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学院校应重视气功学教育论文
【摘要】中医气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由于种种原因发展速度较慢,其学科建设落后于其他学科。因此,中医医学院校应重视气功学教育及气功人才的培养,使气功学得以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中医气功,气功教育
中医气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由于种种原因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其学科建设落后于其他学科,此外,一些中医医学院校仍没有开设气功课程,中医专业的医学生对于气功的理论基础、训练目的及训练方法知之甚少,致使气功这门科学处于后继乏人的状态,因此,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中医医学院校,有责任及义务重视气功学教育及气功人才培养,使气功学得以传承和发展。
1.中医气功学的理论基础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真气充足,则精神充沛,生机旺盛;如真气不足,体质衰弱,百病丛生。其中真气由先天之气及后天之气组成,先天之气又分为精气和元气,前者来自父母,是胎儿孕育的基础。后者是维持组织器官基本物质与活动的能力,胚胎时已形成,藏于肾中,与命门密切联系。后天之气可分为天气及地气,前者为呼吸之空气,后者为饮食水谷之精气。先天之气是生命的动力,后天之气是生命赖以维持的物质,人的生命及其一切活动靠先天之气的推动,靠后天之气的不断充营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真气。真气形成之后,仍需不断补充,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并提高自身防病治病的能力,而气功训练无疑是补充真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2.树立正确的气功认识观
中医气功是中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它不是魔术,也不是带着某些意识形态搞迷信宣传的工具,而是通过调动人体自身潜能,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因此,正确认识气功的理论基础、训练目的及训练方法,选择思想健康、内容科学的功法,去伪存真,对气功的推广及普及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制定气功的教学计划
目前中医气功学本科教学的水平很低,因此,要搞好气功的发展及普及工作,必须提高对气功学的认识,制定规范的气功教学大纲,培养专职气功教学的教师,并对气功教学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工作进行协调,使气功本科教学得以顺利开展。中医院校应制定气功的教学计划,每学期应安排1~2次气功专题讲座,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并支持和协助医学生中的气功爱好者,组成气功协会或学习小组,在气功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所学气功知识及训练方法,修炼自我身心,不断提高气功水平。同时,气功教师应经常参加他们的学习与讨论,以求互学共勉,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气功训练的重要意义。
4.气功教学应理论结合实际
气功是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人才的培养与提高,单纯依靠学校的理论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将学校教学与师承教学相结合,选择一批具有爱好气功、悟性较高的青年教师及学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拜师学艺,提高自身修养,才能不断提高气功水平。其中,实践课教学是重中之重,如能按照"理论学习、整体教功、单个辅导、整体复习"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5.据情选择气功训练的对象
气功训练对象分为专业训练及群体训练两种。专业训练主要针对有一定中医医学基础,且对气功训练有目标者。群体训练主要针对无医学基础,主要把气功训练作为兴趣及强身者。这两类人群的共同特点是,要求有适合于他们的锻炼方法。所不同的是,前者需求的是既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气功理论知识,又能锻炼身体且对某些疾病有治疗作用的方法;后者想要的是操作简单,又富有趣味性的锻炼方法。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推出两类功法,对前者可选用强调"调心"、"调息"、"调身"作用的功法,如真气运行法、周天功法等,中医医学院校的学生较为适合该类功法。对后者可在适当降低"调身"要求的同时,在"三调"操作的趣味性、生活化方面下功夫,使之符合群体的要求。如选用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功法。
6.完善气功的操作规范
由于气功学科缺乏训练及操作规范,人们对气功的理论、功法及训练方法等内容认识不一。因此,有必要对功法选择、适宜病证、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作出统一规范,并组织学习。我们知道"松静自然"是贯穿气功锻炼始终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动功要求缓慢、柔和、连贯、协调,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动作、姿势及形体的锻炼。静功要求意气合一,使经络之气循经而动,强调内气的锻炼;动静结合的功法则兼顾以上二者特点。中医气功学认为动静生阴阳,所以动静结合的功法在调整人体阴阳气血方面的作用相对较为显著。200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了有关专家学者,在收集、整理传统气功功法的基础上,编写了四套健身气功功法(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作为群众体育项目在全国推广。如能将这些规范后的功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纳入到中医气功教学计划中,对开展中医气功学的教学实践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选择符合医理、功法规范的功法,如真气运行法等,也可纳入气功的实践教学内容当中。
7.加强气功的科学研究
气功科学虽然是人们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但仍是一片需要探索的领域,如气功的发展历史、基础理论、功理功法、古典文献、临床应用、现代理论、作用原理等,特别是气功防病治病的机理及经络系统的研究,更是需要依靠现代的医学知识及手段去研究。目前,气功的科学研究仍然缓慢,成果不多,如何选择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科学的观察指标,值得医学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应加强与各中医院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合作,协同攻关,争取在气功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服务于人民群众,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中医医学院校应重视气功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中医医学院校应重视气功学教育03-28
中医气功学学科的教学改革论文03-19
中医教育论文11-29
浅谈高校应重视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11-15
中医教育论文 15篇11-30
中医营养学毕业论文04-03
中医传承模式下的当代中医教育论文03-19
中学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11-21
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探析论文03-05
论国际私法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论文02-2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