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时间:2024-06-01 16:18:15 政治 我要投稿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一、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1.1大学生情感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处在生理与心理的快速成长阶段,在情感需求上呈现出强烈性和复杂性。加之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潮冲击时,缺乏对新事物的辨别能力,所以他们常常受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不少的情感困惑,不少大学生对自身的情感问题感到无所适从,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从情感上给予帮助和引导。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诸多大学生自杀自残、违法犯罪、校园暴力等事件,这些事实告诫我们,在新形势下关注大学生特殊的情感需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成了当务之急。

  1.2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1)熏陶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能够为校园营造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情感教育也能够为大学情感教育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创新大学教育的模式提供研究思路和实践指导。

  2)共鸣作用。情感教育的运用,能够让老师与大学生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学生与老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激励作用。积极的情感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利用其对行为的积极影响,以此来推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情感教育的观念认识不到位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一方面,高校教育主体受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关心自己传播理论道德知识的水平,强制性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既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而缺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也缺乏对情感教育的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高校情感教育的运用忽视了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我国传统的学校情感教育更加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强调社会的价值而缺乏对大学生个体价值的关注,淡化甚至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们只关注学校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缺乏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缺乏对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反应和接受程度的关注,这也使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大学生的个人情感难以得到理解和重视。

  2.2情感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一些高校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入了情感的因素,但教育内容比较空泛、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在某些特定时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向学生灌输一些与情感有关的理论知识,或者利用课堂开展几次情感培训。而情感教育应该是连续性、长期性的,情感教育的内容要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中,才能起到情感教育应有的作用,偶尔的几次培训所讲授的情感内容并不能系统全面地解决大学生实际的情感问题。此外,目前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显得不够深入,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内容在组织和编排上显得空洞和乏味,没有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也很难对大学生构成吸引力,激发起他们对情感教育内容学习的兴趣。

  2.3情感教育的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

  长久以来,高校呈现情感教育内容的方式比较单一,普遍采取教条化的单向教育模式。教育者往往也只是通过以课堂为主要教育形式,以灌输为主要教育方法的形

  式,对道德进行说教和宣讲,将情感教育的内容灌输给大学生,这种情感教育的方法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真正实现情感的互动,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缺乏创新性的教育方法,阻碍了情感教育的深入开展,招来学生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反感和漠视,导致高校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几年来,有些高校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如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教育等,但由于欠缺科学安排和缺少有效监督,而使情感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了只做表面功夫的形式主义倾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最终脱离了情感教育的实质。

  三、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对策

  3.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师的传统观念中,教育是以教师为本的一种单向的知识灌输与传递,缺少了情感投入、忽视了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这种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只有转变教师传统观念,以学生为本,倾注情感,才能保证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以学生为本,首先要求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有极强的自尊心,教师要懂得尊重他们,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其次,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感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最适合学生、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再次,在教育过程中,保持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学生反馈的信息,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3.2丰富情感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2.1加强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情感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与认识我国的历史与实际的国情,以厚重的历史感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其次,要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教育内容中,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最后,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教育阵地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地方去,通过实践活动,从中领悟到个人与国家的内在统一,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以切实的行动将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为实际行动。

  3.2.2加强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教育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与他人的来往与交流,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缺乏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在这一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观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亲情观教育。亲情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亲人作为大学生关系网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大学生必须首先学会与之相处的对象,只有先学会如何与自己的至亲相处,学会如何善待自己的亲人,才能更好地关爱身边的人、关爱整个社会。

  (2)友情观教育。友情是使人获得满足的一种基本情感,是生活中良好人际关系的体现。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友情是他们人际关系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处理起来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友情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爱情观教育。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但由于大学生对待爱情不够成熟和理性,因而会产生很多情感困惑与问题。爱情是关系着大学生人生和命运的大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任务。

  3.2.3加强培养个性品质的教育

  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意志顽强、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等,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要加强生命观教育。目前社会上大学生轻生、杀生等事例时有发生,这警示着高校生命观教育的缺乏与不足。加强生命观教育就是要强化生命意识,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心理素质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素质问题,如面对压力时的茫然无措,面对挫折时的自暴自弃,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等。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之以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3.3改进情感教育的方法

  3.3.1寓教于乐

  教育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必须通过快乐的手段才能得以实现,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愉快的情绪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实现学习目的。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不能只关注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数量,而忽视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质量。教育者只有着力于让学生在接受教育内容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证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教育的内容,从而真正接受教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关注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情感状态,最大限度地实施愉快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寓教于乐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为切入点,创设一切有利于情感发展的情境,融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对美的领悟和认识,调节学生的负面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快乐与兴奋的状态。

  3.3.2以情施教

  情感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情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感染到其他人,使之与自己产生共鸣。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情感参与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好好把握情感活动所特有的两大功能,学会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融洽的情感氛围中,将教育者的积极情感传递给受教育者。以情施教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在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自觉地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育效果。以情施教,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达到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融入对内容的理解与情感,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和活泼的形象去呈现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投入的真挚情感,以及渗透到教育内容中的真情实感,从而感染和打动学生,使情感因素的力量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3.3.3加强自我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实现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内化,使受教育者能自觉地将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转化为自身稳定的道德情感与品质。实现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促使大学生将内化的道德认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动。要实现自我教育,要求教育者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情感特点和需要,按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培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在课堂中,教育者采取情感互动与情感体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如选取大学生身边的道德案例、先进事迹等,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互换的形式,激发大学生产生真实情感,以此产生对道德感的自我认知。其次,在课堂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将学到的理论要求转化到实践活动中去。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参观社会考察、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教育者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利用环境这一隐性的教育因素,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情感意志,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情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中。但由于情感教育在理念、内容、方法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未能使情感教育的巨大功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正确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06-01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01-05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02-14

文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02-18

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2-10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格式03-06

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能力的培养论文02-18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观念研究论文03-17

高校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论文12-06

博客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12-0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