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比较的论文

时间:2023-06-12 12:36:06 医药学 我要投稿

中美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比较的论文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重要组成之一,对医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通过对比中美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时安排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了解我国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有益的建议,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医学领域的发展,为培养全方面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供相应的支持体系。

中美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比较的论文

  [关键词]医学教育;人文素质;对比;启示

  目前美国医学教育制度较稳定、评价系统严格、经费充足、支持体系完善,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医学素质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时安排、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兼备专业性与人道性,从而奠定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是21世纪医学教育目标之一。通过中美对比了解自身不足,促进我国医学素质教育更好的发展。

  一、中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对比

  (一)学生来源与人文基础。

  美国医学院校学生大多来自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入学前必须通过国家医学统一入学考试(The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MCAT),不同医学院校要求学生成绩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且要求严格的面试。美国医学院校竞争激烈,录取比例约为100X1左右,成功申请到美国医学院校的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较高,医学教育相当于精英教育。经过系统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学习能力较强,从医的意愿及目标性明确,进入医学院校之前早已获得系统的文理知识,培养了广泛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中国医学院校学生大多来源于高中毕业生通过全国大学统一入学考试(National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NCEE),成绩达到一定的要求,身体健康如无特殊疾病即可申请医学院校。相比而言,中国医学院校申请容易很多。由于NCEE压力存在,学校、教师及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加之过早文理分科,学生在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知识明显欠缺,语言沟通能力及人文基础知识较薄弱。美国医学教育是本科毕业后教育,相当于国内研究生高等教育,而中国医学教育则是高中毕业后本科教育,这必然导致我国医学教育起点上落后于美国,人文素质教育存在先天不足。

  (二)人文素质教育对比。

  1.人文素质教育目标。

  人文素质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递、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逐渐突显。新诊疗仪器引入及基因工程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导致医学面临更多伦理道德问题及挑战,如人工受精、安乐死、出生缺陷婴幼儿处理、器官移植、克隆等。人文素质教育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新的重要命题,一切医疗道德规范如尊重生命、尊重病人、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均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美国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和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人文与医学完美的融合,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医学生克己奉公、热爱生命、尊重病人的内在素质和崇尚医德。中国人文素质教育适应医学发展的新要求,培养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探索人类生命活动和疾病防治的规律,促进人类健康,服务社会。殊途同归,中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大致相同,均将人文素质与医学教育融合,建立合理知识结构,最终为医学生步入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相应支持。

  2.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美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投入精力较多,人文社会科学内容占总教学20%左右,以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性学科为核心课程(如医学伦理、医学哲学等),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合适课程。如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大学医学院,在前1/3的课程中,75%时间学习文化艺术,后2/3的课程中,近25%时间继续学习文化艺术和人类学。中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大致可分为三类:政治、哲学类,历史、文化类,社会、经济类。各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时及考核标准不相同,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少数医学院校(如原北京医科大学,原上海医学大学等)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度较高,在开设的30多门课程中,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时占总学时的17%-20%;大部分医学院校仅占8%左右,8%课程中“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文教学重心,医学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等交叉学科为辅助,加之美学欣赏、音乐欣赏等选修课构成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框架。

  3.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美国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具有关联性、序贯性和实用性,并重视人文学科(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之间的相互渗透,课程多在临床前期开设,且持续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即体现了纵向循序发展的“序贯性”。如肯塔基大学医学院将“病人、医生、社会”课程放在第一、二学年连续开设,课时长达67周;夏威夷大学医学院将“社区医学”课程在第一、二学年分四个单元连续开设,课时长达44周。纵向循序且持续于整个临床教学中的人文社科课程,有利于医学生长远发展,更使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美国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种类丰富、实用性强,重视对当前医学领域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我国医学院校过分偏重理论教学,如相关概念解释及基本原理灌输,相比之下实用性较弱。灌输式教学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学生只能从概念上肤浅地了解人文社科基本内容,而对其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比较模糊。由于课时少,教学内容枯燥,难以吸引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积极性差。国内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多在临床前期开设,可供选择的种类少,临床后期课程基本结束,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人文素质基础薄弱。

  4.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美国医学院校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等。院校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广泛地收集、整理及分析相关资料,提高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美国医学院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如PBL(Problem-BasedLearning)、CBL(Case-BasedLearn-ing)、TBL(Team-BasedLearning)可被广泛借鉴,促进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中国医学院校以班级为单位,课堂讲授为基本教学方法,具有集中、短时、高效的特点。传统教学方式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具有一定的价值与生命力,但其形式单一,易造成上课看课件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遗忘的现象。课前未充分预习,课堂讨论效果不佳,课后未及时回顾和思考,导致学生的主动性未被充分调动。传统教学方式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淡化人文关怀,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人文素质综合能力提升幅度不理想。

  二、中美人文素质教育启示与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点,调整课程设置。

  人文素质的培养取决于教育观点的转变,这是医学教育的先导。早在80年代初,美国医学教育委员会就提出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英国在“明日医生”报告中指出使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医学相互渗透达到统一;我国十六届五中全会也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即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众利益、解决人民切身利益,实现社会和谐。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资源进行整合。综合性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可通过医学院与其他学院(文学院、哲学院、法学院等)密切合作,利用其优秀资源开设交叉课程。医学院讲师可加强与其他学院讲师的合作,共同商讨出适合医学院的实用性交叉课程;而其他学院亦可根据自身能力及教学资源,适当安排初级入门选修课程(如建筑艺术欣赏、古典诗词鉴赏、陶艺制作、茶艺、书法及绘画等)。跨学院交流,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更有利于医学生扩宽知识面,提升人文素质修养。高校应打破专业限制,鼓励跨专业选修人文医学相关课程,形成医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存的全方位医学教育体系。总之,高校领导者及决策者应更加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促进医学与人文良好交叉融合,理解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步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

  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理论性医学交叉学科,更是培养职业道德,提高法律意识,提升文化底蕴的实用性学科。因此,评价体系不能简单以知识点的记忆与重现为主,可尝试开放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课程考核可根据课程特点制定个性化综合评价系统,如系统理论及综合性强的“两课”仍然以闭卷为主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做出相应评价;开放及主观性强的人文社科(如艺术欣赏、绘画及书法)可通过撰写读书报告,了解学生理解及鉴赏能力;实用性综合性强的人文社科(如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考察学生的实际运用及沟通交流能力。医学生最终服务对象是患者。关注疾病本身,关爱呵护患者,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是医学服务的宗旨。不同学习阶段受知识及能力的限制,医学生可选择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低年级学习期间,可义务照顾孤寡老人,前往特殊教育学校支教等;高年级学习期间,可参加义诊、社区医疗服务、流行病调研考察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素质教育效果。

  (三)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氛围。

  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及内容,浓厚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营造则相得益彰。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拥有大量书籍,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等,是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阵地,帮助医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图书馆也是天然优质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医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阅读相关书籍,通过学习基本的信息检索方法查阅文献,了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方方面面,及时获得该领域最新最权威的数据。利用图书馆公共资源平台开展讲座、读书会、阅读辅导等,使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感、读有所得。

  (四)优化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优质的师资队伍资源亦是美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成功关键因素之一。美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得到国家人文科学基金会的支持,而且还得到社会上公共机构的关注,此外还有大量师资培训,为其提供保障。承担人文社科教育的讲师中有医学教授、主任医师、社会医学教授及社会工作者,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在医学及人文科学中均有一定的成就。强大的师资力量给医学院带来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相对而言,中国医学院校参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学历参差不齐。部分直接来自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未过多的接触人文素质教育;部分来自文、史、哲学院,学习期间未接触医学领域,参与医学教学,无法避免存在沟通交流问题,直接导致整个大环境下人文素质教育水平差别较大。通过上述对比,我国人文素质教育可从以下方面优化。首先,加强师资培训。高校组织加强跨学院间交流合作,鼓励教师跨学院学习,提高人文素质,并系统学习教育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其次,丰富教学形式。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及形式,开展多元化教学,回归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吸引学生兴趣,扩宽思维。再次,加强高校之间合作。高校在人文社科教学上各有特色,交换教学可能会给学生引进新观点,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水平。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与美国医学院校对比,认识我国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弊病与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交流及总结,可逐步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凝聚力量、转变观点、加强实践、营造氛围、优化师资力量,提升我国素质教育水平。医乃仁医,医乃仁术。我国从古至今推崇医者在提升医技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及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当今医患关系较紧张,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能从源头上避免问题产生,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人文素质教育应与医学教育融为一体,深入人心,得到高度重视,为提升医者综合能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美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比较的论文】相关文章:

人文教育医学教育论文02-15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11-24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论文02-20

继续医学教育论文12-03

MOOC医学教育教学论文10-08

整合学习医学教育论文02-16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差异的论文03-25

素质教育的论文05-26

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02-26

基层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论文11-0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