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旅游业外语人才的培养论文
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相对发达,风景秀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大的国际形势再加上自身的有利条件,促使山东省涉外旅游业蓬勃发展,所以旅游翻译人才尤其是境内涉外导游和境外双语乃至多语导游的需求量将急剧增长。
在山东省,旅游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高校教育;二是社会培训。传统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至少存在以下三种缺陷:
1没有明确的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绝大多数高校翻译依然是隶属于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方向或甚至只是一门课程,无论从课程数量和种类来说都远不能满足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求,没有明确培养目标应该是制约翻译人才培养的关键。
2翻译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山东省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仍以“专业外语”模式为主,翻译专业与其他外语语言文学专业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上没有明显区别,而翻译人才就业的领域是具体多样的,如“金融”、“外贸”、“旅游”、“文秘”、“文化传媒”等,因而,缺少独特的翻译人才培养特色,是造成翻译专业学生工作难找和实用型翻译人才难求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翻译人才培养应由“单一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
3翻译教学滞后于社会的翻译实践,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单一,教材多倾向于文学题材,教学方法仍以规定性为主,翻译标准机械。而当学生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应用题材时便会束手无策。所以,翻译教学亟待调整与改革。
笔者调查了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的19所较为有名的外语培训学校(中心),包括新东方学校、扬格(赛思)外语学校、英孚外语培训中心等,其中15所均称有翻译培训班,但无一例外都是针对翻译资格证过级考试的,即以某一本教材为依托,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没有一个是根据市场需求针对某一领域进行翻译培训的,这无疑只不过是高校教育的浓缩版本。据笔者了解,新东方(北京)学校已经有了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级翻译培训理念(虽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得以贯彻执行还不得而知),但在山东省各培训中心,连这样的培训理念都很匮乏,更不用说进行针对性应用型外语翻译人才培训实践。
在经济大潮和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人才的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导入真实的翻译任务,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而不能始终停留在脱离实际、以教师提供参考译文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模式上。改革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理应走在前面。
1学校培养模式的改革
首先,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打造不同高校的特色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借鉴中国香港各个高校的翻译专业建设。据报道,中国香港浸会大学、城市大学、中文大学、岭南大学、理工大学等各高校的翻译培养目标各有所异,比如浸会大学以培养传媒翻译为主;城市大学以法律翻译和科技翻译见长;中文大学以计算机翻译为两年制研究生班的主攻方向;岭南大学侧重文学文化翻译;而理工大学却注重非文学翻译项目如法律翻译、商务翻译等。(庄智象,2007)中国香港的翻译专业建设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根据山东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山东省高校情况,针对地方特点培养本地急需的旅游翻译人才。比如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是我们重点打造的蓝色经济区,省会城市济南以“泉”著称,孔子故乡曲阜享誉全球,这些城市的高校可以结合本地区域旅游特点,设置“旅游翻译”专业,培养一批精而专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此外,各个高校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利用本校的强势学科,与翻译教学相结合,打造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的翻译人才。比如山东旅游学院及各高校的旅游院系可以结合本校或本系的强势学科,结合地域、学校特色和其他学科、专业方向的师资、办学条件等实际状况,因校因系制宜,开设特色翻译课,比如“山东旅游翻译”,充分体现旅游与翻译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各个高校的特色,培养出精品翻译人才。其次,要根据市场需求,准确定位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翻译人才的培养要具有针对性,必须对翻译行业、翻译市场做充分调研,了解翻译人才的需求种类、数量及程度。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机制。另外目标的制定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对那些有“潜在需求”的翻译人才也要给予充分的考虑。例如,从语种的专业结构规划看,注重冷热语种搭配,形成“双语”甚至“多语”导游与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这两种途径一方面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人才结构。再次,在教学方法上,构建以培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在传统的翻译课上,教师侧重照本宣科的技巧讲解,学生练习脱离实际,现成的参考译文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语言学习尤其是翻译培训不再仅仅是“学术”性的追求,译品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翻译的服务作用与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因此,应提倡翻译教学的多样化。比如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求,选择课程内容与材料;多进行情景模拟或实训这样的实践教学,通过社会调查或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方法检验用人单位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评价,以此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
2翻译培训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深入发展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需求与日俱增,据新网报道,全国翻译人才的缺口已高达90%,在这种情况下,仅靠高校培养恐难解燃眉之急,快速高效的翻译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旅游翻译人才培训可以采取专业机构短期培训、校企联合培训、社会机构培训等多种方式。比如北京外交学院英语系每年定期举办或脱产或业余的口译培训。该培训班以提高学员的实际翻译能力尤其是口译能力为主,学员经过集中上课和课后练习等集中强化训练,能够迅速掌握各种实用性较强的翻译技巧,学员普遍反映经过培训,翻译技能有了很大提高;校企联合指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实行校企共建、共管的合作模式,整合双方优势互补资源。比如旅行社选择一所相关院校或培训中心作为其员工的培训基地,由院校为旅行社提供长期的职业培训,而院校从中获得资助或一定的培训收入;社会培训机构也应转变培训理念,不仅仅拘泥于过级考试的应试培训,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从旅游局、旅行社等聘请行内专家或优秀导游为师资。
山东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快速发展的旅游经济需要与世界接轨,而正确全面认识旅游对翻译的要求,改进原有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建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把高校教育与短期培训有机结合,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翻译人才更是当务之急。(本文作者:刘艳梅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
【浅析旅游业外语人才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文秘人才就业能力分析及培养途径论文11-26
关于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论文03-16
谈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与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02-27
浅析高职人才的培养以及教学特点03-05
试论培养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的思考11-18
浅析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12-02
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11-14
浅析创新人才培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效益源泉论文02-19
浅析商务英语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1-1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