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自选实验的初步探究论文
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班中开设基础医学自选实验课,旨在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科学思维训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医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1],为深化教学改革,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班中开设基础医学自选实验课,提高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级和2012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安排。由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组织基础医学的生化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和机能学实验室组织编写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教材,其中形态学实验室包括解剖、组胚、病理、病原和免疫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包括生理、药理和病理生理学实验室。实验中心集中安排实验教室,提供实验设备和相应实验耗材。实验教师根据实验项目内容进行相应的实验准备并指导教学。
1.2.2自主选课。本课程涉及基础医学9个学科的16个实验项目,学生通过选课系统自主选择其中8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人数在15-30人。
1.2.3教学方法。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书写实验报告。
1.2.4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30%和实验报告70%做出形成性评价,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20%、课堂提问20%和实验操作60%三部分构成,综合8个实验项目成绩的平均分为最后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
2.结果
2.1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本课程提供了基础医学多学科的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项目,提供个性化的选修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布置相应的思考题,由学生独立思考并查阅相应文献资料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常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并独立完成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后期的临床医学课程学习建立良好基础。
3.讨论
3.1实验项目的设置
开设基础医学自选实验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2],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实验项目的设置覆盖形态学和机能学的多个学科,是对建立“以验证和技能训练为基础、知识综合应用和研究创新为核心”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3.2选课系统的改进
由于涉及实验项目比较多,学生在选课系统自选了实验项目后容易出现重复选课、漏选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正常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无法获取学分,提示在选课系统的设计上还要进一步改进,在选课前、选课中和选课后及时做好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工作,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3.3教学效果的评价
基础医学自选实验采用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与考察,相对于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更客观地反映出实验的教学效果。因实验涉及多个学科需要计算成绩的平均分,各项实验完成后,学生要及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要及时汇总平时成绩和批阅实验报告,最后在规定时间内上传成绩,完成成绩的汇总。学生和教师、教师和教师应互相配合,相互协作,保证良好的教学进程。从总体教学效果看,学生出勤率高,学习兴趣大,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大提升,善于运用网络平台查找文献资料,认真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图表方式比较实验对照评估,实验报告内容条理清楚,数据翔实准确,但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之间纵横向联系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结语
在现阶段的医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采取多层次化的教学方式,其中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包括演示、验证式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四个层次[3]。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减少简单演示和验证式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顺应这一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基础医学自选实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推动的作用,能初步建立学生对科学思维方法的认识,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下一步的多层次化实验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基础医学自选实验的初步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探究实验误差分析引导论文03-09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12-10
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积极作用论文01-08
产险市场探究论文01-23
基础医学教学质量提高思考的论文01-26
研究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验室开放探究论文05-06
基础医学医学生素质培养论文02-13
关于探究教育感恩论文03-26
探究审计实验现有问题与应对12-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