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论文

时间:2024-05-31 12:31:05 医药学 我要投稿

【荐】药学论文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药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荐】药学论文15篇

药学论文1

  摘要:在生物药物知识蓬勃发展的今天,药学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现状以及药学对其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对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药学;抗菌药物;应用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医疗领域对于抗菌药物的应用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抗菌药物的大规模使用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抗菌药物对于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所以其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对于抗菌药物的大规模应用,普遍存在较多不合理的情况。一定程度的滥用不但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还容易引起耐药菌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危险事件发生,对患者自身健康和公用医疗卫生的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总结我国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对于临床指征不明的病例,存在错误用药情况;对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错误使用抗菌药物,造成抗菌药物滥用情况时有发生。

  (2)临床中存在错误应用对感染细菌不敏感,或使用具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的案例。对于安全性存疑的抗菌药物,没有经过仔细斟酌比对就进行使用,造成了用药危险事件发生。

  (3)许多医院科室采用大处方诊疗,对于抗菌药物,动辄进行联合应用。方法不当,导致许多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延长了住院时间,且效果不佳。

  2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与临床合理应用

  2.1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首先要保证使用药品的安全性,以及对症治疗的绝对安全。在此前提下确保治疗效果,在用药过程中严格应遵循明确的用药规范。其次对于非感染性疾病,或者已经确诊的病毒性感染疾病,严格禁止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培养应认真执行,根据显示结果,审慎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产生和二次感染事件的发生。对于急性感染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72小时后,如果患者仍没有明显改善症状,则要判定药物使用是否对症,以便及时更换药品,确保治疗及时。最后要注意避免随意性联合用药。

  2.2TDM临床药学研究应用

  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对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治疗藥物监测(TDM)是目前我国开展临床药学抗菌药物干预的有效方法。TDM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出现的一门新的学科,其主要研究目的,即通过对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测定,同时利用药学原理进行分析,促使用药的个体化和针对性,使患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反应,同时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TDM对于氨基糖苷类药物、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治疗指数较低、适用安全范围较小的药物,能够进行实时的血药浓度监测,以便及时调整剂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2.3药师临床治疗

  药师的临床治疗是临床药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临床药师参与查房,与临床医师交流探讨,共同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具有积极意义。临床药师利用自己的专业药学知识,对抗菌药物的熟悉,在对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手段、用药剂量方面给与临床医师以专业性建议。这种诊疗方式大大提升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在疾病治疗监测过程中,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同时对患者进行药物检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研究具有个体针对性的合理用药方案。

  3药学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

  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药学对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药学干与引导,可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水平与安全性。据某市人民医院,对于抗菌药物用药过程进行药学参与的案例总结分析,显示在治疗过程中,没有进行药学分析的病例,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率为45.3%。而进行了药学指导干预后的治疗病例,药物不合理利用率降至了32%。同时,在进行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药学干预大大减少了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疗程,极大地减少了治疗费用,降低了患者的负担。

  采用循证药学的手段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管理。对比管理前后病例治疗的有效率,可以发现,采用循证药学治疗后,患者的用药有效率大大提升,感染复发率得到降低。管理后患者的抗菌药物胜率、联合用药率、抗菌药物持续使用时间均优于管理前,细菌学检查率或药物敏感性试验率高于管理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低于管理前。循证药学可有效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从而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药物滥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对临床药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药学对于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而广泛深入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安全合理应用,对与我国的医疗卫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目前我国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过多和滥用现象十分普遍,这种情况极大地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和无效治疗,带来了许多严重危险后果。因此,如何安全合理的科学使用抗菌药物,是目前医疗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药学为中心,探讨了药学在抗菌药物临床干预中的方法和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药学对于临床抗菌治疗的干预过程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真正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建平,金大源,玮琴.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中国药房,20xx(05).

  [2]滕永和,李洁.临床药师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J].中国药事,20xx(11).

  [3]桑晓梅,吴强东.开展药学服务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xx(08).

药学论文2

  一、在临床上坚持中西药学结合的方向

  药物在进行配合使用的过程当中,强调的是各种药物按照君臣佐使的关系,互相之间的功效整体关系是非常明确的,让处方和患者机体的"证"产生对应,最大限度的发挥治疗的作用。而西药在对它本身的性能进行描述时,多是使用物理或者是化学性质进行表述,例如是酸碱性或者是溶解度等等;在对功效以及使用规律的表述方面,则是以现代科学作为基础,通过西医药学的术语来达到表述目的的,例如生理指标方面的血压升高、病例指标的白血球增多,而生化指标方面的转氨酶下降等等,和中药相比之下,西药无论是在单独使用或者是配合使用的过程中对于患者的机体,在各项专项指标变化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特别是在进行配合使用的时候,各种药物之间的关联整体性没有像中药处方那样的明显。正是这种存在着统一性的差别,决定了临床上面对于两者的结合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探讨。两者是不是能够结合使用,这要看这两者之间是不是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础。

  经过了不断的临床探究,我们认为这个共同基础是存在的。主要的表现如下:①物质基础: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着天然的产物以及人工合成产物的分别;也有着单体以及混合物的区别。在本质上来说,它们的组成部分都是化合物分子,这也就是说药物的在机体上面发挥作用,能够起到治疗效果的最小物质单元,都是化合物分子,而这些化合物分子能够是单一的种类,也能够是多种化合物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的;②生物活性基础: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在临床上它们最为主要的作用对象就是人的身体,通过对患者的机体消化代谢进行发生影响,进而在对患者的生理以及病例等多方面的状况进行改变,最终达到治疗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思考,中西药学对于药物的性能、功效以及使用规律其实能够通过共同的术语来进行表达,通过临床的经验来让两者能够达到完美的结合统一。虽然两种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和用药规律看起来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其实在临床上面已经发生了很长的时间,那就是两个种类的药物同时用在一个患者的身上。在临床上面,有一些是以两类药组成,然后给患者进行治疗;有的是在中医还有西医两个医师那里分别得到处方然后一同使用。对于中西用药的合理性要进行判断的话,除了依靠医生本身的经验,更要有中西医药学结合之后的相关标准来作为衡量。

  二、中西药学结合需要医学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我们知道,中西药学的结合还有统一,所需要的理论基础还有核心内容是中医药学理论以及中药学的基本内容。在理论上面其实这个已经得到了验证,重要的是在临床上面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将其应用。虽然当前也有不少医院在临床应用上面不断的对中西医药学的结合进行探索,但是这显然是需要经过很长的探索实践的。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这样的目的,使得中西医药学能够得到发展和完善,应该在临床上面提倡,西药学甚至是多学科的工作者到中西药以及中西药结合的领域当中进行研究工作。在中西医药学的结合还有统一的过程当中,是以中医药学的理论来作为指导的,中医药学可以说是中西医药学结合体系当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一个方向,在这方面中西医药学以及多学科的工作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在认识上面达到一致,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顾虑以及摇摆。在应用中西医药学到临床当中的'时候,应该对这个学科所存在的优势还有缺陷,同时对于自身知识结构中所存在的不足也需要有清晰的认识。

  三、结语

  在临床应用的时候,两大医学之间的优势以及缺点都要起到互相推进、互相弥补的作用。应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中药学的现代科学化进程越来越快,和西药学之间的结合也有更好的融合步骤,两者之间的结合和统一越来越快。但是在应用的时候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西医药学毕竟是以现代的科学作为本身的理论基础,但是在西医药学当中,并不等于现代科学就已经全部得到体现了,想要完全的实现中医药的现代科学化仅仅靠着西医药学的相关知识还有技术来推进是不现实的,应该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前的多门学科知识,共同来推进中西医药学的结合,使之在临床上面的应用能够更加的顺利。

药学论文3

  【摘要】在对中药西化与中西药合用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中药学发展的科学理念,并论述了其所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并不等于宏观等特点,认为中药学发展需要西药来补充,但要以科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总结与发展出新的辨证施治规律。

  【关键词】中药学;发展;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1.1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1.2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2.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 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0.3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xx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2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2.3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参考文献】

  [1]胡芳,潘金火.关木通及其炮制品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J].时珍国医国药,20xx,20(3):672-673.

  [2]许明辉.浅谈李可老中医运用生半夏的临床体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xx,25:1415-1417.

  [3]乔富渠.中医理论应不断创新[J].世界中医药,20xx,3(5):

药学论文4

  1.在发药窗口试行

  在医院内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更好保证病人及时、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药物,减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中药师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地方就是发药窗口,所以我们首先应在发药窗口试行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在基本了解病人的病情和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对处方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核。除此之外,我们就不能像以往一样,只是负责简单的抓药,抓药前照例询问一下病人是否有处方以外的的其他疾病、以往用药情况、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及是否有中西药联用等情况。记录下来,整理建立一个病人用药档案。抓完药,如有特殊药物,必须向病人说明特殊药物的服用方法,还要说明中药的煎煮方法、饮食禁忌、服药方法等,保证病人安全合理的用药。在药袋上印有电话,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询问,我们有24小时值班人员。这类主要服务的是门诊病人。

  2.与临床医生及时沟通、了解住院病人用药最新情况

  住院病人的用药不单单是医生出具的处方,为了了解住院病人用药的最新情况,中药师可以通过每天下临床,与医师、护士一道对患者进行日常性的查房、会诊、病情讨论、用药情况的反馈,了解病人的病情、用药史、过敏史。在此基础上,与临床医生进行分析讨论,对于一般病人,我们要控制好药占比,提出最有效、最合理、最安全的用药。对于危重病人、特殊病人的用药、我们要有专人观察记录病人在使用特殊药物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的整个药物治疗过程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临床医师反应,共同讨论,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发挥中药师应有的作用。每天下班前我们要整理建立住院病人用药档案。

  3.提供基本药物信息

  3.1做好中药专业咨询服务工作

  目前来说,中药咨询的形式主要设有窗口专业咨询和电话专业咨询等。但窗口咨询很有限,我们提倡用电话咨询。一方面病人在服药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打电话随时向中药师咨询。病人在服药前有任何疑问也可以通过打电话进行询问,中药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身已掌握的中药学知识耐心向患者解答,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中药师定期向医护人员提供用药介绍、药品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的最新药物信息,及向医护人员提供药物咨询服务,这充分体现了药学工作者从"药物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最终指导患者合理有效的使用中药。

  3.2合理用药的普及

  为了更好的更新医护人员的药学信息,我们定期组织药物课题讲座、在医院内部网站上发布最新药物信息等多种形式进行中药合理应用的学习。除此之外,在医院大厅醒目的位置摆放基本养生中药的药理作用、适宜人群、食用方法等。

  4.建立科研一体的药学实验室

  随着医疗体系的日益完善,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建立科研一体的药学实验室成为必须。对于一个综合医院来说,应具备有中药实验室、中医基础实验室、中医临床实验室等基本实验室,还应设有与其相关的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等科室,能为医院各科室提供良好的实验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通过课题实验可以帮助中药师提高其现有的理论水平和用药思维能力。因此,就必须先从提高药剂科的自我发展能力着手,积极引进学习新技术、开发研制新制剂,逐步改善实验条件,购置最新仪器设备,使实验室的建设与临床药学所需相适应。通过不断自身发展才能确保临床药学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药学论文5

  1协同创新是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途径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分析了中医药事业面临的形势,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工作”以促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而协同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创新,是资源的有效互动和优化利用,既包括微观层面的组织内部共享机制,也包括宏观层面的各相关独立组织(如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等)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关系(产学研合作为基本形式)。为培养出掌握主要诊疗技能与传统特色疗法、能紧跟国际医学知识前沿并适应现代医学新模式需要、能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和具备扎实的医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能胜任中药新药研发与生产销售等方面能力的高层次中药学人才,协同创新计划的实施是必然途径。必须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全过程,构建起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和机制)。

  2协同创新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应对之策

  2.1初步建立了协同创新运行机制

  从主体层面看,广州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了资源整合优势和组织协调作用,逐步完善内部组织的健全、相关章程的制定、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关计划和方案的安排部署,积极推动大学与政府、企业、研究所以及其他高校的合作(包括国际合作)。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制度等方式,全方位培养相关领域行业急需的人才。例如,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多为双导师制,研究生在合作企业见习或实习时,配备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具备高级职称)。

  2.2创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协同创新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面向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问题,在中医药行业领域寻找有效突破口,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启动了“筹建校级-力争省级-培育国家级”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20xx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华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和“肿瘤中医药防治转化医学研究协同创新发展中心”2个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广东省教育厅首批认定。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相关研究方向的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提供了优质的平台,更有利于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3加强科研平台构建

  “科研主导、导师主责”是研究生教育的两大基石。广州中医药大学历来重视以科研平台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工作。在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积极发挥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东莞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园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推动校市、校企合作,共建联合研究院和多元化成果转化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在稳步提高大学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度的同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促进中医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

  2.4加快导师队伍发展

  协同创新计划的实施及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都必须以优质的教师队伍为根基。广州中医药大学突出了师德建设、优秀教师培养和引进、聘任制度完善等三个方面的工作。20xx年大学修订了更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并在遴选过程中严格把关,尤其对合作单位的导师资质进行严格审核,但另一方面,遴选制度又对各类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作出了年限的倾斜。相关措施及其实施有效的保证了研究生导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

  2.5规范管理文件、优化培养过程

  在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下,大学充分发挥校本部、研究所(或企业、医院)各自优势,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造开放的育人环境,增强理论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和评价。为实现培养过程的优化,大学逐步规范了从招生考试、课程学习、临床轮训(或企业实习)管理与考核、论文撰写和学位申请等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各类文件制度,如先后制定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博连读卓越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广州中医药大学卓越中医师临床轮训考核指标体系与规范》、《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

  3问题与展望

  面对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高层次、应用型中医药学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协同创新为契机,是推动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必由之路。但要真正实现中医药院校与科研院所、中医药企业(和医院)、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乃至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而不是曲意迎合所谓的社会发展,去追求“短平快”的项目,还必须立足于运行机制和驱动力上的突破,以激励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方式创新为枢纽点。因此,为推动中医药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是借鉴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合作培养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医药学学科专业及中医药的行业特点,对现有研究生产学研合作制度(各项合作文件)的执行力和约束力进行深入调研与系统分析,并进一步创新资源整合方式、明确配置主体、完善配置机制(尤其是激励机制。

药学论文6

  摘 要:体质是个体生命活动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的特质[1].其影响因素包括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2],自然因素有嘎麻(先天因素)、底沙档三(地域环境)、稳雅档三(年龄)、出生日期、性格特征、

  关键词:中医学术论文发表,发表中医临床论文,中医针灸论文投稿

  体质是个体生命活动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的特质[1].其影响因素包括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2],自然因素有嘎麻(先天因素)、底沙档三(地域环境)、稳雅档三(年龄)、出生日期、性格特征、形体特征、饮食、生活条件等,社会因素有职业、教育、家庭等。

  傣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质的认识独具特色,其认为影响傣族体质的主要是自然因素,具体如下。

  体质与先天因素的相关性先天因素是人体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傣族为了保持本民族在遗传基因上的优越性,在婚姻上禁止族内婚[3],认为先天因素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傣医认为人体的体质与父母的四塔(包括风、火、水、土)、五蕴功能(包括色、识、受、想、行)密切相关。父母的四塔、五蕴功能正常,喃安宰(精子)和喃安英(卵子)的生命力强,才能形成健康的胎儿,出生后其生长发育良好,抵抗力强,体质健壮;反之,则体质较弱。另一方面,人体的体质与出生日期密切相关。傣医认为一个人因出生月、日的不同而具有不一致的皮肉和血骨,月份决定皮肉,日期决定血骨。1年有12个月份,就有12种皮、血与骨。12种不同的动物皮血骨不停轮转。傣医看病时,便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皮肉和血骨,借此观察人的体质状况以利于诊病下药[4].

  体质与地域环境的相关性傣医认为人体居住环境与人体体质密切相关。

  人生活在一定范围的地域之内,对其中的食物、水源和气候就会形成利用适应定势。这样一来,人体的食物、能量利用的动态平衡就和所在环境相适应,因而存在着体质的相异[5].若居处于山区丛林之中,因天气寒冷,人体风塔偏盛,其体质呈现出对风邪易感性的特点,易患帕雅拢(风病);居于凹地或靠山沟水边,与水接触多,其体质偏湿,体内水塔偏盛,易感自然界的帕雅拢嘎(冷风邪),易损伤人体火塔;而居住于平坝之地,由于高温、湿润、静风,其体质偏热,火塔偏盛,易感受热邪而患帕雅拢皇(热风症)和热性的传染病。可见,人体体质与地域环境密切相关。

  体质与年龄的相关性傣医认为人体体质与机体生长发育有着同步性,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质特点。在《嘎牙山哈雅》[6](意译为《人体解说》)中将人一生分为3个阶段,认为1-20岁(巴他麻外)年龄段体质特点是气血仍未充盈,形体尚未健全,生长发育快,生机旺盛,体内黏性物质多,应多食味甜咸之品;20-40岁(麻息麻外)年龄段体质特点是形体壮实,气血旺盛,发育盛熟,精力充沛,喜食百味,其体质偏热,风(气)偏盛,应多食酸、苦之物来调节体质;40岁以上(巴西麻外)年龄段体质特点是形体渐弱,火渐衰,气血水湿运行渐不畅,人体四塔、五蕴功能渐衰,应多食甜、温、咸之品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健康体质。

  体质与肤色、血性、胆性的相关性傣医认为不同的体形特点有着不同的体质,并通过人体肤色、血性、胆汁的不同,将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这也是傣医人体体质分类的主要内容。

  在《嘎比迪沙迪巴尼》(医药经典)中将人体肤色分为白、白黄相兼、黑、黑红相兼4种;把人体血性分为酸、淡、苦、咸;胆汁的性质分为苦、苦微甜。认为:①肤色白者,血性淡,胆性苦,其体质差,应选用苦、辣之品调之;②肤色白黄相兼者,血性淡,胆性苦微甜,其体质较差,应用咸味之品调之;③肤色黑者,血性和胆性均苦,其体质壮实,不易生病,若患病应用酸、甜之品调之;④肤色黑红者,血性咸,胆性苦,其体质较好,一般选用淡味之品调之。

  体质与饮食因素的相关性傣医认为,饮食与人体体质密切相关,不同的饮食习惯会引起人体四塔不同程度的偏盛或不足,造成人体体质的不同。如喜食辛辣、肥甘之品者,易致人体火塔偏盛,损失水塔,其体质偏热;喜食寒凉之品者,其体质偏寒,火塔不足,易患帕雅嘎(寒病)。

  另外,不同的饮食结构也与人体体质密切相关。在傣族地区,日常以稻米和清淡食物为主,这种饮食结构使得傣族缺乏肉类等含有蛋白质、脂肪营养,因而其体质较差,体型偏小,偏瘦,容易衰老。可见,饮食因素也是造成人体体质不同的重要原因。

  体质与四塔功能强弱的相关性傣医认为人体的体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无论何种因素,其根本在于人体四塔功能的强弱。体质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傣医认为,人体的.体质形成首先在于秉承父母的四塔作用,特别是火塔的作用。在《嘎牙山哈雅》中叙述到,如果几拿给(生命之火,火塔的一种)强盛,则胎儿生命力强,生长迅猛,出生后也较为健康,抵抗力强,不易患病,以后虽高龄而形体不衰,精神较佳,寿命较长可达百岁。若这种火低下,则可见胎儿时期发育缓慢,出生后形体瘦弱,机体抵抗力弱,未老先衰,毛发早白,或夭折。再者,后天体质的形成需要人体四塔保持正常状态。若四塔功能正常,保持着其共栖平衡的关系,则发育盛熟,身体健壮,体质较好,此即"四大和合,人畜健壮".若四塔功能低下,失去平衡,则发育迟缓,生长缓慢,生理机能衰弱,体质偏弱。因此,四塔功能的强弱是体质强弱的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傣族医药学认为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有先天因素、地域环境、年龄、肤色、血性、胆性、饮食等,其根本在于四塔功能的强弱。傣医对于体质的认识,其理论基础是傣医的核心理论--四塔五蕴理论(四塔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相互依止,互不离缘;五蕴是人体精神思维活动),其产生与傣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如傣族居住地主要分为山区丛林、凹地或靠山沟水边、平坝3类,这3类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特点,因而傣医认为居住在不同的地区其体质会有所不同等。

  体质学在傣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临床上应用较广,如傣医学认为人体体质的差异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的体质对某些致病因素有着不同的易感性,不同的体质在感受相同的致病因素后,会出现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证型。如同样感受风邪之后,居于凹地或靠山沟水边,其体质偏湿,多表现为冷性风湿病;而居住于平坝之地,其体质偏热,多为热性风湿病,这是由于风邪进入人体后分别与机体内的湿、热相互作用所致,同时临床上也常根据体质的不同进行选方用药、养生预防,这与王琦教授创建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9]有相似之处,另外,傣医还将体质学应用于优生优育等方面。可见,傣族医药学对于体质的认识有着独到的见解,是傣族人民长期医疗实践智慧的结晶,值得进一步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琦。中医体质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9.

  [2] 武月萍。体质及体质因素与中医辨证。中华中医药学刊20xx,25(10):2122-2123.

  [3] 格桑顿珠。傣族文化大观。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146[4] 王雪梅,龚谨,郑进。中傣医学对体质认识异同初探。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xx,28(4):33-35.

  [5] 梁启军。中医病因学和诊断学的三维实质。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xx,24(1):3-5.

  [6] 王寅,玉腊波。傣医经典选读·嘎牙山哈雅。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xx:4.

  [7] 林艳芳。嘎比迪沙迪巴尼。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3.

  [8] 李英帅,王济,李玲孺,等。痰湿体质的遗传特征与研究模式探析。中华中医药杂志,20xx,29(9):2721-2723.

  [9] 李东,王琦。王琦教授基于"辨体论治"的三辨诊疗模式临床应用探析。中华中医药杂志,20xx,27(9):2332-2334.

药学论文7

  随着国家药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药学新理论、高科技的不断涌现,军队药学事业有了很大的进展,药学人才培养,也在向高层次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全军各院校为部队培养的各级药学专业人才,在军队药学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从军队实际需要衡量,现有药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与药学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仍不相适应。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使军队药学教育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部队建设需要呢?笔者根据在部队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谈谈粗浅意见。

  1抓好临床药师培养促进临床药学教育的开展

  1.1临床药师的作用与地位 临床药学是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新兴的药学学科,是医院药学发展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髙合理用药水平,保证安全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十几年来,全国临床药学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较大发展。

  医药结合是临床药学的核心,而临床药师制度,是实现这一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医药结合的桥梁和纽带。临床药师以其丰富的现代药学知识,与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和设计安全合理的给药方案,并协助医生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选择正确的药物和正确的剂量。同时,临床药师又是药物及制剂方面的行家,熟悉药品方面的最新进展。因此,临床药师是医师用药知识的顾问、参谋。临床药师的有效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密切医药结合,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军队临床药师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整体水平看,发展还不够平衡。这种不平衡不但反映在地域上、医院规模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对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方法先进与否;药师的基本素质等方面。在这些方面,医院与医院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军队临床药学工作主要局限于总医院一级大型综合医院和教学医院,建立了临床药学科室,配备了具有较髙素质的临床药学工作者,开展了TDX监测、临床药理和药剂研究工作。而中心医院以下的临床药学工作则发展较慢,大部分只是维持在处方分析、用药咨询等低水平工作状态。部分医院药械科仍未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综上所述,究其原因一是领导重视不够,认为临床药学工作可有可无,把其视为“软指标”,看作是没有经济效益的工作。二是经费设备不足。三是基层医院药学人员本身业务素质和水准不高,知识老化,临床药学知贫乏,难以胜任临床药学工作。四是军队临床药师的教育培养严重滞后,高等院校教育还不适应现代医院药学发展的需要。这种堪忧现状应当引起有关主管部门和各级医院领导的.关注。

  1.3对军队药学教育培养临床药师的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临床药学人才的教育培养是深入开展临床药学的关键。笔者认为,未来临床药师的培养应从两方面抓起:一要从高等药学教育入手。由于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是以化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知识匮乏,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药师与医师共同语言少,更谈不上参与和指导医生合理用药。药学院校应积极改革调整现有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抓好以拓宽学生临床药学知识面为目的基础教育,加强临床药学、临床医学、药物治疗学、药物动力学、生物药剂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流行病学等与临床药师培养有密切关系的多学科综合知识的教育。针对各校条件,有计划地对药学专业学生,开设供开展临床服务所需求的相关课程。并设院校临床药学实验室,增加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校期间就能基本掌握血药浓度监测技术及个体给药方法。为培养出更多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临床药师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抓好医院药师的继续教育。各医药院校应定期举办临床药学学习班、进修班,普及临床药学知识。各大医院、教学医院应充分发挥人才、知识、技术、设备密集的优势,担负起基层医院药学人员进修、培养和继续教育的任务。同时,各医院应高度重视临床药学工作和临床药师的培养,把这项工作真正开展起来,以带动和促进医院药学的全面发展。

  2抓好药学函授教育确保人才培训质量

  作为1994届军队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专升本函授班学员之一,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和切身体会,对如何办好军队药学函授教育谈一些初步看法与建议。

  2.1从药学队伍现状看函授教育的必要性 军队药学函授教育,是我军药学干部进行在职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军队院校的基本任务之一。目的是为了改善军队药学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髙整体素质,从而推动军队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实践证明,函授教育为军队药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成千上万个药学干部专业知识更新和再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

  当前医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生物、药物新剂型、临床药学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对药学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军药学专业技术干部整体素质、技术水平相对偏低,主要反应在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药学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医院高龄药师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知识相对老化,急需更新。有些干部知识面较窄,对近年来的许多新兴科学,即使学过了一些新理论,仍然面临如何灵活运用的问题。因此,对于各级药学人员毕业后的再教育问题,仅靠脱产学习或办学习班I远不能满足广大药学科技干部强烈要求学习提高、更新知识的愿望,而函授教育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

  2.2从函授教育现状看存在问题 曾有人形象地把函授教育比喻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题。从笔者自身体验和掌握的本部队情况看,函授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2.1工学矛盾突出 许多学员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未按教学大纲和自学进度的安排认真学习有关课程,影响了面授辅导的质量和集中考试成绩。

  2.2.2学员基础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因入学考试较松,学员学历相差较大,短期面授辅导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使一些学员自学较为困难,考试压力大,甚至造成心理障碍和影响。部分学员不能独立完成规定的书面作业和自测试题,达不到函授预期目的。

  2.2.3学员高度分散 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参加面授,甚至考试缺席,给学校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组织工作带来困难。因此,有的院校将全年两次面授辅导和考试改为一次进行,并大大压缩了面授辅导的时间。很多学员为此前松后紧,只在临考前突击6-7门功课,助长了学习上的计划不周和惰性,不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增加了基础较差学员的更大压力和埋怨情绪。

  2.2.4函授管理存在尚待改进的问题 有的由于条件限制和考场纪律不严,学员抄袭作弊现象屡有发生。个别人的作业和自测试题不能独立完成,也未及时采取措施。个别面授辅导教员水平偏低,面授缺乏重点和精心准备,影响了学员积极性和学习质量,这些问题应引起学校及的重视。

  2.3从未来发展商榷函授教育的改进 把握教育方向,端正指导思想。军队院校应以军委和总部关于函授教育的有关指示,作为办好函授教育的基本依据,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要求。进一步端正函授教育的指导思想,贯彻按需培养,为部队建设服务的宗旨,使我军药学函授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保证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质量管理是函授教育的根本,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学校及各应坚持严格管理,严密组织,认真把好招生关。抓好学员自学、集中面授、辅导答题、书面作业、自测试题和课终考试等主要环节。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保证各门功课的面授时间。严肃考场纪律和秩序,保证药学专业函授教育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地发展。此外,学校及应尽量为学员提供优质服务。要选聘业务素质好、教学经验丰富和认真负责的各课辅导教员。每门课程均应编配《自学指导书》,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点内容,并减轻基础较弱学员的压力。

  引入激励机制,严格规章制度。在函授教育中,也应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目的是调动学员积极性和规范学员行为。对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员,毕业时给予奖励并通报所在单位。对违反函授规定或违纪的学员,如面授辅导和考试无故缺席,违反考场纪律等,应按有关规定教育或处理。

药学论文8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基础之上,以化学学科为基础,与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与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药物设计学乃至药事管理学密不可分,是药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学科。药物化学具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强的特点,双语教学尤为迫切,因此双语教学是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建设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合适的教材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为此,我在参与药物化学双语教材编写的基础上,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双语教材编写模式进行了探讨,以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双语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1.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双语教材建设现状

  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3]。在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中,双语教材建设是影响双语教学发展瓶颈之一[4][5]。尽管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双语教学,但双语教材建设仍较薄弱。目前,国内药学专业使用的双语教材种类较多,可大致分为英文版教材和中英双语教材两大类,其中以英文版教材最常用,主要有引进的原版英文教材、国内编写的英语教材和翻译教材等三种。中英双语教材是另一类在双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以英文为主、中文为辅,一般以原版教材为主,在每章开头、结尾或正文旁加入一些相关专业名词的英汉对照,或以“小结”、“知识要点”、“注解”等形式将重要知识点或难点再以中文形式翻译或总结。以上两大类教材中,几乎全部为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针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编写的药物化学双语教材尚未见到。由于受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和学制较短的限制,选用上述两类教材均有一定困难。

  2.编写有特色的双语教材,满足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需求

  近年来,随着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不断增加,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报考人数在逐年增加,尽管学校尽量选择录取优秀学生进入药学专业,但总的来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的还是大多数,同时面临学生英语水平较低的状况。由于英语水平的限制,要这部分学生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是不可行的,因为这类教材的知识编排体系、教学内容难度和教学要求等不能适应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实际;若拿来就用,则必定会影响教材使用效果和课程教学质量。应用本科院校根据原版教材改编的全英教材,由于学生专业词汇掌握较少,会导致学生望而却步,影响学生对药物化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这些教材均是根据本科高校教学特点和培养方向编写的,并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为此,编写有特色的双语教材,满足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需求,对药学专业后期课程的双语教学将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1中英双语对照,构建适应本院学生特点的双语教材。

  编写双语教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和英语教材不同,双语教材以传播学科知识为主旨,英语只是作为传播知识的语言工具。为此,我们在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师特点,摸索出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中英双语教材的编写模式,即参考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以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版教材作为参考,以中文与英文顺序对照排列为特点,编写自成体系的高职高药物化学双语教材及参考资料。

  2.2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保证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差这一问题,以普通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选取本分章节进行双语教材的编写。经过对药学专业后期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并与药物化学任课教师共同协商,对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按照专科层次的'角度、深度和广度组织教学内容并构筑知识结构框架,避免理论偏难、偏深、面面俱到的现象。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以发展职业能力为导向,药学为专业服务作核心构建药物化学的整体知识。课程内容选取紧紧围绕本课程与其他药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有关联的内容为线索选取。同时注重专业特点,不断将新学科知识进展融入教材中,增加学生自学内容,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2.3只对部分英文进行中文注释,避免中英完全对应造成学生对母语的依赖。

  在药物化学内容的中文注释方面,我们不要求对英文内容一对一翻译,而是参考了部分国外英语原版优秀教材,对部分高职学生感觉生僻的单词进行注释,尽可能突出3年制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学生英语水平及教师水平,努力使教材内容达到实用性与科学性的密切结合,其内容既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2.4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材体例。

  双语教材有多种排版形式,我们编写双语教材全文采用了中英文对照双栏排版格式,这样可以保证教材中文和英文知识的系统性和独立性,便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和透彻理解英文原文。但这种排版方式有缺陷,如中文和英文内容所占版面不一致,为了保证相关内容的对应性,导致部分位置留白,增加页面,影响整个教材的排版效果。

  采用这种双语教材,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既呈现中文和英文规范表述,又可以不依赖母语,加上教师的合理取舍和灵活引导,就能不断积累药学英语词汇,熟悉药学英语的基本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促进英语学习和增加专业知识。

药学论文9

  【提要】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做好教学改革可有效地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随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涌现出来,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教学技术更加先进,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但对于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来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好教学改革面临着重重困难。该文以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为例,对普通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以期为普通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改革;医学院校;基于问题的学习;中药学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教学改革始终是主要内容之一[1]。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上依旧处于传统教学模式占优势的状态。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以讲授和PPT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试卷和毕业论文评价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2]。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4]。同时,随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涌现出来,教学方法也更加多元化[5],教学技术也更加先进[6],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7]。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速度,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学环境。

  1普通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困难——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为例

  PBL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如今已成为风靡全球的医学教育模式[8]。我国很多高校也都积极推行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但对于普通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来说,要实现有效的PBL教学尚存在诸多困难,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PBL自身的缺陷

  PBL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虽然其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是完美的[9]。针对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需要系统学习的知识过多,学习任务非常沉重;而PBL教学的课程容量相对小得多,学生可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导致过度的深入或追求新的研究成果,而忽略了学习的基础目标本身。众所周知,新的研究往往和临床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特别是目前普通医学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要填充基层医院的空白,基础知识和已经成熟的知识点才是其更需要的。PBL教学模式是一种源自西方的教学模式,要应用于中国的普通医学教育还需要根据国情和各门课程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完善方可。

  1.2传统教育模式深深扎根于中国师生的思想

  任何改革必然都有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都会有阻碍、有阵痛,这种阵痛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然也会存在。对于新式的教学方法的推行,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配合与努力,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实际过程中,于教师而言,尤其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对职称无所求的教师往往不会太热心,嫌麻烦;对于学生而言,从小到大接受的是传统教育,新的改变往往会给其造成困惑和不适应。对于小部分的学生来说可能更喜欢新兴的教学模式,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被动接收式的学习已经形成惯性,尤其对于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改变起来比较困难。

  1.3普通医学院校自身的不足

  20xx年作者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参加了关于PBL教学的交流培训会,在课堂观摩过程中发现北医的PBL教学效果是普通医学院校难以达到的。经过反复思考和对比,作者发现,在普通本科医学院校实施PBL教学,特别是要达到北医教学效果的PBL教学,存在诸多实际困难,这些困难让普通医学院校很难复制当前比较成功的PBL教学模式。1.3.1普通医学院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实施PBL教学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学生人数不宜过多,必须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做后盾。对于普通医学院校来说,师资是很难满足北医模式PBL教学的需求。目前,成功的PBL教学案例实行的均为精英教育,这种PBL教育在教学实施的过程,大多将学生分为10人左右的小团队,每个团队配备1位教师,20~30个小团队同时进行授课,对于普通医学院校来说其师资力量根本没有办法实现。1.3.2硬件设施不足。PBL教学所需各种教学设施都较传统教学方式要求更高,但对于普通医学院校来说在这些方面均有欠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进程。1.3.3学生基础薄弱。普通医学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欠佳,基础知识掌握比较薄弱,对教学改革和新的教学方法的适应相对比较困难,所需适应时间较长。1.3.4评估体系缺乏。在普通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尚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甚至部分学校根本谈不上评价体系,教学改革的内容甚至没有纳入考核体系。这些都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降低。

  2普通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革新的今天,高校如何搞好教学改革,更好地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去深思。

  2.1教学改革目的要明确

  教学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完成改革任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和困难导致教学改革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教学改革不仅没有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还增加学生课程负担加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做好教学改革需要明确目的,坚持初心、明确目标方能做好改革工作。

  2.2实事求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改革

  北医的PBL教学模式的确很好,但是其并不适合遵义医学院,特别是对于药学专业的教学来说更不能照搬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但可以借鉴。本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就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重新设定案例,使其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2.3教学改革需要自上而下

  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一线授课教师的事情,不是简单地在教学任务中定下课时指标就能行得通的,需要从学校的层面出发进行教学改革,需要领导层的重视,需要很好的顶层设计,需要各级各层面有效的沟通,发挥联动作用,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切实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2.4面对困难需迎难而上对普通医学院校来说教学改革存在种种困难,但面对困难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寻求解决之道,而不能有畏难情绪和偷懒的行为,方法总比困难多,相信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总会有适合的方法能够突破困境。

  3药学专业PBL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在PBL教学过程中案例是重中之重,好的案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医学教育中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案例模式,拥有较为完善的案例库。普通医学院校由于师资、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不足,针对普通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PBL教学,该如何撰写案例?该如何实施具体实施呢?作者认为,短而精的案例更适合普通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药学专业全部课程的关联性,从中选择关系最为密切的几门课程一起开设PBL教学,以下为遵义医科大学药学专业PBL案例库中2个代表案例,简单介绍如下。

  3.1人参

  人参是国人熟知的常用中药,以人参作为案例进行PBL教学,可以涉及哪些主干课程,可以从哪些角度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自主学习,并能够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1)人参是从哪儿来的?这就涉及药用植物学、栽培学、炮制学等多门课程的内容。

  (2)如何判断人参的真伪优劣?这属于药用植物、生药学、鉴定学、分析化学等课程的知识点。

  (3)人参属于补气第一要药,人参的补气体现哪几个方面?其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包括哪些内容?这些是中药学的重点知识,我们还可以拓展开来讨论补益药的分类,其他代表药等内容。

  (4)人参中产生功效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这就涉及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药物分析、分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点。

  (5)人参治病救人的物质基础究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则属于药理学、药物代谢等学科的内容。

  (6)可以涉及生物技术相关课程,如生物信息,生物制药等。以传统最具代表性的药物为例进行PBL教学,其内容的丰度和广度均能达到教学要求。

  3.2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经典化药,以阿司匹林为例进行PBL教学基本上可以将药学(化药)相关专业学习的主干课程全部串联起来。让学生去了解阿司匹林的历史就是药物发展史的内容;讲结构,就是药物化学的内容;了解其作用机制,就是药理,所对应的是非甾体抗炎药;联系心血管用药就是临床药物治疗学;阿司匹林的生产又涉及药剂、制药工程等学科。虽然以代表药物为主线设计案例,可以将药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的多数主干课程系统地结合起来,但是考虑到教学条件和师资不足等其他问题,在PBL教学实施过程中实际应用的案例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删减或者调整。如在实例1中,药学专业学生可以侧重于(4)和(5),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于(1)、(2)、(3)。以目前遵义医科大学实际情况,最佳的选择是以短而精的案例进行教学,将5~6门主干课程的PBL教学任务结合在一起,按照每门课程2个学时的教学任务,可以安排出10~12个学时进行统一的PBL教学,每门课程有2~3位授课教师(部分教师可能讲授相关的2~3门课程),主要就有10~15位教师同时进行PBL教学。通过实践发现,较精英教育模式效果仍相差甚远,但较之每门课程乃至每个教师单打独斗的PBL教学在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接受度上都有极大的提高。

  4小结

  目前,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期,教学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的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在快速增多,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学方式的要求必然发生变化[10]。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做好教学改革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才能适应学生逐渐转变的学习方式和教学需求[11]。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培育出社会需要且能够很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做好教学改革可有效地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12]。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困难重重,需要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共同推动。

  参考文献

  [1]胡建华,陈玉祥,邵波,等.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30年[J].教育研究,20xx(10):1120.

  [2]陈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何以可能——基于51所大学本科课堂现状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xx,38(10):7582.

  [3]张子石,金义富,吴涛.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规划与设计——以未来教育空间站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xx(4):4753.

  [4]李玉斌,武书宁,姚巧红,等.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xx,34(11):5965.

  [5]秦达念.试论新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学生因素[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xx,26(6):1517.

  [6]蔡绍先,陈玮莹,张锦堃,等.医学新教学模式中模块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xx,26(4):79.

  [7]罗黎辉,李想.从教育多元化的角度看教育公平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43(2):131135.

  [8]杜翔云,ANETTEK,JETTEEH.PBL:大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3):2935.

  [9]崔晓阳,李益,廖虎,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xx,9(4):439442.

  [10]王善迈,袁连生,田志磊,等.我国各省份教育发展水平比较分析[J].教育研究,20xx,34(6):2941.

  [11]赵应生,钟秉林,洪煜.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J].教育研究,20xx,33(1):3239.

  [12]洪梅.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合理实践教学体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xx(12):201.

药学论文10

  本文就生物信息学设置为药学专业的课程的必要性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

  基因组学,生物医药等内容已经列入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作为我国未来几年的重大科技研究领域,生物信息学在这些领域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一词由美籍学者林华安博士(HwaA.Lim)首先创造和使用。生物信息学是多学科的交叉产物,涉及多个领域。狭义的讲,生物信息学是对生物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和解释;计算生物学则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相应算法和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开发。这两门学科统称为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前沿领域之一,同时也是21世纪自然科学的核心领域之一[1]。当前,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生物信息学除了在生物领域有重要作用,在其他领域如医学、药学、农业、卫生等广大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药学专业是培养从事药物分析、临床药学、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医药营销等方面人才的专业。该专业对于人类健康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必须的学科专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药学领域的药物资源、临床药学服务、新药研发等的研究也面临着海量数据的挑战,所以把生物信息学运用到药学研究中已经是必然趋势。故本文就生物信息学设置在药学专业课程中的必要性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能为药学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一、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生物信息学在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学科已经开始应用,具体在中药材鉴别、药物机制研究、药物功能基因筛选、药物设计中已经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2]。

  (一)生物信息学与生药学。中药材鉴定是生药学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材的质量就是中医药发展的生命。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研究中药材资源的分布、中药材的质量优劣便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生物信息学已然成为除来源鉴定、特征鉴定、理化鉴定、显微鉴定之外的新的鉴定药材的方法。

  中药材具有道地性,即药材的质量与药材的分布和地域有相关性,通过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具体分析道地药材的基因序列,用特殊标记的序列作为探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药材的道地性。另外,我们可以把特殊标记的序列作为条形码,相当于药材有了自己的身份标签,就可以查询数据库对应的种属序列,区别该药材的真伪[3]。

  组学时代的到来和系统生物学的发展、药材的序列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研究的丰富与深入,使得我们可以从相关的数据中发现药材的进化关系和遗传学特点,绘制系统发育树,寻找种群间的发育关系[4]。

  (二)生物信息学与药理学。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药物效用的核心内容,也是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通过药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药物作用的关键基因和作用通路,以便阐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它们的`代谢过程。如果我们进行系统的研究,必须要有生物信息学的参与,我们才能在成千上万的核苷酸中读懂药物的作用机制。为疾病治疗和药物发现寻找新的突破口。

  生物信息学助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生命个体存在差异,疾病的发展也各不相同,例如药物代谢酶的效应差异会使个体产生不同疗效差异。所以,在进行疾病治疗时,既要确保药物安全有效使用,又要达到个体化的治疗,这就需要生物信息学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大量药物作用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与发现、大规模基因分型技术、DNA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分析个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差异,从基因水平上选择用药提供了支持。基于此,“精准医疗”已经列入我国未来五年的科研规划。所以,在处理和解决人类有关健康问题时,必然需要生物信息学的参与。

  (三)生物信息学与药物化学。新药的发现与设计是药物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新药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越来越得到新药设计者的青睐,而生物信息学是辅助药物设计的重要手段。受体、酶这些可以作为药物靶点的大分子,在药物设计中,明确了靶标的三维结构,借助其空间构型直接或间接设计配体的结构,寻找新药[5]。

  生物信息学通过多个数据库进行研究,除了可以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我们还能够了解到诸如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三维空间结构等相关信息,以及电子布局和动力学行为信息。通过理论模拟的方式还可研究包含蛋白质等大分子及其周围环境的复杂体系和生物分子的量子效应,上面涉及到的内容,给精确高效的药物设计提供保证。所以,生物信息学可以极大地改变新药研究的思路,加快新药研究的步伐。

  二、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教学

  (一)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课程设置。目前大部分学校在药学专业中没有设置生物信息学课程[6],但随着研究课题质量的不断提高,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有些高等院校在非专业学生中开设了生物信息学选修课,但对于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医药类院校并未把这一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内容加入到本专业的课程中[7]。

  当今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生物信息学在处理数据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多数生物医学工作者主要从事本职工作,生物信息学只是作为研究工具来使用,因此,医药学高等院校的生物信息学教学也应围绕应用来开展。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和学习目标,弹性安排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以选修课为宜。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特点,课时安排尽量紧凑,注重效率,同时安排上机实习课程。

  (二)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教学内容。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范围大致可分二类:一是数据库的建立与优化。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公共数据库有EMBL、GenBank、DDBJ,另外还有一些公司有内部数据库。二是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研究、对软件的研制、对序列的排列比较以及新序列的识别和预测等[8]。针对药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如何应用各种核酸、蛋白序列数据库资源,会使用一些分析软件,原理和算法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具体主要集中在以下内容:

  数据库查询的教学,对于三大核酸序列数据库的查询、蛋白质序列数据库SwissProt查询以及生物大分子结构数据库PDB的查询。教学这些数据库的界面、帮助功能等。具体教学内容是:①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DNA测序技术[9]、收集、存贮和管理生物信息;②提取和分析基因组序列信息,生物序列的比对、motif搜索[10];③功能基因组相关信息分析,DNA编码区检测、基因进化[11];④生物大分子结构模拟和药物设计,蛋白质折叠方法、生物序列的重复模式;⑤生物信息分析的常用技术与方法;⑥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平台的发展。这些内容在不同教学对象时应保持一定的连贯性,但也不应过多重复,使得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要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大约36学时[8]。

  2.生物信息学在药学专业中的教学方法。生物信息学的教学涉及到数据库的网页以及一些序列数据,所以比较其他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多媒体技术通过图、文、音、像,建立各种信息的逻辑连接,使之集成一个交互式系统。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直接把数据库的网页展示到教室的荧幕上,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该方法既直观明了又体现时效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的组织实施上需要因地制宜。根据现有条件开展教学,组织各专业老师,如计算机专业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老师,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同时,可以向学校申请一定的经费,使其能较好地开展生物信息学教学和实习工作[8]。

  三、结语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各学科知识交织渗透,不断产生新的学科,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已经在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为各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动力。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12],医药领域的许多数据需要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处理,而且这种趋势愈来愈明显。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药学专业中设置生物信息学这门课程,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处理信息能力,培养复合型药学专业人才,使他们在从事专业工作中具有相关的知识背景和能力。

药学论文11

  1简要论述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检测药品的不良反应推动了药学监护的进一步发展

  现阶段来说,我国医药水平检测不良反应的水平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各种监控手段和检测方法都不完善,对于药物所产生的不良信号,其接受情况比较有限。一般来说,大约70%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通过监控的方式有效避免,大约60%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医师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科学、完善的药学监护制度能够有效的进行预防,鉴于我国现阶段的医学发展水平和医学具体情况,可以针对医师开具的临床医嘱进行评价和研究,进一步预防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1.2药学监护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药物经济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接轨,各行各业的发展大幅度上升,在这个大环境下医药学也有了大幅度的发展。随着近年来医疗制度体系的改革不断发展,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在体系改革中,对于控制制药经费的力度以及临床药物的使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管是对药品的使用还是对于用药的质量控制,医师都需要按照医疗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述这些问题是医学界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1.3技术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

  随着医疗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现阶段,鉴定医疗事故的工作不再是仅行政卫生部门负责,而是由专门的医学会进行专门负责。这充分地证实了医药监护更加趋向科学化和专业化。在开展药学监护的各项活动中,全面、系统地记录各种药物相互之间的作用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并积极地评估各种药物的作用,成为了现阶段技术鉴定医疗事故的重要依据和原始材料。另外,药学监护的开展大大推动了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有效提升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效果。相应地降低了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同时,有效预防各种药源性病症的发生、发展。在临床上,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几率占有较高的比例。

  通过药学监护的开展,用药的规范、合理,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损害,能够有效降低和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严格规范医生的用药情况,全面指导患者按要求合理服用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疾病情况得到了有效地治疗,各种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和消除,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药学监护还能够大幅度降低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有效地节约了各种药物资源,也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进一步提升了医院和整个社会社会中药师的形象和地位。整体上来说,我国的药学监护事业发展的比较晚、起步晚,基本上处于宣传期间。但是,对着我国卫生事业、医疗事业的继续深化发展,对于药学监护的发展和需求将会日益凸显。

  1.4中药的毒性研究

  通过中药药学监督,能够促进药师进一步研究中药毒性与炮制方法、药物基源、配伍应用、方法服用以及剂量、个体差异的关系,以及代谢过程中的毒性效应与毒性成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降低临床医学上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进一步提升药学监护工作

  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入发展,现代医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大环境中,药剂师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的对“药物”的监管转化成了对“患者”的监管,工作方式也由原来的被动工作的局面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工作方式。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中药剂师该怎样面对形式转变,全面开展药学监护工作,成为了每个药剂师都必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剂师需要参与查房工作,全面了解患者的病程、既往病史以及临床诊断,分析判断医生的用药,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指导并参与整个临床用药的过程中来。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掌握药学方面的综合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水平,真正地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给药途径,更好地监控患者使用药物的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2)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利用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相关知识,决定用药量程和用药剂量,监测尿药浓度和血药浓度的检测,从而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性化”给药方案,从而达到最小的毒副作用、最佳的治疗效果。

  (3)药物咨询活动的开展,建立患者的合理用药档案。收集各种药学情报,不断积累自身的用药信息,不断指导和提升患者的合理用药以及监护能力,完善临床医学方面的用药信息情报系统,通过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全面加强医药方面的信息交流。并建立专门的监护药学室,全面推动监护药学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药师的临床培训基地,全面规范药师临床制度。现阶段来说,我国已经建立了部分药师的临床培训基地,通过培训基地的建立,能够更好的促进和提升药师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药师的医药知识和能力。尤其是资历较浅、年龄较轻的年轻药师,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脱岗培训。各个医疗单位必须明确规定临床药师的具体职责,科学、合理的安排多种具体工作,全面推动药学监护工作的开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药学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入手分析,从多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药学监护工作的开展,通过药学监护工作,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入发展;反过来,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大大推动了药学监护工作的全面发展。

药学论文12

  1.缓冲溶液及缓冲作用

  纯水在25℃时pH为7.0,但只要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因为一部分水与CO2反应生成了碳酸,而使PH值降到5.5左右。或者在纯水中加入少量的强酸或强碱,pH值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但是也有些溶液加入少量强酸强碱,pH值基本保持不变。如在1L含0.1molHAc和0.1molNaAc溶液中,加入0.1mol强酸(HCl)或0.1mol强碱(NaOH)溶液后,pH值基本保持不变。这种能够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而保持其pH值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缓冲溶液对强酸或强碱的抵抗作用称为缓冲作用。

  2.缓冲溶液的组成

  缓冲溶液一般由两种物质组成,一种是物质是抵抗外加强酸,一种物质是抵抗外加强碱,这两种物质组成我们常说的缓冲对。

  3.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1)弱酸及其盐的作用机制:现在以HAc(酸)—NaAc(碱)为例加以说明。醋酸在缓冲溶液中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仅有小部分醋酸分子电离成离子,大部分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HAc溶于水后,一部分电离成H+和Ac-,另一部分H+和Ac-又重新结合成HAc分子,所以HAc的电离是一个可逆反应。但是NaAc属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成Na+和Ac-,这样在溶液中就含有HAc分子、H+、Ac-、Na+,其中HAc分子、Ac-、Na+含量较多。当此溶液加入少量强酸(HCl)时,HCl溶液完全电离出H+和Cl—,溶液中的[H+]浓度增加,增加的H+会和Ac-结合生成HAc分子,破坏了HAc原有的电离平衡,重新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避免溶液中的PH值突然降低,而保持了基本不变;当此溶液加入少量强碱(NaOH)时,溶液中的[OH—]浓度增加,增加的OH—会和H+结合生成H2O分子,破坏了HAc原有的电离平衡,重新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避免溶液中的PH值突然增加,而保持了基本不变;由此可见,缓冲溶液能够抵御外加少量的强酸强碱。

  (2)多元弱酸的两种盐的缓冲作用:现以NaH2PO4(酸式盐)—Na2HPO4(酸式盐)为例加以说明。NaH2PO4、Na2HPO4都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Na+、HPO42—、H+和H2PO4—,(H2PO4—还可以电离出HPO42—、H+,但电离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当有外加少量强酸(HCl)时,HCl电离出的H+就会和溶液中的HPO42—结合,破坏了H2PO4—原来的平衡,使平衡向生成H2PO4—方向移动,只到HCl消耗完,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当有外加少量强碱(NaOH)时,NaOH电离出的中的OH—就会和溶液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H2O分子,就破坏了H2PO4—原来的电离平衡,使平衡向着生成的.H+和HPO42—方向进行,直到强碱中的OH—消耗完,建立起新的平衡,故PH值基本保持不变。

  4.缓冲溶液在医学检验中的作用

  生物体内的多数化学反应都是酶促反应,每一种酶都要在特定的酸碱条件下才具有活性。如胃蛋白酶只有在pH=1.5~2.0的范围内才具有最佳活性,超出这一范围活性大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在化验肝功能时,要在pH为7.4的缓冲溶液环境下才能准确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如果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不稳定,就会引起测定误差,造成误诊。正常人体血液的pH一般维持在7.35~7.45之间,为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提供保障。若pH高于7.45会发生碱中毒,低于7.35会发生酸中毒,引发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血液能保持如此狭窄的pH范围,主要原因是其中的多种缓冲对协调发挥缓冲作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5.小结

  缓冲溶液对维持着人体正常的血液pH范围。其中H2CO3-NaHCO3是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H2CO3-NaHCO3缓冲机制与肺的呼吸功能及肾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密切相关。正常人体代谢产生的CO2进入血液后与水结合成H2CO3,H2CO3与血浆中的HCO3—组成共轭酸碱对,所以缓冲溶液在医学检验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药学论文13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对增强学生药理学知识认知,拓宽其知识面,满足其社会岗位就业需求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有药理学教学研究资料指出,目前我国许多药学专业教育机构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医药分家、轻医重药、教学模式固定、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等多种问题,课堂教学过于偏重教师言论灌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乐观。故当前环境下,药学专业药理学的教学活动需与时俱进,从师资力量、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推动该学科课堂教学的快速发展。本文研究和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我国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中的有效教学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在各级教育机构中的大力推广,医药学专业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中尤以药理学教学更为明显。但目前我国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学质量不高,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进程。本文笔者收集和整理了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报道,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我国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有效策略,现阐述如下。

  一、重视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从药理学课程来讲,该学科教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均密切相关,且其又连接着医学和药学,故该学科讲师需同时具备教师、医师和药师等三项职能,并将自身的药理学知识授之于人。所以医学专业教育机构需重视并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升该学科课堂讲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首先,扎实的医学知识是成为优秀药理学教师的基本前提条件。现阶段,随着尖端技术在药学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逐渐融入,该学科教学发展越来越快,各种新型药物逐渐被研发和生产,但目前我国药理学教材内容更新速度却跟不上临床用药的发展进程,所以药理学教师需积极参与临床实践,积累先进经验,同时还可充分借助网络搜索,关注药理学学科技术研究及其动态发展,及时掌握临床用药资料和新药研发情况,更新自身的药理学学科知识。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适当取舍,有选择地将该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开阔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吸引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其创新意识。再次,学校需及时更新教师资源,吸纳优秀的药理学专业人才,夯实师资力量,并加强该学科教师的教学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先进药理学知识、课堂教学技巧、心理素质构建、多媒体技术运用以及教学课件制作等,增强教师自身建设,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能够科学、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药理学课堂学习。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药理学教学来讲,其教学内容比较复杂,系统性不强,且许多药理学知识需在充分理解之后才能熟练记忆,学生对学科知识接受难度较大,这就导致学生课堂学习兴致不高,课堂氛围呆板,教学效果不佳。

  面对以上这种情况,药理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以该学科教学目的和本节课教学任务以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首先,趣味教学法。兴趣决定人的行为,是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主要动力,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应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谐音记忆法将瑞夷综合征、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水杨酸反应和过敏反应等转变为“姨为您扬名”,不仅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且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其次,范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依据教学目标适当采用案例示范教学法,例如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机磷中毒”病例,指导其观察患者中毒症状以及有机磷农药引发中毒的作用机制等,并组织班级内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增强学生对教学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

  当前环境下,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现代化教育技术逐渐开始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媒介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视频、网页、文字等多种新型的媒介表现形式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

  对于学生来讲,生动、形象的图文或视频资料要比枯燥的教材知识更具吸引力,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将教学图表制成投影片或挂图进行辅助教学,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不断更换投影片或挂图,易干扰学生的学习思路,分散其注意力,且教具更新不及时,教学效果不理想。现阶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大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音频、图像、文字等,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化、生动化,通过此种视觉、听觉刺激,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大多数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笔者建议药学教育机构需加强并重视学校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课堂教学技能,同时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及时革新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另外,教师还可充分借助或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药学论文14

  摘要: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学科与信息化实验教学手段深度结合的产物,是促进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手段。本文分析了药学实验教学中建设药学虚拟仿真实验的意义,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管理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虚拟仿真项目建设三个方面探讨了对于建设药学虚拟实验教学体系的策略,以期有助于我国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药学实验教学

  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其贯穿于整个药学教学过程中,在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作为一门技术复杂、设备众多的学科,其传统的实验教学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许多必须的实验不能正常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目前众多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1-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为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带来了新的契机。其能够通过模拟真实的实验对象、环境以及实验过程,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身临其境般地进行仿真模拟实验操作。仿真实验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实验资源,而且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在实体教学中无法进行的实验内容[3]。

  一、建设药学虚拟仿真实验的意义

  在药学学科实验教学中,有些实践教学内容是目前实体实验还无法达到的。虚拟仿真实验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尤其对于那些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剧毒类、易制xxx类等物质的实验,以及需要高成本、高消耗的大型或综合性实验项目[4]。具体到药学实验教学过程,开展药学虚拟仿真实验具有如下意义。

  (一)打破教学成本和资源限制在药物分析领域,大型精密仪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而,实验课中对于大型精密仪器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这些仪器价格昂贵,实体实验教学无法充分保证仪器数量,教师有时只能做观摩教学。而且由于时间和地点限制,学生只能在实验课堂上进行练习操作。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培养。在药理实验中,其需要用到实验动物,如比格犬、小型猪等。这些动物不但价格相对昂贵,而且倘若仅仅用于实验教学而杀死动物,完全不符合动物伦理要求。这就造成了药理实体实验教学的开展受阻[5]。虚拟实验的引入,既可以满足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流程的需要,又可以减少、优化部分动物实验。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药学类实验教学,目前采用的主要方式为实验课实体教学的方式,该方式虽然可以相对形象、直接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拥有直观的认识。但受时间、空间所限,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课前、课后自主学习效果不佳。这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不但能够让学生不用必须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就能提前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而且这种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形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践性教学是药学专业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以往通常会组织学生去深入制药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真正了解生产流程与工艺等[6]。然而,随着新版GMP、GSP的实施,其对企业和车间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和规范,学校很难组织大规模的学生真正地进入制药企业车间进行实习,实践教学可能止步于观摩阶段。学校实体实验很难模拟药品生产中的GMP动态条件,而且实体模拟造价也较大。然而,GMP的管理是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学校现实状态的GMP教学只能局限于纸上谈兵,很难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学效果差。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就能够使学生在高度拟真化的环境下,熟悉现代化实际药物生产中的每一个工艺、设备、自动化系统,既节约了实验经费,实现了时空开放式教学,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对于GMP管理的理解。

  二、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一)管理体系的建设现阶段,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各种虚拟仿真项目层出不穷。然而,调查发现,好多院校对于虚拟仿真实验的利用率非常低,只是因为政策导向,为建而建,而不是因需而建。这种盲目的建设不但占用了教学经费,而且浪费了人力、物力[7]。因而,学校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以加强对虚拟实验项目的立项申报、经费支出等方面的管理和审核,避免上述那种“门面型”虚拟仿真项目的出现。此外,学校还应对建设中项目进行持续跟进与监督,不断完善和更新,提高其水平与适应性,在评估教学资源完成的质量与效果上,只有达到要求的才能上线,真正建设出有深度、有难度、挑战性强的“金课”,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借助于计算机、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模拟、仿真操作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方法,其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而,建设虚拟实验教学仿真体系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虚拟仿真教师团队的建设。首先,在管理队伍方面,学校要根据药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的`特点,遴选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热爱实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教授担任负责人,又他们负责统筹调配教学资源,全面领导进行各项工作。其次,在实验教学队伍方面,学校应当加强教师关于虚拟实验教学的培训以及经验交流。相对于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言,虚拟实验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辅助的教学方式。学校可通过培养和引进两条途径建设出专兼结合、教育理念先进、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信息化的多元化教师团队。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尽管虚拟仿真实验具有可重复、可随时、可随地、交互性好以及趣味性高等诸多优点,但仍然不能够代替实体实验,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倘若全部实验都由虚拟实验来代替,则会出现学生缺乏对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操作的真实感受,动手操作能力变弱等现象。因而,学校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上应当坚持“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8]。首先,在开展虚拟仿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实体药物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实践过程,坚持“以实为本”,注重实体实验知识的传授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要坚持“以虚为辅”,完成实体教学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实验教学功能,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实体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进而形成虚实有机结合、以虚促实、虚实相互补充的药学实验教学先进模式,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三、总结

  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药学专业学科与信息化实验教学手段深度结合的产物,是促进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手段。学校开展药学专业虚拟实验教学必须要制定严格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坚持“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建设原则,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信息化”的多元化教师团队,培养出更多具有现代药学发展基础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琼,何洁凝,关冠恒,付裕,龙天澄.虚拟仿真实验室对教学的作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xx(S2):318-319.

  [2]范小露,张新毅.国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趋势与热点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xx(03):3-4.

  [3]杜月林,黄刚,王峰,高翔.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32(12):26-29.

  [4]马志国,徐俊,王峰,曹晖,丁克,李满妹,谭秋彤,周光雄.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37(04):224-226+248.

  [5]魏晓鹏,杨金荣,许煜静.虚拟仿真技术在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23):186-187.

  [6]乔明曦,杨丽,方亮,邸东华,刘婕.可持续发展的药剂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药学教育,20xx,31(02):55-57.

  [7]黎奕斌,慈薇,李琳.药学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xx,22(06):440-442.

  [8]刘亚丰,余龙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理念及发展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33(04):108-110+114.

药学论文15

  一、优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不同的教学模式所选教材也有所不同;而教学重点和教学对象不同,所使用的教材也大不一样。据调查,目前我国多数本科院校采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史志祥主编的《药学英语》。该教材所收录的材料难度适中,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但讲授内容过多,不同单元模块偏少,不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学时安排和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这就导致当前各高职院校的药学英语教材“散而乱”的现象十分突出:各类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自主性有余而规范性不足,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甚至有些教材在选材方面还显得过时、陈旧,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更新。为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广泛采纳学生意见,删除过去过多的单词记忆、论文解读和练习环节,增加了文献检索、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等内容,并会同行业内的专家编写了较为规范和实用的校本教材。优选后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单元。

  1、词汇单元(4~6学时)

  药学英语涉及许多专业学科的词汇,如果不熟悉专业词汇,就会给专业文献的理解带来困难。该单元主要讲解的是药物的化学名称、命名原则和常见单词,引导学生根据英语的特点来记忆和学习,根据词头和词尾的意义认识和记忆词汇。例如,青霉素类药物词缀均为“cillin”等,从而降低记忆难度。另外,为使药学英语行文简洁明了,专业英语文献常常大量使用缩略语,因此掌握缩略语的构成也十分重要。为此,笔者在该单元也设置了部分常用缩略语的介绍,以贴合专业学习实际。

  2、阅读单元(16~24学时)

  药学英语是用来介绍专业学科知识、阐明具体专业问题的。药学英语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等都具有与普通英语完全不同的特点。只有掌握其特点,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翻译、写作及综合能力。该单元主要通过让学生阅读药品专利、药典、药品说明书等应用文和专业论文来感受英语语感,增加词汇量。该单元所选内容大多是科普性的、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有趣或者有争议的专业知识,做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3、文献检索单元(8~12学时)

  该单元是本教材的特色单元,共分为两部分:前2~4学时在课堂上由教师讲解药学专业常用索引,重要外文期刊、数据库及如何检索等内容;后6~8学时笔者则为学生联系了具备外文期刊检索能力的高校图书馆进行为期1天的练习。通过预先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自主选定题目,检索该领域近10年来的研究成果,要求学生列出条目(如论文题目、作者、期刊等),并打印出一篇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文章,翻译不少于3页,其翻译情况将纳入期末考核。

  4、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入门单元(4~6学时)

  该单元主要讲解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组成部分以及每部分的撰写要点、语法时态等。因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要点类似,通过该单元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文论文写作要点,并为其实习结束后中文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5、翻译单元(4~6学时)

  该单元给学生设置了一些药典、药品说明书、药品专利等资料进行翻译练习,分别在学校计算机房和图书馆专业书库进行,方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源。通过该单元的练习,学生可掌握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网络或专业字典等资源进行相关资料翻译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模式

  当前,众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单词-翻译-练习”的课堂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十分有限。在高等教育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成年,而且经历过长期的英语系统学习,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英语语言知识,因此这一阶段的英语语言教学的重点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怎样进行学习;而体现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则指的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三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组织学生成立了若干学习小组(一般每10人一组),在每次课中加入了10~15分钟的课堂互动环节,以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该环节又分为情景模拟、英语讲座等部分。情景模拟主要用于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验英语氛围,所选内容主要是学生今后会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的业务材料和情景话题等,例如各类疾病患者的用药咨询。笔者在每堂课后确定下次上课时模拟的患者类型、所用药物等情况,每个学习小组中的两个同学组成一小组,分别扮演患者和药师,课下查找资料,安排练习,采用表演的方式模拟日常工作情景下的药学英语交流,每组时间一般为2~3分钟,每次5个小组(即一组)的同学依次表演,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打分。为此,笔者还专门制作了分数表,细分为语音语调、语言表达、内容充实度、表演逼真度等内容进行分别评分,如并将分数计入课程结束后的总评成绩中。这种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竞争潜能和协作精神。在英语讲座部分,笔者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尽量发挥小组内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在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上,选取大家感兴趣的某项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补充课本以外的新知识。还可利用各种软件制作幻灯片,结合药学英语组织简短的小讲座,时间一般为10分钟。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课堂时间内教与学的效率,也有利于学生药学英语词汇的学习和记忆。例如,有学生针对chiraldrug(手性药物)、DrugsandtheMedicinalChemis(t药物与药物化学家)等做的动画和小讲座,都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讲座后仍然通过下发分数表的形式由每个学习小组和教师共同给讲座的小组打分,分数计入课程结束后的总评成绩中。

  三、完善考核体系

  对于药学英语的考试,有的学校采取的是“一卷定分数”的方法,也有的学校采取的是完全开卷的方式。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学生的考试成绩应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应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活动等的积极性、个人语言水平等。学生平时的成绩应在总成绩中占较大比例,考试成绩占较小比例。由于我校对选修课的成绩确定方法较为灵活,具体成绩由任课教师与学生沟通后确定。20xx年,笔者尝试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本课程特点,设计了“2+2+2+2+2”的考核体系,即平时出勤情况、文献翻译成绩、情景模拟评分、英语讲座评分、期末考试分数各占总成绩的20%,将单一的最终评价转化为全程评价,并且引入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这一考核方法较为公平,深受学生的好评。

  四、结语

  通过与学生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率总体较高。通过词汇、阅读等单元的学习,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大大增加,遇到陌生的药学单词也学会了尝试利用词缀等去推测单词含义,或通过专业工具查询单词的中文翻译。听力水平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模拟等环节得到了快速提升。不少学生反映,现在遇到大段的英文资料不再像以前一样不知所措了,而是能够在较短时间里找到需要的信息。此外,文献检索和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入门单元的讲授也使学生知道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对科技论文的写作也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上述实践结果表明,在药学英语课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按单元分阶段实施,引入互动环节,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实际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每年该课程的选报人数都在增加,出勤率也较高,学生满意度也较高,不仅消除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畏难心理,而且让其今后自学专业英语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专业课内容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药学专业课的学习来带动英语的学习,通过英语能力的提高去学习其专业知识,达到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双赢,以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以职业英语能力发展为中心”的培养目标,此举也可为今后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药学论文】相关文章:

药学的论文11-12

药学论文05-26

药学毕业论文05-28

药学论文提纲怎么写11-30

药学论文参考文献05-13

药学论文格式要求03-21

医药学论文300011-15

【推荐】药学论文15篇05-29

药学毕业论文(必备)05-30

药学专业论文致谢词范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