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4-06-21 10:27:48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

  摘要: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能够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知识的学习。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校园文化建设又可细分为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包括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特长的发挥,体现校园文化的本质内容,彰显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因此,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作用分析

  一、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偏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对一所高中来讲,要想体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兼顾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但是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许多学校领导人都将两者分割开来,将过多的精力放于物质文化建设上。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部分管理人员“好面子”,例如,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影响下,学校教学楼越盖越高,校园风景越来越美,操场越来越宽敞,设施越来越全面先进。不可否认的是,物质文化建设也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空间,但是如果仅仅侧重于物质文化建设,必然会导致学校发展的畸形。另外,物质文化建设见效快,成果明显,不需要积淀,这也是原因之一。

  2.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品位降低

  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相对浅薄,因此很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许多高中学校都实行半封闭式、封闭式管理,校内文化活动成为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但是通过调查国内许多高中文化活动发现,不少高中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缺乏充分的策划和考虑,文化活动的品味较低,不能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甚至部分文化活动存在严重的商业化和功利化倾向,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来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初衷相违背。

  二、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1.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以往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是关注高中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文化建设内容相对单一,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均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新课改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求突出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开展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教学文化建设时,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高中生可以在业余时间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参加篮球俱乐部、合唱团、书法兴趣班、演讲兴趣小组等,这样既能使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又可以掌握一技之长,这也是我们强调开展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2.彰显了校园特色、办学风格

  校园文化设施是指校园文化活动的物质承担者,包括活动场所和相关设备,它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结构性作用。校园文化设施代表着校园文化的硬件,是通体透明的校园文化窗口。这些设施深受校园精神的影响,也同样带着学校的个性特色,反映着特定的校园精神。例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在班级内开展趣味性的辩论赛,或是模仿古人进行文言文对话等形式的活动,在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人文环境。

  三、高中学校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风、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作为高中学校自身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影响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最终将影响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因此,加强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中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而语文教师可以在日常课程中不断融入其思想,加强高中生的思想精神文明建设。

  2.按照校园文化的本质要求开展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不仅为学校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为实现高中育人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学校的领导要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真正按照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去搞好校园文化活动。

  3.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网络有着极高的兴趣和热爱,在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时,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助于互联网、多媒体、手机等多种平台,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接受精神文化教育。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定期在群里推送一些关于精神文化建设的文章,学生在使用电脑、手机时,能够及时获取教师发布的信息,随时随地进行精神文化方面的学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作为高中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工,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将学生摆在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进而能够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自觉地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突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确保学生知识学习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志伟,刘旭光.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一个战略切入点[J].中国高等教育论坛,20xx(6):131-133.

  [2]张楠.艺术管理视野下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D].南京艺术学院,20xx.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2

  摘 要: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只有构建先进的、和谐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优秀校园文化,才能让大学生在校园里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要正确把握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构成,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校园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xx)03-0218-02

  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基地。大学的育人效果不仅取决于课程学习,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大学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浸染。在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中,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内在气质等方面的影响非常深远。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只有构建先进的、和谐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优秀校园文化,才能让学生在校园里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一、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构成

  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也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系统工程。推进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应用型大学质量立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般来说,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是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构成。

  二、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求知的场所,更是净化心灵、塑造品格的圣地,校园环境是应用型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直接体现。在大学的校园环境中,如果缺少了文化的滋养,就无法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精神品质及良好育人环境。富于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人文景观、完善的资源平台、过硬的教育设施是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应用型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文化,包括教学科研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规范条例、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要求,习惯、礼仪、校风、学风、系风和班风等。应用型大学的校园制度文化反映了此类大学的文化准则,它在发挥规范作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导向、调控和纪律训导。

  应用型大学也应加快章程建设,根据应用型大学的实际,推进依法、民主管理,形成依照章程管理学校的体制和氛围。

  3.校园的行为文化建设。应用型大学校园的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及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校园的行为文化能充分体现应用型大学的传统、底蕴、校园精神、校风、学风等。在当今时代,大学校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功利利己之风严重、诚信危机、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应用型大学校园中此类问题也非常突出。不少学生注重眼前的利益,希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收获到看得见、用得上的成果以利于毕业后派上用场,对于较为长远的信仰、精神追求的热情明显消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行为文化的建设,并以此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包含学术文化建设、社团文化建设、艺术文化建设等,这种正确的校园行为文化的引导会对校园中个体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极大的影响。

  4.校园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应用型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重点就是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富有生命力的校园精神能极大地提升师生对大学的认同感和精神归属感。校园精神是指大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校园精神具有导向、激励和凝聚的功能,可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精神,帮助大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家园,追求人格完善,激发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同时,校园精神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形成校园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基础。当前,社会文化“绑架了”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种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已经侵蚀了大学校园,急功近利与浮躁之风不同程度地存在,校园中的官气、商气等较为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鲜明清晰的校园精神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应用型大学,担负着服务地方、服务祖国的使命,应该建设有使命感和社会担当的校园精神文化。

  三、探索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大学阶段应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铸造品格为主要内容,人才培养以立德为先、立学为基。上海交大老校长唐文治曾提出,要成就“一等人才、一等事业、一等学问”,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等品行”。“一等品行”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爱国心、感恩心、责任心以及激情和梦想。这种五位一体的品格要求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非常重要,坚持把“爱国、感恩、责任、激情、梦想”作为品格塑造的.主题,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奋斗和服务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点,使学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广阔的眼界胸怀,成为真正有知识、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同时,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校园文化平台的育人性和化人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实践性和参与性,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内化于心、贴近于常、外化于行。最终将其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真正形成氛围和谐、精神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

  2.打造优质、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首先要立足办学特色,以特色构筑核心实力,打造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上就会自然而然向这个方向倾斜,这是由学科特性决定的。应用型大学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既要凸显此类大学的优势,强化严谨务实的校风、深化技术优势,同时也应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文底蕴。先进、浓郁的人文氛围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的补充、完善。鉴于此,应注重优化应用型大学的人文环境,筹建一批高品位的文化场所、加强文化环境建设的战略规划力度。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在《人文教育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的一文中阐述道:“只有人文与科学的最佳结合,才能不断创造出科学的奇迹。”科学与人文的有效结合才是培养一个和谐的人的有效途径。确实,没有一流的人文教育,就没有一流的大学。作为应用型大学更用有意识的打造优质的人文环境和氛围,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广阔的科学视野,深邃的智慧,更多地体味人性和情感。

  其次,虽为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但是图书馆资源建设应该更为综合多元,是包罗万象的。这样才能为师生搭建多元化的文化资源平台。图书馆资源建设应该是整个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特别是电子数据库资源的丰富、多元化的建设更应该得到重视。

  第三,重视应用型大学的校园网的作用。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网络传播,使校园网不仅成为大学生文化生活和思想教育的平台,也成为社会先进文化传播的新空间。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一,打造多姿多彩、兼容并蓄的社团文化。在校园中,学生自发组织的学生社团,是最有影响力也最具有活力的团体。应用型大学的社团可以包括各学科理论性的研究协会、各专业研究的协会、各种倡议的协会、各种公益型协会、各种文学艺术的协会以及各种体育休闲型的协会等等。社团活动不仅丰富和活跃着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而且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定位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中,学生会对社会、人生、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不断地提升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服务他人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二,开展主题校园文化节(如:学生音乐节、学生舞蹈节、学生戏剧节、学生电影节、学生科技节等)、大型辩论会、知识竞赛、书画展、纪念日的系列活动、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及报告会、大型植树活动、模特大赛、联谊舞会、时尚的校园舞台剧、主题多样的志愿者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校园氛围。

  第三,在学生中倡导阅读之风,打造读书文化,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推崇经典阅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分享会,使读书蔚然成风。不要说有些书读了没用,这个世界有许多书本来就与实用无关,而只为情趣存在。也不要说有些书离现实太远,其实它离你的理想很近。瑞士作家凯勒所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经典阅读不是“浅阅读”,是一个沉静与沉思的过程,在这沉思中,认识自己、体味生活、思考未来,健全的人格也因内心所思得到增值和完善。

  第四,针对应用型大学的特征,实施文化艺术提升计划,积极推进艺术进校园,可以与省内艺术机构团体建成共建单位,将省交响乐团、芭蕾舞团、京剧院等知名艺术团体引入校园演出,“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组织师生到省市艺术场馆欣赏高雅艺术,陶冶文化情操。

  4.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要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反映师生员工的心声,做到民主、广泛、适当,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创建学生主导校园文化的平台,建立校园文化评价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个“硬环境”。

  总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为社会提供技术人才支撑,是应用型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的浸润,很难想象它如何抵御功利诱惑、摒弃浮躁、有责任地服务社会。应用型大学应以立足于地方、立足于办学特色,因为有特色才能有作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同时建设真正能体现现代大学精神的应用型大学的校园文化,培育应用型特色人才,提升办学软实力,走质量立校、文化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也是现阶段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张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高校理论战线,20xx,(3):72-74.

  张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大学文化建设.求是,20xx,(9):47-49.

  陆岩。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高校理论战线,20xx,(2):25-28.

  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xx-05/16/c_23137903.htm

  杨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xx,(4):120—122.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3

  摘要: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对新时期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各高校已经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一、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得到改善。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逐步加强。三、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高校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也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探究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至关重要。

  1.高校物质文化建设过于强调形式,不能彰显精神文化内涵。有的高校把高校物质文化的建设和意义看成是建几栋漂亮的高楼,增添若干先进的硬件设施,津津乐道其数量、质量和外形。这种脱离了高校精神文化内涵,单纯的高校校园物质建设就失去了其文化建设的意义。

  2.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与时代特征不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理想观念多了些功利色彩。同样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并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身学历的提高而得到改善。一些学业优秀的学生缺乏爱心、责任心,更不用说社会责任感了。

  3.校园文化活动重形式轻内涵。当前,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多用于企业,厂家的校园宣传,分散了大学生的思维。现在一些高校文化活动主要以娱乐为主,层次较低,不能起到对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脱离。目前部分高校在校园建设中,只是单纯的进行大学物质、环境建设,离开了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使得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脱离,也使得校园自身的文化功能无法彰显。二是精神文化建设缺乏深层次研究。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精神的研究仅仅集中传统文化、校园自身文化等的研究上,路径较窄与实践结合不够,方法上不够创新,既没有与时代精神的发展相结合,又缺乏系统性、创新型。三是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力度不够。高校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校园文化活动仅仅停留在物质上是远远不够的,要发挥活动的引导性。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在物质、精神、文化活动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看出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由此,下面我们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提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对策。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一是创建宜人的校园环境,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第一,科学合理规划,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即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第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校园环境建设的要求,营造大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校园内各项建设始终都不能影响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高校还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注重自我特色的体现,将学校的办学特色,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和国家特有的民族特色融入到各个物质设施和场景中。第三,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要加大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运用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等,这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在课堂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学习手段,快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进行适合自己知识结构的创新实践活动。第四,加强校园网络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二是培育特色的校园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质。首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使我们的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品质、掌握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本领和丰富知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能够与祖国共同成长、与时代共同进步、与人民共同奋斗,这对于确保实施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高校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他们在政治上的判断力。

  其次,总结、整理和提炼高校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充实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无论高校建校时间长短,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和优秀传统文化,而高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就是要挖掘本校的自身特色,紧随时代先进文化发展的潮流,着眼于社会大局,传承和发挥学校传统与优势,发挥自身的潜力与特长,突出学校办学理念及在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师生立身行事上的个性体现。最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构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平台。第一,凝练精神,激励创新,发挥大学精神的指引作用。高校作为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承者,通过更新教育观念、价值观念、改变思维方式,实现文化的再生产。第二,转变理念,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发展。在教学中,高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第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服务管理理念。高校各级管理人员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便利条件。他们还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学生进行深入细微的思想教育工作,认真组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项活动。三是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广阔精神的成长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搭建广阔的平台,而且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第一,根据育人目标开展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素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首先着眼于积极举办学术科技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举办“电脑编程比赛”“物理建模大赛”“博客论坛”等,用这些符合科技发展潮流的活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为大学校园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第二,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影响。首先,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大学生的求知欲。其次,通过校园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校应重视校园活动的实践功能,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来,从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强化育人成果。最后,通过校园活动帮助学生调节心情,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2]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4

  虽然近些年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加大了资金支持和制度建设力度,但总体而言,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相对滞后。一方面是由于近些年高职院校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基础建设、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师资培训和迎评促建等方面,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研究和规划部署,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也相对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是沿袭原有中职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模式,有的学校简单地将校园文化生活等同于学生课外文艺表演、球类比赛等文体活动,没有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推陈出新,校园文化活动缺乏一定的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和文化底蕴,职业特色不鲜明,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因此,结合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和水平必将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文化水平相对较差,学生的自制力和社会责任感也相对较弱,是非观念和判断标准有时模糊不清。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课堂教学或班主任、辅导员课后苦口婆心地劝导,效果往往不明显,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品味、办学特色的体现,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1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是非观念

  当今社会是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多元化社会,各种思想意识相互激荡,不同观点相互争鸣。正确的思想可以增强青年学生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激发活力;错误的思想可以导致青年学生迷失方向,是非不清,甚至误入歧途,危害社会。因而正确引导学生对各种思想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中端正思想,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高职院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和激励功能,通过开办党史知识讲座、文化论坛,红歌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党情、世情、国情、省情的学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理想信念、公民道德、民族精神、国家意志的教育。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广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和基本价值取向,在日常行为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摒弃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与高中阶段课内外时间主要用于应对升学考试相比,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课余闲暇时间更多了。为此,高职学生已经无法满足于每天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验实习训练,为了不断提升自我,他们对专业学习之外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有了更高的渴望和追求。校园文化节、文艺汇演、大学生礼仪、音乐赏析、书法摄影展、舞蹈培训、主持人大赛等活动都使学生不断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既陶冶艺术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又增强艺术鉴赏力,提升人文素质。此外,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能让学生深入乡村、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学以致用,不断拓宽视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提高能力,自觉摒弃消极文化的侵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在经历高考失利后,有的高职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生活彷徨,对学习缺乏兴趣,沉迷网络,人际关系紧张,意志力薄弱,心理上存在一定偏差和障碍。现在高职院校不仅加强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而且加强了课外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周或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邀请心理专家讲座、观看心理影片、组织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漫画设计大赛和心理拓展训练等一系列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不断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加强沟通交流,协调处理好人际关系,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好认识社会,做到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既不怨天尤人,更不悲观厌世,不断健全学生心智,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4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增强职业能力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升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和遵章守纪的观念;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实践操作水平;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发展意识,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与之相应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职业能力,在“以能力求生存”的社会中更好的发展。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常新的系统工程,可以极大地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思想与办学定位,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既要抓好校园人文环境的硬件设施建设,也要从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师资力量培养、校企文化对接、职业特点凸显等方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水平。

  1以领导重视为保障,推动校园文化体系化和规范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既包括校园环境、文化活动场地、文化活动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也包括展现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高职特色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的师资力量培养、文化组织的推进等软实力建设,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领导重视程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由于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教育引导和增强凝聚力的作用,对扩大学校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领导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把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一起齐抓共管,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应该打破过去把校园文化活动等同于文体活动的简单模式,紧紧围绕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个根本,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将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高层次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体系,积极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统一冠名,突出主题,展现特色。在活动的开展上既要传承学校传统的特色文化活动,如每年的十八岁成人宣誓、经典国学诵读、迎新晚会等,也要有从形式到内容上的创新,如紧跟形势政策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展现诸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区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努力构建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体系。此外,由于校园文化活动大多数是由学生会、团委和各系组织的,活动具体实施大多数由学生进行,因而要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管理,特别是形势政策报告等涉及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宣讲的报告会更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错误思潮对学生思想的侵蚀,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2以引进和培养为手段,推动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建设者。教师的思想道德、专业水平、人文修养、治学态度和行为习惯等不仅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近些年,为了满足专业教学和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加大了“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但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而言,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思想文化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一方面可以引进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门人才,来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师资培训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包含人文社科教育在内的各类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在多领域中学习培训,拓宽知识面,做到“一专多能”。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将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中,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在教学研究中要打破专业的局限性,拓宽思维,开展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学术研究,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力度。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创新中,开设各种知识讲座,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技能竞赛,弘扬校园文化精神,把校园文化建设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推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对接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对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加强和企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共建的冠名班日益增多。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着学生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还要让学生尽早地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特别是了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行为准则、管理制度等,对企业员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现代企业高度重视打造企业文化,通过培训使职工理解企业文化,在工作中践行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展现企业文化。学校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引进来”即通过邀请优秀合作企业家、成功人士和优秀毕业生走进校园进行专题讲座、报告会或交流恳谈会;“走出去”即通过组织学生到订单培养的企业或合作企业参观学习或实习实训,与企业进行“零接触”,使学生了解企业创业发展史和经营管理理念,了解企业规章制度,明确企业文化品味和精神实质,感受企业员工具备的团队协作精神、创业创新精神和敬业服务精神等精神风貌,使在校学生逐渐形成企业意识、职业意识,为学生将来迅速转换角色、适应企业、融入企业做好准备。

  4以服务企业和社会为目标,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凸显职业特点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跟行业、企业、社会区域发展需要开展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办学理念,将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文化融合进来,展现职业特点。一方面,学校要将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中,并贯穿于专业课和实习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举办专家讲座、成长成才报告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技能竞赛月等活动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实践技能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可以仿照企业工作场所布置实习实训场所,使学习场景与工作场景相似。校园文化宣传橱窗或文化长廊应该设置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学科前沿知识等与职业相关的专栏,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动态、行业动态、市场动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以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为切入点,推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近些年,高职院校加快了校区建设,美化了校园环境,极大地改善了教师工作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同时校园文化环境也需要配套跟进,加快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校园建筑的合理布局与特色建筑的命名,文化名人或企业名家的雕塑,校风、校训的石碑,校园主干道的名人警句牌,教室、图书馆张贴的富有哲理的励志名言等都会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启迪学生,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激发青年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行为,更好地营造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5

  一、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校园制度建设滞后

  制度建设落后是独立学院创业之初普遍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有六:第一,未能严格落实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进展缓慢;第二,学校董事会未能正常履行职能;第三,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系级管理权限过小的问题;第四,管理人员权责不明,分工不够明确;第五,学校制度有生搬硬套“一本”“二本”院校制度之嫌,缺乏创造性;第六,缺乏制度意识,未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2.校园文化活动单薄

  由于缺乏有力的物质支撑以及未能充分认识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单薄现象普遍存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缺乏校园活动的沉闷校园中,师生课余生活缺乏多样性;第二,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层次不高的体育、娱乐以及商业活动,缺少以道德实践、宣传教育、学术交流、科技竞赛、文化艺术等为主题的活动;第三,校园社团缺乏活力。

  3.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欠缺

  较之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建设中普遍受到重视,甚至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一本”“二本”院校,但是一些不如人意的问题依旧存在。一是满足学生基本活动需求的场所偏少。二是校园物质设施缺乏人文气息和文化韵味。三是缺乏高雅人文艺术景观。四是学院应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五是校园绿化不够,自然环境尚需美化。

  二、加强高校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人才培育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得到重视。独立学院可以利用教学讲坛、开放论坛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校报、校广播站、宣传栏等校内媒介,以宣传好人好事来树立良好榜样,规范学生行为,使其树立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此外,作为培养高级理论人才的`重要基地,独立学院教育学生时,要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要以各种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工作方式的高素质人才。

  2.加强学校的各项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建设,需要从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着手,奖惩分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通过奖励和惩罚使学校所倡导的校园文化具体化,变成具体可见可感的现实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强化。而进行制度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制度应具备完整性;二是制度应科学、可操作性强;三是保证制度的公正性。

  3.搞活“第二课堂”,打造课外“品牌”文化

  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独立学院可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强、多才多艺、思维活跃等特质带动学生社团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素质的课外活动,形成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影响的课外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发明赛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等有利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课外活动,并借此推动发展建设学院“品牌”文化。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物质文化基础

  (1)建设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外在具体表现为美丽的校园、良好的教育环境。保证足够的办学以及活动用地,提供丰富的健身器材和社团活动空间,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增强师生归属感是独立学院形成自身独特校园文化所必须做到的。

  (2)打造标志性建筑,形成特色办学文化。打造标志性建筑是独立学院将其办学理念以及文化特质等具体化并以有形的方式展示出来所借助的主要手段。以标志性建筑为中心,以组织化、标准化、统一化等为标准,将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楼乃至校服校徽等进行统一设计,从而使得校园文化得以突显,增强师生凝聚力,提升自信心和自豪感。

  (3)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浓郁学习文化。独立学院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时切不可忽视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若使得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受限,则会对浓郁学习文化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6

  [摘要]随着现今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社会各类行业都在积极的开拓发展思路,依托互联网信息及网络技术对产业进行升级,实现跳跃式发展。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自然也是走在时代的前沿,高校在“互联网+”背景影响下,有效的将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互渗透结合,使得校园文化在互联网+背景下得以再现和延伸,为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进入“互联网+”时代,在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等。本文针对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探讨,从其文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及方式等方面深入探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模式,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绿色校园文化;建设

  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1受社会文化影响

  随着社会上出现的诸多问题,而在网络上又缺乏科学性的解析,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的判断力受到影响,这个时期正是大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没有社会阅历,缺乏判断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

  1.2缺乏校园文化特色

  目前很多高校学府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上没有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从文化建设形式上几乎都一致。那么,现今如何能够突出校园特色、展示与其他学校的不同文化建设之处,我们可通过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去解决校园文化特色、展示等问题。

  1.3当前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与互联网对接的问题

  现代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很强,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下,各种手机端应用网站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非常热衷在网络上获取各种信息知识,既方便又快捷,同时对于网络的兴趣已经超越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很多学校为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等方面原因,而忽视对校园文化展示平台的建设。

  2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互联网+背景影响下,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已从传统单一文化逐渐呈现出文化的多样式传播。由于,校园文化的传播方式广泛,使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在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个别网站平台传播的负能量信息,使得一些大学生沉迷于一些色情、暴力、迷信的垃圾信息中,使其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建设绿色校园文化的意义在于,高校内创建“绿色”的互联网与校园环境,为学生们创造身心健康、言行文明、心态积极向上的绿色文化氛围。同时,师生共同维护这种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大学生在绿色校园文化中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三观”,已抵制外界传播的各种不良思想。

  3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模式

  3.1建设高校绿色校园文化的目标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将校园文化建设成积极向上、以人为本、丰富多彩、身心健康、言行文明的具有高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在互联网+背景下,在高校内营造创新绿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得学生、教师都可以文明上网,促进师生、校园与互联网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3.2建设高校绿色校园文化的方式

  (1)互联网+背景下绿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在建设高校绿色校园文化的同时要以人为主体,遵从人的思想,在高校内校园网络平台展示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精神风气。首先,作为高校内教育者在进行正确的言行引导和校园文化宣传的同时,也要提高全体师生从思想上对绿色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认识。其次,我们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方面进行培养,在绿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使其在高校内网络平台上展示精神风采。再次,我们要强化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法律及法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绿色网络环境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从而使得大学生在内心上提高对绿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意识。

  (2)互联网+背景下绿色校园“资源”文化建设: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网、学校网站以及网络安全中心的建设。应加大投资力度,做好高校绿色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针对外界网络信息的来源、发布者的身份、及其信息的内容加强审查,及时对该网站上发布的不良网络信息进行屏蔽,使得学生在校园内远离不健康网站的同时,既提高了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又保障了学生在面对网络平台时身心健康的发展。

  (3)互联网+背景下绿色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指在校园网络平台上通过言行举止去诠释文明的网络行为风气。教师和学生共同用行为去维护绿色校园网络环境,文明使用网络平台,不去传播、不去捏造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不去破坏网络平稳秩序,更不沉迷于网络虚拟空间,以保证校园网络安全。那么,我们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考虑,如建设校园站、学科教学网站、各院系网站、班级网站、专业、协会、学生会等网站,建设成一个有吸引力的网络“老师”和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导航”,促进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

  (4)互联网+背景下绿色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指高校管理人员要建立完善的合理的上网规范体系,从制度上约束不健康的上网行为。其一,全校范围内实行实名上网制,有效规范师生的信息行为。加强师生有关网络方面的素质教育,以正确言谈引导师生文明健康的使用和网络信息资源;其二,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建立网络在线投诉,发现有不健康信息要立即举报;其三,在网络平台上制作和发布,或传播信息,要遵守网络有关法律规定,正确引导师生共同文明使用网络,增强网络判别信息对错、思想道德意识等等,自觉的抵制不健康、不文明的信息传播。

  (5)互联网+背景下绿色校园“队伍”文化建设:我们要从队伍建设目的出发,以提高教学素质、优化教学结构、教学队伍相对稳定的原则,努力培养建设一支具有“思想觉悟高,网络技术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的网络师资队伍。这支队伍的工作人员主要涉及网站建设、网络监管及网络教育等工作。他们能够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通过教师自身素质影响其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及网络道德素质的提升,教会学生对网络信息、网络文化的判别能力,以及可抵制不健康信息的能力,从我们的师资队伍上保证了学生健康、文明、安全的使用网络平台。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互联网信息飞跃发展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在积极应对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各种便利条件的同时,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努力的为学生创造绿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得学生在绿色校园文化环境影响下身心健康的成长。通过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形成高校内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其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利用独特的校园文化辐射社会,为社会更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葛成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住区,20xx,(S1):165-167.

  [2]马秀峰,李彤彤.高校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模式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xx,(05):42-46.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7

  一、网络发展对高校校园文化带来的新的机遇

  网络以其便捷性和共享性,使得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朝向着越来越公开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不断的接收到了来自各个高校的文化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开始广泛的关注着高校的文化建设,刺激着高校呈现更好更具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最好能够将自己的民族文化展现给全世界的人知道,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豪感。同时,加强网络的应用,也能与世界各地联系起来,在建设我们国家自己的高校校园文化时,能够借鉴国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和优点,为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网络发展对高校校园文化带来的冲击

  1、网络文化逐渐成为校园文化中的非制度文化环境

  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亦或是受到一些不成文的规定的束缚,这些制度的规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约束学生的行为,让他们为了建设校园文化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但是,在网络环境中,一些互联网上的组织活动,基本都是没有约束和限制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做自己想做的事,带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的,但是却往往疏于控制,不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很好的限制和管理,这就必然会影响到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2、网络发展逐步消磨了各大高校的文化特色

  传统的发展模式下,各大高校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是长时间累积下来的文化氛围以及文化理念,各大高校之间的文化特色是与众不同的。而且,由于各个高校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不是非常频繁,受到地域和其他方面的限制和约束,各大高校文化的差异性更加明显和特别。但是,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所有不同的价值理念、思想观念、文化形态都一一呈现在互联网上。而且,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各种价值观念变得更加的复杂多变,各种信息混杂在一起,这样,各大高校逐渐受到网络发展的影响,曾经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变得日益雷同,逐步形成了千篇一律的文化气象,这对于高校特色文化的保持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互联网淡化了大学生的责任心网络的特殊性,就在于网络是一个可以自由不受约束的空间,互联网上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的约束和规范,用户在互联网上发表什么言论或者是动态文字,依靠的都是自己的自觉,并没有人约束着。因此,很多人都形成了一种认识,在互联网上,是可以不需要担负法律或者是其他责任的。这种认识就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自由意识的泛滥和道德责任感的削弱,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1、坚持方法创新,拓展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

  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坚持方法的创新,在顺应历史潮流的基础上,积极地在网络环境下探索适合现阶段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法。比如说规范构建校园文化、动态的构建校园文化、统筹规划校园文化、着力建设网络文化等各种方式。通过这些新手段、新方式,再运用这些新媒体,努力地开拓更多的方式,以便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网络环境下更好的发展。

  2、坚持内容创新,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难免陈旧,不适合当前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因此,要想使校园文化建设在网络环境下更好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要更加充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这些内容的丰富和充实,要切实的根据网络环境来进行改善和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将设一个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所谓优雅和谐,就是指整个校园之内都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风格,让人能够立马被高校的校园文化风气吸引,这种良好的风气在给人深刻印象的同时,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高校师生的观念和行为,使师生能够在思想上最大程度的实现和谐统一。其次,还要注意加强网络硬件的环境建设。更新学校中的计算机设备,争取通过各种渠道,来加强对学校计算机设备的资金投入,建成安全、稳定、高速、可靠的校园网,为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3、坚持管理机制创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我国主张依法治国,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同样也不例外,必须依靠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进行规范和约束,只有有了相应的规定,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经费不足,导致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教师已经多年习惯传统课堂理论教学,很难接受到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工作。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挑战,增强了教师提升职业能力的紧迫感。因此,高职教师首先要有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强烈意识,制定出适合自己情况的职业能力提升规划,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参加有针对性的学习、进修和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8

  1.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xx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旨在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然而高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身体素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思想锻炼意识与锻炼的习惯,与国家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相差甚远。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的指导下,高校应把阳光体育融入校园文化中,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因素的分析

  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有24.8%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74.6%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28.9%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1大学生自身层面

  在大学阶段形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按时吃早餐或不吃早餐;为减肥而节食;将课余时间投入网络游戏、聊天或娱乐上;喜欢“静”、“宅”,不喜欢“动”,怕苦怕累、不喜欢对抗性强或容易受伤的体育项目;忙于社团工作、学生会组织的活动或社会工作兼职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体育锻炼减少。

  2.2家长层面

  许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成才观,轻视体育、轻视锻炼,父母也很少抽出时间陪同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2.3学校层面

  2.3.1学校没有把阳光体育的政策、实施办法落实到位。

  2.3.2中学阶段,学习被作为重中之重,体育被领导、老师和家长忽视,中学阶段的体育被严重的边缘化,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体育运动时间被轻易的占用,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

  2.3.3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者,但是高校目前中间体育教师力量是随高校扩招而进入高校工作的,部门体育教师仍然秉承以前的教学内容、方法、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同学们的需求。

  2.3.4学校对体育活动的开展把握不够,活动开展多形式化、强制化,而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限制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优化对策

  3.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做到早睡早起,按时吃早饭,健康饮食;养成健康减肥的概念;丰富课余内容;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工作、生活内容等。

  3.2遵循校园阳光体育的指导原则

  3.2.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导。

  3.2.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个体自主自愿锻炼的习惯。

  3.2.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和身心健康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到安全第一,避免出现伤害事故。

  3.2.4深化体育专项教学改革,改革学校体育赛事组织运行机制,有序推进校园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健全学生体质监测和公告制度。

  4.将阳光体育落到实处

  4.1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让学生走出宿舍、走进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学校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多投入经费,调动学生积极性,多给同学们留出体育锻炼的时间,在思想上得到重视与认可,使体育锻炼的思想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

  4.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体育课的作用。

  秉承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爱好,坚持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根据个体的差异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开发多样化教学内容和项目,以供不同需求的同学,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即能学到体育技能,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体育教学要重视新兴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会容易迎合当代大学生求新、好奇的需求,对大学生产生极大吸引力,更好的带动同学们走向阳光体育。

  4.3学校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体育兴趣小组或者体育俱乐部,发挥学校各类学生组织(如校学生会、团委、俱乐部)的力量,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如定期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趣味运动会”、各类新生球类比赛及各类院系比赛等。

  4.4健全“阳光体育运动”监督管理机制,做好监督工作。

  例如定期开展体育工作的专项监督,把监督的结果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

  5.借鉴国外实践经验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特曼教授指出:“20xx年,美国在校大学生1500多万,有超过1200万人有体育特长,这些人每年的体育消费高达750亿美元”。总结美国校园体育事业如此发达的原因:

  5.1家长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美国人认为:“没有比陪孩子一起运动更好的亲子方式了”,家庭成员都一起运动,家长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孩子在这种氛围下成长,很容易就耳濡目染。

  5.2学校有校园体育事业发展的雄厚资金保障。

  以明尼苏达大学为例,20xx年明尼苏达大学通过赛事门票、电视转播、企业赞助、公益筹款等渠道为学校引来超过8000万美元的资金,学校就有资金用于校园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包括不惜花重金为学生打造最好的运动硬件软件配套设施。

  5.3美国社区对青少年体育格外重视。

  大多数社区一年四季为儿童及青少年提供不同的体育课程,同时还配有专门的组织。比如AYSO美国青少年足球组织、LittleLeague美国少年棒球联盟、这些都是以社区组成的机构。一到周末,社区到处都是体育活动的场景。

  6.总结

  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阳光体育构建工作,有助于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体质的改善;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9

  一、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需要不断加快改革步伐,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系不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体现高职特色等,诸此问题极大地阻碍了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系统、科学、规范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主要表现在:一,管理体系中偏重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教育,轻视校园文化建设;二,管理体系中忽视了对校园文化的引导和制约。建立系统、科学、规范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系是良好校园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宣传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只有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引导和制约,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薄弱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校园环境、实训场地等都是校园文化建设赖以发展的基础。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高职院校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缺少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止步不前。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薄弱的具体表现是:第一,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忽视了软件设施的建设;第二,偏重校园环境建设,忽视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第三,只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理论的教育,缺乏必要的实训场地;第四,校园文化没有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第五,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新精神,校园文化没有特色。总而言之,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文化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无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体现高职特色,缺乏人文关怀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改革政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建设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等办学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仍没有达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建设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人文关怀,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将校园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全体师生,企业文化的建设主体是企业员工;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是学校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营造校园环境、加强社团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途径是塑造企业形象、培养团队精神、价值观建设。第二,盲目照搬企业管理经验。部分高职院校将企业管理的经验引进到学校管理中,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或军事化的管理,以工作绩效和实际的经济利益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精神追求,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丧失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四)校园活动缺乏高职特色

  开展校园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法。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如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文化活动节”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活动的开展缺乏创新,没有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特点,没有形成高职特色。例如,高职院校的校园活动中有很多是娱乐性的活动,仅仅起到了娱乐的作用,却不能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校内部活动居多,很少与企业、社会形成联系,也没有与学生的职业教育相联系,不能形成职业院校的特色,使很多校园活动流于形式,不能促进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无益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举措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突出文化建设的职业特色,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要在加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实现技能与素养的同步提升;以优秀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熏陶人、感染人,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提炼校园精神,加强校风建设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形成校园精神,通过提炼校园精神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通过一系列宣传与学习活动,使校园精神深入到每一位教师与学生的心中,增强学生、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形成高职院校的特色。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应树立统一的宗旨与理念,大力宣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奋发有为、奉献社会的精神,并不断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工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职工的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与教职工的工作状况,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开展一系列教育与宣传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开展“优秀学生”、“优秀教师”、“职业模范”、“道德标兵”等一系列评比活动,对职业素养高的学生、职业道德水准高的教师进行表扬与鼓励,并加大对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加强优秀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爱岗敬业、努力奋斗、乐于奉献的校园文化,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以这些模范人物为榜样,以优秀的校园文化为引领,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与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培养校园精神、树立优秀的学风与校风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取得实效,促进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素养与职业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此外,要改革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以多样化的考核形式与考核方法评估学生,比如,可以采用问卷测评、行为规范测评等考核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仅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将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运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用思想政治理论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树立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勤于钻研、敢于创新的校风与学风,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凸显高职特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凸显高职特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不能照搬照抄企业文化,应当在充分吸收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发挥校园文化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作用,发挥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为社会培养更多职业素养高、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第二,高职院校应当确立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第三,在校园活动中引入企业文化、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高职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职业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职业技能,而且要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其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为此,除了要加大职业教育理论与技能的教育力度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道德人格、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得到同步提升。为此,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抓起:一是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二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开办各种类型的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职业素养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与普通大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这决定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高职院校要有自己的特色。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建设重点不在科研工作上,而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上。为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第一,学校应当加强校企文化融合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学校应当邀请企业精英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第三,应当注重校企文化建设方法的创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引进与渗透,使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息息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能够与企业文化、社会文化实现有效对接,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与感染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0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部门急需英语交际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研究发现,高校校园英语文化活动成了提升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阐述了校园英语教学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影响,并且提供了一些完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内容的方法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建议。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中国在不断地融入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英语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大学校园中,英语文化已经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大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认识程度不高,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英语资源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从现实来看,社会用人的重心正在从“学历”向“能力”转变,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交际能力。面对严重的就业压力,一些在大学期间沉默寡言,不善交际,不合群的学生,与用人单位接触时表现得不尽人意,痛失很多好的机遇。本文将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人文素质紧密结合,主要研究校园英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并就对如何提高学生参加英语活动的积极性给出了一些建议。

  1.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作用

  1.1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就是培养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学习语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长期处于这种语言环境中,而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就是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处于英语的环境当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大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时间。长此以往,会显著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其中,丰富多彩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给学生创造了英语文化输出的环境,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校园英语文化有其特有的魅力与特点,它是将英语与汉语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英语教育的模式,是一种突破性创新思维,能够解决传统英语教育造成的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缺失的问题、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并且能拓展知识面,从而更好的提高大学生英语的水平。

  1.2作用

  英语是国际性的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深入我们学习生活的各个发面。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它向学生展示了英语国家的优秀文化,打开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大门,所以英语交流能力成为我们国家衡量人才的一个标准,而校园英语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和对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学习能力、思考方式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激发力、导向力和感染力成为大学生提高英语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曾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通过开展积极健康的学生社团活动,加快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不断引导大学生感知社会、适应社会,在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效开展、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并影响大学生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是传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补充。由此可以看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也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挖掘英语文化这方面的积极因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化建设,并有助于创建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2.我校学生参加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真实现状

  我们通过对我校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我们学校学生参加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活动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对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期望。此次我们一共随机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479份,根据数据显示:

  2.1.对于性别而言

  我们共收回男生问卷119份,女生问卷360份。根据数据分析,男生中只有约19%参加过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活动,而女生约有46%都参加过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相对比例较高。参加过英语活动的学生93%都表示通过这些活动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如不怯场,能更好的与同学交流。然而没有参加活动的学生中42%是由于对英语兴趣不高,英语成绩较差,不愿意参加英语活动,37%的同学表示学校的英语活动形式少,不适合自己参加,剩下的`学生则是持无所谓的态度或其他。

  2.2.对于年级而言

  在过去的一年里,78%的大一,大二学生参加过英语活动,而只有13%大三、大四的学生参加过英语活动,据调查62%的大一、大二学生是因为刚入校,希望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也有21%的学生仅仅是为了获取学分,其余的则是因为别人参加或者好奇等原因来参加活动。而这些人中74%都是参加过英语竞赛考试,参加的活动比较单一。高年级学生中39%是因为学校活动形式过少缺乏兴趣,43%的学生觉得没了英语课的管制,自己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惰性,18%的学生认为由于医学院校课业繁重,课余时间较少,阻碍了他们参加活动或者其他。

  2.3.对于院系而言

  83%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835护理专业的学生参加过英语活动,所占比例较大,而其他院系例如中医学院、中药系等参加英语活动的比例较少,两个院系只有大约58%学生参加过。原因主要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前沿信息资料多为英文,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较多,学生相对重视学习英语,而护理专业则是因为女生比例较大且有设有涉外护理专业。其他专业多是由于所学专业与英语交集较少,造成他们对英语重视度低,而生物工程的人数少,我们没能有效的获得他们的数据。

  据我们调查,93%参加过英语活动的学生表示,这些英语活动不但让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并且提高了信心和交际能力,很多人希望下次可以继续参加。但是没有参加过英语活动89%的学生表示,自己英语水平差且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愿意参加英语活动,由此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导致他们的水平越来越差。从而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参加英语活动较少,且形式单一,动力较差成为他们英语差的一个不可或缺重要因素。从上述两种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是有一定作用的。

  3.完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方法

  3.1充分发挥学校的规划性作用

  从学校方面来说应提供有力的教学保障及制度支持,如将英语文化活动归入学校指令性教学体系,安排时间、划拨经费、实施奖励政策等。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可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由外语教学部牵头实施。

  3.2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

  在每项校园英语文化活动中,都应该有具体的指导教师参与,并进行活动规划与设计,及时给学生一些指导和帮助,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活动内容设计上,应努力拓展与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体现校园文化活动对教学的衔接与互补功能。其次,在形式设计方面,校园文化活动应充分发挥方式灵活多样的优势。

  3.3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作用

  学生作为文化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报告或小结的形式对所参与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或意见

  3.4学生对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建议

  丰富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形式,例如:多放一些英语电影吸引同学去观看,可以组织同学表演英语话剧,做英语游戏,让同学参与其中;多组织英语竞赛,并给予丰厚奖励;开办英语角,英语沙龙,让同学多交流,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口语。总的来说只有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1

  【摘要】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职院校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加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凝聚力而实施的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加快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乃至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则需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这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高职行政管理;校园文化;作用

  一、高职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一)引领作用。引领作用是高职行政管理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说,高职行政管理主要负责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行政管理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上,所谓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由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者依据上级部门的工作指示和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方案,部署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步骤和工作计划,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有序性,促使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进而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

  (二)推动作用。高职行政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引领作用,还具有推动作用。显而易见的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高职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主体以及纷繁复杂的内容及环节等,因而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必须积极发挥组织协调功能和沟通指挥职能,激发和协调所有主体共同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有效避免校园文化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有条不紊持续推进。

  (三)监控作用。监控作用是指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要充分扮演监督者的角色,保证校园文化实施与工作计划相一致。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其监控调节作用,在工作过程中实时监控各个部门是否高效地执行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计划,并对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制止并明确责任人,保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沿着科学、正确的方向进行。

  (四)示范作用。应该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离不开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这种明确的示范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各主体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去,而具备这种示范作用的建设主体,往往都集中在行政管理和教师身上,相比于教师的示范作用,行政管理者的示范作用由于与公权力关系紧密而更为深入且广泛持久,对于其他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也更为强烈,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挥行政管理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管理者要充分以自己的教学哲学理念来引领全校师生的建设热情,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提供长久的支持,努力形成面向新时期的优质校园文化。

  二、进一步发挥行政管理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途径分析

  行政管理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推动作用、监控作用和示范作用,他们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因此,要使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有效推进,就必须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加快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步伐。

  (一)加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首先必须提高广大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让其认识到自身角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广大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利用自身职能来建设校园文化,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计划决策、组织协调、监控管理等基本职能,更好地从自身岗位做起,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二)提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承认并确认了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提高自我,才能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高职行政管理人员除必须具备扎实的岗位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必须着力提高自身文化自觉意识和综合性的文化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的心理素质等等素养和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和提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意义重大,为此,高职院校应就校园文化建设来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行政管理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高职行政管理应根据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方案,通过组织、规划、引导及监控等方式,科学组织、沟通其他主体以及各种资源,保证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持续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杨泉良,闫淑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行政部门人力资源配置的文化要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xx,06:21-23.

  [2]汤翔.浅谈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8:109-110.

  [3]熊庆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2:78-81.

  [4]冉鑫.基于项目化管理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xx,Z1:17-19.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2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区域文化,它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作用

  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园文化就是个“染色缸”,会把人的心灵染成不同的颜色。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进而形成具有强烈向心力、凝聚力的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变得枯槁而苍白,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二、团队精神是一种校园精神文化

  团队并非工作团体。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由共同承担责任而达成共同目标。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而团队成员能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并分享因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有团队精神的团队成员的个人智商可能是100,但加在一起的团队智商可能会达到150,甚至更高;相反,缺乏团队精神的团队,即使个人智商都达到120,但团队组合到一起会因内耗而降低智商值。出现这种情形的关键要素就是团队中的文化成分,也就是所说的团队精神。校园文化的内核就是校园文化中最深层的、决定整个校园文化各方面物质的东西,它在校园文化中起基础性作用,即基本的教育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理想化状态需要协调合作,又需要个性张扬,即具备了团队精神。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基础教育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团队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存在于校园中,是校园文化的主心骨,特别重要。

  三、团队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体现

  团队精神有利于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学生的发展,绝不是各学科教师工作结果的简单总和,它期望着因团队合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如果没有了团队精神,数学教师会责怪语文教师没有教好语文而导致学生不理解应用题意义,语文教师会埋怨汉语还没有学好就学什么外语,外语教师会说双语教学简直是天方夜谭,高年级的教师把责任推给低年级教师,低年级教师……于是,一种模式便应运而生:包班、大循环(此处作者并不否认它的有利之处)。团队精神的培养能发挥1+1>2的作用,学校需要培养领导班子、教研组、年级组、学生学术团体、班集体等各类团队,师生在这种特有的精神文化氛围下能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团队精神突出表现在能够促进学校的三风建设上。团队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学校有了它,也就有了灵魂,它应该集中表现在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以及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单说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教师数十人,个个都比较认真,辅导工作废寝忘食,可是为什么效果总不尽如人意呢?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种精神,一种具有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技能互补、相机而动等特点的团队精神。学生原有基础差,教师东敲西打,学生始终过不了学习英语这一道坎,而教师组成团队有计划地帮助一批一批学生“过关”,立竿见影,学生成绩便迅速提高。团队精神有利于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制度依赖于师生的自觉遵守,也依赖于各类检查评比。依法执教、依法治校,这个“法”建立在具有团队精神的师生群体中,才会真正落到实处,才会不断健全完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线,活动中各种校园文化要素贯穿起来便构成了某种素质的教育面,再由各种素质教育面组合成为素质教育体,从而使整个校园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素质教育平台,而人又恰是校园文化要素的关键。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表现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才能形成一种心情舒畅、乐于奉献的精神状态。

  四、校园内团队的形成

  如何打造团队,说法太多了,这里就校园内形成教师团队谈一点简要观点。依法治校,实行民主管理。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领导班子,什么样的领导班子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所以打造团队首先应该从班子建设做起。班子具有了团队精神,教师才会有凝聚力。如果班子成员个个只想着自己的利益,那么教职员工也就是只为自己着想的乌合之众。因此,阳光政务、民主管理是学校形成优秀团体的良好平台。正所谓“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教师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进而形成共同的意识形态,具备大集体的观念。扶持多种积极向上的团队。团队组成人数不宜过多,十人左右较为适宜。学校内存在各种小团体并不是坏事,因为只有当领导缺乏威信的时候,消极的小团体才会出现,这里要扶持的是积极向上的团体,可以是学校结构组织形态上的团队,如年级组、办公室等,也可以是群众性组织,如学社、团小组,甚至是民间的团体。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下,这些团体都可以成为真正意义的团队,对集体进步、个人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引导制定团队目标,进行公平竞争。有公平竞争,才会有团队协作,教师个体如是,团队亦是。基于此,学校领导应该依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引导各类团队制定奋斗目标,然后通过开展评比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校园行为,致力改善学校“三风”,带动、激励全体教师在有序竞争中自我发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作者:吴敏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3

  [摘要]文章从重视校园“硬环境”建设、搭建多元化学生服务平台、强化师资人文素养、实施素质拓展工程四个方面总结了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研究工作水平五个方面进行了理性思考。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硬环境;人文素养

  一、建设立体化的绿色校园

  作为高职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的重要家园,构建和谐、美丽、绿色的育人场所,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林业类高职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秉承“为了陇原绿化,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理念,依托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等专业和师资优势,对校园绿化工作从多角度进行规划并认真实施,提高了校园绿化的档次与水平,整个校园达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绿化效果;依托实训基地建设和科研工作,大幅度增加了校园绿地面积,在绿化树种选择上既注重丰富性又适当加大了濒危保护树种的配置比例;重视环境育人,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校园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极大地改善了育人环境。目前,校园绿化面积95092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36%,建有玉松园、桃李园、学苑广场、思苑广场、综合实训基地、林苑大道、水杉路、云杉路、红枫路、海棠路、七叶树路等,绿化树种达300多种,院内实训基地建有甘肃野生花卉驯化区、甘肃陇东南行道树示范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经济林区、盆景区、草本花卉繁育区,校园内观赏植物种类丰富,是集教学、科研、绿化为一体的综合场所。其中珍稀濒危植物区保存了水杉、红豆杉、领春木、金钱槭、庙台槭、水青树、杜仲、银杏等国家保护植物20多种。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展现了绿色校园和园林化建设的风格。合理的绿化设计,精致的景点配置,自然的树木、花卉、草坪与人工雕琢的个性化树木、盆景,四季常青的松柏与多彩的花卉,高大挺拔的雪松与树冠交叠的梧桐林荫道,攀缘的藤本与坡面匍匐的迎春花等等,交织形成了立体化的绿色美丽校园。

  二、搭建多元化学生服务平台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建良好的学生服务平台。新生入学接待工作周全到位,开展为期3周的入学教育,通过军事训练、校情介绍、制度学习,使新生及时适应大学生活,学生入学满意度高,基本消除了新生退学现象。深入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素质测试,及时启动心理干预工作,对保持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学院成立了由院领导及招生就业处、各系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专业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展职业生涯设计,通过举办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创业指导会、招聘会,搜集就业信息与发布信息,对应届毕业生全面进行就业指导,学生对学院提供的各种就业服务参与度高、认可度高。除甘肃省国家励志奖学金、甘肃省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贷款项目外,还设有学院奖学金、学院勤工助学金、深圳—甘肃助学金、威龙助学金等奖助学金项目,2015年共奖助10000人次以上,获奖助学生占在校生的70%,奖助金额1824万元,在校生人均奖助金额2197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对帮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强化教师人文素养

  一是强化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教育教师坚持以德立身,加强修养,弘扬师德,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教育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既言传,更身教,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为人师表的楷模。二是强化教师严谨治学教育,要求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教育其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接受新思想,不断拓宽新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努力把严谨的学风、优秀的学习精神和品格传承给学生,使学生学到生命的意义,学到生活的哲理,学到生存的技能,养成自我学习、自我培养、自我提高的能力。三是培育教师开拓创新精神,要求教师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努力把握教育改革前沿理论,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实施现代化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做追求卓越的排头兵;要求其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培养并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四是营造崇德尚仁大学氛围,努力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提供必需的资金和物资保障;努力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通过制定保障教师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制度体系,发扬民主,激发教师活力;努力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加强科学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品位与体谅教师的甘苦;重视每个老师的喜怒哀乐,体味老师工作和生活的快乐和委屈,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良好的条件,各级组织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为他们创造发展平台,提供良好条件,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贯穿到工作的各个环节,让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四、实施素质拓展工程

  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每天有班(支部、社团、公寓)小型、分散活动,形成了院、系、班三级互动,以学生为主题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成功举办了四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雷锋月”活动、公寓文化艺术大赛、“放飞梦想”风筝比赛、“青春飞扬”系列活动、“超越梦想”新生歌舞大赛、“动感地带”杯校园歌手大赛、大学生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等文化艺术活动40多项(次),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队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指导和扶持学生社团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不断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按照学院关于加强社团管理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社团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强化对对现有学生社团的指导力度。目前,参加各级社团活动的学生3860多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3.5%。学生社团已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支强有力的“侧翼”。其次,大力扶持社团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不断拓展青年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政治理论学习类、科技学术类、文学艺术类、文艺体育类、专业特长类等学生社团富有特色的交流活动,对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成功举办各项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各级学生社团突显自我特色,吸纳和凝聚了众多莘莘学子,在校内外学术文化、技能竞赛、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五、启迪与理性思考

  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校园环境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内涵建设还需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研究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等。其启迪意义是: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乃至创新创业为导向,坚持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积极探索适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其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积极探索建设契合高职大学生尤其是单独生实际的德育和思想教育方式,统筹推进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有效活动载体,广泛开展道德讲堂、中华优秀礼仪文化传承、技术技能大比武等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形成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高质量高品位“软”“硬”育人环境。二是加强人文教育。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巨大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大学语文、中华优秀文化读本等课程的教材建设和课程开设方式,实现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深度融通和有效配合,特别要注重学生基本素养、人格结构、审美情趣和全面可持续发展能力教育培养,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的渗透,并积极开展经典诵读、国学讲座、中华礼仪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为学生建立美好的人生梦想和选择正确的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切实做到以教育为本,以管理为辅,以服务和指导为主,更加突出因材施教、分类管理的教育模式,搭建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种平台,探索“奖、助、贷、补、勤、减(免)”等各种绿色资助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四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做好以“双建双带”为重点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工作,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要打造一直高质量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功能齐全的心理咨询室,开展丰富多彩、适合高职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工作,提高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和理论研究水平。五是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研究工作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校园文化学术研究,提高教师从事校园文化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制度层面鼓励全体教师申报各类校园文化科研项目、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教学研究。加大对校园文化研究工作的奖励扶持力度,为校园文化教研科研成果的产生提供政策,搭建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研究氛围。采用学院奖励、学分置换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小项目的前期探索性研究和实用技术开发,开拓学生成长成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4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所好的小学校园应当是一座探索求知的学园,真正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是生动、活泼的乐园,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的激情。是充满亲情的家园,使学生在家的温馨和亲情中,感受到家的延伸,并体味出人际交往的坦诚与和谐;是美丽的花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并从中体会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更是色彩缤纷的文艺百花园,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陶冶情操,并从中学会欣赏、创作和创造,而这一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手段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和实现的,只有把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与素质教育紧密相结实的时代高度,才能使学校真正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将军小学正是以为色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校园文化更能使学生牢记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生活。

  二、课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它强调的是人格自尊的人,是“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的`人,是在一个以选择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在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体系中,能够选择,能够创新的人,这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但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而且需要高度的人格自觉,需要儿童少年的主体意识与学习能力的健康发育,而这些恰是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的责任。

  基础教育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要探索出一条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这一基本手段和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在研究和建设小学校园文化中,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学生家长依旧很难摆脱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二是教育对象主体性认识不足,仍旧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仍旧把高分视为主要目标;三是封闭式的校园管理模式,学校和教师惧怕承受因教育改革而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

  本课题正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德育文化、活动形态文化、环境设施文化几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其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提高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教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引导我国教育迈向21世纪的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建设独具特色的小学校园文化,在学校中确立起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充分发挥小学校园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应坚持以素质教育观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达到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的完整、统一。

  2、小学校园文化中的德育文化

  ①、小学校园德育文化的内容

  小学德育文化的内容由校内、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侧重于行为规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校外侧重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小学校园德育文化的种类

  作风类。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校园人际关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要使小学校园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首先应表现在校园内营造处处充满亲情,洋溢着欢笑的和谐、民主、理解、宽容的德育文化氛围。

  规范类。主要包括基本的法律法规、条例、学校规章制度、班级公约、卫生公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小学校园活动形态文化的种类

  学科类。主要是指围绕各门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艺术类。艺术类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最易于接受也最能展示其个性特点的校园特色活动之一。成立了唱歌、舞蹈、器乐、美术等活动小组,并开展诸如书画展、现场作画、手工制作等一系列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在小学校园文化中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这方面开展了动植物标本制作、科技手工制作、科普知识讲座“崇尚科学,传播文明”等活动。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8-9月):课题可行性论证与课题开题启动。主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进行摸底;针对实验学校的现状初步确立研究的方向、重点、目标,撰写、制订实验方案并提出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2月):在实验学校全面展开课题相关研究。借鉴国内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验学校的现有实际,进行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加强学校环境优化、美化、育人氛围及其它校园文化硬件设施的配制与建设。

  第三阶段(20xx年3-6月):继续深化实验研究。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拓宽研究范围,基本完成研究目标。

  第四阶段(20xx年7-8月):总结实验成果。通过访谈、对比、问卷、效果检查等形式,总结课题实验效果。汇总相关材料,完成结项申请和成果推广等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5

  摘要:从本质上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原本就具有统一性。近年来,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民办高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阐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互动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不断推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灵魂。[1]目前民办高校已经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并且将其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从而通过文化引领达到育人的目的,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也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创新发展,其中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为优秀的校园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导向支持和理论基础,促使两者之间的互动形成良性发展。所以,加强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基于全人教育的视角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相互影响、互荣共生,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反过来思想政治教育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两者已经成为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德育教育来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在教育实践中相互促进。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实学生的第二课堂。[2]另一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导向和教育的功能拓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提高。2.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民办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另一方面面对现代社会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而且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教学研究成果,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长,民办高校发展比较迅速,已经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关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但对于两者互动的`研究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主要集中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和关系等方面,而对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途径的研究缺少理性和系统的分析。当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互动原则;第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互动机制;第三,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互动环境;第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互动队伍。因此,只有在解决了上述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3]

  三、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实现途径

  教育部〔20xx〕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在目前高等教育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教育实践中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且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时代特征”。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以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主要从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途径。

  1.明确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原则教育部〔20xx〕16号文件明确要求:“高校必须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互动”。真正实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要遵循必要的互动原则,另一方面还需要在不同层次与维度上实施不同的标准,只有这样两者之间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在加强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同步推进,没有出现边缘化的现象,明确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原则,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2.完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科学健全的机制是民办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这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对学校老师和学生外在行为的一种约束。因此民办高校需要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从顶层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机制,不断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举办职业技能节和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优化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环境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环境是推动民办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重要因素,其中优化两者互动的环境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优化外部环境的保障互动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优化内部校园环境是提高互动发挥作用的有效机率。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在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帮助协调下,广大教职员工全员参与,重视学校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形成了人文气息浓郁的大学校园,实现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4.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队伍建设随着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和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互动的重要环节。因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发展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所以学院在制定互动人才选拔方案时,首先应考虑具有一定的校园文化建设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然后在综合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中进行选拔,建立一支优秀的互动人才队伍。所以,加强有序的互动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重要保障。

  总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两者在互动原则、机制、环境以及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通过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全方位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民办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7-21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01-01

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的论文03-06

浅议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3-03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论文03-16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11-25

文化建设论文12-13

大学体育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论文03-13

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3-05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