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5篇(优秀)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
摘要:在现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及政治多极化等进程日益加速趋势下,异域文化、异族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影响在高校校园文化中越来越大,呈现出和国际潮流、社会生活互动并且对接融合的现象。更加开放、包容与自觉成了跨文化视野下高校校园的鲜明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青年学生就较容易产生一些和我国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冲突的文化问题。而高校文化建设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相对措施,旨在以文化自觉的方式对大学生正确方向的道德养成进行指导,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建立扎实,把大学生对于文化的反思力培养起来。
关键词:文化自觉;高校校园文化;潮流;道德养成
一、文化自觉的内涵
文化自觉就是一个人对自身所有的文化有所了解,了解它从何而来、怎么来、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也是对他人文明的反思,同时,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的里明确自己的位置,通过自身的融合与适应,对各种文化吸取借鉴、取长补短,以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
二、在大学生道德养成中文化自觉的意义
大学生自身思想上的特质与其得以生存的状态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状态,尤其是道德意识。在当代大学校园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与其文化人格有分裂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个人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并不代表他的人格也同样高尚。知识和人格、理论和实际的脱节现象非常普遍。对于文化自觉和道德自觉的建立培养、互相促进非常重要。在当今中国的高等院校中,我国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仍引领者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开放与发展,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与碰撞,很多青年学生也很容易产生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异的问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有文化自觉,而这种自觉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有所影响。大学生有主动性的文化自觉对其明确自身的民族归属感非常有益,有利于大学生的视野及胸怀开阔,并激发其对祖国的热情,帮助其找准自己的定位,设立道路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在道德层面上来说,文化自觉有助于大学生的道德底线界定,使其在三观形成的道路上不发生偏差。在大学生自身的个性形成上,文化自觉可使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升。
三、文化自觉与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
1.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基础进行夯实。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基本来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内涵方面升华并且价值方面创新的结果。所以,大学生有了传统文化自觉之后,更有助于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其内心拥有充分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认同感非常重要,这两点也是学生人品与学品相互融合的最好象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相当多的可取之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帮助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形成的力量也非常大。在当代中国的高校校园文化当中,大学生无疑是其创造者、建设者及培育者,所以说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不仅对其自身有好处,宏观上讲,这也是对于当代文化的一种责任。2.使大学生拥有文化反思力。文化自觉本身就是人对自身文化的`一种深刻思考。文化反思力就是人们对于自身文化拥有的反省、思考与鉴别能力。我们要让大学生在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有了解并认同的情况下学会理性反思,不管是对传统文化本身还是将其与异国文化进行比较。让大学生有能力将反思中所寻找出的闪光点进行融合、吸取、借鉴,取长补短。
四、目前中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上文说过,跨文化形势当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小觑,一些由于外来文化带来的弊端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而外来文化的优点我们也要吸取,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的同时,也对外来文化的优点有所吸取,将引领时代的新型文化创造出来。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各国的高校校园文化的不同之处进行正确处理,使其处于多元和共存的状态内。对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高校校园文化来说,其中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中相同之处如我国在校园文化中所一直倡导的“团结”“博爱”等。而不同之处如西方高校校园文化缺少的“理想信念”与“道德教育”,而我国则不具备西方高校校园文化内的“竞争意识”与“效率意识”等。2.每一个国家的校园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应该对我国校园文化中缺少的优点进行吸取。文明与文明之间不是对立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方式非常可取,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与吸取,将自身文化进行丰富与发展的正常途径。3.要把控吸取正确的国外高校校园文化长处方向,使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民族个性,在欣喜多国文化得以交流融合之余,也要注意国外校园文化的糟粕之处,对于国外不好的校园文化时刻保持警惕,以保持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总体来说,文化自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态度,指导大家的价值观走向正确的方向,它不是一套具象的规则与纲领,但却能在精神层面上给予学生指引,使高校的校园文化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与时代的高级感,也能令大学生的思想模式和方向理性、激情。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2
1体育舞蹈课程的推广对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信息化网络时代的来临,各类信息充斥着校园生活,而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很多初中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诱惑,很多学生出现了道德认知误区或者是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却没有合理有效突途径去发泄,以至于极易出现心理扭曲或者喜欢封闭自己,缺乏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宣泄不良情绪,在健身的过程中也能放松心灵,因此能够为校园营造和谐的氛围。丰富中学校园的体育文化生活。中学校园体育文化较为匮乏,因此亟待整合校园德、智、体、美教学实践资源,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背景。体育舞蹈课程教学以健康为核心,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其艺术情操,在观看体育舞蹈表演时也能够提升学生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众所周知,舞蹈也是一种健身活动,但是又区别于传统健身活动,其艺术性及美感价值较高,对于促进人类新陈代谢十分有益,是十分受人类欢迎的一种有氧运动。学生通过学习体育舞蹈,有助于促进其身体协调发展,使学生体型匀称,非常适合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阶段的中学生学习,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舞蹈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的活力,弥补身型的缺陷,在进行体育舞蹈锻炼时,学生经过呼吸调整,有助于增强其心肾功能,维护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进入高中以来,其身心发展特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在学习时目的更加明确,且能够更加系统性的去了解知识,更加全面的掌握知识体系,并对其中的理论、原理等有更为深刻的感知。另外,高中生的思维往往更加的独立,在分析问题时具有较高的自我性,因此对事物的评价也能够更加的理性和客观。然而我国当前农村中学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大多仍只是一些传统的跑步、挑选、跳高、篮球、足球等运动,而基本没有体育舞蹈教学,因此,推广体育舞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身体协调性等综合素质水平,在美好的氛围下深刻感受体育舞蹈的魅力。
2农村中学推广体育舞蹈课程的策略
深入学生体育舞蹈理论知识及价值功能的认识。一方面,农村中学在进行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时应当极强对学生体育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具备扎实的`舞蹈理论基础,然后积极采用多媒体教育手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专业的体育舞蹈表演或者比赛对体育舞蹈有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让他们既了解体育舞蹈产生的起源和背景,又能掌握体育舞蹈的风格及类别,最终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价值功能的认识,因此,舞蹈体育课的理论教学十分重要,农村中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体育舞蹈的价值氛围。努力改善体育舞蹈教学设施。农村中学经费有限,因此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时往往没有十分健全的舞蹈教学器材或者是专业的教学场所,大多都只是一间水泥地的空教室,搭设一些舞蹈杆让学生训练,或者是即使是设有一些舞蹈室或者是形体训练教室往往其中的设施设备不达标,因此,农村中学应当加强对现有舞蹈教学设施的购进和改进,根据教学实际向上级教育部门申请设备资金,或者积极吸引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赠的资金,不断充实现有的舞蹈教学物质基础。另外,较近区域的农村中学可以采用共同出资金联合采购和使用舞蹈教学设施的方式,根据各自教学特点,划分好舞蹈教室及器材使用的时间,合理配置共有资源,有效实现设施资源的共享。引进体育舞蹈专业教育人才。首先,农村中学应当积极与各示范高校密切联系,建立体育舞蹈专业教师中学顶岗实习基地,积极借助高校的人才专业优势,展开校校合作,让更多的高素质的专业体育舞蹈教师能够到农村中学中进行教学。与重点中学建立平行学习方案,通过对先进中学、重点中学的参观学习培养更多的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构建体系化的教师队伍,从而让教师能够将更先进的教学理念传达给学生。其次,开设体育舞蹈教育专业的各高校,应当积极为本地区的农村中学培养优秀的体育师资,鼓励学生到各农村中学进行顶岗支教,在顶岗支教的过程中培养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实现高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可谓是一举两得,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3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未来,为青少年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促使其健康成长应当成为中学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同样需要注重体育舞蹈的推广,一方面通过体育舞蹈的推广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校园体育舞蹈氛围的构建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相关人员和教师要积极探索更好地路径对体育舞蹈进行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舞蹈学习和浓郁文化氛围中来,优化学生综合素养。
作者:易川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永兵.“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中学校园集体舞开展现状的调研[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04).
[2]焦献策,翟晓玉.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以及在高职院校推广的必要性[J].才智,20xx(34).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3
[摘要]随着现今社会步入互联网时代,社会各类行业都在积极的开拓发展思路,依托互联网信息及网络技术对产业进行升级,实现跳跃式发展。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自然也是走在时代的前沿,高校在“互联网+”背景影响下,有效的将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互渗透结合,使得校园文化在互联网+背景下得以再现和延伸,为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进入“互联网+”时代,在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等。本文针对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探讨,从其文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及方式等方面深入探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模式,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绿色校园文化;建设
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1受社会文化影响
随着社会上出现的诸多问题,而在网络上又缺乏科学性的解析,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的判断力受到影响,这个时期正是大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没有社会阅历,缺乏判断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
1.2缺乏校园文化特色
目前很多高校学府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上没有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从文化建设形式上几乎都一致。那么,现今如何能够突出校园特色、展示与其他学校的不同文化建设之处,我们可通过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去解决校园文化特色、展示等问题。
1.3当前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与互联网对接的问题
现代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很强,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下,各种手机端应用网站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非常热衷在网络上获取各种信息知识,既方便又快捷,同时对于网络的兴趣已经超越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很多学校为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等方面原因,而忽视对校园文化展示平台的建设。
2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互联网+背景影响下,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已从传统单一文化逐渐呈现出文化的多样式传播。由于,校园文化的传播方式广泛,使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在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个别网站平台传播的负能量信息,使得一些大学生沉迷于一些色情、暴力、迷信的垃圾信息中,使其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建设绿色校园文化的意义在于,高校内创建“绿色”的互联网与校园环境,为学生们创造身心健康、言行文明、心态积极向上的绿色文化氛围。同时,师生共同维护这种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大学生在绿色校园文化中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三观”,已抵制外界传播的各种不良思想。
3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模式
3.1建设高校绿色校园文化的目标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将校园文化建设成积极向上、以人为本、丰富多彩、身心健康、言行文明的.具有高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在互联网+背景下,在高校内营造创新绿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得学生、教师都可以文明上网,促进师生、校园与互联网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3.2建设高校绿色校园文化的方式
(1)互联网+背景下绿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在建设高校绿色校园文化的同时要以人为主体,遵从人的思想,在高校内校园网络平台展示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精神风气。首先,作为高校内教育者在进行正确的言行引导和校园文化宣传的同时,也要提高全体师生从思想上对绿色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认识。其次,我们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方面进行培养,在绿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使其在高校内网络平台上展示精神风采。再次,我们要强化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法律及法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绿色网络环境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从而使得大学生在内心上提高对绿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意识。
(2)互联网+背景下绿色校园“资源”文化建设: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网、学校网站以及网络安全中心的建设。应加大投资力度,做好高校绿色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针对外界网络信息的来源、发布者的身份、及其信息的内容加强审查,及时对该网站上发布的不良网络信息进行屏蔽,使得学生在校园内远离不健康网站的同时,既提高了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又保障了学生在面对网络平台时身心健康的发展。
(3)互联网+背景下绿色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是指在校园网络平台上通过言行举止去诠释文明的网络行为风气。教师和学生共同用行为去维护绿色校园网络环境,文明使用网络平台,不去传播、不去捏造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不去破坏网络平稳秩序,更不沉迷于网络虚拟空间,以保证校园网络安全。那么,我们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考虑,如建设校园站、学科教学网站、各院系网站、班级网站、专业、协会、学生会等网站,建设成一个有吸引力的网络“老师”和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导航”,促进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
(4)互联网+背景下绿色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指高校管理人员要建立完善的合理的上网规范体系,从制度上约束不健康的上网行为。其一,全校范围内实行实名上网制,有效规范师生的信息行为。加强师生有关网络方面的素质教育,以正确言谈引导师生文明健康的使用和网络信息资源;其二,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建立网络在线投诉,发现有不健康信息要立即举报;其三,在网络平台上制作和发布,或传播信息,要遵守网络有关法律规定,正确引导师生共同文明使用网络,增强网络判别信息对错、思想道德意识等等,自觉的抵制不健康、不文明的信息传播。
(5)互联网+背景下绿色校园“队伍”文化建设:我们要从队伍建设目的出发,以提高教学素质、优化教学结构、教学队伍相对稳定的原则,努力培养建设一支具有“思想觉悟高,网络技术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的网络师资队伍。这支队伍的工作人员主要涉及网站建设、网络监管及网络教育等工作。他们能够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通过教师自身素质影响其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及网络道德素质的提升,教会学生对网络信息、网络文化的判别能力,以及可抵制不健康信息的能力,从我们的师资队伍上保证了学生健康、文明、安全的使用网络平台。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互联网信息飞跃发展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在积极应对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各种便利条件的同时,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努力的为学生创造绿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得学生在绿色校园文化环境影响下身心健康的成长。通过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形成高校内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其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利用独特的校园文化辐射社会,为社会更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葛成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探究[J].住区,20xx,(S1):165-167.
[2]马秀峰,李彤彤.高校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模式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xx,(05):42-46.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4
摘要:校园文化体现了技工院校的教风、学风,体现了技工院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也是技工院校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更是技工院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本文就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学风校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风气、整体水平的具体体现,综合反映了学校的管理制度、教育理念、文化氛围、学习风气、人文风貌等相关内容,是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依据。其含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文化的意义
1.校园文化之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基本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是一个学校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对培养学生的情操、美感享受、良好心态和素质提升等有着全面的、积极的作用。2.校园文化之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由校园中的各种活动和人际交往而产生的文化,主要通过外在的言行举止来表现内在的心理环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对于培养热情积极、向上乐观、融洽和谐、文明友善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校园文化之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建立在学校管理理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的,是形成正常有序的校园环境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学生了解规章制度、恪守规章制度是学校的教育任务之一。4.校园文化之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中体现了师生的政治思想倾向、人生价值追求、人才培养观念、职业道德教育和科学民主精神,是校园文化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是学生内心的理想家园和精神依托。5.校园文化之师生文化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活动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理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但是知识传播者与聆听者的关系,而且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从外在和内在都得到了升华,在和谐校园创设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体现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学校教育中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塑造人格与价值导向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传播着各种人文气息,引导学生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
2.凝聚人心和行为约束校园是师生共存的生活环境,体现了群体的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校园文化代表着大家的心声和要求,反映了广大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校园文化也对校园人有着较强的约束力。这并不单指制度约束,更重要的是在无形中通过其他载体或各项活动,影响个体行为,并对其产生心理压力和动力,使其对行为具有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3.愉悦身心和智慧启迪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内容也日趋丰富,对精神方面的要求也在提升。现代的校园不仅是知识的海洋,而且汇集了各种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活动,使我们从中受到熏陶启迪,锻炼能力,提高素养。
三、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现状
技能教育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技能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由于技工院校教育形式的特殊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重视力度不够,既不利于校园的文化宣传,也忽略了校园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而要改变这一状态,实现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深入了解技工院校目前的发展现状。
1.技能教育重于文化素养技工院校以技能教育为主,注重学生们的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忽视了文化素养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2.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缺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和完善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学校内涵,使校园风貌从本质上得到改变。
3.重外在轻内涵有些校园建设盲目追求物质化的形式建设,而其实质内容往往被忽视,其核心价值没有被体现,不能达到理想的作用和效果。难以形成自己学校的校园风格和校园文化。
4.重课堂轻业余学校工作以教育为主,而学生的身心发展除了课堂教育之外,丰富充实的业余生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技工院校业余生活的重要性被忽视,加之现代网络信息的发展,使得很多学生闭锁在虚拟的网络中,失去和老师、同学交流互动的平台,不利于身心发展。
四、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1.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搞好技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改变原有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所起到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要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新时代特征、符合学校的发展目标、适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形成文明和谐、积极向上、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校风学风的体现,凝聚了技工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传统观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加强教师文化建设、加强人际关系建设、加强校园活动建设等几个环节入手,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
3.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使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乐园。
4.加强校园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在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有助于保障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还要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以利于学校的教育和发展。
五、小结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多方位、多角度的开展,不断修正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指标,创建既有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5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高等教育改革。随着吉祥物文化的愈发活跃,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开始拥有自己的专属吉祥物,并被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吉祥物;应用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各大高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强化校园文化在高校中的地位,有利于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近年来,吉祥物文化越来越多地活跃在我国各大高校校园内,这种彰显校园精神与灵魂的吉祥物,不仅将学校的精神品格外化,更是作为一种“接地气”的方式成为连接全校师生及校友的纽带。吉祥物是人类原始文化的产物,比如我们祖先创造的龙、凤、麒麟等吉禽瑞兽,在赋予其特定的象征内容与意义基础上,用以表达人们对幸福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大学里出现吉祥物,主要起源于19世纪末的西方。最初,吉祥物往往出现在学校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中,如迎新生、文艺晚会、运动会、校庆等。目前,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高校中,校园吉祥物非常普遍,如斯坦福大学的吉祥物是“树”;密歇根大学的吉祥物是“棕熊”;麻省理工学院的吉祥物是“河狸”,最有意思的当属耶鲁大学的一只叫“英俊的丹”的牛头犬了,该吉祥物的诞生颇具偶然性。“英俊的丹”本来只是一家铁匠店的看门狗,因为经常被耶鲁大学足球队的队员带着参加各种赛事,所以逐渐成为该校的吉祥物。
从第一只“英俊的丹”就任至今,耶鲁大学吉祥物已经有128年的历史了,这期间陆陆续续有17只牛头犬接班。这些“后继”的牛头犬有的是流浪狗,有的是宠物狗,但每只“英俊的丹”都有鲜明的耶鲁特色,那就是首先要忍受乐队和小孩的嘈杂吓唬,还得对代表哈佛大学的深红色和普林斯顿大学吉祥物——老虎表示反感。一百多年来,这个活生生的大学吉祥物轶事也成为了“耶鲁人”对于学校的回忆。高校吉祥物文化传入我国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比较著名的有清华大学两只叫“菁菁”“小华”的蝴蝶、契合中山大学校训精神的“中大狮”、西安交通大学在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仪式上正式亮相的“欣欣”等,最有特点的当属北京语言大学的招生吉祥物“宝贝鱼”,同“报北语”的谐音,英文名字是“beiyuer”,意思是“北语人”。吉祥物的原型是“锦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锦鲤这种生物有着“吉祥”的寓意。
另外,由于是北京语言大学的招生吉祥物,所以又寓意着国内外的莘莘学子们能够“鱼跃龙门”,成才成功,所以“宝贝鱼”在招生现场一亮相,就立刻吸引了报考家长和考生的注意,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目前,我国高校纷纷推出专属吉祥物,不外乎两方面原因,首先,对外来说,校园吉祥物作为统一、鲜明的标识,是高校精神面貌、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载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亲和力,是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形象大使,有助于学校品牌宣传与形象树立,尤其是大型活动的高曝光率,更能为学校的自身宣传锦上添花。其次,对内来讲,校园吉祥物是富有活力、受广大师生欢迎的独特艺术形象,其不但能够体现校园文化精神、传承校园历史文化、营造校园节日氛围,而且有助于全校师生增强对学校的记忆,自然而然地产生归属感和情感维系,是现代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校吉祥物及其动态表情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不仅自身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意义非凡。
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关注校园吉祥物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其正确的使用。首先,高校吉祥物形象设定要紧扣高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贴合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校而异”,这样才能为后期的动态表情设计、衍生产品开发的成功奠定基础,从而真正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其次,高校吉祥物在选择过程中尽量不要过于官方,注意“接地气”,选择受全校师生喜爱的形象作为吉祥物,以免引起师生的反感,从而起到负面效应。最后,高校吉祥物在内容的设定上要注意价值观导向,多宣传正能量的、有益于师生工作和学习生活的内容,从而真正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文,李梦蓉.视觉文化传播语境下的网络表情功能分析[J].新闻知识,20xx,(04):57.
[2]叶云.网络表情符号的流变与延展空间[D].上海师范大学,20xx.
[3]余光武,秦云.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xx,(1):130.
[4]赵爽英,表情.情绪.情节: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与演变[J].新闻界,20xx,(20):29.
[5]傅红秀.对网络即时通讯文本中表情符号的研究:符际互补视角[D].中南民族大学,20xx.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6
一、校园体育文化概述
所谓校园体育文化,就是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统称。其中,物质文化包括体育建筑、场地、环境、器材校园的绿化环境、雕塑、报栏、橱窗和师资队伍等;对于精神文化方面,主要是师生体育意识、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以及体育风尚的体现,再者制度文化指的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这三者相辅相成,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他们三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是基于物质文化为基础,是以制度文化建设为特征,以体育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这三者相互结合,共同体现着高校师生整体的精神风貌。在大部分高校里,很多都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没有加以重视,尤其是对于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素质教育提升作用的重视。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策略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鼓励参与体育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筹集资金以及依托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这三个角度出发,就如何在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几点策略,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1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鼓励参与体育活动
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体育社团,例如篮球队、排球队以及羽毛球队等等,这些社团正是学生强身健体的舞台,也是校内外课程的连接纽带,建设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所以,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多样化的体育社团发展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的主流,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无法开展大型体育文化活动的弥补。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作为一名高校体育工作者,我们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紧扣教材,围绕新课改的核心要求,积极开展各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筹集资金
我们都知道,一切事物的发展都要基于物质基础,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也不例外,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也需要宣传和活动经费,没有经济基础,体育文化的建设寸步难行。但是由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人均的体育费用也越来越少了,捉襟见肘。因此,我们要将市场机制引入体育文化建设,才能求得生存发展。比如排球、足球之类的比赛,就可以与企业或者个体户合作,给他们做广告,拉赞助、搞新产品推销,以筹集活动资金,也可以由学生自筹经费或各系自筹经费举办体育活动,由体育教师进行指导。
2.3依托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我们都知道,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基于校园环境和物质文化建设以及设备加强,目前由于体育场馆的`不足导致体育课程项目的无法如期进行,进而无法满足学生上课的需求,给校园体育俱乐部和学校运动队的建设造成了相当的困难。因此,建设上级部门和主管领导应该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改善学校的体育文化环境,再者可以在校园里建设一些假山、湖水等等这类的,为学生的体育文化建设增添不少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加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对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强化,积极开展多种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进而使高校体育文化得到更好的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身心健康的环境。再者,我们应该根据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健全人才发展观,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7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基地,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要想进行人才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我们必须建设厚重的学校文化。同时学校文化也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与学校有关的教育教学措施以及相关的制度和活动、师生的文化娱乐活动共同构筑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学校档案是学校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学校档案的内容非常的丰富,知识性也很强、涉及面和作用面都很广。所以做好学校档案的建设对于建设校园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档案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文化是人类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系统,校园文化重要是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的校风校纪等,良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档案准确真实的记录了学校在教学科研和其他方面的重要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信息。所以说校园的档案建设也属于一种文化文化在发展上,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校园档案的成功建设可以极大的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目的是建设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进而培养能够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校园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学校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此时,档案部门就必须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积极主动的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档案资料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得学校档案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学校档案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素材
学校档案是对学校优秀成果行业人类文明结晶的承载和保存,学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校档案中,记录着学校所有的活动以及研究成果,是学校活动记录的第一手资料,所以说学校档案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学校档案详细的记录了学校建设中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成败原因和经验教训,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校档案的学习,充分发掘学校在以往的活动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积极进行兄弟校园之间的文化建设交流活动,通过与兄弟校园的积极有效交流,我们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避免自己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重蹈覆辙。而在进行兄弟学校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校档案能够起着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档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增加对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兄弟院校可以在互相竞争中共同成长和进步,所以说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离不开学校档案的支撑,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档案的重要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强劲的动力。
三、学校档案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学校师生员工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
我们在对学校档案进行充分利用的时候,可以考虑到学校档案保存有非常多的革命历史事件的原始资料,以及学校的革命活动历史遗迹和培养出来的各个历史伟人和名人的生平事迹等,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些积极正面的事迹和人物组织起来,通过展览以及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讨论,积极继承其中的宝贵优秀文化,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引导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2、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作用
学校档案真实的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承受的灾难和痛苦都在档案中有详细的记录,学校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校史资源,制作各类的宣传栏和陈列室,对校史进行详细的展示,让广大师生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学校建设的不易,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师生的学校荣誉感,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样就能很好的团结师生,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鼓舞作用。
3、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约束作用
学校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慢慢的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一整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师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规范和约束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的档案建设形成特定的校园文化特质,积极有效推动校园的文化建设。
4、学生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和激励作用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优秀学生的经验交流活动帮助其他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积极的向学生展示学校在建设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和科研实力,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通过成果的展示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档案的文化作用在学校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产生非常积极有效的效果。学校的档案管理者应该积极担负起开发档案文化的重任,在进行档案建设的过程中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帮助。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8
虽然近些年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加大了资金支持和制度建设力度,但总体而言,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相对滞后。一方面是由于近些年高职院校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基础建设、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师资培训和迎评促建等方面,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研究和规划部署,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也相对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是沿袭原有中职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模式,有的学校简单地将校园文化生活等同于学生课外文艺表演、球类比赛等文体活动,没有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推陈出新,校园文化活动缺乏一定的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和文化底蕴,职业特色不鲜明,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因此,结合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和水平必将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文化水平相对较差,学生的自制力和社会责任感也相对较弱,是非观念和判断标准有时模糊不清。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课堂教学或班主任、辅导员课后苦口婆心地劝导,效果往往不明显,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品味、办学特色的体现,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1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是非观念
当今社会是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多元化社会,各种思想意识相互激荡,不同观点相互争鸣。正确的思想可以增强青年学生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激发活力;错误的思想可以导致青年学生迷失方向,是非不清,甚至误入歧途,危害社会。因而正确引导学生对各种思想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中端正思想,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高职院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和激励功能,通过开办党史知识讲座、文化论坛,红歌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党情、世情、国情、省情的学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理想信念、公民道德、民族精神、国家意志的教育。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广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和基本价值取向,在日常行为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摒弃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与高中阶段课内外时间主要用于应对升学考试相比,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课余闲暇时间更多了。为此,高职学生已经无法满足于每天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验实习训练,为了不断提升自我,他们对专业学习之外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有了更高的渴望和追求。校园文化节、文艺汇演、大学生礼仪、音乐赏析、书法摄影展、舞蹈培训、主持人大赛等活动都使学生不断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既陶冶艺术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又增强艺术鉴赏力,提升人文素质。此外,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能让学生深入乡村、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学以致用,不断拓宽视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提高能力,自觉摒弃消极文化的侵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在经历高考失利后,有的高职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生活彷徨,对学习缺乏兴趣,沉迷网络,人际关系紧张,意志力薄弱,心理上存在一定偏差和障碍。现在高职院校不仅加强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而且加强了课外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周或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邀请心理专家讲座、观看心理影片、组织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漫画设计大赛和心理拓展训练等一系列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不断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加强沟通交流,协调处理好人际关系,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好认识社会,做到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既不怨天尤人,更不悲观厌世,不断健全学生心智,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4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增强职业能力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升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和遵章守纪的观念;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实践操作水平;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发展意识,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与之相应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职业能力,在“以能力求生存”的社会中更好的发展。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常新的系统工程,可以极大地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思想与办学定位,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既要抓好校园人文环境的硬件设施建设,也要从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师资力量培养、校企文化对接、职业特点凸显等方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水平。
1以领导重视为保障,推动校园文化体系化和规范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既包括校园环境、文化活动场地、文化活动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也包括展现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高职特色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的师资力量培养、文化组织的推进等软实力建设,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领导重视程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由于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教育引导和增强凝聚力的作用,对扩大学校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领导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把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一起齐抓共管,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应该打破过去把校园文化活动等同于文体活动的简单模式,紧紧围绕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个根本,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将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高层次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体系,积极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统一冠名,突出主题,展现特色。在活动的开展上既要传承学校传统的特色文化活动,如每年的十八岁成人宣誓、经典国学诵读、迎新晚会等,也要有从形式到内容上的创新,如紧跟形势政策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展现诸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区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努力构建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体系。此外,由于校园文化活动大多数是由学生会、团委和各系组织的,活动具体实施大多数由学生进行,因而要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管理,特别是形势政策报告等涉及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宣讲的报告会更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错误思潮对学生思想的侵蚀,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2以引进和培养为手段,推动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建设者。教师的思想道德、专业水平、人文修养、治学态度和行为习惯等不仅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近些年,为了满足专业教学和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加大了“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但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而言,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思想文化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一方面可以引进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门人才,来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师资培训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包含人文社科教育在内的各类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在多领域中学习培训,拓宽知识面,做到“一专多能”。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将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中,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在教学研究中要打破专业的局限性,拓宽思维,开展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学术研究,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力度。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创新中,开设各种知识讲座,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技能竞赛,弘扬校园文化精神,把校园文化建设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3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推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对接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对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加强和企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共建的冠名班日益增多。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着学生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还要让学生尽早地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特别是了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行为准则、管理制度等,对企业员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现代企业高度重视打造企业文化,通过培训使职工理解企业文化,在工作中践行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展现企业文化。学校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引进来”即通过邀请优秀合作企业家、成功人士和优秀毕业生走进校园进行专题讲座、报告会或交流恳谈会;“走出去”即通过组织学生到订单培养的企业或合作企业参观学习或实习实训,与企业进行“零接触”,使学生了解企业创业发展史和经营管理理念,了解企业规章制度,明确企业文化品味和精神实质,感受企业员工具备的团队协作精神、创业创新精神和敬业服务精神等精神风貌,使在校学生逐渐形成企业意识、职业意识,为学生将来迅速转换角色、适应企业、融入企业做好准备。
4以服务企业和社会为目标,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凸显职业特点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跟行业、企业、社会区域发展需要开展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办学理念,将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文化融合进来,展现职业特点。一方面,学校要将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中,并贯穿于专业课和实习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举办专家讲座、成长成才报告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技能竞赛月等活动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实践技能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可以仿照企业工作场所布置实习实训场所,使学习场景与工作场景相似。校园文化宣传橱窗或文化长廊应该设置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学科前沿知识等与职业相关的专栏,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动态、行业动态、市场动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以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为切入点,推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近些年,高职院校加快了校区建设,美化了校园环境,极大地改善了教师工作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同时校园文化环境也需要配套跟进,加快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校园建筑的合理布局与特色建筑的命名,文化名人或企业名家的雕塑,校风、校训的石碑,校园主干道的名人警句牌,教室、图书馆张贴的富有哲理的励志名言等都会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启迪学生,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激发青年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行为,更好地营造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9
【摘要】中华孝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传承弘扬孝文化,需要将孝文化融入独立学院校园文化中,使孝文化成为一种软实力,根植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其基本路径有:在校园活动中融入中华孝文化因素,以学校课堂教学研究传承中华孝文化,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孝文化校内传播,结合中国节日开展学校孝文化宣传。
【关键词】孝文化;大学生;独立学院;校园文化;路径
众所周知,孝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孝文化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为大学生成人成才奠定软实力的基础。独立学院大学生不仅要用知识武装头脑,还要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实现人生理想,做到知行合一,这些都要靠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实现。以孝文化为基础,可以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校园建设中融入孝文化,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和谐自然、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培养与时俱进的家国观念,开展知孝感恩、回报社会的实践,为大学生进一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于孝文化的理解,最核心的含义是关爱长辈、尊老敬老。中华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孝”被广为传颂,甚至其影响到异域远邦。即使到了今天,“孝”依旧是我们所遵从的道德准则。当前,独立学院应该将中华孝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使孝文化成为一种软实力,根植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其基本路径如下。
一、在校园活动中融入中华孝文化因素
人才培养是独立学院的主要任务,可以通过在学校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中添加孝文化的元素,从而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懂得如何敬爱师长、体谅父母、关爱他人。首先,对文化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在构思独立学院校园活动过程的同时,应当潜意识的包含中华孝文化的思想,包含感恩意识、奉献意识等。这样一来,展示的不仅仅是活动的内容,还能够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校园生活得以丰富。其次,活动开展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大多数教育都是以老师课堂教育为主,以单调的说教及千篇一律的方法展开,此法不足以让学生们用心去听,学生们难以明白什么是文化内涵。新时代,在大力开展孝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如以团体辅导、专题讲座开展以“孝文化”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等。以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学习孝文化知识。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游览孝文化景点。围绕“孝”字做文章,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可以增加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弘扬中华美德,实现以德育人[1]。“孝文化”作为孝感市的特色文化,可以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优势,如组织学生参观董永公园、孝文化博物馆、二十四孝雕塑群等具有孝文化特性的景点,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孝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能大幅提升学生们的求知欲。
二、以学校课堂教学研究传承中华孝文化
杨叔子院士认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的价值取向问题,文化素质教育的锋芒是针对忽视人文文化的现象,加强人文教育,要解决好“做人的问题”[2]。首先,可以将孝文化核心内容添加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并掌握更多的儒家思想和孝文化等内容。以思想政治课、人文素质课等课为基础,做好孝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通过董永卖身葬父、孟宗哭竹生笋、黄香扇枕温衾等故事,可以给学生心灵的洗涤。老师们可以将古代有关孝文化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当初社会中的孝文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儒学孝文化经典内容进行阅读和鉴赏,在阅读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以此来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其次,学校在加强思想教育,大力宣传孝文化的过程中,应积极开设孝文化课程,促使大学生进行对孝文化课程的修读,聘请孝文化研究专家定期为学生进行孝文化讲座,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有关“孝”的人和事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和道德教育。朱小蔓、朱永新认为在学习好专业课的同时,还应主动了解中国五千年历史,多读有关孝文化的经典书籍,以经典扎根,熏习心灵,陶冶情操,只有通过与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的“对话”,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从而纠正对孝道的误解和误行[3]。学校通过孝文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孝文化教育的效果,也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孝文化的重要性,产生孝的意识与行动。
三、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孝文化校内传播
一直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聊天方式从面对面的交流变成了媒介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是当今社会大多数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在网上学习就更不在话下了。在这种环境下,独立学院在大力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大学生这一生活方式特点,充分用好互联网,广泛传播中华孝文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传统孝文化知识。张兰认为要顺应信息化的.传播方式,加强孝道美德的宣传。以“办道德讲堂、建文明城市”为主题,将道德大讲堂开在互联网上,利用网站进行线上线下的同时传播[4]。搭建在线教育平台,通过这一新颖的方式,减少大学生对书本上“死板”理论的排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制约,可以自由的选择老师,让孝文化更加自由地传播。学生们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自由的把握学习进度,遇到不懂的可以反复回放、在线咨询。同时在网上记录每个学习者的详细个人信息,将每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网上学习的时间、章节练习以及期末考试等自动记录在案。现代人注重的是个性发展,学校培养人才也不能照搬传统教学标准,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反而会加大大学生心理的排斥感。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可以随时更新和补充,相对于传统教育资源,它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更能够吸引大学生。
四、结合中国节日开展学校孝文化宣传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传统节日印象的淡化、情感的缺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外的一些节日慢慢在大学生中流行,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大学生更乐意去庆贺这些节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理解却很肤浅,所以反应比较冷淡。其实,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极其宝贵的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含着各自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独立学院应当抓住每个特殊节日时机,以中国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为载体,开展孝文化宣传教育,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等具有纪念意义的传统节日,对老师、父母以及长辈进行节日问候,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小礼物;结合“老人节”和节日假期为敬老院的老人送温暖、送祝福等。通过类似的活动让大学生们感恩长辈的教育,体验家庭和社会的温暖、真情,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实践水平。让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中华孝文化的厚重,唤醒学生们心中的那颗孝心,在独立学院当代大学生内心深处打上孝文化的烙印。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0
1.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xx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旨在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然而高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身体素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思想锻炼意识与锻炼的习惯,与国家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相差甚远。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的指导下,高校应把阳光体育融入校园文化中,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因素的分析
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有24.8%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74.6%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28.9%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1大学生自身层面
在大学阶段形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按时吃早餐或不吃早餐;为减肥而节食;将课余时间投入网络游戏、聊天或娱乐上;喜欢“静”、“宅”,不喜欢“动”,怕苦怕累、不喜欢对抗性强或容易受伤的体育项目;忙于社团工作、学生会组织的活动或社会工作兼职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体育锻炼减少。
2.2家长层面
许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成才观,轻视体育、轻视锻炼,父母也很少抽出时间陪同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2.3学校层面
2.3.1学校没有把阳光体育的政策、实施办法落实到位。
2.3.2中学阶段,学习被作为重中之重,体育被领导、老师和家长忽视,中学阶段的体育被严重的边缘化,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体育运动时间被轻易的占用,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
2.3.3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者,但是高校目前中间体育教师力量是随高校扩招而进入高校工作的,部门体育教师仍然秉承以前的教学内容、方法、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同学们的需求。
2.3.4学校对体育活动的开展把握不够,活动开展多形式化、强制化,而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限制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优化对策
3.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做到早睡早起,按时吃早饭,健康饮食;养成健康减肥的概念;丰富课余内容;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工作、生活内容等。
3.2遵循校园阳光体育的指导原则
3.2.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导。
3.2.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个体自主自愿锻炼的习惯。
3.2.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和身心健康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到安全第一,避免出现伤害事故。
3.2.4深化体育专项教学改革,改革学校体育赛事组织运行机制,有序推进校园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健全学生体质监测和公告制度。
4.将阳光体育落到实处
4.1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让学生走出宿舍、走进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学校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多投入经费,调动学生积极性,多给同学们留出体育锻炼的时间,在思想上得到重视与认可,使体育锻炼的思想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
4.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体育课的作用。
秉承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爱好,坚持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根据个体的差异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开发多样化教学内容和项目,以供不同需求的同学,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即能学到体育技能,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体育教学要重视新兴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会容易迎合当代大学生求新、好奇的需求,对大学生产生极大吸引力,更好的带动同学们走向阳光体育。
4.3学校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体育兴趣小组或者体育俱乐部,发挥学校各类学生组织(如校学生会、团委、俱乐部)的力量,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如定期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趣味运动会”、各类新生球类比赛及各类院系比赛等。
4.4健全“阳光体育运动”监督管理机制,做好监督工作。
例如定期开展体育工作的专项监督,把监督的结果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
5.借鉴国外实践经验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特曼教授指出:“20xx年,美国在校大学生1500多万,有超过1200万人有体育特长,这些人每年的体育消费高达750亿美元”。总结美国校园体育事业如此发达的原因:
5.1家长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美国人认为:“没有比陪孩子一起运动更好的亲子方式了”,家庭成员都一起运动,家长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孩子在这种氛围下成长,很容易就耳濡目染。
5.2学校有校园体育事业发展的雄厚资金保障。
以明尼苏达大学为例,20xx年明尼苏达大学通过赛事门票、电视转播、企业赞助、公益筹款等渠道为学校引来超过8000万美元的资金,学校就有资金用于校园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包括不惜花重金为学生打造最好的运动硬件软件配套设施。
5.3美国社区对青少年体育格外重视。
大多数社区一年四季为儿童及青少年提供不同的体育课程,同时还配有专门的组织。比如AYSO美国青少年足球组织、LittleLeague美国少年棒球联盟、这些都是以社区组成的机构。一到周末,社区到处都是体育活动的场景。
6.总结
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阳光体育构建工作,有助于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体质的改善;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1
摘 要: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只有构建先进的、和谐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优秀校园文化,才能让大学生在校园里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要正确把握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构成,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校园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xx)03-0218-02
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基地。大学的育人效果不仅取决于课程学习,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大学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浸染。在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中,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内在气质等方面的影响非常深远。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只有构建先进的、和谐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优秀校园文化,才能让学生在校园里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一、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构成
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也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系统工程。推进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应用型大学质量立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般来说,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是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构成。
二、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求知的场所,更是净化心灵、塑造品格的圣地,校园环境是应用型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直接体现。在大学的校园环境中,如果缺少了文化的滋养,就无法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精神品质及良好育人环境。富于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人文景观、完善的资源平台、过硬的教育设施是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应用型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文化,包括教学科研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规范条例、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要求,习惯、礼仪、校风、学风、系风和班风等。应用型大学的校园制度文化反映了此类大学的文化准则,它在发挥规范作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导向、调控和纪律训导。
应用型大学也应加快章程建设,根据应用型大学的实际,推进依法、民主管理,形成依照章程管理学校的体制和氛围。
3.校园的行为文化建设。应用型大学校园的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及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校园的行为文化能充分体现应用型大学的传统、底蕴、校园精神、校风、学风等。在当今时代,大学校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功利利己之风严重、诚信危机、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应用型大学校园中此类问题也非常突出。不少学生注重眼前的利益,希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收获到看得见、用得上的成果以利于毕业后派上用场,对于较为长远的信仰、精神追求的热情明显消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行为文化的建设,并以此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包含学术文化建设、社团文化建设、艺术文化建设等,这种正确的校园行为文化的引导会对校园中个体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极大的影响。
4.校园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应用型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重点就是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富有生命力的校园精神能极大地提升师生对大学的认同感和精神归属感。校园精神是指大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校园精神具有导向、激励和凝聚的功能,可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精神,帮助大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家园,追求人格完善,激发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同时,校园精神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形成校园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基础。当前,社会文化“绑架了”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种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已经侵蚀了大学校园,急功近利与浮躁之风不同程度地存在,校园中的官气、商气等较为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鲜明清晰的校园精神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应用型大学,担负着服务地方、服务祖国的使命,应该建设有使命感和社会担当的校园精神文化。
三、探索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大学阶段应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铸造品格为主要内容,人才培养以立德为先、立学为基。上海交大老校长唐文治曾提出,要成就“一等人才、一等事业、一等学问”,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等品行”。“一等品行”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爱国心、感恩心、责任心以及激情和梦想。这种五位一体的品格要求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非常重要,坚持把“爱国、感恩、责任、激情、梦想”作为品格塑造的'主题,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奋斗和服务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点,使学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广阔的眼界胸怀,成为真正有知识、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同时,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校园文化平台的育人性和化人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实践性和参与性,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内化于心、贴近于常、外化于行。最终将其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真正形成氛围和谐、精神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
2.打造优质、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首先要立足办学特色,以特色构筑核心实力,打造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上就会自然而然向这个方向倾斜,这是由学科特性决定的。应用型大学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既要凸显此类大学的优势,强化严谨务实的校风、深化技术优势,同时也应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文底蕴。先进、浓郁的人文氛围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的补充、完善。鉴于此,应注重优化应用型大学的人文环境,筹建一批高品位的文化场所、加强文化环境建设的战略规划力度。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在《人文教育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的一文中阐述道:“只有人文与科学的最佳结合,才能不断创造出科学的奇迹。”科学与人文的有效结合才是培养一个和谐的人的有效途径。确实,没有一流的人文教育,就没有一流的大学。作为应用型大学更用有意识的打造优质的人文环境和氛围,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广阔的科学视野,深邃的智慧,更多地体味人性和情感。
其次,虽为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但是图书馆资源建设应该更为综合多元,是包罗万象的。这样才能为师生搭建多元化的文化资源平台。图书馆资源建设应该是整个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特别是电子数据库资源的丰富、多元化的建设更应该得到重视。
第三,重视应用型大学的校园网的作用。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网络传播,使校园网不仅成为大学生文化生活和思想教育的平台,也成为社会先进文化传播的新空间。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一,打造多姿多彩、兼容并蓄的社团文化。在校园中,学生自发组织的学生社团,是最有影响力也最具有活力的团体。应用型大学的社团可以包括各学科理论性的研究协会、各专业研究的协会、各种倡议的协会、各种公益型协会、各种文学艺术的协会以及各种体育休闲型的协会等等。社团活动不仅丰富和活跃着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而且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定位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中,学生会对社会、人生、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不断地提升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服务他人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二,开展主题校园文化节(如:学生音乐节、学生舞蹈节、学生戏剧节、学生电影节、学生科技节等)、大型辩论会、知识竞赛、书画展、纪念日的系列活动、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及报告会、大型植树活动、模特大赛、联谊舞会、时尚的校园舞台剧、主题多样的志愿者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校园氛围。
第三,在学生中倡导阅读之风,打造读书文化,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推崇经典阅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分享会,使读书蔚然成风。不要说有些书读了没用,这个世界有许多书本来就与实用无关,而只为情趣存在。也不要说有些书离现实太远,其实它离你的理想很近。瑞士作家凯勒所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经典阅读不是“浅阅读”,是一个沉静与沉思的过程,在这沉思中,认识自己、体味生活、思考未来,健全的人格也因内心所思得到增值和完善。
第四,针对应用型大学的特征,实施文化艺术提升计划,积极推进艺术进校园,可以与省内艺术机构团体建成共建单位,将省交响乐团、芭蕾舞团、京剧院等知名艺术团体引入校园演出,“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组织师生到省市艺术场馆欣赏高雅艺术,陶冶文化情操。
4.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要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反映师生员工的心声,做到民主、广泛、适当,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创建学生主导校园文化的平台,建立校园文化评价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个“硬环境”。
总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为社会提供技术人才支撑,是应用型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的浸润,很难想象它如何抵御功利诱惑、摒弃浮躁、有责任地服务社会。应用型大学应以立足于地方、立足于办学特色,因为有特色才能有作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同时建设真正能体现现代大学精神的应用型大学的校园文化,培育应用型特色人才,提升办学软实力,走质量立校、文化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也是现阶段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张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高校理论战线,20xx,(3):72-74.
张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大学文化建设.求是,20xx,(9):47-49.
陆岩。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高校理论战线,20xx,(2):25-28.
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xx-05/16/c_23137903.htm
杨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xx,(4):120—122.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2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职校园文化备受学校、社会、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其内容包含高职校园环境中围绕师生工作学习活动的服务机构、基础设施等物质条件载体,还包含全部物质载体实现过程中涉及到的高职院校整体形象的软件内容,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和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高职校园文化,有利于高职院校本身的发展和高职院校品牌的树立,有利于深化高职教育的内涵,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构建。高职校园文化通常被分为高职校园精神文化、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和高职校园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其中,高职校园精神文化是灵魂,是心脏;高职校园物质文化是外在形象,是基础保障;高职校园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桥梁,是纽带,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高职校园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灵魂所在,是整个高职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主要通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出来,比如学术讲座、道德讲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类竞赛、体育活动、文艺演出等;高职校园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文化,比如高职校园整体规划、整体识别系统、公共设施、园林景观等内容;高职院校制度文化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整体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师生整体精神状态、专业设置等方面。现阶段,我国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但还存在着过分追求物质层面建设、模仿普通高校建设学术型校园氛围、资源缺少有机整合、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够凸显、高职办学特色不明显等多方面的不足之处,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目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主要通过学校引进企业、工学结合、校企互动、订单式培养等途径来实现,这几种有效的办学模式都将企业的各种资源强制性拉入学校,将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聘到学校,将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融入到学校,同时,也需要高职生对于企业的背景、文化、理念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而当前大多数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企业部分的内容较少,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宣传内容不足,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没有建立起来,个别走在前列的高职院校也仅仅是对校企合作实践场地内部进行了文化建设,范围并没有延伸到整个高职校园,也没有深入到整个高职院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中。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依旧停留在单一追求物质建设、单一宣传学院本身、单一依靠个别教师和学生这个层面上。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将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纳入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不仅是高职教育特色的外在表现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氛围营造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强化了企业的精神文化,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也是对高职学生就业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锻炼和熏陶。常见的可以融入到高职校园文化体系中的企业文化内容主要包含企业责任文化、企业竞争文化、企业合作文化、企业忧患文化、企业诚信文化、企业吃苦文化、企业服务文化、企业创新文化、企业可持续发展文化等内容。在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高度重视两种文化的融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联合活动,搭建多种途径的校企合作平台,积极探索两种文化的融合途径和方法,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内容的同时,提高高职学生企业文化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手段陈旧,大多都简单模仿和沿袭传统高等院校或中专教育的学术型校园建设方式,没有体现高职教育本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等内容。从根本上说,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应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特色、办学成果等内容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该体现不同系部、不同专业的特色;强调高职教育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独特性;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模式的差异性,突出高职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企业化、行业化和实践性;响应国家号召,在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创业教育,营造创业氛围,创新高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同时将高职教育的教学成果展示出来,对在校高职生起到激励和鼓舞作用。再次,鲜明的职业特色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突出高职教育职业特色上来,重点突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鲜明的职业特色一方面依靠校园物质文化来体现,比如相关的实训室、实验室、教学环境的布置、行业企业发展信息的体现等,另一方面需要全体师生和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比如把多个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起来,对全体师生不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师生深入到企业、工厂、生产一线进行职业认知教育,邀请相关企业人员、行业专家对师生进行专题讲座、成功经验介绍等。校企合作模式下独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随着学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也应伴随双方深度合作的步伐,探索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为凸显高职教育特色和打造高职教育新名片而不懈努力。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3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必不可少的元素。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了解掌握文化的本质特征、要与当地实际情况和学校培养目标相结合。校园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功能,可以营造法制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实现学校的高效管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泛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学风、传统习惯、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很多名校的校训便集中体现了校园文化,反映了名校历史渊源、独特理念、发展特色。
一、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文精神的传承,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校发展迅速,理念层出不穷,校园文化可谓是百花齐放,如:靠近大海的“海洋文化”、沙漠地区的“绿洲文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等,切合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立意高远。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师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品牌名校的形成,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与社区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如何打造学校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了解掌握文化的本质特征
建设校园文化要充分了解掌握办学目标、核心文化特征,掌握校园文化的本质特征,真正发挥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1.校园文化具有知识渗透特征。校园文化具有传播自然和人文知识功能,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人类知识具有熏染个性、内化素质、凝聚精神,渗透思想功能,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具有知识渗透特征。2.校园文化具有艺术观赏特征。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物化形式塑造表现出来,蕴含美学艺术、建筑艺术,并赋予精神、文化内涵,能引起观者丰富想象,睹物知意、触景生情的效果,具有艺术观赏特征。3.校园文化具有积淀独有特征。校园文化建设是从实际出发,确定特色,找准灵魂,长期实践,细节磨炼,提炼升华,积累沉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临时文化,切忌抄袭照搬雷同。它具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积淀独有特征。4.校园文化具有发展传承特征。校园文化包含有丰富的内容,以各种形式呈现,与时俱进,与校融合发展,具有独有性和固有性,具有代代相传的发展传承特征。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
学校在选择文化定位的同时,学校所处的区域历史文化、人文文化、本土文化、地方特色等是重要的参考内容,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联系,要因地制宜,要择优选择地方特色、本土文化为基础,找准支撑点,拓展定位适合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可以立足国学传统、借鉴西方文明……“孝”文化,“狼”文化,“银杏”文化,“三红”文化,“凤”文化……不一而足。要么重实践研究,要么重理性思辨,要么重生活人文,要么重品格气度。不同的学校其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结合
每所学校都有它的办学理念、文化背景、环境文化、人文建设等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校园文化要为学校的发展做铺垫,要服务于学校培养目标。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具体表现:1.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内核,它包括教育价值观、办学理念等观念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精神风貌。如办学理念、目标、校训、校风、校歌等。2.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的具体化,是师生员工行为准则的依据,是学校精细化依法办学的根本保障。3.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和标志,它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环境,如建筑风格、室内外环境布置、校园绿化美化、人文景观布置等。如凤凰小学的徽派建筑、最美教室文化建设。4.课程文化:它是在学校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背景下,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实践和创造。课程文化建设力求实现教育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学习方式从被动走向主动,课程资源从贫乏走向丰富。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力求体现现代学校发展的智慧与创意。5.警务文化:它是学校依法治校,依规办事,营造平安和谐校园的基本保障。警务文化的.建设要与校园文化元素融为一体,既有凸显安防功能,又有美观实效,从而实现法治育人效应。
三、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一)校园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功能
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道德约束力,可以培养学生自律、自思、自省和求进的内在动力。校园文化对师生教育有根基作用,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它有助于师生走向社会,建设社会,时时提醒学生在社会中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它的外在表现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哪怕学生成年以后,他还会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举止中不自觉遵照,促使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有涵养的人。
(二)校园文化可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把法治元素融合一体,可以促进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规办事,极大促进学校走向法治学校,促进学校平安和谐发展。如:把校园的安防监控智能系统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使之以人文本,提高安全保障;建立学校警务文化,把警务设施融入校园文化,实现警民联袂联防体系,营造法治社会文化大氛围。发挥警务文化的法治育人功能,营造平安和谐校园。总之,校园文化建设要总体规划、突出特色、传承发展,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师生凝心聚力、展示学校形象、打造“一校一品”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体现。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代人才,铸就一个个辉煌。
参考文献:
[1]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xx.
[2]赵宝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诚信教育[J].达县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14(4).
[3]何载福.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与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xx.
[4]张敬文.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建设探讨[D].暨南大学,20xx.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4
摘要:进入网络时代后,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传播方式,推动了整个社会进入到一种全新的交流范式中。在网络技术支撑下的不同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都具有“精”、“短”、“快”的特点,由此提供了一种平民化、大众化的交流渠道和交互方式,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发言欲”。高效校园文化建设状况体现着高校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反映着高校的内涵,而学校的内涵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信息技术的协助,校园文化是整个学校进行管理的软环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校园管理工作,为高校建立更完善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信息技术;建设
1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高校校园文化本身具有陶冶、规范以及激励等功能。陶冶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从本质上是文化传递的一种活动,但其真正的魅力是对整个文化价值的理解,从而获得对于人生观的全面体验以及人文素养的全面领悟,从而做到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提升高校学生自身的精神和价值观念。规范功能主要是指,高校校园文化中有关制度的制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进而达到高校校风建设工作目标。激励功能则是,高校通过采取更为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并吸引众多高校学生参与进来,进而达到校园文化宣传的目的,但是从网络技术方面来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1.1校园网络建造不完善
建造校园文化的前提是,硬件设施完善。校园网络可以覆盖整个校园范围。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因为发展起步较晚,时间短。所以校园网络覆盖不是十分完善。一些硬件设备陈旧破损。这种情况下,难以建造校园文化。
1.2目前高校的网络,缺乏高效的高质量的交互平台
很多高校缺乏真正的校园交互平台。即便有的也是作用不够完善。要达到符合现代通讯设备要求,符合新一代学生使用习惯的就更是聊聊无几了。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因为建设校园文化,要实现通讯与交互,那么就要通过终端通讯设备来完成。例如手机。这个在高校内,平台与学生的、教师的手机通讯端建立关联的还很少。另外,校园文化有很大一部分功能是为了学生所服务的。而现代的改制学生,年龄在20岁左右。他们的生活习惯直接决定了校园文化被应用的频率。所以这些在建设校园文化中,都是很重要的。是需要考虑的。在没有的前提下,就需要打造这样的交互平台。选取平台产品应该注重通讯端合理、后期维护费用低、平台产品相对成熟的特性。
2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设计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势必会是信息化的先驱者,是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力量,“信息化校园”更是整个信息化时代的重要部分。当前,众多的多媒体、计算机设备进入高校校园中来,国际互联网也向校园人敞开,让信息技术融入到高校校园学生生活的多个方面,让学生不管是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交往互动以及购物出行中都离不开网络,校园人也开始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数字化生存,并对当下信息化的冲击给出了回应,这一回应更是构成整个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构建校园文化,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校园的智能化管理。物联网具有智能识别与处理的能力,它将云计算与各种智能技术结合起来,通过传感器获得大量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存储、加工和处理,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来满足不同用户对象的需求。从建设内容上划分整个系统从逻辑上分为三层次: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和应用层。(1)教室配置管理就是通过信息化技术获得关于教室使用状态的所有信息。系统可以分析用户需要得到的教室信息(例如:教室的使用状态、上课情况、上课内容、授课人等),借助PC终端查询所有教室的实时使用情况,以及其他所需信息和服务。同时提供系统接口,通过端口与其他系统(例如:排课系统、考试系统)衔接,为学校后勤管理提供统一平台。(2)信息化标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用以支撑教育资源共享,保证各种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互操作能力。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编码对象复杂,单一的'一个编码方法无法支持整个校园的运行。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编码标准体系,研究针对不同应用的最为科学的编码方案。(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建设共享数据库平台,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安全高效、统一共享的数据中心;规范信息从采集、处理、交换到综合利用的全过程,逐渐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信息利用、分析决策提供支持。
3结束语
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成长的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屡遭重创的背景下,人类精神文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文化贫嘴化,价值空洞化以及精神低俗化。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各类矛盾和问题都影响着高校师生,因此需要高校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当前信息化语境下,也需要做到激浊扬清,丰富现阶段我国高校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娄坤,李星,廖女男.论信息化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的建构[J].西北医学教育,20xx(04):713-714+742.
[2]孙文杰.论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构建[J].学习与实践,20xx(01):135-140.
[3]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xx.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5
摘要:本文围绕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良好学风形成的关系,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与良好学风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通过分析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探讨如何以校团文化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关键词:农业类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学风形成
农业类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完成这一主要任务,一个首要条件是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教学、科研、生活、育人环境,尤其要有一个良好的学风。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类高职院校要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园地,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它即是学校发展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前提。
1农业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良好学风形成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内化形成并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之中的“亚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核心层是观念文化,集中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的价值取向与观念,以及在这些观念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教风等。
作为一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化既有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别于其他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其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其特有的`职业特征、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才具有重大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的时代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把育人的理念浸润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环节中,使学生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创新成才,从而积极推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可见,校园文化建设与良好学风形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2做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促进良好学风形成的物质基础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反映着整个校园文化的历史沉淀水平和模式。它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即整个校园内建筑规划与设计、校园环境的整体绿化、美化、净化,各种仪器设备以及在公共场所布置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名人肖像、励志标语、格言等。它是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外部条件,对师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极其深刻。正如加拿大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蒂芬·利考克教授在《我见之牛津》一书中所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与环境。”漂亮的建筑、清浩的道路、优美的雕塑、美丽的花坛、宽敞的教室、设备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先进的师生活动中心、体育场等一流的校园环境使人们身心愉快、精神振奋、充满自信地学习、工作。为美化育人环境,校园建设应注重整体布局的设计与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学校每一面墙、每个亭、每一个雕塑、每一棵树的作用,以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从而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
3做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良好学风形成的保证
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制度,学生的学习管理制度和各种规章制度等,它保证校园内学习、工作、生活的正常运行,并调整校园内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人之间的行为关系。农业类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时,必须按照农业类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和特点来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管理方面,要建立符合农业类高职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制度,要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让学生认清学习与就业的关系,及早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在教学管理方面,要建立教务制度,细化专业培养目标,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和综合化的课程或培训项目。在提高学生适应行业、适应社会方面,应建立校企合作,恰当地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具体做法是:走出去,通过实训、实习使学生参与到企业文化中去,亲身感受企业文化;请进来,开设企业讲座,将企业文化带到校园。在校企合作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并使之合理有序运行。通过不断完善以前的各项制度,并制定科学的、合理的促进良好学风教风形成的规章制度,从而使校内的各项活动有序化,保证良好学风形成。
4做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关键
校园精神文化反映了学校特有的价值取向,是影响和指导学校师生的核心准则。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包括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等,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潜在性,健康和谐的精神文化在不知不觉中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学生在积极有益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容易激发上进心和竞争性,学习兴趣提高,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得以实现的具体手段和方式,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充满激情,传统的文化活动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文化活动的组织中应积极发挥三个载体作用。
首先是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载体。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学生来源复杂,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贫困生多,就业压力大的农业类高职院校来说,应该改变以前偏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视职业道德、心理和艺术等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认真开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特别要加强校史教育,激励大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其次是构建文体活动的载体。在学校团委和各系团总支的指导下组建文体活动社团,利用特殊的纪念日或节日组织学生参加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或征文大赛,根据学校的校情举办校运动会、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等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最后是构建大学生实践、创新的载体。通过构建专业社团、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加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活动。寓教育于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十分有效的形式,是形成良好学风的有利因素。我校各系根据自己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学习特点,先后组建学生专业性社团19个,并指派教授专家为学生作指导培训。其中我系专业性社团“畜禽科技站”已成立28年,社团会员长期坚持到基层服务,多次受到大河报、河南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关注,其中20xx年大河报以《学生社团成为香饽饽》为题报道了我系学生社团活动情况,20xx年河南日报以《畜禽圈舍旁青春闪耀》为题详细报道了我系学生社团服务三农、奉献社会的典型事迹;20xx年青年导报以《郑州牧专“科技110”:宣传科学养殖进行疫病防治》为题报道了我系畜禽科技站开展科技下乡、为养殖户服务的情况。在为广大养殖户服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势必会促进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备受学生关注的“挑战杯”、“发明杯”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对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派专业教师作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总之,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深受欢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又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良好学风。
参考文献
[1]王利群.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形成[J].中国科技信息,20xx(9).
[2]林志.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优良学风[J].管理观察,总第398期.
[3]苏颖.重视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6).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7-21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6-21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论文01-01
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的论文03-06
浅议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3-03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论文03-16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11-25
文化建设论文12-13
大学体育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论文03-13
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