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时间:2020-10-09 16:02:39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基础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一、环境艺术设计基础构成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础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一)基础构成课程教学的现状

  对于基础构成课程,在教师和学生中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业内对基础课程的初级定位、僵化的教学内容方式、教学信息更新滞后等是导致教师认识观念狭窄、教学理念陈旧落伍、方法模式单一乏味的主要原因。信息更新滞后主要在于未进行专题研究和缺少院校之间的交流。往届学生对该课程对专业设计毫无帮助的消极反馈,以及遵从传统单一教学造成无趣乏味的课堂效果,都反过来影响到正在学习此课程学生的学习态度,导致他们从情感(态度)到行为(创作)上都在应付这门基础课。

  (二)传统基础构成教学存在的问题

  师生关系、教学理念及方法模式、教材使用等是相互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综合因素,下面从这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传统基础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为主,学为辅,少交集

  传统基础构成的授课方式的三大特点:一是“教为主”,以教师为主,教材为主,单一讲授为主,基本理论方法原则的内容为主;二是“学为辅”,以学生为辅,主动性为辅,思考为辅;三是“少交集”,在案例和创作分析、讲解过程中缺少课堂的讨论互动环节。

  2.顾大基,无针对,空衔接

  传统基础构成课程教学格局的三大特征:一是只兼顾整体设计类专业的共同基础;二是没有针对具体设计专业方向;三是基础与专业设计没有衔接。目前基础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可毫无变化地在任何相关设计专业进行授课,从视觉传达到环境艺术,从服装到建筑设计等专业都可适用,缺乏对本专业方向的有效启发与引导。

  3.重技法,轻创新,无活用

  传统基础构成课程教学方向的三大特征:一是过度强调对基本技法的一般把握;二是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三是理论方法停留在表面。绝大部分的基础构成课程训练内容仍旧是参考教材中具体的设计方法及技巧安排构成组合的形式,忽视实践过程中包含个性化符号语言的创造性潜能发掘。

  4.教材多,内容同,种类少

  基础构成课程教材的三个特点:一是艺术设计是出版数量最多的教材之一;二是大部分教材的内容与结构高度一致或只稍作修改;三是近几年构成内容出现了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光构成和动画构成,但大部分仍然是面对设计类专业的“共性”教材,针对某一专业的“特性”教材少之又少。

  二、环境艺术设计基础构成教学的新模式

  “效用指向、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综合性标准,成为课程结构新的依据及标准。单一的认知型课程结构将逐渐让位于强调整合化的课程结构与模式。”笔者根据在建筑设计专业的基础构成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方法原则。

  (一)以设计专业导向为主的教学计划安排

  设计专业在宏观上具有“艺术”的共性,在微观上不同的设计专业又必然有其独特的“特性”,因此教学计划应该兼顾整体,有的放矢。1.弹性的课时分配安排教学计划总框架依序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三部分组成,但这部分的课时划分可考虑具体设计专业的方向需求进行时间分配。如总课时为48学时,安排28学时在立体构成部分,因为三维空间与建筑设计专业紧密相关,而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部分的课时相对较少。2.明确的课题内容定位课题练习内容应结合构成内容、专业方向、创意思维这三方面来进行设计。课题练习内容是教师们经常会忽视的部分,现在普遍的构成作业题目布置是照搬教材课后练习,构成形式和表现手法单一雷同,课题内容被固化,缺少创新和专业导向启发。“任何一个构成课题的练习都是按照构成原理进行探讨、思考、启迪创意、开拓设计思维及造型能力培养的过程。”笔者在建筑设计专业的平面构成教学中以“现代都市”为课题练习,要求学生对现代都市进行个人解读并通过黑白灰构成图面形式去表达和呈现。这个课题设计是运用所学构成手法,对城市建筑整体“形”的印象或城市氛围的“意象”,进行整理、归纳、提炼的创意表达。教学内容组成部分和课题练习设计应该彼此紧密衔接,层层推进又环环相扣。与设计专业相关的平面、色彩、立体,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课题之间等诸多教学内容与环节的相互结合、推动、促进,使课程有序、有效地连贯和深入,避免学习断层的出现。在平面到色彩、二维到三维、构成和专业等关系处理时,要促使它们成为相互推进又彼此融合的链条关系。针对建筑设计专业,笔者设计了课题练习:“自由选择某一建筑设计图片,提取出基本形并进行黑白重构设计。”

  (二)学生掌舵与教师导航的课堂教学原则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应只是注重传统的“教”。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脱离传统“填鸭式”的“被动接受”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反思、调整、完善、总结等一系列“主动汲取”的实践环节,理性认清自己的学习进度,促进有效的自我发展。例如,教师把握建筑设计专业的`大方向,通过分解到每个课题内容设计、方案修正建议、分段总结点评等小方向中。授课过程中应给学生更多的关于课题主题的思想表达、创作手法、造型呈现等陈述需求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自己的创作作为一个课题内涵意义情感表达的外显作品,通过课堂表述作品这一环节也刺激学生们的深层创作表达欲。

  (三)概括可行性方案,隐性推动作业深度细化

  关注课题创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分别对学生初期、中期的创作稿进行阶段审评,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修改建议,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推动课题设计表现的深化程度。

  1.把握可行性方案建议的数量与程度

  给学生提出修改建议的方案数量最好控制在三四个,数目太少缺少比较思考,数目太多易造成思维混淆;此外教师最好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优先顺序的推荐。对学生进行方案表述时必须把握程度,既要明确大方向又要保留小细节,如创作手法、表现风格与主题思想的距离这样的大方向须阐明,点、线、面等造型元素详细安排的小细节可适度提示。此教学环节设计促使学生对方案进行比较,避免与主题内涵无关的构图造型,思考选择具体的修整方法。

  2.推动“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

  谨慎对待初稿及修改阶段,尊重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依其个性喜好进行启发、挖掘出新创意也是“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之一。结合性格特点,扬长避短,学生从毫不起眼的初稿提高到丰富饱满的完成稿,逐渐培养起对构成形态处理的兴趣和信心。灵活对待独特的个体思维表达,通过激发主动性、拓展灵感渠道的“个案施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照搬照抄的不良创作风气,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授课过程中遇到一个钟情于以小方块去进行构成创作的学生,初次构成作品表现零乱,经笔者提醒问题在于表现手法不妥而非创作元素,其随后创作提升很快,作品兼具个人色彩与艺术感染力。

  (四)重点课题班级总评,分段点评加强反思

  对专业起到推导作用的相关课题终稿,应在课堂进行阶段总结、整体评价。在学生个人作品阐述过程中,鼓励同学们参与评议,老师归纳总评。在不同设计思维的碰撞和激发下,让学生反思自己所处的位置及提升的程度,进一步审察终稿表现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法。公开认可创意佳、图案造型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励仍需改进的学生。

  三、结语

  总之,根据笔者总结的以“实践推动课程深化,理论搭方法奔专业”的基础构成改革教学的授课经验,在学生方案课堂修改这一环节会增加教师工作量,但对环境艺术设计基础构成课程的深化运用和设计专业导向的教学成效确实起到实际的推动作用。

【基础构成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论文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软件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3.市场需求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论文

4.环境艺术设计动漫游戏资源对教学的促进论文

5.设计课程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6.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7.浅谈基础会计教学论文

8.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