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时间:2020-10-24 12:59:29 硕士论文 我要投稿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通过积极心理学视阈探微发现,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情感情绪以及自身内在的认知结构。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摘要:以立德树人为服务标准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学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课程。但由于一些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一直较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在找出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共性基础上,对应用积极心理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探索。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心理学;实效性

  一、前言

  积极心理学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发起,其核心宗旨是引导心理学家用一种欣赏的、开放的眼光来看待普通人的品质与潜力,即研究人的品质和潜力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该心理学提出后受到了各国多个领域的高度关注与研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

  如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以引导心理学家以一种欣赏眼光看待普通人,致力于研究人固有的优秀品质与潜力。而思想政治教育旨在立德树人,对教育对象的准确把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实质上是受教育对象个人心理认知与变化的一个过程,其实践效果与个人心理需求和认知结构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可以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对象个体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来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高低。

  从这一层面分析不难发现,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存在着许多共性的,主要体现在:接受性、主体性、生活化、创新性等几方面[1]。接受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对教育对象的.认知结构和心理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包括情感情绪需求。因为情绪情感是对教育对象心理变化的客观反映,伴随着人认知过程而产生和变化。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积极的情绪,乐观的情感态度对教育对象接受教育内容具有积极作用、催化作用,促进教育对象内在认知过程有效发展。生活化,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所承载的知识文化在学生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化,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衔接起来,让知识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指导。即将一切积极因素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三、利用积极心理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积极人格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人格形成于、发展于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受社会环境、人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共同影响,即在这三个因素的相互影响过程中人格逐渐形成。这种形成机制为积极人格、良好人格的养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有效的方法[2]。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积极心理学,通过重视与加强对学生积极行为、良好行为的引导与发展,重视良好社会环境的构建,让学生在积极行为与良好社会环境中逐渐树立起积极的人格品质,养成乐观向上的态度,对达到立德树人目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营造积极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巨大。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存在消极与积极两股力量的,当学生内心深处存在的消极与积极两股力量的原有平衡被打破时,就需要有新的力量来重新建立平衡,而这一新力量的来源就是外部环境[3]。所以,积极心理学非常注重外部环境的营造,认为积极的外部环境可以不断的向人们内心深处注入新的、积极的能量。从环境角度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应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营造和谐的环境空间,不仅包括校园环境、课堂环境,同时还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即尽可能为学生所接触到的每种环境提供积极的因素,营造积极的氛围,让积极的环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在快乐中接受教育。

  (三)强化积极体验

  情感情绪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内在的心理体验,当出现某种情绪、情感时,这种心理体验就会转化为一种内在能量,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容易让人产生积极的思想,做出积极的行为,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显然具有巨大的正向推动作用。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应强化学生对积极情绪、情感的体验,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内容趣味性、丰富性,提高教学方法灵活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与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情绪。学生在积极情绪的心理体验下往往会以主动的、积极的行为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4]。考虑到情绪具有强度(动态的、情景化的、有程度强弱之分)和方向性(乐观积极的与消极攻击的两个极性相反的方向),强度决定了情绪对人行为影响的程度,而方向性则决定了情绪让人产生了某种行为,或积极行为,或消极行为,或防御行为等等,因而对于积极情绪的激发应对强度与方向性进行合理把握。

  四、总结

  通过积极心理学视阈探微发现,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情感情绪以及自身内在的认知结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积极心理学指引,通过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树立积极的人格品质,在实践教学中实效性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我国应加强对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佩.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6.

  [2]伊文婷.信仰导引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J].闽江学院学报,2014,01:125-128.

  [3]丛建伟.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09:79-82.

  [4]牛雅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01:10-12.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相关文章:

1.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论文

2.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论文

3.市场经济视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论文

5.探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6.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论文

7.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论文

8.简析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