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12-11 10:50:07 外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言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但外语教学可以从儿童语言习得中获得不少有益的启示。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语言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之论文范文。

语言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指儿童随着发育成长而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自然而成功地获得母语的过程。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儿童,除非有生理疾病障碍,都能获得语言能力,尤其是言语能力。小孩掌握母语的过程是一种自然成熟的过程,只要有适当的语言环境,小孩无需要任何外在的力量和有意识地学习便可顺利地掌握母语。为此许多语言学家对母语的习得过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发现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将语言习得中的某些因素借鉴于外语学习,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要解决好“借鉴”问题,首先应分析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之间的本质差异,把握好语言习得的一般规律和外语学习的特殊规律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探索外语教学应在哪些方面采取改进措施,是很有意义的。

  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本质差异

  1、语言习得的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1 环境方面(surroundings):

  儿童习得语言是在一个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他所面对的是一个习得语言的世界。习得过程中具有接触语言的广泛性,儿童可以从父母那里,从所有可能接触的人那里接受全方位语言输入,周围的一切都是儿童习得母语的真实语境,语言的输入(language imput)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儿童在多次重复的现实生活的真实语境中,逐渐习得了言语的能力,即与人交际的能力。所以母语习得的环境是整个社会,离开了这个社会环境就不存在习得的过程。

  1.2 认知方面(cognitive)

  儿童学习母语是一个学会用母语来认识周围世界,判断事物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会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儿童的母语习得过程往往是一种潜意识(subconscious)的认知活动,无论是学习过程本身(process),还是语言知识的获得都是无意识的。例如,儿童在习得"milk bottle"的过程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肚子饿了,想吃牛奶。”他只知道瓶子或杯子里面装的东西可以给他吃。儿童在习得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

  1.3 目的方面(purpose):

  语言习得是伴随着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进行的。在儿童母语习得之前,不可能对客观世界有很多的认知,由于儿童对客观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就成了习得母语直接而自然的能力。对每一客观事物的认知,都会对儿童带来满足,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既是出发点,又是目的所在。因此儿童习得母语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客观世界,并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儿童周围的人们与其说是在纠正他们的语言错误,还不如说是在纠正他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

  1.4 习得者主体的特征:

  母语习得的主体是儿童,好奇心与模仿能力(imitation)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生理上(包括大脑与发育器官)都处于发育时期,儿童出生时在知识上是一片空白,不存在其它任何干扰。

  2、外语学习的特征也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2.1 外语学习的环境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课堂教学往往是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学习外语的过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既要受到时间的限制,又要受到环境的制约。学习者的工作环境是一个本族语(mother tongue)的世界。他们只能从外语教材中,在教室里接受非本族语的输入。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语境不是真实的,而是虚拟的。学习外语过程,大多数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这是一个人为的受客观条件制约的语言环境,离开这一语境,又被淹没在本族语的汪洋大海中了。

  2.2 外语学习的认知过程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过程,学习者往往需要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认知手段,完成学习任务。其认知基础与母语习得的认知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前者是在认知了事物的基础上学习语言,而后者则是在语言习得中了解事物。

  2.3 学习外语的目的: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是都是有目的地进行着,即使是本能,也有一定的目的指向。儿童习得母语的目的是为了认知客观世界,而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门外语。诚然,外语学习者具体的学习目的虽有不同,他们共同的一点是为了掌握一门外语,所以其学习认知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已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了语言本身。

  2.4 学习者本身的特征:外语学习的主体是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外语学习一般都是在学习者母语习得已完成以后进行的。从生理方面来看,学习者掌握外语往往是在智力已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从心理功能来分析,学习者主体已经具备了感知能力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学习者在知识上已经具有了母语建构及表达习惯,从而对外语学习形成了一种语言的迁移(language transfer),已有的母语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对再掌握另一种语言会形成干扰。

  语言习得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尽管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但它们之间又有共性,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为学习掌握一种语言以达到交流与交际的目的,因为任何一种语言的最终目点在于交际(communication),在这一层次上,二者是完全统一的。另外,二者在各自的过程中也有重合的现象,习得中含有学习因素,学习中也会有习得因素, 学习的主体都是能习得语言能力的人。儿童之所以如此快,如此地道地习得母语,是因为他们有一种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与很强的求知欲望。客观环境与主体者内在的因素与母语的习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客观环境是可以不断改善和创造的,学习者内在的潜力也是可以不断调节和发挥的。因此,如果外语教育工作者能努力创造有利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外语学习的语境尽量接近于语言习得的语境;如果教师能充分调到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习者对外语抱有好感,对该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法感到新奇,感到学习外语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不断发现新鲜事物的过程,那么外语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语言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对于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他对自己所处的语言环境,有些是难以改变的,学习者往往必须到课堂听课,接受指定教师的语言指导,学习规定的教材,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通过各种外语考试等。语言环境的改善就落到了教育工作者以及学习管理部门肩上。

  教师对于语言环境改善的作为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在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师是学生直接的学习对象,教师的的教学用语是学习者最直观、最真实的语言输入。首先,教师的教学用语一定要贴近这门外语,善于模仿真实生活中不同环境,各种角色的语言语气特征,对语言的例示要贴近生活,形象生动。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把有限的课堂教学环境设计成各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例如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西方人“购物”时的语言及言语特征时,就可以把教室设计成一个真实的商场;讲授“打电话”时,就可把教室设计成为一个真实通电话的场所,让学习者在近似于习得的真实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其次,学习者手中的教材只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外语教师要将这套系统变为学生的言语能力,需要大量的创造性的工作,活化语言是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表现。课堂语言环境的改善同教师自身的外语水平也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不但应该掌握所教课程的内容,而且能较流利地、地道地用外语表达一切客观事物,用外语进行思想交流,如果达不到这一点,指望教师为学习者创造语言习得环境将是一句空话。所以,外语教师需要努力做到的是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又要提高自己的外语教学能力。此外,学校里各级管理部门应当竭力为外语学习者营造一个外语的氛围:齐全的外语教学设备,英语电台的开播,丰富的音像教学资料。英语角及各种英文书刊报纸,都能给学习者提供和改善语言实践的客观环境。试图创造一种完全等同于母语习得的语言自然环境,似乎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教育者的努力与教育管理部门的不断重视,尽可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外语学习虽说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学习过程,但在充满外语的氛围和语境中,也可以有类似习得的收获。

  2.2 学习者兴趣的培养:

  外语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许多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如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及策略差异、不同的原有基础、不同的学习目的等。但最为重要的却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有动力去投入到外语学习中去;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进行有效的外语教学。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兴趣不同于儿童语言习得过程 中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兴趣,而主要产生于自己目标的确定以及利用外语技能获取外来信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一位外国语言学家曾经说过,掌握一门外语就等于多了一双认识观察世界的眼睛。因此,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学外语的目的和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动机。其次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友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感到在学校里学习外语就如同在家里看电视小说一样愉快、兴奋。此外,改进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习者学习外语兴趣关键之一。学生对学习材料是否有兴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有兴趣,都会影响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学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对该学科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取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失去了兴趣就失去了动力。无论在母语习得过程中,还是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兴趣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结

  母语习得与外语学习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但外语教学可以从儿童语言习得中获得不少有益的启示。外语教学应从它们两者之间的共性着手,不断创造有利于语言学习的习得环境,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外语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Krashen,S.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bury House,1982.

  〔2〕 Pimsleur,P. The Psychology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1971.

  〔3〕 Richards,J. Classroom Language,What Sort? G.Ailen,1978.

  〔4〕 Wuzongjie,Readings for Applied Linguistic and Language Teaching,Zhejing Teachers' University,1998.

  〔5〕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 桂诗春.心理语言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7〕 谢之君.语言习得与教学语境创造外语界.1997.

【语言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相关文章:

试论中学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论文04-12

外语磨蚀研究下的高校外语教学启示优秀论文06-26

试论二语习得理论对日语语法教学的认识08-06

试论二语习得理论对日语语法教学的认识论文06-26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外语教学研究05-21

高校外语教学数字语音室应用研究06-11

外语教学语用失误的启发08-17

科技外语教学水平提升策略08-17

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论文06-25

谈谈科技外语教学水平提升策略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