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微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
微博,微信,微公益等的出现,昭示着一种新的文化---微文化的产生。要想利用微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宣传,沟通和引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一片新领地。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微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其带来的挑战,并对微文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刻剖析,从而弥补不足,提高教育实效性。以其开放、便捷的独特优势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平台,方便有效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
一、概述
网络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酝酿了微文化的产生。目前,微文化正以其无“微”不至的影响,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微文化使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它可以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的方式促进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和全员参与。微文化关注社会热点,擅于将新闻事件迅速改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改变如此巨大。因此,作为高校,在微时代下,合理运用微博,微信等媒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在实践中政策理论性强,枯燥,让学生缺乏兴趣的课程,学生们一致认为该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性不强,于是在思政课堂上,埋头打游戏,看电视剧,听音乐、睡大觉的学生大有人在。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所云。
2.学生不关心政治理论及国家政治政策,每到期末考试,才会因应付考试复习,将老师的重点内容复习总结。现在90后的大学生追求的都是实际的东西,以追求利益为目的,愿意将时间分配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上。
3.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所学专业课程脱节。当前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安排多为在公共教室上的大课,虽然也是必修,但属于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学生本人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关联性几乎没有,不利于学生本人在所学专业领域将其发挥,也容易引起部分学生的反感。4.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灌输。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很大程度上属于硬性规定的“填鸭式”教育,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很少,使得本来对这一课程抱有极大兴趣的同学也可能产生反感与抵触情绪,从而开始讨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出现逃课等现象,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
三、微时代下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1.微时代下信息繁杂,让学生接触面广,难以辨析在微文化下,互联网尤其是微博、微信产生普及之后,学生接触对象带有广泛性,只要学生关注了某一个人,就相当于订了一份报刊,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接触到思想道德恶劣、语言低俗的用户可能被价值观容易动摇的大学生视为偶像。在微博微信兴起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权威者形象可能被模糊和边缘化,原有的影响力存在被消除的危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绝对权威者的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
2.微时代的出现大学生思政方面出现多领地 微文化下,由于微博微信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发布的信息缺乏认真的思考研究,将海量信息把关的难度增加。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越来越广、“盲区”越来越少,高校政治工作不得不面临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这有利于开阔大学生视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方面由于一些问题的复杂性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迷茫。
3.受外界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极端难以引导大学生步入大学,远离家庭,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涉及不良的风气,多种社会思潮共存的背景下,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目前思想行为尚未完全定型,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会给大学生带来思想冲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导致大学生思想出现混乱,带来迷茫微妙的心理,引发认知偏差。
四、有效利用微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要想利用微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宣传,沟通和引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一片新领地。
1.贴近学生实际宣传有价值,正能量的热点,主动占领学生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其一,通过活生生的事例,大学生只有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才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修养,主动远离社会的不正之风。特别是作为高校辅导员及思政教师,时常围绕当前新闻热点、重大政治问题发表客观的评论,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对错误思想及时开展批评讨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二,作为班级,每个班级开通自己的微信微博,学生可以围绕专题展开讨论互动,辅导员监督引导,树立学生主人翁的思想,加强班级管理。
2.学校开通微博同时学校领导老师与学生建立线上联系沟通,反应学生的心声,将突发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同时学校在微博平台上积极宣传社会热点问题,并对问题加以评析,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3.针对学校的党员学生,树立榜样示范模范作用带领同学在班级开展党员帮扶活动,积极开展微公益活动。比如,参照“壹基金”理念,构建特殊的贫困生资助平台,帮助贫困生,使学生自身以微小付出成就大爱心,提升其自我认知感。
五、结束语
微博,微信,微公益等的出现,昭示着一种新的文化---微文化的产生。在大学生群体中也代表着一种流行,一种生活方式。怎样合理利用微文化也是当今大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一个话题。若能将微文化寓教于乐学生的思政教育中,融入课堂和主题活动中,迎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树立对新型文化批判性接受的态度,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杨立淮,徐百成.“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国青年研究.2011(11).
[2]王艳.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提升.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3).
[4]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2)
【谈谈微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相关文章:
文化传承创新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2-05
关于生态视角下大学生德育的探讨12-12
试析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11-17
谈谈挫折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03-13
试析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12-01
教育功用视角下大学生选修课探讨02-22
谈谈自媒体视阈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03-07
谈谈大学精神与文化建设12-01
不同文化视域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选择11-21
谈谈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12-07
- 相关推荐