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手段
导语: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活动,由许多人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绎,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
音乐课“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语言学科的课程群的建设着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语言素养。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拓展教学内涵。这与平时开展的音乐欣赏、音乐表演、艺术创作的教学理念基本一致。坚持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特别像合唱这样的集体音乐活动,的确是一条有效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合唱是带有语言的音乐。是使语言音乐化,富有歌唱性。咬字发音的语言传递.最容易引起共鸣,正如古人所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通过声音与曲式的不同色彩,使歌唱语言跌宕起伏,沁人肺腑。合唱是在语言与旋律有机融合过程中、艺术科学的完成咬字发音的、使之与动听的音乐相结合,塑造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
1欣赏歌曲,丰富艺术感受
审美离不开体验,学生获得个体的审美体验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特点,有时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顿悟特征。作为音乐教师,就要使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而了解音乐,体验音乐中的美。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我大致引导学生通过听、唱、想、说来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
1.1“听”是欣赏歌曲的关键
音乐艺术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呢?在欣赏前,我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如歌曲《土风舞》,听之前就出示准备好的问题,如:歌曲的情绪如何?曲子的速度如何?力度是怎样的?你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有目的地聆听。结果,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歌曲的情绪欢快、愉悦;速度较快;力度较强;听后感到劳动人民在丰收时唱歌跳舞,欢庆喜悦的心情。通过提些简单的问题,使同学全神贯注地听,思维想象也因此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审美功能的直觉力和知觉力。
1.2“唱”是表现歌曲的基础
音乐欣赏以听为主,而合唱以唱为基础。合唱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艺术,要求音色统一、声部和谐、音量均衡。它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有别于其他语言发声,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在训练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息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适合采用他们能够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比如“像闻花”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
1.3“想”与“说”是欣赏作品的深入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同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思维的工具,体现着思想目的,是人区别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人类语言是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的劳动中产生的,为进一步深刻表达思想感情、沟通彼此的情愫,即出现了长短不一的语言。尽管音乐是非语义性的艺术,是抽象性的艺术。但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人在歌唱时发出的声音,好比是一件乐器,但它却比其他乐器有种特殊的功能,就是配合歌声同时发出传情达意的诗词歌赋,这便是合唱的语言艺术。尽管它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用文字描写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更不能描绘复杂的现象或者抽象的概念,但可依靠学生的主观联想和想象来实现。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听、唱、想、说几个步骤,学生在音乐课中了解了古今中外,风格各异的经典之作,欣赏水平及对合唱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也培养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提高了音乐素质。语言浸透着音乐,音乐也融化着语言,二者越是完美结合,合唱艺术的表现魅力就越强。
2演唱歌曲,提升艺术情感及创新精神
2.1“情感”是升华歌曲内涵的关键
在合唱表演中,只有当人的嗓音与作品的情感表现之要求相吻合时,才能准确、真实、生动地再现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发出符合作品情感所要求的声音。不同的情感体验赋予声音不同的色彩,唯有情动于衷发而为声、充满感情的演唱,才是最为感人的演唱。列宁说过“如果人们没有人类的情感,那么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不能寻找到人类的真理”。情感是艺术的灵魂,是艺术的高度升华,是统领事物发展的精髓和内部主张,更是艺术生命存在的根本。如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三部曲,这是一首为1986年国际和平年而创作,歌曲有三个部分,在节奏、旋律-具有很强的对比,时而平缓舒展,时而生机勃发。通过听、唱、想后,同学纷纷能举手回答出,音乐的情绪,结合歌词,说出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但是学生怎么才能在合唱时表现出歌曲的内在情感呢?这个时候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提示学生注意演唱的表情,声音的位置,把感情沉浸于合唱艺术之中。在一些较弱的音乐段落,要求学生注意音色、节奏、声部的和谐,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的歌唱。以情带声促使学生发出优美的声音去更完美地表现人类情感,努力将绚丽的语言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在合唱艺术中。
2.2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合唱活动
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在音乐课中,每课都安排了适当的创作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空间被大大地拓展了。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会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也提到:在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环境巾,进行即兴性、综合性的探究创新与拓展活动,发展创新思维。合唱是一种心理创作,它要求歌唱者把自己融入曲中,把心中所想艺术的转化为眼中所见,口中所唱。人的声音是内在感情激发的结果,内在感情是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反映,人心敢于物而动,声音动与心而发。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歌曲从产生、演唱到欣赏都是因情而发,是词曲作者动心、歌者唱心、听者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依也曾指出:“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的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一个成功的合唱团,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更关键地在于艺术表现是否深刻感人,能否透彻地理解音乐内涵,通过精湛的歌唱技术和美妙的声音不仅把观众带到作品的意境中去,还要发挥出对于作品的独特表现,即个性。这样才是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了歌唱艺术即二度创作。合唱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运用声音技巧去完成歌曲的再创作,清代音乐家王德晖在《顾误录》中指出“口中有曲,心中无曲者,纵令字正音和,终未能登峰造极”,歌唱中声音固然重要,但歌唱的感人不在于对声音的炫技,而是按歌曲的发展,准确表达情感变化,注重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用充满情感色彩的声音来表达感情,达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3演唱歌曲,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
3.1德育与美育的有效融合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活动,由许多人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绎,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育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只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有我内心的灵魂……”当《七子之歌》这段熟悉的旋律在教室中回响时,同学们都心潮起伏。于是我在教完这首歌后又要求大家回去查找一下闻一多先生写这首词的背景。当全班都了解了在词中闻先生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孩子哭诉他们受尽民族欺凌,渴望同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时,我便适当地又对同学们提起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同强”,通过音乐激发了学生的爱同主义热情。
3.2通过合唱,提升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心理素质的训练,往往外界因素对演唱者造成很大压力,以致产生歌唱是心理紧张,使歌唱的生理活动失调,使歌唱者演唱水平在众人面前得不到充分发挥。可见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锻炼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各种对良好歌唱心态及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锻炼中,以情带声的演唱无疑在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歌唱是一种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艺术创作的高级精神活动,所以当歌唱者以真挚的情感发声歌唱时,所有与演唱无关的顾虑、紧张,都会因其陶醉于艺术情感的境界中而被抛于脑后。从而摆脱由于心理紧张所带来的生理紧张,在兴奋的精神状态中得心应手地运用自己的声音,以美好的歌唱感动听众,实现自己的愿望。
4总结
合唱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中,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由此促进学生情感智力、审美能力和内在精神的全面发展。作为音乐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欣赏,就是通过作品的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底蕴,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拓展思维能力,从而提升人文情怀和人生境界。这是音乐教学的旨归。
【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手段】相关文章:
中职学校音乐教学08-23
中职音乐教学教育论文11-08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新探08-09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探讨08-11
论中职学校教学量化考核工作08-07
中职学校几种数学教学方法08-07
论中职学校冲压模项目教学研究08-07
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评教活动的作用05-06
关于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问题与策略探讨论文05-07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