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高校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5 12:43:15 外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外语类高校教育论文

  1研究目的和问题

外语类高校教育论文

  此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实施的功效进行研究,为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提供借鉴。本文探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功能认知如何;(2)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如何;(3)学生在通识教育中的参与度如何;(4)通识教育的效果如何。

  2研究方法

  2.1问卷开发

  本研究采取问卷法进行调查,共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其中,问卷开发涉及前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进行问卷维度的开发、问题的编纂与整理。最终确定的问卷初稿主要包括以下维度:(1)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组成的合理性;(2)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授的合理性;(3)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效果。第二阶段进行问卷的反复商讨和修正。问卷的核心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功能认知;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学生参与通识教育的效果。这四个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且都有详细的答题要求说明,主要采取六级和五级量表。

  2.2研究对象以及抽样方法

  第三阶段为正式调查阶段。外语类高校参考国内外知名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发挥区域与国外研究的优势,结合该校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分为三大阶段(通识基础、通识核心和通识进阶)和五大模块(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传承、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流、自然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自我与人生)。基于所有学院的学生都必须选修通识教育课程,本次调查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取三个学院,即英语教育学院、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和东语学院。每个学院抽取2~4个班级。

  3数据结果分析及讨论

  3.1问卷回收与学生的背景

  本次调查共发放250份问卷,全部回收,有效问卷为248份。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包括英语教育学院的英语教育专业4个班,共111人;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的日语复语专业3个班,共84人;东语学院的印地语专业2个班,共53人。

  3.2学生对通识教育功能的认知程度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超过52.4%的学生对学校通识教育的总体宣传表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尤其是对学校通识教育宣传方式的不满意程度超过了56.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外语类高校的通识教育还处于探索和不断构建的阶段,譬如网站建设等正在逐步完善。超过78.2%的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四个预期目标表示比较同意、同意或完全同意。其中,对“拓宽视野”这一目标的同意度高达95.6%,“健全人格”也达到75.8%。由此可见,从学生个人对通识教育的认知来看,通识教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很大助益。

  3.3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对选课数量、资源支持、课程质量和对实现的学习目标不太满意、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特别是对选课方式不太满意的学生占所有回复问卷学生的84.7%。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外语类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的选课方式过于单一,目前仅是网上选课这一方式,而且选课时间较紧,学生无法及时选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此外,有36.4%的被调查学生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总体不太满意、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主要体现在教学情感投入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两方面。这是因为学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时间过短,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各种体系,教师也没有完全把握通识教育的实质,仍然使用专业课的教授方式,主要聚焦于理论教授,而忽视与实践相结合。

  3.4学生通识教育课的学习参与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学生的总体参与度还不是很高,偶尔、经常或者总是参与到通识教育课堂中来的学生共占51.8%,而另一半学生很少或者从不参与。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是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完成课程任务、课堂讨论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其比例均超过60%;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建议及在课堂汇报和展示这两方面的参与度也达到了一半以上。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通过点名、提问、加入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或者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等。学生为了拿到学分或者其他原因都必须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教师应该着眼于尝试运用其他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5学生对通识教育课常用评估方法的评价

  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评估方法是课程学期论文、期末考试和出勤率,使用频率均高达80%以上。从调查结果来看,出勤是教师用来评估学生通识教育课程学习效果的一种主要的方式,使用频率高达94%,这实际上是不合适的。采用出勤来考察评估学生的学习只是考量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态度,而并没有真正达到评估学习的效果和目的。此外,课外实践和小组项目评估的方式很少或者从来不用,尤其是课外实践,45.2%的学生认为教师从来没有使用过。由此可见,目前外语类高校评估通识教育的方法还是比较传统和单一的。

  3.6学生对通识教育效果的评价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学生对学校通识教育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满意或者非常满意。但是有51.6%的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所达到预期效果的评价不太满意、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有一定关系。总体来说,通识教育对学生的各方面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较突出的两方面是:扩大知识面及了解更多领域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和陶冶人文精神。在这两方面,学生的满意度高达80%以上。在提高跨学科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更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丰富社会认知和帮助日后就业这三方面,学生的满意度全部超过50%。由此可见,学生对于通识教育基本上是满意的,认为其可以提高他们的能力。

  4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的功效是显而易见的,大部分学生的总体能力在接受通识教育后都有提升,特别是在常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知识、国际理解能力、拓宽视野和认知能力这五方面。通识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由于学校宣传不到位而对通识教育的功能认知较低;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较低;通识教育的评估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课程学期论文、期末考试和出勤率上,缺少课外实践和小组项目等活动。因此,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通识教育在外语类高校更好地开展已刻不容缓。第一,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完善。沟通文理是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笔者发现,在外语类高校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几乎都是文科课程,鲜有理科课程。学校可开设科技英语等课程来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将科技和语言融合,增强学生理科方面的知识。第二,需要更加明确通识教育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知程度。在此次调查中,多半学生对学校通识教育的宣传表示不满,对通识教育学习成果的具体内涵不够明确。对此,学校除了在学生刚入学时做好通识教育的宣传工作,如发放通识教育手册、张贴海报等,还应该完善网络系统,增开通识教育课程宣传讲座,使学生真正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增强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知程度。第三,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讨论、讲授是其基本教学方式。因此,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来营造有利于通识教育的大学文化氛围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协同教学的运用,它是一门科目可由多位老师共同教授的方式,每位老师仅负责课程的一个模块或领域。这样,就能够有效达到协同教学,教师各施所长,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四,学校应鼓励多元化的通识教育评估方法。评估应具体量化为评估细则,应包含学生项目活动、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能力等综合表现,切实做到从知、情、意、行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估。在评估结束后,应重视评估结果的应用,要充分利用评估结果改善通识教育教学。

【外语类高校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11-03

高校政治教育论文11-03

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03-25

将地方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论文03-21

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的推动作用论文03-25

高校生态伦理实践教育探究论文提纲03-10

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综述的论文(通用5篇)04-24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论文(精选5篇)04-07

关于教育论文的论文09-29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论文(精选11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