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路径论文

时间:2024-10-17 03:02:23 文化艺术 我要投稿

谈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路径论文(通用7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路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谈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路径论文(通用7篇)

  谈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路径论文 篇1

  一些设计者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生思索,创作作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是非观念和道德情感,艺术设计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作者对生活态度的真实再现,而文学作品将起着引领作用。

  一、引言

  多姿多彩的生活离不开设计,美轮美奂的设计需要艺术,艺术设计的殿堂不能没有文化,文化的传承依靠教育。艺术如果脱离了文化,注定会没有生命力,而忽略了文学素养的艺术教育也必将是不完整的教育。随着各行各业对创意与创新的需求,艺术设计类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在艺术设计领域,较高的文学素养能提升学生的认知观、审美观,能更好地为艺术专业教学服务。

  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长期以来“重技术轻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往往文化素养不高,造成了艺术类专业学生在知识体系上的偏差,甚至引发了人格上的失衡。由此可见文学素养对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重视文化课,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二、丰富语文课堂,培养文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然而现阶段,据调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对语文课兴趣不高,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因素:学生多数文学底子较差;对语文课的认识有误区,仅仅是应付考试的需要;从教学方式上来看,已不适应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方法。艺术设计需要的是创意和创新,这就要求语文课堂也要有新意。要上好一堂课,仅靠一张嘴和一支粉笔还是不够的。首先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集声、形、色于一体,在授课时或播上一段音频朗诵,或穿插一段视频,或进行动画展示,或设计微课……这样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把教材内容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语文教材涉及内容广泛,包罗生活万象,通过教材让学生能感悟到优美篇章中所流露的生活态度,诗词歌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口语交际中所展示的生存技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有语文,语文也是生活的必需。再次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或小组讨论或游戏比赛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教材的每个模块中都有一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好,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学兴趣的一个途径。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享受喜悦的同时感受语文课的乐趣,进而提升对文学的兴趣。

  三、阅读中外经典,提升文学素养

  文学是文化的沉淀,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当时当地文化的精华。它所包含的文化内容非常宽广,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而一些设计者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生思索,创作作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是非观念和道德情感,艺术设计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作者对生活态度的真实再现,而文学作品将起着引领作用,所以阅读文学作品至关重要。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餐阅读的盛行,手机的大量使用,网络文化的流行,文学经典已渐渐被冷落,现如今在校园内,很少有学生对经典名著感兴趣,也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地阅读文学作品。语文教师要在有限的时空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面临诸多困难。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充分展示文学的魅力。文学作品可以令读者如临其境,学生学习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不仅是欣赏与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赞赏高尚品质,追求精神美,受感染受教育的过程。

  阅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等诗歌让学生感受到积极乐观而坚强的人生态度,进而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阅读《子路》《鸿门宴》等文言作品,可以软化学生心理矛盾,引导学生行为,进而对学生性格进行自我完善,塑造学生良好性格。阅读《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再别康桥》等作品可以启发想象,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拥有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当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进行文学熏陶。仅仅教材上的几篇是不够的,更多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包括各种史论、知名杂志、时尚刊物等。从中了解最前沿资讯,获取最新创作理念。

  四、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融入文学素养

  中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的孩子,有的略有底子,有的稍有天分,但据调查研究,从学校历年的固生率来看,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因学业困难而中途辍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学好本专业,还要看其本身的文化素养。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动脑动笔写,遇到布置写作方面,很多学生就会首选百度,复制内容敷衍了事,而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更不用说创意与创新。

  要提高文学素养在校期间可以让学生参加各种艺术设计之类的活动,或是通过参观活动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或是完成一件作品书写自己的创作灵感,或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艺术鉴赏,或是对作品进行评论……让语文应用能力很好地服务于艺术设计,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激发创作灵感,彰显自己的创作个性。如在设计平面广告时可设计优美动听的广告语,不仅让设计打动人,更让文字吸引人。艺术无边界,设计要有格调;艺术无止境,设计要有品味。培养文学素养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能让学生成长为一个高尚的、和谐的、内外兼修的人。

  参考文献:

  [1]赵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培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2).

  [2]陶涛.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文素质关系研究[J].艺术品鉴,2016(10).

  谈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路径论文 篇2

  课程考核是评估教学成效、反馈教学信息、检测教学品质的主要途径。其作用在于引导与促进学生系统化地加强和巩固学到的技能,验证他们在相关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具备集艺术、设计、科技于一体的专业特征,对其开展课程考核,不但是反映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方法,同时还是培养集设计、工艺与管理等于一身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路径。

  一、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的新要求,传统的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已显现出越来越多的欠缺,具体体现为四点。

  第一,在考核内容方面,未能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有机融合。就目前来说,社会上缺少的不只是懂理论的设计家或只会使用工具进行制作的设计者,而更缺少懂得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融为一体,可以创作出体现当前社会观念和文化作品的复合型设计师。从现实看,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过于关注实践技能训练的考核内容,却忽略了理论与实践技能两者的结合。

  第二,在考核方式方面,重点关注了对考核对象的技能考核,而针对其在沟通交流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考核较少,遏制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考核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为任课老师,未能将考核对象学生作为考核主体之一,也忽视了企业、社会等第三方的评价。由于考核主体的单一性,造成了任课教师成为考核评价的唯一评价者和实际操控者,这也使得学生习惯以任课教师的思维模式、创作手法和喜好作为学习模仿的对象与考核评价的唯一标准。

  第四,在成绩评定方面,没有把成果和过程这两种评价予以有机结合。现行的考核评定方式往往是“一考定乾坤”,这种方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比如老师的知识背景、喜好、工作责任心、情绪等,会造成不同的老师对某一考核对象的评定结果不同。另外,在考核结果的评定上过于注重成果评定,对过程的评定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评定方式对学生的考核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趋势与举措

  基于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改革,诸如考核的内容、主体、评价方式等。包括在课程考核评价中,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将评价具有的激励、反馈等功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考核机制;针对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涉及技能、知识、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确保评价内容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而在考核评价方法上,推广分层次考核,同时构建综合性的评价机制,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老师的评价、公司的评价、社会的评价等有机融合起来,进而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此外,还需重点对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构建效果和过程并重的考核评价机制。具体为以下内容。

  1.改革考核内容,引入企业行业标准,增强评价的职业性

  按照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基本特征、内容以及面向对象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革新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制定的考核内容应可以准确体现学生在理论、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掌握和理解情况,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非简单地重复书本内容。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创新和实践方面的能力,让课程考核能对考核对象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予以准确全面的评价,可根据经济社会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多元化人才的要求,把公司真实生产运营的综合性项目设置成考核内容。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及专业技能有效地集中在某一个项目中,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反映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真实掌握情况,还能够反映出他们所学的各种知识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贯通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2.改革考核形式,实现考核形式的多元化

  在充分研究与分析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及课程属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将各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核型、技能考核型、作品展示型等多种形式,各课程具体采用何种考核形式由专业负责人及课程负责人共同商定。

  (1)理论考核型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传统考试方法,不过并不能因为其具有传统性就把其放在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之外。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在基础艺术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上,其教学目标是以“必须、够用”为度,其目的也是提升他们在艺术理论方面的综合素养,促使其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之后的专业实践打下基础。艺术设计需要创新,创新又来源于设计者的灵感与顿悟,而灵感和顿悟又源于设计者的文化积淀和长时间的修持。强调技能,并不是说不开展理论方面的学习。所以,这种类型的考核,主要应用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课程教学上,如艺术史论课。通过理论考核,能够加强考核对象对艺术设计基本理论与原理的掌握,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实践考核型实践考核型,主要适用于注重技能操作类的课程,其考核的重点是强调操作技术和技巧的熟练运用程度。如电脑设计软件(AUTOCAD、3DMAX等)、设计表现技法等课程。这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进行作品的创作或者完成相关操作,然后按照他们完成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价。

  (3)理论实践结合型理论实践结合型,是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类型,这种考核方式不但重视学生对理论方面掌握情况的考核,还重视他们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考核。就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来说,其开设的.很多课程都可以采用这种考核方式进行考核。

  (4)作品任务型其含义是课程完成后,学生将完成的作品交给老师进行考评,老师根据他们对作品的完成情况实施评价,诸如招贴设计等。一般来说,学生都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相关作品,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自定主题或根据需要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最后,由老师根据他们作品的完成情况实施评价。

  (5)作品展示型作品展示型,也属于任务作品的一类,其不同之处在于对作品的评价主体除了有专任教师还有企业行业的专家,甚至学生代表也可作为评委之一。另外,完成的作品不仅要提交还要布置展示,展出的方式除了传统的成品展示、喷绘展示,在如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也可采取网上展示及微信公众平台展示,这样的展示方式传播速度快、时代感强、学生乐于接受。针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不仅可利用专家组的评分,也可利用观众的评分,或是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作品展出效果的比较,能够将各个专业、各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纵向对比,进而反映出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性。

  (6)团队考核型团队考核型通常是因为一项大型任务(作品)完成的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或小组,团队成员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之后由任课教师、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组成考评组对团队作品进行评价的一种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适用于一些专业综合性较强且需多人参与的课程,如建筑结构模型制作、企业CIS设计与制作等。团队考核型的评分,是由任课教师、企业行业专家、学生多方主体参与评分。教师和企业专家首先对作品的总体成效给予考核等级(不同的考核等级对应不同的分数区间),学生团队成员再根据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表现在评定的等级分数区间内进行自评和互评,最终得出个人成绩。和其他考核方式相比,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对学生在综合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方面的考查。

  (7)企业参与考核型企业参与考核型是指将企业项目、企业规范、行业标准引入课程,将企业项目任务与课程教学内容对接。企业派设计师作为兼职导师担任课程的实训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担负学生实训指导的任务。此种考核,因为企业的参与,其考核评价往往以企业岗位的标准为考核标准,将设计成果被企业采纳的情况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适用于一些专业综合课程。如工作室研学,通过企业参与课程教学与考核,拉近了学校教学和企业岗位要求间的距离,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企业工作的艰苦与乐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

  (8)课证融通考核型课证融通即指将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鉴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体系,把该专业的教学要求和企业对职位的要求对接起来;把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起来;把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起来,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高度融合。课证融通型考核即将课程考核与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的职业资格考证有机融合,认可和接受将学生的考证成绩视为考核成绩。

  3.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关注成绩评定的合理性

  为全面考查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应改革“一考定乾坤”的终结性考核评定方式,将过程考核贯穿考核评价过程的始终,以学习工作过程的实际表现和成效为重要参考,最终实现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的有机结合。尤其在一些专业综合课程教学中,学习的过程是工作,在工作中完成学习,所以考核应该涉及各个过程和环节。同时采取适当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等方式来帮助其形成竞争思维和意识。在学生学习时,有部分任务是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的,目的就是锻炼和提升其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部分的任务则需要学生通过相互间的合作才能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因而过程考核包含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两种形式,考核过程中可将两种形式交替进行,最终实现课程考核的多样性与考核评定的科学性、公正性。考核评价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主要途径。对于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集设计、工艺、管理等于一身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实施科学合理的考核,不但能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能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推动他们在创新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因此,改革传统的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主体与考评机制刻不容缓,只有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在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与作用,最终实现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路铠铭.高职高专教育艺术设计类课程设置探索.焦作大学学报,2014.2

  2.刘永福.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广西轻工业,2017.11

  3.廖素清.高职院校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4.10

  谈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路径论文 篇3

  一、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类专业的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艺术类专业教育机构近年来扩展过快,然而机构的教育资源不足(师资,设备,经费等条件),导致教育质量下降。近年来,各类高校(综合性大学、理工、财经、农林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顾自己是否具有办艺术类专业的条件,仓卒上阵,纷纷都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其结果是教育资源的匮乏,降低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标准,同时,由于各校录取分数线攀比下降,降低了生源素质。

  (二)现有师资队伍的职业素质较低。

  第一、直接来自高校毕业生的年轻教师。

  本身就是在扩招的背景下进入大学学习,所受的专业知识教育不扎实,又缺少实践工作经验,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较严重。因此,他们常常表现出课堂讲授流于表面,无法深入,实训环节流于形式等。学生很难学到实际的操作经验。

  第二、教师缺乏工作责任感。

  “上课来人,下课走人”,教师的工作重心不在教学上,而在自己的公司或工作室,将学校作为“养老的保障”,教学工作以应付为主。学生在课余时间很少有机会与专业教师进行接触和交流。

  第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每个专业至少要聘请xx—xx名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但事实上,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达不到这个要求。在艺术类高职高专的教师岗位上缺失活跃在专业领域里富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艺术设计精英人才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综上所述,生源质量差、办学条件不足,师资职业素质较低,课程设置不规范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提高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质量的障碍。

  二、对高职艺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采用“三模块开放式”教学模式。

  “三模块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由职业素质模块,通用职业能力模块和专业职业能力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下由相应的课程系列来保证,三个模块的课程系列综合构成课程体系。职业素质模块下设道德与人品、身心健康两个子模块,培养学生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爱国精神、爱岗敬业等优良品质。通用职业能力模块下设文化知识与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三个子模块,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专业职业能力模块下设专业知识应用与岗位群工作能力两个子模块,培养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能力。在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中,采取“开放式”(“三明治”式)或“工作室式”教学模式。“开放式”即是在学校“低投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方式,以期达到最优的效果。第一学年至第二学年上半年,学校为学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分专业方向。

  第二学年下半年,学生根据兴趣和将来的就业设想到单位实践。在此期间,学校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为学生开设相关的专业技能课和专业选修课(可以在晚上周末等时间),以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第三学年,学生回校,根据个人的实践经历选择毕业设计的主题,做有针对性的设计研究。这一学年,学校开设拓展能力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工作室式”即是在学校有相对宽裕的资金和场地投入的前提下,将学生分在不同的工作室,进行专业教学,在“做中学”。由工作室的负责人承担教学考核的任务。“工作室”在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承担一些社会性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使产、学、研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引进激励机制,改革考核方法。

  引进激励机制,改革考核方法,能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师资的素质,也是改变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的有效方法。

  第一,引进激励机制。例如:学生的所有作品定期向社会展出;鼓励学生通过出售自己的作品来检验和认同自己的艺术价值。这样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和检验。邀请企业参加学生的毕业设计展,学生和企业可以充分沟通,进行双向选择。

  第二,改革教师的考核机制,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管。对自己有公司(企业)或在社会企业(公司)担任重要设计岗位的教师,可以采取通过指导学生实践课程来完成工作量的方法。例如: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可以将学生带到企业(公司)指派任务,进行学习实践。学校通过定期对学生的作业作品的质量检查来对教师进行考核。

  学生的作业由全体专业教师进行品评并打分,同时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评分,最终得出两者的平均值,由此确定学生实践课程的成绩。该成绩也作为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参评分数。

  谈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路径论文 篇4

  内容摘要:时代在变化.旧有的教学模式应作适时的调整以迎合市场的变化。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转变思维,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把教学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关注设计发展的亲潮流、新动向,在教学中引进最新科技发展成果,促进教学发展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关键词:转变思维 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 整体设计 市场推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艺术设计已渗透到我们周围的众多领域,并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由于市场的迫切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双重因素影响,全国各高等院校设计类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各地新增新设艺术设计类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就高等职业艺术教育而言,仅江苏省近几年中就有近七十所高校招收设计类学生,而高职类已占半数以上。面对教育市场的如此变化,高职如何为市场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教育界同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高职教育针对普通本科教育而言,有较大区别,它以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认为设计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实施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一、适时转变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设计是时代文化发展的综合体现,是设想与筹划的过程,是谋求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更好的协调,是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劳动。

  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决定了设计师只能不断地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否则将被社会所淘汰。目前艺术设计教学滞后于现代设计的市场实践,已是不争的事实,艺术设计的思维方式必须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教学应以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指导学生树立现代设计观念和创新设计意识,发掘其创造潜能,训练学生学会创造的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设计的流行风格、流行样式的变化也愈来愈快,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变得愈来愈难以捉摸。艺术设计教学应引领潮流方向,预测市场动向,关注未来设计走向。

  二、加强实践教学,服从市场需要

  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人们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设计实践。艺术设计教学应反应这一社会需求。

  设计实践是基础理论与专业设计相结合的中间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应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目前高职设计教学完全按着普通高校模式,存在很多弊端,设计教学与市场结合不紧密,导致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如:高校设计类毕业生大多数人在两年内不能胜任工作,甚至三年后才知道什么叫整体设计。当今市场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型“灰领”阶层的设计师,具有解决问题与动手能力的技师,而不是研究型的设计家与画家。

  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比。选择一些有市场特色的校外实习基地,与社会接轨,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让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设计教育的终级目的。

  三、关注整体设计,促进市场推广

  设计是科学与艺术、技术与应用、企业与市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艺术设计教学应引导学生主动的全方位的参与市场。

  设计过程中,实用性的设计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功能设计因用途、使用方法不同而异。如:鸡蛋的包装设计应便于运输,一旦运输过程中出现破碎,再漂亮的形式也是失败的。目前国外大多采用稻杆粉碎后,通过纸浆处理,做成多层硬质纸包装。这种多层材料制成的方型包装便于运输且不易破碎,甚至将包装好的鸡蛋从楼上扔到楼下,完好无损,从功能上讲这一包装设计既是实用的,又是环保的。再如:轮椅的设计,能够爬楼梯,外形上只是多了些支撑点,这些支撑点的造型又统一在轮椅的总体风格之中,那么这一设计是完美的,任何设计的实质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当人们在摆脱了生存困扰后审美需求就成了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追求功能实用的同时,还应强调设计中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鲜明地突出设计主题,达到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

  四、转化科技成果,改变教育观念

  设计的发展始终依赖于科学的进步,设计教学同样应该与时俱进。传统手工作坊式设计教学模式显然已遏制了设计教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电脑辅助设计的普及正促使传统教育模式作出一场变革,这需要我们在观念上、内容上和方法上作出重大调整,以适应市场对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应更新观念,刷新知识,不断学习,紧跟时代发展,运用现代设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教学方案实现高职设计教育目标。

  当今科学已愈来愈艺术化,艺术已愈来愈科学化,设计学科已成为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学科,这一特点应在课程设置上得以体现。艺术设计教学应与科技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设计方式,运用媒体技术、虚拟技术、数字化技术,在民族化的基础上掌握国际化设计语言,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教学是不断追求和变化的过程,如同设计师对美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二十一世纪的艺术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还要超前设计人们的未来生活,这不仅是创造美,更是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所以设计教育应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力量,而不应该是现代设计实践的制约因素,因此,设计教学工作者必须及时更新观念,建立新思维,用全新的理念,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开展设计教学,培养应变能力强的实用型、复合型、创造型的艺术设计人才。

  谈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路径论文 篇5

  摘要:高职教育中的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艺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从高职专业定位、加强课程体系构建、提高教材适用性、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和大力加强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人才培养艺术设计

  一、高职定位创建特色专业

  高职院校一般按专业来开展教学、培养人才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学生今后的工作领域和当前学习的范围。因此,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目的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并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生就业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所有实用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应用性边缘学科。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性,既表现在学科体系内各专业之间,也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外部关联上。艺术设计专业始终坚持要求学生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重视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要兼有科学与艺术的双重优势,并为此须进行一系列创新实践。

  二、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

  在我国大力推行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如何主动适应新的形式并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建立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过程之间的互动,培养具有创造性、技术性的艺术设计人才,是当今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

  1.加强课程体系构建

  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充分发挥中原地域人文环境优势,把艺术设计教育及审美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中,构建培养设计能力的模块式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课程优化设置,减少传统课程教学的课时数,精选专业基础课程,适当减少必修课门数,增加选修课比例,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确定专业公共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由专业基础课教研室、各专业教研室、企业合作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

  没有素质教育观念为指导,课程改革就失去了灵魂。因此,我们把素质教育观念的'培训作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环节。一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培训,准确理解课程改革的意图和思路;二是让真正了解课程改革精神和要求,避免随意派教师参加一些低水平的研修班、研讨会,浪费精力和经费。三是组织教师培训,深入学习和理解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综合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性认识,防止把课程改革演变为简单的“换教材”。在培训模式上改变过去单纯灌输的方式,采用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法,让教师既当先生又当学生,在参与中领略新的理念和内容,体会新的教法和思路。

  2.提高教材适用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赖以教学的灵魂是教材。教师教材与教学成果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当按照自身专业特色,不同的市场定位需求,来为各自不同类型的学校指定教学大纲选定合适的教材。然而长期以来艺术设计类教育由于自身专业的特殊性,很难有统一的教材。对于音乐、戏剧、美术等纯艺术专业来讲是可取的。但是作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而言则很难采用。在保持艺术教育的特色的同时又需要借鉴理工类专业教学的经验,建立起符合艺术设计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介于这样的背景,就需要专业性很强的高校教材。而在现在这个市场相关专业教材非常多,但真正能把科学与艺术,教学与就业恰当融合在一起的,尤其是适用的太少,这是摆在所有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3.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理论教学大于实践环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都积极地创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立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与教学活动十分重要。针对各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要求,无论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设计课都应有相应的实习、实训工作室。我们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其实践能力要求更强,不是单纯的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机房就能满足需求的。最起码应该建立三个实训工作室:

  (1)专业绘图实训室:这里并不是指单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机房那么简单,应提供学生大量自由操作的空间结合完备的硬件设备,能完成大量的项目设计。以往简单的绘图工作室就是以老师辅导学生,更多的是老师在操作,成为一种检查辅导的形式,真正的专业绘图工作室应该提供给学生自由度更大的空间,为其开拓更为宽广的设计方向,提供给学生更为直接的空间与课题进行真正的实题设计。

  (2)模型制作实训室:虽然各个院校软件课程开设了很多年,并有了较高的成效,但对于三维模型的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却非常欠缺。而对于教育学生而言,模型制作的意义更为重要。对于开拓学生空间思维和专业的创造能力以及诱发设计灵感都是一个快捷的途径,在节省时间上可以与手绘相比美,而且也是强化设计的材料意识,结构与力学意识,施工工艺意识的方便途径。

  (3)材料与施工实训室:工作室可满足室内设计专业,环境艺术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相关课程实训内容。备有工作台,施工工艺样板,材质样板,多种工具,便于学生进行观摩和实际操作,符合教学条件。对于基础材料的认知、常用室内装饰结构展示、常用装饰施工工具认知及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训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大力加强校企合作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但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虽说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考虑到了产学结合,但在就业之前缺乏与外界的沟通渠道。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得教学与专业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相结合。这一工作需要由校方就业办牵头,针对专业方向联系学生实习培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倡导推行“双证书”制,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应在锁定“两高”(比本科生动手能力高、比中专生知识能力高)的基础上推行“双证制”。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学历证书外,还可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文华.高职的定位:职业特色.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1日第3版.

  [2]珊冬.课改推动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报,2002年2月7日.

  [3]李晓华.论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四期.

  [4]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2006.

  [5]余向平.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5.

  [6]王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艺术设计本科应用型人才.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谈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路径论文 篇6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体制深入地发展,专业特色体现得越发明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如何对“项目化”工作室的构建与运行模式的探索研究方面,还存在着“项目化”工作室与诸多因素无法有效对接及工作室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匹配等瓶颈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此关键性问题。使“教、学、做”达到有效的衔接,本文着重从这方面进行阐述。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项目化;模式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将要实施的宏伟目标。教育部在最近十年将在高校做好推进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教学过程、人才成长途径、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逐步完善。尤其是对“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如何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因此,在现代高校教育教学中如何探索一条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贴近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无疑将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培养目标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摆脱以往本科教育的“浓缩型”模式,从而更加地体现了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紧贴社会需求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现代设计观念,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专业品位和专业素质等方面培养。特别是在教学观念上从过去注重以理论和审美素质为支撑转变为理论与审美素质和实践技能均衡发展。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又符合目前就业岗位的需要。因此,这些年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关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外的职业教育改革由来已久,特别是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上进行各方面的探索。德国卡赛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盖尔哈特?马蒂亚斯(Pref.GerhardMathias)经过多年的研究,在专业工作室的结构、任务、培养目标等方面颇有建树,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内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华东师大等多家艺术专业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项目化”工作室的教学体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国内知名的中央美术学院最早根据教学思想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设立了11个导师工作室,并且在教学和社会实践项目上都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在一些高校有关专家学者不泛对此也有真知灼见,如河南中州大学艺术学院于会见教授就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建议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工作室,突出专业特色,解决教学中实践课程与社会的现状相互脱离,从而有效地带动专业整体发展,从“纸上谈兵”到“设计——产品——商品”进行转变,使专业建设真正走“教、学、做”一体化道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景秀眉副教授就从当前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概念、设计和实施做了具体的介绍和说明;柳州城市职业学、华侨大学、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浙江科技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等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行“项目化”工作室以及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开发、运行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改革措施。

  然总体而言,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对“项目化”工作室的构建及模式的研究,虽有大量的学者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及有些部分高等院校专业在实施中,取得了一些业绩。但是,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受传统思维观念和教育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还存在着“项目化”工作室与诸多因素无法有效对接及工作室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匹配等瓶颈问题。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单一,制度不健全,思路不清晰,落实不到位。从而限制了专业的发展模式,导致教学内容和办学理念无法衔接,使专业“教、学、做”严重脱节。

  二、研究的内容

  (一)“项目化”工作室主要构成体系研究。经过省内外高职院校和走访相关企业周密调研,了解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内容、职业定位、企业管理、企业项目运行模式等进行系统研究,掌握其功能和特色。同时,具体渗透到“项目化“工作室中。

  (二)探索“项目化”工作室的构建模式研究。在基于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二级学院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工作室所实施的特点进行研究。目前,我校二级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构建方式在大学一年级主要实行专业基础课和文化课程,实行“宽专业、厚基础、重修养”;大二阶段(第四学期)开始分工作室培养,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大三阶段实施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积极探索“项目化”工作室的构建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经营管理型人才,办出具有地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是该项目研究价值所在。

  (三)重点对“项目化”工作室的运行模式研究。对“项目化”工作室课程体系研究。结合省内、地方企业特点及就业岗位,整合学校课程体系及对“项目化”工作室师资队伍研究。建立一支良好的“专兼结合”的师资教学团队。对于专任教师而言,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项目操作能力,要具备“双师型”基本素质。兼职教师是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引进兼职教师是学校利用社会有效优势资源。通过聘请行业专家来担任指导教师,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兼职教师为工作室引进实际项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对“项目化”工作室的校企项目研究。高职院校利用企业优势资源进行有效合作,相互借重、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抱团作战,为校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通过企业项目实践为高职设计专业提供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实习实训在内的订单培养计划及对“项目化”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三、研究的意义

  (一)“项目化”工作室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拓展了内涵

  “项目化”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为精神。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来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工作室的突出特点是面对企业、面对市场,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直接参与实际项目的生产与操作。将以往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化为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需求的开放式教学。在“项目化”工作室其教学模式和教学课堂得以无限延伸,由教室第一课堂延伸到教室外面的第二课堂。如:学校资料室、校内外图书馆、电子网络甚至客户市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更了解社会、了解专业、了解行业岗位。使学生获得到了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解决问题的时间,让他们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索,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个人自觉行为。同时,在课程教学的内容上突破了内容不再依赖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而是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在项目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淡化了“学校课堂”的概念。因此“项目化”工作室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拓展了内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构建了校企合作平台,优化了校内校外教学资源

  在“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它紧密地结合企业和市场需要,学生与企业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通过和企业、社会的直接交流,使学生的社会能力、技术能力得到了有效地磨炼。同时,在“项目化”工作室中学校是教学与市场的桥梁,它起到了促进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这对它实行“企业资源学校化、学校资源企业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学校节省了办学成本,节省了企业的研究经费,使校企得到“双赢”。同时“项目化”工作室教学使课程性质更具职业化,学生更加明确自己职业方向,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学校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水平。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的制作得到一定的`锻炼和价值的体现。目前,我校艺术设计专业与衢州灵动广告设计有限公司、衢州原创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塑想数字设计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市群创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因此,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构建“项目化”工作室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优化了校内校外教学资源。

  (三)“项目化”工作室加强了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协调能力

  “项目化”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传统的“大课堂”教学体制,实行了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提高了每个工作室的有效联系和互动性,使课程内容和实践能力更为紧密,使老师与学生、工作室与工作室、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如学校聘请业内专家担任学生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参谋”作用。以及加强了对校外指导教师的管理与聘任,理顺与校内教师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完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三大教学体系转变。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及培训等途径,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加强了该专业协调能力。

  (四)“项目化”工作室模式体现了高职专业特色

  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对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把能力培养的目标与过程、结果统一起来,以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高职教育目标。因此,必须坚持以“项目驱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办学理念下的“项目化”工作室制,形成以“工作室”为核心,院内外企业实训基地相互配合的结构优化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在教学过程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模拟一家设计公司,学生作为设计公司的员工进行角色扮演、商业调研、方案策划、项目实施。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设计师或主管。让师生体验整个“角色模拟”、“项目实施”的过程。在过程中所对“项目”提出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制作完成电脑稿、成稿、提交作品,接受网上评论,并不断修改等方式。通过此系列的活动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会服务意识。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三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突出高职专业发展特色。

  (五)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未来职业方向的定位

  “项目化”工作室运行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未来职业方向的定位。目前,我二级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六大工作室”(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艺术第一及第二工作室和展览展示设计),为学生制定了详细的课程体系、授课内容、学习目标。同时,对学生未来职业定位进行了确定,以满足于如:广告设计师、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师、包装印刷设计师、展示展会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行业职位。其职业主要面向广告公司、装饰设计公司、企业形象策划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印刷企业、室内装饰公司、园林工程公司、城市规划等行业部门。通过构建“项目化”工作室和对工作室模式进行运行研究使教师对学生培养目标、职业方向更加明确,课程内容设置更加切合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效果非常明显。

  总之,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行“项目化”工作室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同时,也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教、学、做”教学模式深入发展。

  谈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路径论文 篇7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

  1.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应与当前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紧密衔接,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保质保量地完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虽然高职生生源质量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是长期存在的现象,很难立即解决,但是高职院校也应对此引起重视,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制订有针对性、有个性的人才培养计划,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艺术设计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应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确定专业层次与类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有特色、高质量、可满足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提高学校的特色与声誉。

  2.明确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根据本校专业设置,明确艺术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按照既定目标进行教学,保证基础教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首先,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绘画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其次,教学需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独立判断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3.构建科学的基础课教学体系

  在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体系设计中,很多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三段式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应性和实用性较差。因此,教师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教学方向,构建科学的基础课教学体系,对基础课程进行分类,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交错、横向排列的基础课程群,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构成完整、合理、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使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使学生成为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设计、管理、施工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二、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必须注意与专业院校间的差异,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良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艺术设计人才。

【谈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路径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路径03-29

文学素养培养探究03-27

企业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12-04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11-21

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探讨03-26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弊端与路径论文03-15

高职教育中的职业素养的培养03-29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文学教育路径探析03-28

校企文化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论文11-10

高职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2-2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