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的作用论文
一、音乐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陶冶情操。音乐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其他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的音乐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二是启迪智慧。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欣赏音乐和和唱歌时,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都会得到发展,思维会变得活跃起来。而演奏乐器时,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够很好锻炼他们的创造力。三是寓教于乐。任何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依靠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词语来表达情感,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四是舒缓压力。生活在大城市的高校学生,由于生活节奏快、学业就业压力大等原因,容易感觉焦虑、压抑,甚至失眠,而优美、舒缓的音乐,可使人感到轻松、愉悦,起到减压、催眠等作用。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民族音乐来源于各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大量的民族音乐是一种爱国情感的流露。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大学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历史、文学、民俗等等知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素养。音乐欣赏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精神品位和艺术鉴赏能力。与流行音乐大多描写爱情不同,民族音乐的内涵更丰为富,表现形式更为多样。例如,中国十大古曲中有是抒写友情的《高山流水》,有借物咏怀《梅花三弄》,有表现历史的《十面埋伏》,有写景的《春江花月夜》。大部分民族音乐都富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民俗性,在风格上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性。例如,江南的音乐温婉含蓄,极富有人情味,而北方音乐则粗放奔腾豪迈,富有气势雄浑之感。第三,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民族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给人们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培养总体的创新精神,提高创造力。同时,欣赏音乐时,大学生理解歌词的语音、语调、节奏等,可提高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三、民族音乐教育的手段
笔者认为高校的民族音乐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一是开设民族音乐欣赏课程。高校的音乐欣赏课程应引导学生大量欣赏民族作品,培养学生倾听民族音乐的习惯,提高学生倾听民族音乐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和各民族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二是组建民族声乐合唱团、民族器乐兴趣小组,定期举办各类民族音乐表演晚会,培养大学生对民族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大学生真正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考虑到非艺术类高校大部分学生缺乏音乐特长,可以在演出中编排古诗词朗诵、茶艺表演等节目,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三是开设民歌演唱选修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介绍这个民族的特点、形成,不同地域风格特色以及演唱技巧等相关知识,并采用多媒体视听技术,通过欣赏歌唱家的演唱,结合教师的亲自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唱民族音乐歌曲。
【民族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的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之创新论文02-19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2-1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7-04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6-08
音乐教育论文的特征11-17
音乐教育论文的基本结构11-14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集合]06-10
民族精神小论文03-2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