了笔记,复习时也派不上多大用场;教师基本上是以串讲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有生动活泼的局面,岂不是缘木求鱼、空穴来风?教师文言教学常常只见“言”不见“文”,而“言”的教学,如不精心设计,是最容易枯燥无味的。
第二,教师的文言教学古今联系不够。他们大都以《教师用书》设置的问题为主,很少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进行阐释、解读、延伸、拓展,大多是照本宣科,而忽视了学生是现代的学生,是与时俱进的学生,如果不进行古今联系,不进行今人和古人的深度对话,要“创造文言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是很难很难的。
第三,教师的作业设置缺乏创新性。主要是读背抄写,让学生脑累手累心更累;很少有教师自己设置文言作业。
四、学生因素
第一,现今的初中生,最喜欢“时尚、新潮”,对文言文这样的“老古董”又有几多喜爱?他们喜欢的多是“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亲爱的,你慢慢飞”之类直抒胸臆的大白话,有几个喜欢典雅含蓄的文言词句?唐诗宋词的命运还好点(颇受女学生的亲睐),《夸父逐日》《童趣》的运气也不错,但是像《山市》《观潮》之类恐怕很难得到学生的喜欢。
第二,学生厌学严重,偷懒取巧。这是影响文言有效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做笔记偷工减料,甚至根本不做笔记者不在少数;做笔记有许多错误者也占相当比例。另外,学生买一本教辅资料,里面通假字、一字多义、词类活用、文章重要句子的翻译与分析啥都有了,谁还愿意下什么苦力去抄写呢?谁还愿意听老师讲与教辅书上大致雷同的内容呢?
第三,学生自觉性差,不愿背诵。每册有10篇文言文,要背诵的字词义不在少数,但常常只考其中一篇,所以记得少的同学考试就要吃亏了;对于那些不勤奋的学生而言,就更不愿意去背诵了。
针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影响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我们提出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如下:
一、合理利用策略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对于“教材”“教辅”两大因素,我们常常是有心无力,但我们可以合理组合现行文言教材的教学顺序,合理组合课外文言阅读。七年级可以两篇文言文连续教学,舍弃原教材文言文教学中间有间隔白话文教学的弊端;引进于丹《〈论语〉心得》等当今名家新作,增强文言教学的现实性、生动性,感知文言经典的现代魅力;编写《文言文课外读本》,主要选取有利于传承文化的先哲名言,如《论语》《孟子》经典段落的选读,完全凭借学生兴趣阅读;也可以选取《世说新语》等笔记体文章,既是简短的小故事,又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也能给人谈吐文雅的启示;还可以选取文言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让学生阅读。
合理创设习题资源。现在《练习册》上有些作业太难,完全可以舍弃,有些习题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相距太远,也要舍弃。老师完全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现今生活、学习密切相联的习题进行训练,如:《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续写比喻句:恍若 ;疑似 。既降低了习题难度,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你在学习中有《塞翁失马》的类似例子吗。
二、有效掌控策略
有效掌控教学问题。教材有注释的不讲或少讲;从学生提问中筛选有价值的问题;精心设置与现今社会热点密切相关的问题;精心设置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近发展区接近的问题。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相继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智子疑邻》表面上很可笑,实际上是在讲我们为人处事之难,你能举例谈谈其中的道理吗?《桃花源记》中的真假细节有哪些?《爱莲说》中“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就一定不好吗?学生一定会去乐于解答的。有效设置一些新问题,就避免了与教辅资料和教材上的问题撞车,又发展了学生思维,何乐而不为?
有效掌控教学环节。注重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注重各教学环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课题组在听课中,发现不少老师在正音、划分句读上浪费了不少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实际上这两个问题很容易解决,书上有的拼音,学生自己抄写到文本中去就行了,或加强预习检查即可。至于划分节奏问题,直接在书上划就行了,又何必出示小黑板,在小黑板上划来划去?又何必每个句子都要划分句读?再说,不同的人朗读节奏肯定有所差异,何必一定要全班同学整齐划一,只要在一些关键词句上不读破句就行了,何必要花费较多的教学时间呢?又比如在诵读这个问题上,我以为,按照试读、听读、教读、译读、讲读、诵读这样的顺序,恐怕要有效和科学一些。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既要读准字音,又要读准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恐怕不对吧。
有效掌控课堂。注重掌控学生课堂心理(如喜新厌旧心理、枯燥乏味心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理等);有效掌控教师上课情绪;注重掌控课堂发展方向;注重掌控师生活动的推进节奏与推进深度;注重掌控师生活动的搭配比例;注重掌控课堂留白与课堂高潮。
三、生动讲解策略
生动讲解策略主要在于:对某些字义进行比较讲解(利用“衡阳”“洛阳”“华阴”“江阴”等地名讲解“阴”“阳”的含义;利用形声字讲解“春和景明”中“景”的意思;利用成语“名胜古迹”讲解“予观夫巴陵胜状”中“胜”的意思)、对《教师用书》、教辅资料有的问题进行变通讲解、一题多解(如对“但使愿无违”的“愿”进行变通讲解);进行例证阐释(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古文重要词句进行诠释,如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例证阐释,以文天祥的事例诠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探究释疑、仿真教学(将学生的文言学习活动设置在特定的语言交流情境里,通过使用文言来进行“听说读写”,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对“文言”的认识和把握程度)。
四、拓展运用策略
拓展运用策略主要在于:化用文言词句于日常生活与书面作文之中,彰显文言的典雅美;拟写文言类标题,突出文言的凝练美;评说文言观点,体现文言的传承美;尝试文言作文,揭示文言的底蕴美。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了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有效性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具体说来,一是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内容,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三要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借助一些语言技巧与角色转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次课题研究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的目标。
6.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析[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郑桂华.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语文)[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4]李丽.初中文言文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创新,2007,(11).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6-02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08-14
探讨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06-14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选6篇)04-12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05-30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08-29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06-04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微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