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精选5篇)
在我们无暇顾及时间时,时间早已匆匆流逝,你是否对未来感到迷茫呢?不如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个规划吧。那么职业规划书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篇1
【摘 要】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后的大学生都感到实际就业与自己职业理想相差甚远,收入也与期望值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应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认识自我 确立目标 知识结构 实践能力 心理素质
Abstract increasingly grim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are feeling the actual employment and their career far from ideal, income expectations also have a large gap. So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try to make career planning.
Key words self-awareness of career planning knowledge structure practical ability to set goals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体现。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方式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上海世博人才培训中心主任严裕民认为,缺少必要的就业前的职业规划,缺少对职场的前瞻,因此造成了很多职场新人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有了职业失落感。严裕民强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做好职业规划,为将来的求职做好准备。
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识自我,了解社会
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干什么”等问题。
1.“what”分析法
(1)Who am I?(我是谁?):面对自己,真实地写出每一个想到的答案,并按重要性排序,比如自己的专业、家庭情况、年龄、性别、性格、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等等。(2)What will I do?(我想做什么?):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写下来。(3)What can I do?(我会做什么?):可以把自己有能力做的,还有通过潜能开发能够做的事写下来。(4)What can supportme to do?(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将自己所处的家庭、单位、学校、社会关系等各种环境因素考虑进去。(5)What is the plan of mycareer and life?(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
2. SWOT分析法
SWOT是“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优势优点(strength):什么是我最优秀的品质?我曾经学习了什么?我曾做过什么?最成功的是什么?劣势缺点(weakness):我的性格有什么弱点?经验或者经历上还有哪些缺陷?最失败的是什么?机遇(opportunity):现在的就业形式、各种职业发展空间、社会最急需的职业;威胁(挑战):(threat)专业冷门、同学竞争、薪酬过低。
通过上述方法,了解自身的兴趣、性质、价值观、能力、潜能、心理特征等等,分析就业形式与自己能力的匹配情况,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确立目标,规划未来
确立目标是成功的起点。大学生如果能对自己的未来及时做好规划,有所设计,现实的学习和生活就会指向这一目标,每一天就会过得很有意义,就会成为对未来已经有所准备的人。目标的设计应科学合理。目标应具体,是可以衡量的;目标应适当,既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又不因循守旧,影响发挥;目标应体现阶段性,既有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又有长期目标。无论什么目标,只要适合自己,有益社会,就可以确立。
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当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必须注意如下原则:①整体性原则,即专博相济,一专多通,广采百家为我所用。②层次性原则,即合理知识结构的建立,必须从低到高,在纵向联系中,划分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没有基础层次较高层次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没有高层次,则显示不出水平。因此任何层次都不能忽视。③比例性,即各种知识在顾全大局时,数量和质量之间合理配比。比例的原则应根据培养目标来定,成才方向不同知识结构的组成就不一样。④动态性原则,即所追求的知识结构决不应当处于僵化状态,而是能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动态结构。
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依据。大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能够较好地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检阅、修正和巩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训练和提高专业技能,并强化专业思维和职业伦理修养。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一方面有助于培养自身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培养了管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应对挫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自我修养与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 客观认识自己
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大学生首先要有探索自我的意识,认识到了解自己的必要性。明确的动机才能保证行动的有效。然后通过心理测量、职业实践、自省、他人评价等途径建立一个相对清晰准确的自我概念,包括自己的动力系统、效能系统和风格系统。客观地评价自己,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且尊重这种差异,自信自己能够独立,自信自己能够对自己负责。
2. 理性对待挫折
首先,要认可和接纳挫折的存在。其次,要认可和接纳自己。没有全知全能的人,失败很正常。第三,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面对挫折情境,考察原因。客观结果已定,能够改变的只有主观的态度和行动。
3. 增强就业能力
切切实实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让事实证明一切,是塑造大学生良好的择业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学习和成长,整合每一次经历和收获,构建合理的职业能力结构。这才是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
4. 学会合作
学会倾听,学会向他人学习,尽管可能别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行事风格与自己完全不同;慷慨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尽管你知道你的主意很可能被修改甚至否决。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愉快合作,是顺利择业、就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之,大学生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方法作指导,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才能做出合适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会最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潘樊元.高等教育学.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5).
[2]王亚朴.高等教育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7).
浅谈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篇2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成学生自我实现。结合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提出了一些思路。
合理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他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或者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这种状况需要尽快改善。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以及评估反馈等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有理想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职业路径设计不合理
不少大学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很少有人主动愿意去欠发达地区。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考研和考博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职业目标,还有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1.2 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清晰
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员和业务员等;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少大学生选择考证来增加“筹码”,整天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试;还有的大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总之,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遍地开花,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不仅使大学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风险性都增大。
1.3 过于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
有些大学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最佳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不知所措,不会灵活采取调整措施。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况且,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
2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要素
做一份完美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自我评估、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的确定、实施策略与措施和反馈调整五个环节。
2.1 自我评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进行正确的评估。自我评估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可行的规划方案的前提。一个人只有通过自我评估,正确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作出最佳抉择。如果忽略了自我评估,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容易中途夭折。
自我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与个人相关的所有因素,包括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情商以及潜能等。简言之,要弄清楚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当然,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在自我评估中还应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2.2 职业环境分析
职业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我们只有顺应职业环境的需要,趋利避害,最大可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才能实现个人目标。
职业环境分析包括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组织(企业)环境的分析。要评估和分析职业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与需求变化的趋势;自己与职业环境的关系以及职业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等。要弄清楚自己在这种职业环境条件之下,究竟能干成什么?这样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会切实可行,而不致流于空泛。
3.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以社会为导向
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发展,只有密切关注职业的发展变化,学会收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使自己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并根据社会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3.6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功能,需要具备一支具有较强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这就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经常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浅谈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篇3
前言
学业和职业可以说是每个人必经的两个阶段,不同的只是在这两方面的成就大小,在我们的学业生涯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考虑职业的导向作用,在学生阶段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和理想,对于以培养职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生来说更要认清这一点,理论和实践是分不开的,学习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的规划最后都必须有一个具体的工作来实现,而就业便是有一个工作来检验,实现自我。
一、学业是职业的基础
人的许多本领和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积累中逐渐形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前提,能力由知识转变,为了有一个更好的职业之路我们现在应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知识,我们是高职生,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一线生产需求的,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于职业性很强的高职教育来说,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在,上面的三业中,学业是第一位。在学业中许多学到的东西可以为我们的职业服务,可以为我们的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
新学业论认为,学业是按照学校学制规定、修业年限、具体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教育教学计划,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有系统、有组织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是促进身心结构健全、智慧才能开发、品行人格完善的过程。
从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业包括学德、学智、学体、学美、学劳的全部过程;学业包括学业成绩、学业行为、学业特长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十年寒窗苦”,就是为了完成学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确定一个适合的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简单来说是指人们对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它应该建立在个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兴趣和职业激情的基础上,只有三个圆重叠的部分,才可确立为自己的职业理想。
有人说,现在找工作赚钱就行,尤其是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再谈职业理想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实际上,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长远而又切实的职业理想, 在实际生活中,现实往往与职业理想发生矛盾。很多人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标准选到合适的职业,于是有的人索性不就业,坐等理想职业的出现;有的人随便谋个有收入的职业混日子;也有的人对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相符的工作怨天尤人,无所作为。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源,皆在于择业者没有能正确认识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其实,在大学生毕业后的头两年,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现实与自己职业理想的落差非常大,这段时期被我们称做“职业探索期”。在这段时间里,职业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非常正常。我们应该用这段时间积累经验,同时通过增加对自己兴趣、能力等各方面的认识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积极寻找机会,从而为自己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而我们高职生也应对确定合适的职业理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要认真地分析一下自己的职业理想定得是不是脱离实际、过高;自己的职业素质符合不符合你所选择的职业要求。职业理想虽然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理想职业必须以个人能力为依据,超越客观条件去追求自己的所谓理想,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之前一定正确估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第二,我们把职场分为“天堂团队”、“人间团队”、“地狱团队”,很多人以为不能进入“天堂团队”,就是不理想的。实际上,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从“人间团队”,甚至“地狱团队”走出来的。因为当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往往反而可以使一个人的多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第三,要懂得职业理想不等于理想职业。一般认为当个人的能力、职业理想与职业岗位最佳结合时,即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时,这个职业才是你的理想职业。只要你的职业理想符合社会需要,而自己又确实具备从事那种职业的职业素质,并且愿意不断地付出努力,迟早会有一天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理想职业却带有很大的幻想成分。
第四,如果你所选择的职业岗位已无空缺,而你又需要立即就业,那就先降低一点自己的要求。因为如果没有工作,即意味着没有实现职业理想的可能。而就业以后,可以在主观的作用下向自己的职业理想靠近,例如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一定的调整。确定合适的职业理想一定要综合考虑,不能盲目。
浅谈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篇4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开设了《事业与人生》课程,通过问题式学习法和实践导向法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20XX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要求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同年,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设了全校性选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20XX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了选修课《事业与人生》,立足于有专业特色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较好效果。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背景
(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想培养能够与全球优秀青年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的优秀大学生,就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大学生的特点和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全力投入,高效产出。生涯规划教育是让人通过内省、测定和分析,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进行总结,结合时代和组织特点进行权衡优化,为自己的事业和未来发展选择合理的方向并设计出可行的步骤。可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富有竞争力的青年人才的重要手段。
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在财政和法律上予以保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宣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由政府创办的一种最有前途的教育事业”。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将其作为系统工程看待,注重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开展相应的教育,并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有机衔接。在发达国家,小学往往通过开展“职业日”等方式,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介绍和扮演各种职业,培养小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中学则会进行专业的生涯规划指导,英国的《雇佣和高等教育》规定学生从高中一年级开始接受职业咨询顾问的指导,然后根据兴趣选择大学的专业和方向。①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CT) 在考生填报大学志愿之前,还会先让学生进行兴趣测试并据此对专业选择提出建议。
当前,我国的普通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与考试无关的职业思想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③目前,一些中学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④但就覆盖面、深入度等方面来看,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笔者在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XX级学生的深度辅导访谈中了解到,在高中阶段接受过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学生不到10%,做过正式或非正式自我认知测评的也不到50%,且几乎都只为高考志愿填报。
由于缺乏系统教育,多数学生的生涯规划还停留在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对生涯规划不重视、不了解,甚至误解,导致大学期间问题凸显。这个问题,只靠学生自己摸索,或者仅通过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活动来弥补,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不够。通过开设正式的生涯规划课程,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理念,掌握基本理论和技巧,也必将提升学生对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二)以院系为平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特殊优势
学校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针对专业各异的学生需求,全校性选修课可以做到对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启蒙,但却难以指导他们针对现实做出科学选择;二是松散的教学关系无法实现持续指导,无法督促学生把积极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三是在提供与专业、校友等联系紧密的资源、信息方面,难以覆盖周全。
相比较而言,由院系来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则具有一定优势。首先,从师资力量上,《事业与人生》课程教学团队由接受过专业生涯发展理论和实践培训的院系学生工作教师组成,他们对本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源掌握最为充分,对学生的关注也会持久长效,能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并利用学院资源邀请一些优秀校友参与;其次,课程教学目标可以更加贴近选课学生本身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能为学生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1. 解释学生在校面临的困惑
一般来说,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只要学好知识,就会被认为是“好学生”,并在升学时占有优势。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采用单一标准,大家的区别只是因分数不同而引起的高低分层。上了大学之后,如果仍然采用单一标准看待问题,就会面临很多困惑。当升学不再是大学毕业后的唯一选择,学生们便开始问自己,读书读到什么程度才是头?毕业后哪一个职业才是自己适合的?如何实现?“只要学好知识就行”这一过去屡试不爽的风向标变得不再可靠,而且不再有人能告诉他们到底还要学些什么就够了。
大学期间,教学和生活环境的急剧改变带给大学生普遍困惑,同时学科的不同也会使得各院系学生具备不同的特点,因此,以院系为平台开设课程有助于聚焦重点。
2. 有助于大学生重建自我发展的评价体系
根据美国学者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15~25 岁是人生职业探索期,大学生正处于这一年龄段。大学期间不再只是学习的延续和知识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完成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单纯学习知识到考虑知识、能力结构与未来职业发展的接轨,从学生向职业人、从子女向持家人的过渡。能否适应大学生活并完成这些转变,将直接影响到大学阶段的学习,乃至未来的事业发展和个人幸福。
是留在本专业还是转到别的专业?转往哪儿?这是很多学生入校后遇到的第一个需要自主决策的生涯发展问题。而毕业后学生们面临的各种职业的性质更是千差万别,难以取舍。笔者根据深度辅导统计结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 级本科生110 人中,希望将来从事生物科研或生物产业的占46%,打算转行的占23%,没有明确想法的占31%。在近两年访谈的92 名研究生中,未确定发展方向的达42%,其中完全没有想法的达13%。很多学生从来没有科学地关注过自身的特质,对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面对各种选择表现得无所适从。因此,帮助学生重建自我发展评价体系,是帮助学生学会科学决策的先决条件。让学生自主地量体裁衣般建立起适用于自身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课程的重中之重。院系掌握关于学生现状和发展路径的第一手数据,能给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重要参考。
3. 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完成学业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但又不能简单地将它看成是就业指导课,这是一门对学生价值观、责任感和能力素质多方面进行教育和提升的综合性培养课程。与中小学相比,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有着极大的不同,大学生面临课程、专业和人生发展方向等一系列的选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能够帮助大学生理解并正视大学的情况,协助他们做好学业规划,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服务。
在普通教育阶段,由于是以打基础为主,学校一般比较强调各科目全面发展,升学一般也都是按照考试总分划定录取线。于是,好学生们通常会将很大一部分精力集中到“补短板”上,避免原本不擅长的科目拖后腿,而对于擅长的科目则往往满足于课本要求的内容,不愿意“浪费时间”按照兴趣去探索。进入大学之后,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和特点变得更加重要,而且因为学习方向的多元性和知识范围的开放性,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多方面齐头并进应付自如。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学业上有的放矢,才能在精力分配上有所侧重,使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与事业发展需求协调一致。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进程组织和教学方法
(一)课程教学进程组织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等6 个部分。由于学分和学时的限制,我们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开设了2 学分的《事业与人生》课程,安排了32 课时的教学和实践。课程采取理论讲授、名家讲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力求做到将能力培养融入到课程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涯规划知识和技能,在培养初步职业意识的同时,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根据课程的目标进行了详略不同的安排。理论部分仅讲授经典易学的理论,重在启蒙,有兴趣的学生通过课后自学的方式深入。对普通学生而言,经典理论的提示也足以引发他们思考,指导他们实践规划。
在名家讲堂模块中,课程邀请不同领域、不同经历的代表人物与学生见面,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思想观点或自身的感悟,并回答学生在学术或生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未来的专业与人生道路。
社会实践部分则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进行社会观察,谋定而后动。生涯规划的意义就在于把规划转化为行动力,从而让生涯得到积极发展,所以在课堂上安排了大量的讨论,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抛给学生,使其充满兴趣和好奇。课程还特设了大量的实践课,保障学生可以亲手去实践自己的设想,让学生分组走进社会去寻找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去勇敢地尝试自己有意向的方向,并发展协调好各种职业素养和能力。学生在实践之后,又返回课堂,和同学们分享,讨论并分析总结,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热身训练。
(二)课程教学方法
在课程中,我们注重采用问题式学习法和实践导向法,取得了较好效果。问题式学习法是将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⑤实践导向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角色由编导者变成活动的引导者、辅导员和主持人。⑥通过一些环节的合理设计,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小组讨论技巧、随机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答辩技巧和守时意识等。主要活动有:
1. 建立团队
根据兴趣岛游戏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并设计自我介绍和快速民主选出组长环节。此后的课堂活动均以小组为单位来组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 无领导小组讨论
为让学生感受到有无领导的差别,在某次讨论环节要求所有组长轮转到下一组担任观察员。
3. 情景模拟
安排一名教师扮演团队负责人,某个小组的学生扮演团队成员,进行现场表演。
4. 意外事件
在“备战备荒”游戏中,突然宣布因为意外事件而改变规则,检验和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5. 生涯人物访谈
每个小组自行查找资料,确定并联系好访谈人物。在正式访谈之前要求提交访谈提纲,由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6. 现场答辩
分小组进行生涯人物访谈的现场答辩时,将会场组织工作交给学生。开场时老师介绍答辩规则和注意事项,此后只作为旁观者倾听。答辩会取得圆满成功,学生表现个个精彩,且没有超时。
7. 撰写生涯规划书
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让学生全面梳理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促进学生思考自己的发展。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意义
《事业与人生》课程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出发,认真剖析每个独特的个体,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他人经验、社会观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修课之后开始具备正确职业意识,在做出选择和判断时,会通过职业兴趣、性格、价值观和能力等维度来剖析自我,通过探索外部世界的方式分析,并利用适当的工具帮助决策,做到对自己负责,并进而实现对社会负责。学生在社会实践的环节中,学会团队合作,并至少深入地了解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对社会和职场做出基于自身考虑的分析,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独立决策等核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有助于他们求职,更有助于他们实现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曾有一名学生很想学医学,但因为父母反对一直犹豫不决,为此很苦恼,通过课程学习和探索,最终下定决心转专业,并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成功取得父母的支持,最终如愿以偿。
此外,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课程中也力求将多种能力培养融入课程。一般来说,人的能力分为三种:专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可迁移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来自日常的课程学习,而对自我管理能力和可迁移能力,几乎没有课程特别设计,但正是这两种能力往往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事业发展的走向。在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中后两种能力的训练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被融入到每堂课中。在北京大学教务部组织的课程评估中,本课程取得了总平均93.6 的好成绩,有学生留言说,课程“联系实际,给我们很大的收获”、既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又能锻炼团队合作意识”。
开设正式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几场生涯规划报告和讲座无法取代的。而根据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专业的差异,采用院系开课、小班教学模式的生涯规划课程是最有成效的形式。当大学生们对自身思考得比较清楚,有困惑知道如何排解时,必将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和科研之中。
浅谈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篇5
摘 要:社会就业压力大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大困境,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解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有效办法,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各高校的重点发展项目。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创新创业意识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背景、含义及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的背景。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1908年“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针对大量年轻人失业提出的“职业咨询”概念,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源于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提出的就业指导。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最初是由翻译别国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着作等开始发展的。在20世纪,我国专家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持续增多。
近几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下达了大量辅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表明各高校为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调整教育课程设置,开设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成为我国目前各高校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主要任务。
2.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对一个人主客观条件如兴趣、特长、能力、时代环境等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出最适合其的行业倾向及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科学目标,对其自身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系统地计划过程。通过这个方案计划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有效的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3.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特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准确的方向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发展目标为指向标,设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详细计划。让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明确的方向和职业发展道路,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潜在价值,将自己的综合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比并综合分析,增加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提高未来求职就业时成功的几率。
二、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职面临这巨大的竞争力。求职岗位供给和需求失衡不对等的情况下而自主创业作为一条能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是目前高校教育中加强推广的教育项目之一。而就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情况而言,大学生真正选择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作为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却少之又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还存在的很多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缺乏敢于拼搏的勇气,对自己缺乏自信。不敢面对创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其次,大学生缺乏支持自身自主创业的专业知识与创业能力。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对创业仅限于书本上的概念,而缺乏现实中的实践经验,以至于大学生的创业想法与实际的创业实施的对接相差甚远。而近年来,许多高校引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实践促成学生自主创业,而实际上培养大学生实行自主创业的结果仍是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首先,当前社会中,坚持素质教育一直只是个很响亮的口号,而实际上,应试教育才是目前国内教育的根本形式。学生在校学习知识为了应试,且学生迫于应试压力,只能将大量的精力时间花费在做各种真题和模拟题中,而忽视了学动手实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们的习惯于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但是在动手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上十分欠缺。习惯使然,大学生在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时,会倾向于理论上的学习,而缺乏实际上应有的创新创业意识。其次,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很多家长眼里,只有学习才有出路。家长为了让孩子专心于学习,为孩子包办一切,导致孩子在很多生活能力上都有所欠缺。除此之外,家长不断地为孩子们灌输他们认为的好前程的思想——寻求稳定安稳工作。家长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自身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孩子创新创业意识的培育。学生长时间接受这种熏陶导致学生自身对创新创业意识的缺乏。
2.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坚定。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创业人才。但往往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下,而今的大学生在意志上不够坚定,家长们给予孩子的过度保护,让孩子们抗打击能力上不够强大。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时,他们面对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磨难,一直生存在父母的保护伞下的他们极易产生退避心理。更甚者,在创新创业初期计划阶段,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困难或是父母的不赞成,便让他们放弃了创新创业的想法。
3.个人发展缺乏计划性。高校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一味地接受知识的授予,遵循着家长和学校要求而成长。进入大学后,对于自己的人生发展缺少目标、缺少计划,在意识上依旧处于被动状态。而在就业创业时,没有计划性的学生一味盲目地参与,没有明确的规划,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在时间和实际发展的把握上,缺少科学合理的安排,以致就业创业的最终失败。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益于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确定自己威力职业发展道路。而创新创业是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紧密联系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有着重大作用。
1.心理调节。首先,职业生涯规划,究其根本,实质上属于心理学中的一部分。这是个学生自我认识并助力学生自我发展,个性塑造的过程。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大学的课程当中。让各高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明确自己定位。并且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培养一种创新创业意识,树立创新创业精神。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被他人认可是大学生自信心最大的源泉。职业规划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一步。在创业之前通过职业规划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融合创业教育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明确创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学生职业选择时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创新创业目标,进行创新创业意识上的塑造。确定正确的创业目标是成功创业的关键因素。在创业教育中通过理性的思考、科学的分析和职业发展的认知是确立创业目标关键流程。各高校的大学生都处于学生就业上岗的准备阶段。在大学期间通过校内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帮助大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明确职业定位,辨明创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确立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并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3.提升个人竞争力。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如若想在这职业竞争的狂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根据自身的职业目标规划好自身的职业计划。有目标、有规划地进行行动。跟着制定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地、有计划地行动,逐渐累积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增强职业技能。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专注于自己的优势并且实际所需适时地、不断地发展自己,在关键时刻更好的安排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由此个人竞争力也得到增加。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使我国目前一项重任,各高校都在积极落实这项任务。而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坚定等。而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及客观因素挖掘自身潜能,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大学生通过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根据学生个性明确学生自身的创业目标及日后的发展方向,完善就业前准备。并帮助学生对自我、客观环境等进行正确的评估,在内心素质方面进行强化和调节。由此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并避免了创新创业中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不坚定。
参考文献:
[1]胡涵锦.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的调研及对策.东华大学学报,2011(3).
[2]万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硕士学位论文,2008.
[3]蒋琴雅.创业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职业圈,2007(24).
[4]桂南岭.论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5.
[5]刘景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VOL2(3).
[6]党瑛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对策分析.华章,2011(14).
[7]张正华.试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生涯规划,2011(13).
【浅谈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文章:
如何做好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03-12
浅谈如何做好读书笔记03-14
浅谈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08-15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安全教育09-12
浅谈企业员工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09-05
浅谈建设单位如何做好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08-03
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