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学生主体作用 价值取向 教学模式等
新课程改革根据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高中物理课程设置的经验教训,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及注重基础性,体现选择性,将高中物理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 并提供了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目的就是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研究方法,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生学习的能力。这次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领悟课程要领,掌握教学方法,更好地胜任物理新教材的教学,笔者认为最首要的课题: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全面转变。
一、物理新教材的特点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新编制的人教版教科书已在江苏全面推行使用,就高中物理而言,新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有着很多鲜明的特色:新教材中除了传统的“正文”、“问题与练习”、“思考与讨论”、“小实验”等栏目外,还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栏目,如:“科学漫步”、“科学踪迹”、“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课题研究”等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内容。只有深入研究新教材的特色才能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体会编著者和课程改革者的良苦用心,也才能把新课程推向深处。
1.实现了“三个转移”
一般来说,旧教材多是教科书编者的“独白”,一部教材在讲解新内容时,能引起学生的期待,就已很好了。新教材力图做到从编者的“独白”向编者与学生的“对话”转移,从引起学生的“期待”向引发学生的“思考”转移,以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并培育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此,教材把“观察与思考”“思考与讨论”“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等栏目融于教材正文之中,有的甚至是正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保留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前提下,实现了从“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转移。
2.拓展了知识的宽度,适当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新教材按照新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精心选取了作为物理学科中最基础的和最必备的知识,对一些传统的知识,如追击、相遇等问题尽可能的降低要求,甚至对有些复杂内容予以删减,同时也加入了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等合乎时代潮流的内容。这样教材在对教学的要求上更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本质,同时也使教材更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因此更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这种变化,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
3.新教材图文并茂、贴近生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新教材努力做到图文并茂,也就是图像魅力与文字特色并举。新教材中选用了传递大量信息的各种图片和照片,它们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字特色并不仅指遣词造句的功夫,重要的是要把物理学的背景、情节乃至编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例如,在讲到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时,教材中写道:“在实验室里测量几个铅球之间的作用力,就可以称量地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科学奇迹。难怪一位外行人、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满怀激情地说:‘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收获!”等富有感情的文字语言能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思维空间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字教材已不可能承载全部的教学任务,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作为教育的工具和物质的实体进入课堂。这次新教材的编写就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使计算机和电脑软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加速和改善学生对世界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活跃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新课标教材充满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有着诸多新的特色,面对新的教材、新的形势,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在教学中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目前高中新课程已在我省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对物理课教育功能和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了,传统的物理课堂结构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来设计和安排的,从教学过程和方法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这种刻板的模式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是与新课程改革背道而驰的。
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面对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目标全面启动,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而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适应了,或者说是远远不够了。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三、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中心环节,也是课改的实践过程,而教学模式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必须彻底改变过后那种“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一)精彩引入,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一旦有了这种意识倾向,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引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用材料引入。一个寓言故事、一篇文章、一段录象、一则笑话都可以成为绝好的材料,经过处理加工、去粗存精,并赋予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和针对性,为我所用。以其形式新颖、语言幽默和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例如:在“万有引力”教学中,我在上课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神州五号”飞船升空并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录象,全班同学聚精会神,非常投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用实验引入。由于物理学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大多数学生则善于形象、直观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给出一些具体直观的感性材料,以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帮助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导入能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如: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在引入时,用牛顿管做了一个羽毛和蜡块谁下落的快的演示实验,实验结果与他们的经验相悖,激起了求知的欲望,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后面的教学内容就很自然顺利的完成。
3. 介绍物理学家或物理学史引入。如《电磁感应》一课的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们发现电现象和磁现象已有二千多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人们认为电就是磁,磁就是电,它们之间是没有联系的。直到1820年,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电流磁效应,既然电流可以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不能产生电流呢?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十分引人的问题,然后介绍法拉第在1831年解决了这个问题。法拉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呢?最后又得出什么结论?这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这节课是通过回顾物理学史引入的。任何重要物理现象,规律都有它的时代背景,用回顾物理学史引入新课,使学生就象当年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发现新知识。
(二)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因此优化问题情境,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1、创设和谐气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处于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同时更鼓励学生通过交流观点、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优化小结,激发热情
课堂小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使学生对这节物理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对重点和难点有更深层的把握,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1. 优化教师“结束语” 。好的结束语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记忆,概括教学内容的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能让学生带着成就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例如在“机械波“一节介绍了波动规律,在下课时我用“带动”、“重复”“、滞后”来概括波动中前质点和后质点之间的关系,简明扼要,便于记忆,使学生终身难忘。
2. 让学生作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取得良好效果。
3. 利用网络平台,拓宽知识面。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发展已经成熟,课后可建议学生在网络上查询一些课外知识,既拓宽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更加熟练。例如:在《人造卫星》一节课后,介绍了几个有关卫星的网站,建议学生课后去了解一下有关卫星的发展,学生都乐此不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也就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去改造、完善自身学习方式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使学生在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学会求知,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思想觉悟得到提高。
总之,先进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落实和发展,我们高中物理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勇于做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意义深刻的革命,在新课改成功与否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取得这场革命的成功,我们每个教学工作者都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锐意进取,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师角色的转变】相关文章:
试析知识管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08-06
新课标下如何转变体育教学观念08-05
浅谈高中化学新课标教学05-29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08-08
新课标理念下英语教师的成长之路论文05-13
浅谈护士长角色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05-12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