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护理学双语教学模式

时间:2024-08-02 04:26:58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地方高校护理学双语教学模式

  导语:现有护理专业专职教师多为硕士学历,部分为本科学历,一部分为临床医师承担护理专业课程,英语水平多为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而且对双语教学理解不深,对双语教学的开展自信不足。

地方高校护理学双语教学模式

  一、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作为高校教育应对高教国际化进程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把本国的高等教育工作放在国际大背景之下不断追求卓越的发展进程,近十年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目为适应新时期教育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2015年1月,教育部国际司发文对截至2016年底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合格性评估。对构建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办学机制提供了有力保障。内蒙古民族大学为地方性高校,内蒙古民族大学与美国乔治亚州托马斯大学护理学专业展开合作办学始于2013年,并顺利通过了2015年的国家评估。合作办学以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同时,面对学校实际,难免存在现实亟待提高和改进的教学难题。因此,笔者通过对所在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中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问题分析,剖析如何实现真正意义有成效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现合作双方人才培养的无缝式、阶梯式良性对接。

  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必然性

  第一,社会发展国际化进程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国际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知识和人才的跨国交流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性趋势。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扎实的技术能力,而且应该有跨文化、跨国界、跨语言应用专业技能实现社会价值的能力,实现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可以实现双语交流时,第二语言的应用不只是交流工具,更是一项专业技能。在中国用于双语教学的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1]。

  第二,国家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国家教育部在“教高[2001]4号”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双语教学”,提出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教高[2002]152号”中进一步把双语教学作为重要项目列入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此,全国各大高校对专业的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学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了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第三,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学校护理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实行的4+0模式。培养方案由中美双方共同制订,多数课程的授课采用英文教材和双语教学,由中美教师联合执教。培养的学生应具备流利的英语沟通能力,能在各类国际化医疗机构、国内涉外各级医疗单位和各级卫生教育单位从事临床护理、管理、教学研究工作的优秀护理人才。因此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是人才培养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的关键。

  第四,高校教学改革的先行之路。中外合作办学已然为中国高等教育进行国际间交流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合作办学势必推动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改革,而其贯穿其中的基础和生命线为教学真正意义的双语化。

  三、地方高校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问题分析

  第一,盲目搬照,缺乏区域特征性教学模式与机制。双语教学始于国外,近十几年在中国教育中实行,在学校各方条件还不满足的条件下,仅仅为响应政策、完成任务而开展。直接套用国外和国内其他知名高校双语教学理论和方法,脱离本国国情、学校实际,未形成辩证的、创新的双语教学机制。

  第二,经费支持与激励机制不足甚是缺失。中外合作办学下的专业课双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双语教学,不简单是专业英语的传授,还应深入教育理念、人才培养、跨文化差异等各种多元化的内化和渗透。难度大、任务重,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导向,如科研立题、教改项目等,但并无专项的针对性的经费模块。另外,在比起传统教学对教师的高要求下,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难以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

  第三,护理专业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匮乏。现有护理专业专职教师多为硕士学历,部分为本科学历,一部分为临床医师承担护理专业课程,英语水平多为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而且对双语教学理解不深,对双语教学的开展自信不足。而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具备专业学科知识和专业教学技能,还要熟练地使用汉语和外语进行教学。

  第四,学生影响双语教学高质量进行的诸多因素。学生是双语教学实施的客体,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的因素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护理学中外合作班的学生生源为二本C类学生,且为文理兼招,学生入学英语单科成绩无单设分数线,总体英语成绩较低。学生对合作办学项目并无过多了解,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较少,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如上诸多原因都是制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第五,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开展的时机和科目及教材的选择的盲目性。在入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内涵讲解较具体,学生认同专业课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但教学中开设专业课双语教学多在大学二年级开设,接着学生讲进行全外教全英文教材专业课授课。之前未有相应的过度,之后未有知识的深度积累,就进入全英文授课,着实没有成效。

  在课程上,直接从最核心的《基础护理学》课程开始,导致学生陷入专业知识和英文内容轻重混淆的误区,降低教学效果。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手段,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同于简单的双语教学,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下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应该是从教材到课堂讲授到讨论均采用目的语言。而学校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的教学选用教材和非双语教学的教材一样,无特异性。

  第六,师生双语教学理念的滞后性。在国际合作办学背景下,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与国外的先进的教学相对接是教师应该思考和积极应对的问题。

  由于地区高校信息接受度相对较慢,与外界联系相对较少、教师的层次水平与知名高校相比相对较低,接受新鲜思想和理念的自我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上并未深入研究专业课双语教学对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另外,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只觉得学几个专业的单词就可以了,而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任务要求学生能接触到专业外语场景时能自然的拥外语进行思维。

  四、基于地区高校固有特征护理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改进措施探讨

  第一,正确认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护理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性、多元化是其主要特征。在此教师首先应具备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主要以第二语言为教学语言,完成非语言教学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双语教学的正确认识不仅仅是授课教师,也包括学校的教学教务部门。实现双语教学的良性运作,质量保证体系必须建立,实现政策导向的有章可循。

  第二,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授课学期和所授科目。建议专业双语教学的授课时期可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设专业课的时候就开始,经过一年半的积累,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有足够量的积累后,更好的迎接接下来合作办学外方的外教全英授课,对接难度降低。在所授科目数量上建议少而精,课程性质选择上建议先从专业选修课开始,循序渐进,阶梯式过渡到专业必修课程上。

  第三,加强专业课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师资本来要求就高,不仅专业知识精通,更重要的是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熟练。护理学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又相对较少。

  建议可以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外方优质的师资资源。在外方来我校讲授全英专业课程时,可选派相关教师以助教的形式进行随堂听课,不仅提高专业英语能力,而且可以学习外方先进的教学方法。还可通过在职培训或出国培训的形式,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为实现双语教学的短期成效,可聘用外校优秀双语教学人才为其授课。

  第四,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的选用。中外合作办学和普通的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不同,教材的选材上因结合培养目标,鉴于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相对不高的客观实际,不介意直接选用纯英语原版教材,建议结合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翻译教材,或组织教学团队自编教材。编写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双语教材。

  第五,学生生源质量的适度把控。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受益,生源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5]。建议在学生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划线,至少在95以上。必要时可对其英语听说能力做专项考核。对于文理兼招的情况下应文科理科再单独划线,建议文科高于理科至少5分。另外在报考志愿上应对护理学中外合作专业教学模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解释,避免因学生不知下的盲目选择导致入学后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消极影响。

  五、结束语

  本文以内蒙古民族大学地方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为例,对其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的面临的难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旨在使地方高校能认识到选择适合的双语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分阶段逐步过渡、循序渐进,最终实现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良性目标。

【地方高校护理学双语教学模式】相关文章:

高校双语播音主持教学模式探讨的论文12-18

双语教学模式的利与弊论文03-02

试论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12-04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讨11-14

谈谈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创新03-06

就学前双语教育浅谈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12-04

谈谈双语教学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03-05

试析对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全面思考01-15

浅议高校工商管理教学模式02-22

我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现状及发展模式探讨11-2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