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思考(通用5篇)
寝室文化在当代大学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寝室是学生所处时间最长、人际关系最为密切的“小型公共场所”,寝室氛围如何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起着导向性的作用。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思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思考 篇1
摘要:
寝室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一份子、部分社会文化的缩影,如何进行寝室文化建设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学院为例,力求以小见大地展现寝室文化在浙江省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设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寝室文化
寝室生活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群体生活。在同一个寝室中,往往会出现某些“共振”现象,同学们保持着相似的学习生活的节奏和习惯,因此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塑造好的寝室文化氛围至关重要。然而,寝室文化存在不确定性,它不像规章制度能够通过国家或学校强行制定,寝室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庞大且细致的渗透性工程。
一、寝室文化概论
“寝室文化”这一概念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于1986年首先提出来的,1991年张文凯发表《大学生寝室文化初探》,随后1997年原国家教委以相关文件的形式肯定了这一概念,自此,“寝室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概念受到了学者的关注。“寝室文化”主要包含了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以及规则文化和言语行为文化。规则文化即室友彼此之间约定俗成或者是学校明文规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旨在寝室中维持着一根公平的杠杆。
言语行为文化其实是精神文化的一个外部表现,维系着寝室室友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四个方面基本囊括了寝室文化的主要内涵彼此之间联系紧密。近年来,浙江省教育厅一直高度重视寝室文化的建设,例如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学校文明寝室建设的通知》:“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校园文化活动从教学区延伸至生活区,营造浓郁的生活文化氛围,将学生公寓建设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熏陶’于一体的第二课堂”,在这则通知当中,明显可以看出寝室文化还具备了教育教化的意义和功能。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现状概观
1、研究目的
本次调查主要立足于寝室内部人际交往、人文环境的情况,探究寝室文化对大学生言语行为、学习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并尝试性进一步提出相关方面建设寝室文化的相关策略,以期能用更人性、更富趣味性、可行性的方式来完善大学的寝室文化,塑造积极优秀的寝室氛围。
2、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主要调查内容
以部分嘉兴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主要采用问卷法,兼以访谈法、文献法等作为辅助方法,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200份,访谈数名同学、老师。调查内容涉及寝室成员分配安排、寝室集体活动情况、寝室人际交往等方面。
3、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寝室成员分配安排方面
寝室成员的安排主要是院系相关负责老师根据学生地区分配,这种分配方式相对比较科学,相同地区或是邻近地区的人住在一起会有相对较多的共同语言,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也更类似,很大程度上会缓解一些由此引发的争端或矛盾。后期人为自由组合的主要情况是发生室友矛盾冲突的情况之后,学生找老师申请调换寝室,或者自由拆分组合,再组合之后,会更具备更多相符合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个性特征,有利于寝室内部团结。
2)寝室集体活动方面
表2反映出目前寝室团结情况仍有待增强,相当一部分同学参与寝室集体活动的次数不多,由此可见寝室人员内部的凝聚力并不是很强,寝室文化建设存在不足。3)寝室人际交往方面
表3显示出来的寝室情况不容乐观,存在38%的比例认为寝室关系是平平淡淡。在个别访谈中,有部分学生表示,虽然在一个寝室中,但是互不了解的情况较常见。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和电脑,在网络上找到好友的几率较大,很多人都会选择在网络上与陌生人交流,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沟通日益减少。为什么更多人会选择网友而并非现实中的朋友或是室友?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也简单做了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认为网上的朋友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没有过多交集,向他们倾诉比较有安全感。
这体现出大学生在安全感方面的诉求,同时反映出寝室室友之间信任感的缺失。在心理沟通方面,48%的人表示仅有日常交流,可见目前的寝室内部关系是“浮于表面”的。近年高校自杀率一直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专业统计发现,60%的自杀者此前处于抑郁状态,90%的自杀者有心境障碍。[1]室友的关怀和疏导无疑对于抑郁症患者有着极大的帮助,由此可见,大力建设寝室文化,提倡健康积极的心理面貌,增强寝室内部的和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寝室文化建设相关策略
1、加大物质投入,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改善寝室硬件环境,是积极开展寝室文化建设的前提。[2]寝室楼附近有较多噪音,长期的噪音环境会使人脾气暴躁、心烦气虚,就易与室友发生口角,因此,如果寝室周边有噪声比较大的工厂一类,需要校方出面,及时接洽商讨搬迁或提出其他解决方案。另外,寝室内部的物质建设也需要同步完善。寝室的多项功能正在逐步被开发,寝室环境也成为众多高考生选择大学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
2、落实寝室心理辅导,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完善物质只是第一步,更需要学校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校领导和院系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也相对比较大,学校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例如为每个寝室分配一个心理老师,或寝室负责老师,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及时为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疏导负面情绪,同时激发他们投身寝室文化建设的热情。
3、丰富课余活动,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大学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各方面能力均衡提升的地方,举办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必不可少。学校可通过学生会举办一些寝室活动,增进寝室之间、班级内部、专业之间甚至是院系之间的联系。活动类型需设计得丰富多样,如益智、运动、协作等等;举办室歌大赛,让一个寝室里的成员更有归属感;举办一些茶话会,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如真心话大冒险一类,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拔河比赛让同学更有集体意识;手工活动可以根据当地文化特色进行设置,另一个角度也传承了当地的文化,促进了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足够的课余活动能够让大家从手机、电脑中解放出来,投身更有意义的事情,也是矫正寝室内部类似颓废等不良之风的好办法。
4、相关政策辅助,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将寝室文化建设纳入大学生必修实践课程当中,设立必修学分,用一种软强制的方式让学生重视寝室文化建设。学校可对寝室长做相关培训,总结近期寝室情况,培养责任观念,由寝室长带动寝室其他成员共同发展寝室文化,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协作进步意识,学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阶段性的寝室访谈可以及时了解寝室内部情况,化解不必要的矛盾,有助于增进寝室成员之间的情感。
总之,寝室文化在当代大学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寝室是学生所处时间最长、人际关系最为密切的“小型公共场所”,寝室氛围如何对大学生的人格养成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寝室文化是极为必要并且刻不容缓的,从本次的调查来看,寝室文化建设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相关部门必须要采取一些行动来深化寝室文化建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步需要迈得果断、坚定并且沉稳。
参考文献
[1]汪茂琴.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自杀情况的调查报告
[2]陈大敏.大学生寝室文化现状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1,(10)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思考 篇2
一、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
打造寝室文化,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寝室环境。寝室要卫生、干净,这有助于学生休息,学生在设计寝室的过程中,能培养审美和情操。寝室的干净与整洁需要每一个寝室成员的维护,整理寝室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培养人才非常重要,因此学校要加大整理寝室外观的力度。要对寝室的卫生情况进行审查,制定出卫生制度标准和奖惩制度,对于表现良好的寝室进行表扬,从而提升学生整理寝室的积极性。要求不合格的寝室进行整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美化寝室的评比活动,这样既能让寝室的外观有很好的改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让学生的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
2.加强人文关怀
班主任、寝室的管理人员等要时常去寝室看望学生,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要进行重点记录。关注学生的心理,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存在的困难。管理员要与学生平等相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减少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寝室文化建设中。
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良好的寝室文化需要有完善的制度进行约束。根据学校的文化环境和寝室建设方针完善宿舍现有的制度,并且坚持管理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确的思想能够对学生的言行起到规范作用,完善的制度管理有助于加强寝室文化建设,让学生有规章制度可以遵守。管理要有力度,让制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举办寝室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在建设寝室文化的过程中,学校要经常举办寝室文化活动,以各院系、寝室为单位,举办一些评比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各个寝室之间的联系,延伸各个寝室的文化,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更好地发挥潜能,从而提升信心。
5.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除了学校管理之外,还要树立优秀大学生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会很大程度地提升管理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动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二、结语
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对于引导大学生思想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要积极地建立寝室文化,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维护校园文化,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思考 篇3
摘要: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笔者以新时期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对高校寝室文化的内涵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究构建新时期高校寝室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
新时期;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
一、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内涵
寝室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所谓“大学生寝室文化”,是一种以学生群体为主体,以学生公寓为载体,以寝室成员的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文化为主要特征的相对稳定的群体文化。积极健康的寝室文化对深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规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构建良好的宿舍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风气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新时期建设大学生寝室文化的重要性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寝室文化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协调群体行为,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实现综合发展。寝室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大学生每天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寝室中度过的。因此,将学校寝室文化建设作为研究对象,推进高校文明建设,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以环境引导学生,以氛围感染学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三、新时期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呈现出的主要问题
1.寝室卫生环境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寝室的居住格局大致是六人间或八人间。在学生寝室中,学生的个人物品摆放杂乱,地面上布满灰尘,室内空气混浊。在寝检时发现,一般低年级的寝室卫生环境和个人卫生习惯表现得相对较好,但高年级大学生的自律性越来越差。不少学生认为寝室就是自己释放个性的地方,在寝室中不讲究个人和集体卫生。
2.人际关系不和谐问题
宿舍是一个集体生活空间,同一寝室中有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在这当中可能会有一些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学生,其认为既然交住宿费,那么寝室便是私人的生活空间。如宿舍关灯问题,由于大家的作息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早休息的学生想关灯入睡,而习惯晚睡的学生不习惯太早关灯,这样一来,学生之间难免要产生一些矛盾。然而,舍友是大学生每天都要面对的群体,所以极容易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关系融洽,另一种关系则是面和心厌。由于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交友时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如果彼此欣赏,关系则较为亲近、和谐,但如果彼此厌恶,人际关系则会紧张,甚至使整个寝室关系恶化。
3.寝室安全意识薄弱问题
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所以寝室内部可能会遇到失窃的现象,另外还有到处乱搭网线、电线,在寝室内烹饪,使用“热得快”、电饭锅等大功率电器等行为,这给寝室安全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4.思想政治意识弱化问题
新时期大学生群体中的'独生子女较多,又正处于青春期,情绪不够稳定,加之他们社会阅历不足,对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缺少应有的认识,思想比较单纯,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另外,大学生是新媒体的忠实用户,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被表面现象迷惑。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很可能通过“卧谈会”“悄悄话”等形式在寝室中传播,导致其他寝室成员同样受到困惑,所以这不利于寝室成员的健康成长。
四、构建新时期良好高校寝室文化的对策
1.净化寝室卫生环境,建设品牌寝室
寝室环境是寝室文化的具体体现。寝室环境包括寝室硬件设施、生活学习用具等物品的布置摆放、卫生状况等。在寝室文化建设中,首先要以卫生环境为突破口,做好寝室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环境卫生要“六面光、八角净、物品齐”,对卫生条件差的寝室要通报批评。其次,鼓励大学生加强个性寝室建设,体现每个寝室的特色,如泸州医学院每年会举办“寝室风采大赛”,这样既强化了寝室卫生环境的管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校要鼓励大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建设特有的寝室文化。
2.培养优秀学生队伍,营造和谐寝室氛围
寝室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与学生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高校首先要培养出高素质、能力强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使他们在学生群体中发挥良好的引领作用。其次,在安排寝室成员的搭配上,要考虑到学生干部与群众的比例等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寝室是我家”的主体意识;要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件中加以熏陶,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室友关系。
3.健全规章制度,增强寝室安全意识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宿舍规章制度是学校宿舍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当今大学生个性鲜明,渴望张扬自我,运用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他们的行为尤为必要和迫切。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具体实际情况,制订《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学生宿舍安全保卫制度》等规章制度;还要对已执行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正,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对普遍得不到认可的条例进行修改,使规章制度成为规范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4.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寝室,培养高素质人才
学生寝室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在寝室环境中学习生活,往往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心理状况,很多寝室成员在长期生活过程中会形成相同的人生态度与价值理念。高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每一个学生寝室,将解决学生寝室实际问题作为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突破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经常深入学生寝室了解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观点,将之整理归类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协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要在学生寝室中评选“文明示范寝室”,发挥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影响引导寝室中的成员,为高校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总之,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工作,对大学生进行精神引导,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尚飞.论新形势下高校寝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3.
[2]黄喜云.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高职学习型寝室文化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3]金川.寝室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4]郭艳蕊.当代大学生寝室文化内容与影响因素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5]白云.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思考 篇4
摘要:
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德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文章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厘定寝室文化的内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出发,对如何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寝室是高职学生求学期间的第二个“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文化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其本身的个性特点。笔者认为要根据高职教育理念和高职学生的特点,认清寝室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特点,梳理问题,提出对策,积极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
一、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内涵
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是指在高职院校寝室特定的空间环境下,公寓区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娱乐等活动中,长期沉淀下来并被认可的思想意识、精神面貌、文化活动、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一种群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组成,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表现。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和校园文化二者不可分割,校园文化对寝室文化形成和发展有着推进和引导作用,虽然寝室文化从属于校园文化,但是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它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着能动的反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功能和必要性
(一)寝室文化建设的功能
寝室作为高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寝室文化建设直接反映了高职院校管理服务水平,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其具有教育导向、心理调适、约束规范、团队凝聚等功能。
1.寝室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高职院校寝室既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又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场所,与平时严肃的课堂不同,学生在寝室里,都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思想、生活习惯来说话做事,各种观念、思想、思潮等都毫无保留地得以展现和碰撞。所以,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寝室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合理运用教育、启发、监督等方式,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在价值导向、行为导向和目标导向上下功夫,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的整体精神风貌,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广大学生接受和消化,使寝室成为培养人才、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
2.寝室文化的心理调适功能。高职学生来自不同地方,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的成长环境,个性、脾气、爱好等都不尽相同,寝室成员之间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高职院校通过营造融洽宜人的文化氛围,组织各种高雅、有益的课余活动,让高职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群体互动、情感交流,进行适度的情绪宣泄、心理调节,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就是寝室文化的心理调适功能。心理调适功能让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维护正常的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3.寝室文化的约束规范功能。高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感情充沛、思想活跃、精力旺盛,但有时又容易激动、思想单纯,缺少相应的自制力和判断力。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在让学生享有自由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也必须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而且这种约束和规范是无形存在的,让学生在和谐的寝室环境氛围中,自觉地将自我行为纳入集体规范要求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寝室稳定是高职院校校园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寑室文化的约束规范功能维护了寝室的正常运转,确保了校园稳定。
4.寝室文化的团队凝聚功能。高职学生往往会以寝室为单位形成共同的文化理念,在共同的文化理念的驱动下,寝室成员会产生较强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如寝室中一人有困难,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心甘情愿地伸出友爱之手,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直接反映了寝室的集体凝聚力,寝室成员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形成优秀的寝室文化氛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职学生通过寝室集体生活和活动实现团队凝聚功能,培养自身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把建设优秀寝室变成自觉的行为。
(二)寝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而寝室文化建设对于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寝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以育人为出发点,以文化为载体,直接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1.寝室文化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创新计划的全面实施,实行全面学分制已是基本趋势之一,教育体制的变化,使得学生可以自主确立学习计划,选择专业科目,选择上课地点和时间,班级概念将逐渐淡化,传统的“学校抓院系、院系抓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此时寝室作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比较固定的场所,将会变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通过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教育者多走进学生寝室,充分利用寝室主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寝室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寝室文化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需要。
2.寝室文化建设是优化高职院校德育环境的需要。高职院校寝室的环境和氛围,对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格、行为规范的影响是经常而深刻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一种隐性教育法。相比以教师、书本、教室为中心的显性教育法,隐性教育法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是抓好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最佳途径之一,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寝室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不断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因此,寝室文化建设是优化高职院校德育环境的必然需要。
3.寝室文化建设是加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不仅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地方,也是形成完美人格的地方,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寝室历来是高职院校“事故”多发地段,对于这个重要阵地,如果正确思想不去占领,那么腐朽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就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善与恶、美与丑的分辨能力。当前,高职学生在基础文明修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将寝室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育人工作的范畴,并站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予以重视和加强。
三、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笔者对绍兴本地四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其中男生占32%,女生占68%。从问卷调查中发现,随着近几年浙江省高校文明寝室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寝室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
(一)精神文化方面
调查显示:有78.4%的学生对所在寝室有强烈的归属感,有72.2%的学生认为寝室生活对今后人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在价值取向、思想意识、人际关系、道德准则等方面会有较大的影响。精神文化作为寝室文化建设的核心,应更好地发挥其激励功能。但目前高职院校片面强调“管理”而忽视“教育”,在日常工作中习惯用管理条例来约束学生,以管理为主,突出了约束规范功能,却忽视了寝室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形成优良思想品质、塑造美好心灵、养成良好文明习惯、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限制了寝室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
(二)物质文化方面
调查显示:有84.2%的学生认为寝室文化应包含寝室的整体布局、设施等硬件部分。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各高职院校对寝室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寝室已逐渐向集生活、学习、娱乐“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场所转变,但在硬件的改善过程中,却忽视了人性化、家居化、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如私密度和舒适度不够,学生多元化需求和配套设施不全之间的矛盾,楼道文化空白等等,这些都限制了物质文化审美功能的发挥,不能有效凸显学校的人文精神。
(三)制度文化方面
调查显示:有86.8%的学生认为制度文化是寝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身学习和身心影响很大,有82.8%的学生认为寝室管理制定的合理性为一般。为保障寝室生活秩序,各高职院校一直都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涉及卫生、纪律、安全、水电、维修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但仍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合理性,制度文化的建设,更多地注重如何管理学生,而忽视了如何服务学生,不能有效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如宿管人员素质和制度执行到位之间的矛盾,如何有效发挥“90后”大学生群体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制度设计的人性化和实用性等,都制约着制度文化规范功能的发挥。
(四)行为文化方面
调查显示:有93.2%的学生在寝室最常做的事情是上网,只有63.4%的学生经常参加寝室区开展的活动。各高职院校在活动组织上千篇一律、重复开展,缺乏创新思维,扼杀了学生参与的热情,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的情绪;随着寝室区网络建设的完善,更多的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不愿走出寝室,同时室友之间交流时间也在缩短,人际交往逐渐减少。学生活动本是高职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寝室活动缺乏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已严重制约了行为文化渗透功能的发挥,使学生个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
四、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精神文化内涵
精神文化是寝室文化的核心和精髓,高职院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寝室文化建设全过程中,使其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第一,要增强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宣传和学习,引导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让学生深刻了解其精神实质,用核心价值观作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是非分明,自觉为创建积极向上的寝室精神文化做贡献。第二,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出现如不爱整理寝室内务、浪费水电、破坏公共设施、寝室内偷窃等现象,这些不良行为有悖于“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的传统道德观念。这就需要加强对高职学生“勤俭节约”和“诚实守信”的主题教育,通过制作相关宣传海报利用楼宇文化大力宣扬,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养成爱劳动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形成诚实待人、守时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等道德观念。
(二)合理规划寝室基础实施建设,完善物质文化环境
物质文化是寝室文化的基础,高职院校要整体合理规划寝室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实用价值,营造人性化的寝室物质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一,多体现人文关怀。高职院校在规划设计寝室楼时,既要做到美化、绿化、亮化,更要遵循人性化、家居化、现代化设计理念,如设计出不同房型、不同价位的寝室,供经济状况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在不影响寝室室内整洁、美观、大方的前提下,设计给每个学生一定的私密空间,最大程度保障学生的个人隐私;在寝室区设立自习室、阅览室、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配套设施,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活动场所;在寝室区设立综合服务中心,为学生生活提供各方面服务和方便。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校给予的关怀,使他们健康成长。第二,着力建设好楼宇文化。在公寓楼大厅入口处设置橱窗、宣传栏、公告栏等,方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加强寝室文化长廊建设,在不同楼层设计不同文化主题,可将富有专业特色或能展示学生自己特长的作品展示出来,也可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等内容进行主题宣传,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建设,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自己的“家”,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有教育意义的物质文化内容占领主阵地。
(三)坚持“人本”思想和“育人”理念,构建制度文化体系
制度文化是寝室文化的保障,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构建一套完善、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寝室正常运行,使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受到良好的教育。第一,管理与育人相结合。高职院校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衣食住行、综合素质培养、个性发展等方面考虑,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功能。第二,不断提升寝室管理人员服务水平。寝室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决定着管理制度的执行力,高职院校既要充实人员的配备,学校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学生寝室,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建立导师联系制度,又要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满足学生生活顾问、心理咨询、思想教育等多元化需求,将服务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引导学生有效发挥“三自”作用。高职院校要发挥学生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树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意识,通过建立学生寝室区自治组织机构,加强楼长、楼层长、寝室长队伍建设,协助寝室管理人员自主开展日常事务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的工作热情。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优势,加强行为文化教育
行为文化是寝室文化的表现,高职院校要利用现代化创新思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寝室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第一,增强寝室文化活动的教育性。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寝室文化活动过程中,要把握文化活动的方向性,每一次活动都要有教育意义,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校园主旋律,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感动。同时,也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寝室文化活动的受益者、创造者。第二,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弘扬积极的寝室行为文化。随着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备工具,给学生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优势,有效推进寝室文化建设。既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以寝室管理网站为主阵地,优化网络资源,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咨询服务;又要规范网络行为,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加强对局域网的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环境下的寝室人际交往行为,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的观念。高职院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能一蹴而就,应以育人为出发点,以文化为载体。学校要整合现有资源,各有关部门要树立相互支持、协同配合的整体工作理念,形成高效的联动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寝室文化建设的各项功能。
参考文献:
[1]周先进.高校德育环境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李瑞学,田媛.加强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60-61.
[3]邵桦林.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意义及路径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3):122-124.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思考 篇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寄宿制日益成为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一周要在校呆上整整五天,甚至更多,在寝室活动、休息的时间占据了全天24小时的三分之二。寝室是学生的家,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住宿生而与学生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衣、食、住等活动也大都在寝室进行,寝室成了教室之外的学生的第二大活动区域,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寝室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观念的培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试对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学寝室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探讨。
一、农村寄宿制中学寝室文化的特有功能
所谓寝室文化是指学生在以寝室为主要活动空间的过程中,由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定的环境和氛围。它包括寝室管理条例、寝室布置、寝室活动和寝室成员的学习生活习惯、整体的道德风貌、精神氛围等。充满文明、智慧、道德、艺术的文化氛围。寝室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环境形成的休闲文化,其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有时甚至是出乎人们意料的。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寝室是学生交流的重要场所,具有社会、家庭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寝室文化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反映着学生的某种思想动态,是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良好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它将会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素养的沃土。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
寝室是学生休息和生活的场所,虽然如同“家”一样,但又和家有所不同。在家里的一切事情一般都有父母包办,行为也不必太注意。而集体寝室是集体的活动场所,需要大家来共同动手和营造,良好的文明风气和寝室氛围靠大家来维护,也就是说在集体寝室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的自我修养,也是全体成员之间产生相容和互补,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和理性的汇同,即产生了同学之间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这是在班级教育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不可忽略的教育延伸阵地。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素质培养。
寝室的布置和装饰是寝室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一个寝室成员有着不同的审美观点和布置要求,不同的寝室,布置的风格也不一定一样,如低高年级的风格不同,男、女同学的风格也不同。因此,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是一个文明寝室的标志。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寝室如何摆放物品和如何布置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这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农村寝室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建设科学、规范的保障机制,为寝室文化建设建立“绿色通道”
首先,完整的规章制度是寝室文化实现其有效功能的外部机制。制度是灵魂,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手段,更是建设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必要的基础。因此,寝室文化建设必须建立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寝室管理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清洁制度、寝室管理制度、文明寝室评比细则、生活班主任考核方案等等。并应由学校相关部门在学生、老师中发放管理手册,组织学生、老师进行学习讨论,并将有关学生的制度纳入学生德育考核的范筹。有专家提出“教育乃培养习惯”,有了制度的约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就会蔚然成风。指导住宿生的生活,带领住宿生在寝室愉快、健康的活动,培养住宿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品质。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如设立卫生监督岗、活动组委会、楼层长、寝室长等,架在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他们生活在学生中间,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寝室内的第一手资料,给学校宿管工作以借鉴,同时能配合学校寝室文化建设做好各项工作、举办各类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为寝室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功能的良性发挥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积极向上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寝室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品德教育,更是一种学生习惯的培养教育。在寝室文化建设中,应促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他律变自律最终内化为一种良好的规范的道德行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科学管理。可以在寝室区成立宿管会等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逐步建全设立楼长、楼层长、寝室长民主选举、轮换制;建立卫生责任区;设立文明住宿生、优秀寝室长等有效的激励机制;开展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并与学生的三好评比挂钩,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每学期我们都在评选的基础上,给优秀的舍长、文明住宿生、优秀的岗员、会员颁发奖状、奖品,带领他们参加学校的夏、冬令营活动,以资鼓励。激励机制的形成使寝室形成了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从而更好的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易于被学生接受。
第二,培养学生彰显个性、团结协作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方设置传播载体,建设浓厚的文化宣传氛围。通过形式多样、富有个性的文化宣传氛围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身心参与到生活区的生活中来,促进他们在心理上与学校与老师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共鸣感,从而受到深刻而持久的感染和教育。可以在学生床头设计以登载学生荣誉为主的床头卡;寝室开辟由学生自己动手布置的生活园地小板报;设立了以寝室为单位的学生活动奖状和流动红旗张贴的荣誉角;每学期评出的文明寝室,都用醒目的奖牌挂在寝室门前;在寝室门厅处,布置寝室文化宣传栏等。形成催人上进,团结协作交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以至于“渐于礼仪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第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竞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健康向上和活泼愉快的寝室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锻炼学生能力。针对学生特点,我们可以精心策划、组织一些“寝室布置竞赛”、“内务比赛”、“书法、绘画竞赛”、体育活动、读书活动等等文化活动。同时把培养和抓好寝室文化活动骨干与寝室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集中抓好活动带头人和活动组织者,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活动既丰富学生的生活,又使学生得到了积极的休息。既提高了学生的寝室生活质量,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和启迪。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拓宽了信息渠道。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长足的提高,组织能力,竞争观念、自主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学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内涵得到了充实,同时学校也获得了管理与教育的双成效。
结语:
寝室文化在农村学校德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对寝室文化建设,将学生寝室建设成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构造健康、活跃的文化环境,真正实现管理育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剑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思考(通用5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公寓网络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论文08-25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论文09-29
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的论文10-19
略谈建设大学生优秀寝室的策略的论文07-30
工会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思考论文10-01
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思考的论文10-22
大学生专利创新教育思考论文10-07
现代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思考08-16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思考论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