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课堂外医德教育工作实践初探论文

时间:2020-10-24 13:56:15 医药学 我要投稿

医学生课堂外医德教育工作实践初探论文

  2001年6月,世界醫学教育联合会(WFME)制定的《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中把职业道德教育界定为医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医学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医学生或医务工作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医学职业道德影响活动[1]。传统的以课堂传授知识为基本形式的医德教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医学生医德素质发展提出的要求,加强医学生课外医德教育,已经成为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长期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如何构建医学生医德教育体系,拓宽学生医德培养渠道,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医学生课堂外医德教育工作实践初探论文

  1医学生医德教育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学教育界真正关心的问题不仅仅是医疗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日益精湛,更包括医者的高尚医德、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正确的思维方式、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和品质,并且认为后者才是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石[2]。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务人员的摇篮,医学生是未来从事医疗事业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医德教育作为一项终身教育,必须从源头抓起[3]。在与医学生交流时,发现很多医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遵从父母和亲朋的意见,选择了学医,认为医生收入高,社会地位高。显然这部分医学生是抱着功利目的选择的医学,忽视了医生的使命与责任[4]。

  2“四位一体”天使立德模式和实践

  自2007年以来,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辅导员团队,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尚医学职业道德、优良医学人文素养、强烈社会责任意识、全面临床医学知识、较强人际沟通能力的医学人才,形成了“医学导论课-早期临床实践-医患访谈-班级班会”四位一体的“天使立德工程”,构建了医学生课外医德教育新体系,把医德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天使立德工程”是对和谐的医疗关系的美好期许,更是当代社会医学生应当追求的目标。系列活动旨在教育医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高尚的医德,重视医患沟通的技能,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让白衣天使的精神永驻人间。

  2.1专业导论课

  师友沙龙作为一项传统特色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着极大地作用。考虑到医学生刚刚进入医学领域,缺乏临床实践,对医疗行业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学院充分调动师资力量,从附属医院、临床一线引进优质师资为学生指引方向,保驾护航。一方面,学生能够有机会与老师、学长学姐进行细致深入地沟通,就学业、生活、职业规划等问题向老师请教,另一方面老师也能够借此机会为学生答疑解惑,更好地了解学生。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幽默睿智的交流内容,都为师友沙龙活动赢得了极高的人气,与导师们的亲密接触为促进医学生思想观念的理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2早期临床实践

  有研究表明,早期临床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5]。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和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通过组织参加适当的医务志愿服务,使学生在低年级就能够深刻感知医院工作环境、医务人员工作方式和医疗流程、患者就医时的'心理状况,充分体验“医院-医生-患者”三方位,多角度的空间认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代医学教育标准、医学人文及相关法规等,丰富学生对医学和医疗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增强医学人文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2.3医患访谈师友沙龙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关注时事,尤其是医学方面的热点问题,以班级为单位做好相应资料的搜集与保存,每个班级根据本班同学关注的热点话题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学生们畅所欲言,在思想观念的碰撞中,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解析“医”事热点,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层次分析医疗发展现状,还养成了关注时事、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此外,主题班会常态化也极大促进了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在理性认识医患关系、了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要素后,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再现真实医疗过程。在早期临床实践中搜集素材,潜心剧本创作,积极排练。邀请专家开展医患访谈活动,观看学生的表演,讲授医患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此外,“让天使在人间”活动还走进社区、践行社会服务,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付诸实践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能力。

  2.4志愿服务“病房陪护”

  通过招募儿科志愿者给予久居病房,性格内向的儿童关爱陪护,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下,指导学生策划多元趣味主题的志愿活动,例如“夏日动手乐”-手工坊主题活动、“眼绎睛彩,闪亮人生”——爱眼日主题活动、“爱护牙齿,微笑每一天”——爱牙主题活动、“我的秘密花园”—DIY微景观主题活动,完善医院志愿者服务体系,探索医院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希望学生的陪伴给予这些病房中的孩子战胜病痛的勇气,在见证他们康复的同时给医院生活带来一点鲜明亮丽的色彩。

  四大特色板块是理论与实践的交融,各有侧重,又密不可分。学生们在获取理论、形成认识后,迈向实践;在实践中践行理论,巩固知识。学生们认识到医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还是一门人文学科,找到了学习医学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和临床导师的保驾护航,使活动成效得到了最大化的呈现。

  在思想認识方面,学生们能够全面、正确、理性地认识当前的医学发展状况,能够不为某些舆论的偏颇报道所影响、不为偏激的言语所左右,深刻理解医生的责任与担当,树立对医患关系与所学专业的信心,明确学习目标与职业规划。在面对具体事件时,学生们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养成换位思考的思维习惯,全面剖析医患矛盾的症结所在,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引导良好医患关系的创建。在临床实践方面,尤其是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主动接近患者,敢于与患者沟通,充分利用在活动中收获的心理学知识与沟通技能,从患者与医生的双重角度出发,了解患者心理、规范自身行为,获取患者的信任,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最终有利于医学生融入临床、学习临床知识,树立信心、创建良好的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

  3结束语

  长效机制的建立为“天使立德工程”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天使立德工程”系列活动将以“沟通”为支点,深入开展医患访谈,同时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学习优秀医务人员的感人事迹,把握医学人文精神,构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提高网络医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把医德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其中,增强网络医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网络成为医德教育的有力阵地[6],全方位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将开展相关调研,不断完善体系方案。

  参考文献:

  [1]孙慕义.医学伦理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6.

  [2]石玉杰,高惠霞.对当前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思考,德育与素质教育,2006,24(20):144-145.

  [3]薛璟.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医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1):47-49.

  [4]俞水香,夏依旦.艾山,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下新疆某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6,29(2):53-55.

  [5]高娅,王锦帆.早期临床实践队低年级医学生相关认知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83.

  [6]熊瑛.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三个维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28(9):39-41.

【医学生课堂外医德教育工作实践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1.社区实践提升预防医学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初探论文

2.医学生医德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论文

3.医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4.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论文

5.广外论文答辩

6.中医内科学教学创新与实践初探的论文

7.论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的缺失及对医德教育论文

8.流媒体教学初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