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历史文化比较论文

时间:2020-06-28 13:29:27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中西方历史文化比较论文

  第1篇:中西方历史文化比较论文

中西方历史文化比较论文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居住的地球日益变得狭小,东西方的综合,不仅已经成为一种共同的口号,而且目前在处在稳步而顺利的实现过程当中。为了求得人类文化的共识和相互理解,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同样也得到的广泛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一、中西方文化在饮食结构上的差异

  汉族传统的饮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即五谷为主食,以蔬菜及少量鱼、肉、蛋奶、果品副食。汉族的传统饮料主要是茶和酒。汉族一般采用一日三餐制,城市居民多将晚餐、农村居民多将午餐作为三餐中的重点,饭菜比其两餐丰盛。汉族传统的饮食方式是共餐制,它体现了汉族传统伦理副道德中的群体精神。然而,对于西方的国家,膳食多数是一日四餐,即早饭、午饭、茶点和晚饭。在西方国家诸如英国,人们常吃的主菜是烤肉。此外,常见的菜肴是罐焖肉、炸鱼薯片等。西方国家的人们还酷爱饮酒,如威士忌酒就驰名世界。

  二、中西方文化在姓名与称谓上的差异

  汉族人的姓氏一般随父系,从字数上看,汉族之姓氏以单字为多,汉族人大多有小名和大名。汉族人的名绝不能和父亲等长辈相同,汉族人比较注重大名,不论是几个字,在字形、字音、特别是字义上有许多讲究。例如,字形搭配要匀称、协调,字音要清晰、响亮而且悦耳,字义力求富有吸引力,能给人以深刻印象。从字义表达上,主要有情景名、教诲名、期望名、祝愿名、志愿名等几大类型。对于西方的国家来说,姓名的排列既是姓在后名在前,姓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人名中间名姓。本人名也称教名,受法律承认的正式姓名。中间名的选择范围主要限于父母长辈或父母的亲朋好友的姓名,可以是母亲的姓,也可以是父亲或祖父的名,或者是父辈的好友或名人的名字。妇女在未婚时使用父亲的姓,结婚后改用丈夫的姓。在西方国家,由于姓名太长,书写起来麻烦,所以常常将姓前的名缩写。例如JohnStuartSmith,可缩写为J。S。SmithJohnS。Smith。

  三、中西方文化在社交礼仪的差异

  汉族人相见现有握手、问候等礼节。一般说来,男性相见时是彼此趋前握手,女性则多习惯于点头或微笑。男性与女性相见若行握手礼,则应由女性先伸出手来。若是初次见面,或在比较庄重的场合,晚辈对长辈还要行鞠躬礼。在行相见的同时,双方互致问候。现在最流行、最简单的问候语是“你好”或“早上好”、“晚上好”等。此外,有些词语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说出来不吉利,因而也属于禁忌话。例如:大年初一禁说“病”“穷”“霉”“败”“死”等。坐在船上禁说“翻”“沉”等。在西方的国家,在介绍两人相识时,应首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地位较低者介绍给地位较高者,将男子介绍给女子,不能将次序颠倒。介绍完毕,双手往往以握手表示愿意相识,但握手亦有讲究。一般是年长者、位高者和女子先握手,年轻者。位低者和男子即伸手相握,如果前者不先握手,后者不应冒昧强求。而应点头微笑致意。握手应用右手且要摘去手套,握手时应注视对方,与女士握手时使劲不能太大。在社交过程中处处体现女士优先的原则。拜访他人时,一定要事先预约,预约应当提前一定的时间,以便对方作出安排。一旦约定之后,必须准时赴约,迟到早到都是不礼貌的。

  四、中西方文化在服饰上的差异

  汉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是传统服饰。汉族传统服饰有三个总的特点长期得到传承。其一是等级区分。社会各阶层之间,人们的服饰不同。其二是常服和礼服之分。各种礼仪活动多有专用的礼服与日常生活所穿的常服明显不同。其三是服装样式宽大,裹衣博带,袖长腿宽。汉族的首饰:女性有各种簪子、耳环、项链、戒指、手镯、手链、足链等,而男性首饰多以戒指为主。对于西方的国家的人来说,衣服要力求美观,如男要平肩,女要束腰,衣服平整,裤线笔挺,既要突出优美的线条,又要掩盖身体的缺陷。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西方国家还保留了不少传统的服饰。例如,法院正式开庭时,法官仍然戴上假发,身穿法官黑袍;教堂做礼拜时,有的牧师要披上长袍等等。

  五、中西方在传统节日上的差异

  汉族的传统节日约有150个,但最为重要的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是中国最历史、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以辞旧迎新、庆祝祝福为主题的综合性大节。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此夜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上元节。清明节在公历4月5日前后,因“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得名。端午节是夏季最重要的汉族传统节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秋节是秋季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由于此夜月亮明倍于常时,成了团圆的象征,又称团圆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故又名重九节。古以九为阳数,重九故称重阳。而西方国家,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愚人节、圣灵降临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都是重要的节日。圣诞节即耶稣诞生的日子,是所有信奉基督教的国家最重大的节日。2月4日为情人节,4月1日为愚人节、母亲节为5月的第二个星期、父亲节为6月的第三个星期。

  六、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

  汉族没有全民族一致信仰的完全意义上的宗教。汉代以后,儒学曾经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为汉族社会各个阶层所普遍接受和信奉。但儒学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宗教。当前,从宗教信仰的情况来看,是道教、佛教、天主教、新教诸教并立,各有一部分汉族信徒。汉族产生的完全意义上的宗教是道教,形成于东汉末年都魏晋南北朝时期。除道教外,汉族还有一部分人信仰佛教、基督教等外来的宗教。西方国家的公民均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所以西方国家的宗教信仰复杂多样,世界各大宗教,各种教派应有尽有。各种宗教信仰享有大致平等的地位,基本不存在宗教歧视。但总体上看,英语诸民族最主要的信仰仍是广义上的基督教。圣公会不仅是英国的国教,而且也是基督教新教三大派别之一。其中两派为路德教和加尔文教。

  七、中西方文化在迷信与禁忌方面上的差异

  在中国,“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寓意为“正月里剃头,死舅舅。”“二月二剃龙头”寓意为一年中健康,人们生龙活虎。在春节期间,不能说“死”字,如果不慎将碗杯打碎,要说“岁岁平安”等等。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是黑猫主凶。尽管养猫养狗之风盛行,但一般不养黑猫。而马蹄铁则被认为是吉祥之物,如果谁在路上捡到马蹄铁,就一定会有好运降临。另外,碰撒了盐被认为是恶兆,预示要发生口角或与朋友断交。打破镜子更是凶兆。即使家中不死人起码也要七年不顺。在禁忌方面,13被认为是不祥的数字,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开。星期五同样也被视为不祥的数字,此外,一根火柴或打火机不能一次点燃三支烟,认为这样会给第三人带来不幸。不要打听他人的隐私。

  总之,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不能光注重语言的教授,更应该融入中西方文化的了解,这样才能对中西方的语言文化有更全面的领悟。

  第2篇:中西方历史文化比较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的文学交流更为频繁,但中西方文学在结合过程中,却始终受到着文化及审美差异的阻碍作用,中西方文学中的文化比较在文学演变进程中更为明显,当今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汉语更为受到世界范围内重视,强化汉语的独特艺术魅力,需要充分吸取西方文化的语言特色内涵,并加以借鉴和应用。才能让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更具影响力,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学的发展进程。

  通过对中西文化历程的研究,我们能发现中西方文化具有重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受到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的影响。在中西方文学的审美取向方面,具有较大的神秘色彩,审美取向时时刻刻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却很少被关注。文学作为人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东西方文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都受到了文学作品的影响,文学这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极具民族色彩。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学也具有着独特的民族魅力。因此我们应当让传统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中西方文学的文化及比较研究,能够更为深刻的理解中国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并将汉语文学的特点加以展现,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汉语文学的魅力。

  一、中西方文学的开放比较

  文学能够表达出人们丰富的思想情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体现出极强的生命力。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国家并不能进行独立发展,中西方文学的关系更为密切,只有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高中国文学独特的艺术魅力。汉语的艺术特色也在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这也使得文学的土壤更为开放。只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在结合中更加开放,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文学由于受到语言、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并不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在以往的文学发展进程中,也并没有对西方文学理念进行结合。因此当代中国文学应当加强与西方文学的交流与结合,明确认识到西方文学的优缺点,并结合中国文学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此来丰富中国文化。

  二、中西方文学的多元比较

  中国的历史文化经历了长时间的传承,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巨大差异,也使得中西方文学特色也各不相同。中西方文学的结合需要将民族文化的差异进行理解,并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借鉴,才能更有效的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西方文学主要源自于古希腊,这片土地孕育了不朽的文化,也诞生出了许多优秀作家。西方文学作品通常会对勇敢、冒险的精神进行彰显,并带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西方文学作品的理解,需要对西方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观进行体现,才能更为全面真实的理解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丰富内涵。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应当对西方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并在明确认识到历史背景和审美观念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中表达出的思想情感进行体会。中国的文学发展历史悠久,并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独特的文学特色,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进程。丰富的文学内容直到今日,仍然被人所传颂。中西方文学都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为主要宗旨,但在风格和表现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不同之处,也正是对中西方文学多元之美的彰显。

  三、中西方文学的个性比较

  中西方文学在较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对于个人情感的表达方面,也更能体现出中西方文学的独特之处。文学作为极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位作家都会将作品展现出自我的个性,这种寻找个性的现象本身也是中西方文学的共同点。在中西方文学流传甚广的优秀作品中,虽然作品内容和体裁有所差别,但都具有着现实与理想的碰撞。中西方文学的精彩内容都得到了认可,但各具个性的艺术魅力,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享受,不仅能体现出中西方文学所共有的艺术气息,还包含着所处时代的艺术特色。

  四、中西方文学的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西方文化也得到了交流与结合,中西方文学也是如此,文学的发展进程更为重视开放和学习,单一的自我发展,会造成民族文化的枯竭和脱节。只有对外来文化进行充分的吸取和借鉴,才能丰富民族文化理念,促进民族文学的持续发展。中国的文学作品能够阅读和赏析得到深入的了解,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介绍。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国民族独具特色的人间之爱与地域风情,并且能让不同的人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不同的内心感受,这也表现出了文学作品丰富的艺术魅力。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虽然悠久,但内在体现的却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而理解西方文学作品也需要加强对西方文化的认知,进行更为广泛的阅读,从而让思想更为开放,才能更为深刻的理解西方文学作品。阅读西方文学作品,需要读者对于西方文化与审美取向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中西方文学。

  结语:

  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更应当重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背景以及审美取向,让文学作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推进中国文学的稳定发展。

【中西方历史文化比较论文】相关文章:

1.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论析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论文

2.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分析论文

3.蛇意象之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论文

4.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环境改造设计探究论文

5.异象角度下的中西方股票市场论文

6.关于古代中西方经济的差异及成因分析的论文

7.浅析索绪尔与胡塞尔语言哲学比较论文

8.孔子和柏拉图思想涵义比较分析论文

9.中西方体育哲学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