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色、香、味”俱全的农村政治课教学论文

时间:2020-09-16 19:35:51 政治 我要投稿

创设“色、香、味”俱全的农村政治课教学论文

  众所周知,对许多学生来说,政治课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对农村学校更是如此。而如何依托、回归和进入乡土生活这一“活水源头”,创设“色、香、味”俱全的农村政治课教学,是扭转上述不利局面的有效途径之一。

创设“色、香、味”俱全的农村政治课教学论文

  一、依托色彩斑斓的乡土生活,创设有农村“色”的课堂

  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我们的课堂也应如此。怎样才能让政治课有颜色?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的教学理念,即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城区学校要落后得多,特别是学校的内在资源严重不足,如场地缺乏、设备陈旧、媒介单一等,直接影响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很多人就以此为借口,抱怨农村政治课难上。其实,并非如此。农村学校课程建设的“软肋”并不在于“资源短缺”,相反,农村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往往是城区学校难以具备的。目前农村学校的课程开发的“软肋”恰恰是“本土化”资源开发的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从而影响了课程实施的效度。

  乡土资源无处不是、无奇不有,只要因地制宜,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四季物候、乡村民居等都可以成为政治课教学“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这就告诉我们,农村政治课教学一旦与农村生活相联系,课程找到了“活水源头”,教学充满了五颜六色。

  例如,教学高一“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时,笔者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企业进行调查活动,学生就能理解什么是公有制,什么是非公有制,尤其什么是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等所有制知识;了解什么是按劳分配、什么是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什么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分配知识。又如,组织学生从村委的选举和村财务公开中了解我国相关的政治制度,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再觉得政治生活是大人的事,是国家的大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事,与我们的生活分不开;进而认识到原来政治课堂离我们生活很近,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不是高深莫测。于是,学生原本觉得枯燥的课堂顿时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鲜艳的色彩。

  二、回归气息清新的乡土生活,创设有农村“香”的课堂

  所谓“香”,是新农村散发出来的特有的“清香”气息。怎样才能使农村政治课堂具有新农村的“香味”?这就需要我们有效利用乡土课程资源这一“活水源头”。

  有人认为,运用乡土资源进行政治课教学过于迂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对之笔者不敢荀同。像高一《经济生活》中的银行、储蓄等要求学生学会使用信用卡的内容,比之城区学生,农村学生在实践上存在着较大困难,但这不等说农村学校就没有自身的优势,很多乡土资源是城区学校所享受不到的。例如,教材在讲解“市场配置资源”时,笔者就引入了农村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情境材料——蚕茧,在教学中做起了文章。首先,让学生说说蚕茧的用处,从中引出蚕的一身都是宝,是我们生活的重要资源,并通过分析20XX年桐庐4家企业生产蚕茧需要量和当年市场蚕茧供应量之间的矛盾,论证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和人类社会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其次,让学生探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蚕茧量是如何配置的。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进行的。那么市场又是如何配置蚕茧这一资源的呢?笔者在教学中仍然借用2006年到20XX年蚕茧价格的变化、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说明市场是如何通过供求、价格和竞争,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流进和流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又通过20XX年桐庐方格子营茧价格比原来价格高很多这一事实,说明市场是如何利用利益杠杆,促使生产者提高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来体现自己的优点。当然,市场的调节也有负面影响。如因为过度追逐利益,有些蚕农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一些蚕农对市场信息了解、掌握不够,致使生产和需求相脱节,造成过度扩大生产或者缩小生产,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蚕农对生产的扩大或者缩小总是在价格变化之后,说明市场的调节具有滞后性。市场经济的这些缺陷,给社会生产带来了波动,造成资源的浪费。

  由此可见,在政治课中充分运用学生熟悉的、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事例,学生就能从中闻到农村生活中特有的一种清香——浓郁的农村气息,从中学习和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

  三、走进韵味十足的乡土生活,创设有农村“味”的课堂

  这里的所谓“味”,不仅仅是让课堂教学有味道,而且是具有浓浓的农村味道。《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即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只是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我们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作用,共同收集、处理、展示和利用近在咫尺的农村资源,使课堂浸润浓郁的农村味。

  例如,在高一“生产与消费”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走访学校周边的“农家乐”,了解“农家乐”的经营现状和规模;然后,把学生调查的材料引入课堂,利用层层设问巧妙地解决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这一教学重点、难点。首先.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其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并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通过利用特有农村味道的“农家乐”这一素材,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使政治课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又如,学生从农村月新日异的变化中看到了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这些农村特有的现象中感受国家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当然,让这些材料在我们的教学中变得有味道,需要我们有效组织学生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加工,形成观点,从材料所蕴涵的浓郁乡土味道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从而发挥乡土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培养学生对乡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再如,前面“市场配置资源”中运用的蚕茧问题,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猪肉例子予以取代。对于猪肉的市场行情,城区的学生可以通过猪肉价格的变化进行了解,但没有农村学生来得更直接,因为很多农村学生的家里就养猪,从家里养猪情况的变化,他们就能感受市场的变化。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引入学生熟悉的养猪生产,能帮助学生通过市场变化,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不仅如此,有的学生还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父母,为家庭的经济决策提供宝贵的建议,从而突显了政治课教学的意义。

  总之,关注了乡村生活,就是关注了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是对生活在乡村中的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和生命价值的尊重,从而为学生确立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当然,运用乡土资源不能实行“拿来主义”,必须要有筛选、提炼和升华的处理过程,以充分发挥它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点睛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只要我们农村学校政治课教学贴近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有效地利用乡土资源,就一定能有效达成目标

【创设“色、香、味”俱全的农村政治课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政治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2.试论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论文

3.论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实施建议的论文

4.细节教学在初中的政治课堂的作用论文

5.政治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语言的锤炼论文

6.构建简约高效的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论文

7.教师政治课的教学质量的优秀论文

8.创设英语教学方式 激活学生多元智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